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垃圾分类新时尚的新进展、新问题、新机遇与新挑战

李艳茹 E20水网固废网 2021-04-27

近日,在2019(第七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上海大学环境化工学院教授钱光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原总工王克虹、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何晟,就垃圾分类中的新进展与新问题、新机遇与新挑战等话题展开探讨。


来源:中国固废网    整理:李艳茹


经过近年来的推进,垃圾分类已逐渐成为共识,并在部分城市探索落地。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尚未通顺的环节及有待解决的新问题开始展现。近日,在2019(第七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上海大学环境化工学院教授钱光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原总工王克虹、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何晟,就垃圾分类中的新进展与新问题、新机遇与新挑战等话题展开探讨。对话由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主持。


新进展


在上海的垃圾分类发令枪没打响之前,国内诸如深圳、苏州、厦门、宁波等城市就已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厦门和宁波还开展了厨余垃圾分类,并建设了厨余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几年过去,垃圾分类已在多地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何晟介绍,2016年前,苏州垃圾分类主要采用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三分法,并在部分小区开展厨余垃圾分类的试点。其中有害垃圾是分类的重点,每年收集量约100吨,这种分类模式和之前未分类相比,增加的投入相对较少。从去年起,苏州开始逐步扩大厨余垃圾分类的覆盖范围,今年以来,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厨余垃圾分类推进的措施,开始新建厨余垃圾集中处置设施。


何晟


王克虹提到,深圳在2015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九大分流”,建立起了完善的分流体系,主要针对可回收垃圾,也包括果蔬垃圾,大分流方面的全链条均已打通。在此过程中,政府施行兜底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引导作用。2017年以后,深圳开始推行分出厨余垃圾。“在大多数人看来,不将厨余分出来就相当于没有做垃圾分类。但目前来看,厨余垃圾源头收集的分类方法还有待完善,提高科学性和人性化水平;集中收集以后的厨余垃圾的集中处置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王克虹


钱光人表示,上海垃圾分类的进程及热度超过预期。“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我一直在参与,没有想到强制垃圾分类会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包括塑料袋的收费,当时上海市环保局也请我们做预判,我当时说估计蛮难的,后来没有想到塑料袋销售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行为,一个袋可以收到两三块,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盈利手段。”


刘建国总结,这一年里,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一些软的东西变硬了”。如意识是软性的东西,行动是硬性的,最近可以明显看到意识转化为了行动。以前谈到垃圾分类,一般想到的都是奖励措施,哄着大家去做;现在这样的奖励措施已经不是主流,主要还是靠法律的强制作用。如果做不到,就要承担相应责任,可能受到处罚。目前来看,垃圾分类已经跟我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跟个人形象、自我评价相关联。

新问题


在用制度化力量推动垃圾分类时,对于市场而言,可能并不是完全规范、恰当的方式,会产生一些低效的结果。薛涛提出问题:“政府力量、居民力量、市场力量,三者应当如何平衡?”


刘建国指出,在垃圾分类取得成绩的同时,过去一些硬的地方却开始软化,变得摇摆不定,模糊不清。“目前的垃圾分类,有很多短板要补齐,但在补短板的过程中,设施主次定位、处理系统结构等事宜需要明确、过硬,就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成本多少,绩效如何,都必须清晰可考,像过去进入到焚烧厂、填埋场一样。但在目前系统复杂了,链条更长了,这些地方反而变得语焉不详、模糊不清了。如果说不清楚,最后主要渠道还是进填埋场、焚烧厂,那算不算违法?”刘建国判断,要使原先有的硬性基础继续硬下去,需要考虑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适度适量,从顶层设计上避免理想化倾向,注重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如果一厢情愿的话,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刘建国


目前,生活垃圾前端投放环节得到了极大关注,何晟认为,无需过于纠结一些太细节的分类。他解释:“应尽量减少在前端的二次分拣,一是投入较大,二是执着于前端分拣与垃圾分类这件事的初心相违背。现在的终端处置设施可以采用相应的设备解决混入的少量杂质,可以花更少的成本解决问题。”


此外,厨余垃圾桶的设置也存在“邻避效益”。由于厨余垃圾易腐坏、气味大,居民对于小区中的厨余垃圾桶的设置大多不太欢迎。何晟提出:“或许可以考虑借鉴台北或日本的做法,不设厨余垃圾桶,而是让厨余垃圾运输车定时定点来,让居民直接把厨余垃圾扔到运输车上。居民也可以像往常一样扔到其它垃圾桶,但投到厨余车上就会有奖励或者垃圾处理费的抵扣,这样可以提高厨余垃圾收集的质量。”


