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首页谁做主

和菜头 槽边往事 2018-10-15

首先,今天的标题是错误的。


说这句话的人,其实是想用“首页”指代“时间线”,但他们并不知道首页和时间线之间的区别。什么是首页?简单说,就是当你访问某个网站,输入网站域名,浏览器默认打开的那个页面。比如你访问腾讯网,输入:qq.com,然后你就看见:


这个页面,就是腾讯网的首页。它的结构和区块少变,这样每次访问的时候你大概记得自己要去哪一个板块,知道在哪里能找到你需要的内容或者服务。从这里出发,点击任何一行字,你都可以一层层深入下去,直到网站的最深处。所以,首页是一个网站开始的地方,是你第一个访问的页面,所以它叫做首页。


但是,许多人把首页的概念用到了微博上,把他们打开微博默认显示的第一页称之为“首页”。就像是下面这张图,且听枫吟、毛十八都是我关注的人,他们在微博发布内容,我就能在这个页面里看到:


这不是首页,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时间线”,来自英文“Timeline”。Time,时间;Line,线。顾名思义,就是这里自上而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显示内容。在互联网上,最早大规模应用时间线组织内容的网站叫做“Twitter”,一个不存在的网站。Twitter这个单词意思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它最早鼓励人们用140个英文字符报告自己在做什么,然后大家彼此关注。于是,所有你关注的人发布的消息通过Timeline展示出来,会让你产生一种你在随时观察世界每一刻在发生什么,观察人们在每一刻想什么做什么的奇妙感受。你每次刷新时,Timeline里的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就像是一条沿着时间流动的文字河流。


所以,打死我我也不愿意把timeline称为“首页”。首页这种叫法不单纯是土的问题,是误用的问题,而是彻底地丢失了观察世界脉动的这种主观感受,丢失了文字在时间线上流动的美妙联想,变成了网站首页那样的东西,上面的所有内容都是编辑做好之后塞给你的东西。


早期所有的微博都是仿照Twitter。Twitter怎么变,大家也跟着怎么变。最早Twitter的时间线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但运行一段时间之后,Twitter很快发现一个问题:


当一名新用户来到Twitter之后,因为没有关注任何人,所以他的Timeline是空的,什么内容也没有,于是这个人觉得没意思,就转身走了。于是,Twitter想了个办法,向新用户推荐关注一批活跃用户。这样一来,他的Timeline里一开始就能有内容,而且随时间不断流动。糟糕的是,用户发现关注别人能获取各种新鲜资讯,于是就会关注到停不下来手来,见什么新鲜就立即关注一下。于是,问题就从用户没有内容可以看,变成用户的Timeline洪水泛滥,内容多到看不过来。


为了解决用户信息冗余的问题,任何一名互联网产品经理都能想到用户分组、打标签、热门话题之类的方法。但你们人类之懒惰,之顽固,真是让宇宙都为之膨胀。用户是不会主动管理自己的关注对象的,这就像是没有什么人会整理自己的通讯录,给每一个联系人加头像,加备注,加社会关系。也没有多少人会给微信朋友圈分组,大多数人的做法是开个小号,把半生不熟的人都用小号加上,没事偶尔翻翻那里的夹生朋友圈。所以,信息总是冗余,Timeline上消息总是看不完,于是有些人就不用了,觉得有窒息感。而且,信息泛滥意味着重要信息很可能被冲走,根本没有看到,就觉得Twitter没什么用。


这时候Twitter想了一个办法,今天重新再来看,这个办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它修改了Timeline的排序方式,不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按照Twitter自己的算法来排序。简单说起来,就是Twitter强行把一些它认为用户重要的内容提起来,放在Timeline顶端。这样,用户打开Twitter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些“重要信息”。什么是重要信息呢?就是如果你关注了1000个人,这1000个人在你上次关闭Twitter到现在打开之间发布了10000条消息,它会选择其中网友互动热烈的那几条置顶给你看。另外一方面,它还会搜集整个Twitter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里的热门内容,做成了一个专区,提醒你去看这些“你可能错过的内容”。


Twitter的这个改动意义深远,它其实是把Timeline的排序方式彻底改掉了。据说,这个改动极大提升了用户的黏性,也极大提升了用户发布内容的质量。原因是那些“重要内容”都是用户自己跑出来的,如果大家非常关注某几条内容,那么你同样也会关注的可能性会极大提升。对于你而言,就会觉得Twitter的内容很好,质量很高,推荐给你的大部分内容你都愿意点开去看。对于发布内容的用户而言,如果能成为Twitter推荐的内容,那么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转发和关注,赢得更多粉丝和影响力。于是,国内的微博也就有样学样,开始改变Timeline。


一切听起来都很美好,除了一个小问题:这种新式Timeline让人发疯。


我们再看上面那张图(老人手机文字很大,见谅),第一条内容是且听枫吟在8小时之前发布的,第二条是毛十八在1小时之前发布的。对于我而言,我先看到了8小时之前的旧内容,然后才看到1小时之前的新内容。也就是说,当我浏览Timeline的时候,内容不是按照时序排列,而是像抽风一样七前八后。微博之所以让且听枫吟的那条前置,无非是因为我用iPhone手机,历史上发布过许多关于iPhone的内容,而且听枫吟发布的内容正是有关于XS MAX,可能非常对我胃口。而老阿姨的最爱羽生结弦,我出于年长男性对青年男性的妒忌,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兴趣,所以就降低权重,把它放到后面去。


Timeline抽风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微博的一大创新是经常性地吞吃内容。我关注了某个人,默认是我关注这个人的所有内容。但是,我在Timeline上并不能看到对方的所有内容,能显示什么内容,显示多少条,什么时候显示,决定权不在我,而在微博。换句话来说,我的Timeline我不能做主,而是微博做主,它来判断我喜欢看什么,可以看到什么,按照什么顺序看。而我不知道,我不了解我自己,我为自己做的事情可能是错的。有一个高于我的存在,帮我做判断,帮我做选择,并且告诉我这样对我最好。无论用户如何反对,如何反馈,微博始终维持这种做法,理由是数据上看,这种Timeline是有效的。


这种感觉很熟悉,要是能加上一句“压岁钱我先帮你存着”,我几乎就能想起点什么来了。


事情原本可以就这么继续下去,不料最近Twitter,一个不存在的网站突然再次改版,在设置里放出一个按钮,允许用户在时序Timeline和算法Timeline之间做选择,抽风的河流重新返回了河道,用户重新获得了对Timeline的控制权!这时候,镜头重新对准微博:Twitter改了,微博也会随之修改吗?微博是否也会提供选择,让用户可以恢复使用时序Timeline?当年Twitter为Timeline改版而找的那些理由,在今天是否依然成立?微博改或不改,在今天又需要怎样的理由?


在这个算法为王,今日头条异军突起的时代里,始终存在着这个问题:我的Timeline谁做主?换成大众能懂的话来说,那就是:我的首页谁做主?Twitter用选择按钮做出了新的一次回答,微博呢?


题图作者:Gerd Altmann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往期回顾:

请尊称他“庭上”

周二搞事情:饭爷×和菜头(卖完了,别点了)

为什么玄幻剧会扑街

致“老读者

云腿月饼二三事

黑猫兄

当你看着地球

你会买新版iPhone吗?

中秋礼包使用指南

猫如过客

没有排版

娘炮分析
根治,是一种世界观

呼吸机

快问慢答:弄脏你的手

写给小朋友:开学第一课

于海明先生的幸运日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是做一次英文教学示范:我相信看到最后的话,你应该已经深深记住“Timeline”这个单词了吧?重复,在实际使用环境中不断重复,这就是奥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