王克虹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还需要更多地考虑经济规律及与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分类必须要符合经济规律、符合人性,必须要有内在驱动力,而不能是被迫的、靠监督的。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社会生活成本高,居民生活中的不方便也有时间、精力成本。此外,很多小区强制摆厨余垃圾桶,再把这个责任强加给物业,没有一分钱的补贴,物业还要花费水电,居民也不配合,这种模式难以持续。”


“我期待垃圾分类可持续进行,但垃圾分类良性循环的动力机制还未形成。”钱光人指出,现在环境产业并不景气,但千军万马都在做垃圾分类,管垃圾分类督导的大妈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这明显是一种短期的动力机制。他认为,如果长期的垃圾分类可持续动力机制与市场机制做不好,上海有很大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又回到常态。


薛涛同样认为分类成本到了需要考虑的时候:“每年一户的垃圾成本在不考虑分类时就大概需要八百,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实现收费的比例很低。之前,深圳和苏州做的工作类似于调经络,花费不多;现在干湿分开后,相当于要造一个血管,把湿垃圾从分类到处理的流程造出来,面临着更多的成本。”


对于成本问题,刘建国则认为,管理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当前多付出的社会成本、经济代价也是必经之路。“比如今天的女士们都化了妆,带了首饰,穿了漂亮的衣服,既不经济,也不环保,但是时尚。只有经济水平到了这个阶段,才能去追求这种时尚。这也文明的意义所在。”

新机遇与新挑战


钱光人判断,当前垃圾分类工作中,主要靠政府买单,在此情况下,还有很多小区用上了人工智能,做得非常花哨,而这种花哨是不可持续的。对于环境产业来说,最大的挑战便是解决市场长效机制的问题,在未来政府不再买单的时候,用市场动力将垃圾分类继续下去。


钱光人


王克虹认为,当前垃圾分类关注的还是传统的投放、收运、处置模式,面对当前各种问题,或许到了颠覆格局的时候。她提到:“无废城市就是要打通环节、建立新模式。如果把水和固废统筹考虑,有机垃圾完全可以通过粉碎破碎,进入到的水的领域。从技术层面来说,这是可以做到的。”这种方式,可以让有机垃圾可以在最源头就进入到水处理系统中,减少家务量,降低小区垃圾桶污染管理成本。她判断,目前来看,我国污水处理的能力还不够,难以顾全厨余垃圾,但这不失为一种考虑方向。


“毫无疑问,行业里的企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有些机会不应该成为机会。”刘建国指出,有的第三方服务公司,最后服务内容变成了半夜做二次分拣,这非但不是市场机会,还是应该避免的。这种工作没有任何值得去推广的价值,不如不分。同时,垃圾分类行业存在很多实实在在的机会,如垃圾桶制造,分类后如何处理,如何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把监管落实到位等,这是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行业企业应去伪存真,去辨别真正的市场机会。


何晟判断:从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来看,终端处理方面的需求比较多。如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的缺乏,是当前城市共同面对的大问题,如果能提供有效方案,对于城市前期讨论干湿分类都有巨大帮助。




论坛开场精彩视频


 论坛相关报道

当垃圾分类遇见无废城市 2019上海固废热点论坛开幕

齐玉梅:三大路径与三种“不适应”,上海垃圾分类是看似简单的复杂事

戴晓虎:有机固废资源化,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秦峰:上海在强制分类后,各类垃圾要如何处理

刘建国: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应适度适量

上海环境安淼:垃圾分类为环卫设施、静脉园区带来新机遇

龙澄环保陈云:垃圾分类大潮下,湿垃圾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浙江联运童云峰:数治垃圾分类,智见城市未来

蓝德环保李俊涛:综合处理与全量厌氧处理技术在垃圾分类中的重要意义

普拉克张大伟:EFANS技术为厨余垃圾处理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楚环科技陈步东:餐厨垃圾臭气解决方案探讨

招商证券朱纯阳:垃圾分类背后的终极奥义

钱光人:对标国际的上海,如何应对零填埋的挑战?

李博洋:工业固废领域五大机遇与挑战

中信环境技术陈凤祥:危固废领域的技术模式创新与实践

泰欣环境付永强:垃圾焚烧烟气超净排放工艺,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科选环境刘涛:散乱差的建筑垃圾,如何变得有序?



近期热文






张恒利和水源十厂“相爱相杀”的十年

王洪臣: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

【大盘点】131家环保上市公司2019半年报及市场变化

8月水务市场:投资超301亿,TOT项目居多(附全排名)

有关三种泥的思考|想好污泥的处置利用,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傅涛:长江大保护面临三大难题 期待真正的大企业破局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微信同号)


编辑 | 刘影、赵凡

统筹 | 谷林




2019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年度报告、细分领域及总裁专属报告,明确政策趋势和产业形式,为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报告名称如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