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身为教师,你有几种选择? | LIFE观察 NO. 15

2017-08-19 LIFE教育创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Jill 是乔治亚理工大学Ashok Goel 教授计算机科学网络课程的助教,她默默地、高效地帮同学解答问题,批改作业。学生不知道她是谁,也不关心她是谁。直到一天Goel 告诉学生,Jill 是机器人。学生都炸毛了,觉得这个机器人助教很cool 也很称职,有的还开玩笑求约会。

 

很自然,下一步的逻辑是:老师作为一种职业,在未来也很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 根据Price Waterhouse Cooper 一份最新的报告,在2030年早期,美国大约38%的工作会被自动化取代。但同时,报告指出,需要批判性思维和个人设计的工作,比如教育,被取代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这个报告告诉我们:一,机器人时代已经在路上;二, 教育自身高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作为教师,如果给你配备一个Jill当助教, 你认为你的工作会在多大程度被取代?而你的工作内容会在多大程度上发生改变?  或者换一种说法,因为有了Jill, 你是不是有了更多工作上的选择空间?从前你想发挥的,以后你所畅想的,是不是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本期LIFE 观察为大家梳理不同角度下关于教师角色重塑的论点。


基于社会化学习的教师创业者

Aha 创始人顾远说,“人工智能的时代对教师最大的价值是,帮助我们反思教育的本质,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他对教师角色的定义始终基于社会化学习,也就是教育3.0时代。顾远认为,教师的价值不仅在于“开放新的教学内容”,或者”设计新的教学形式“,而是进一步拓展为”为学习者搭建一个社会化学习的支撑产品或者服务体系”。进而,他预测未来教师应该实现“教师从业者”到“教师创业者” 的转变。

该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一份名为 《教学2030:我们必须为学生和公立学校做些什么?—现在与未来》(简称《教学 2030 》)的报告。教师创业者(teacherpreneur)是 “教师(teacher)” 和 “创业者(entrepreneur)” 两个词结合而成,意即:“ 有创业者精神的教师 ” 。

 

首先, 顾远否认了教学是一项简单的你教我学的过程,他提出2030年的教师是一个混合型职业。“老师一部分时间用于教学,一部分时间担当学生的指导专家、教师教育者、社会组织者、学习设计师、政策研究者、以及教师网络中的虚拟导师等”。老师担任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人群,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互相协作搭建起学习共同体。最后,顾远基于教师创业者概念总结了老师需要提升的4种能力,分别是即兴力—积极适应变化的心态和能力;创新力—把现有的不同要素组合起来,创造出比原来更好的结果;资源力—能够动员超过自身掌握的资源的能力;领导力—激励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使命感的结合体。


教书匠和教育家的二元对立?

教育部的官网上有一篇转自人民网 《教师教育:重拾“工匠精神”》的文章。该文的观点是教师要重拾工匠精神,重视实践和经验积累。

 

英国经济学人在2016年也曾做过一期相似的专题--  “好老师是天生的还是培养出来的”。该文的观点是“教学是一门错综复杂的,综合的,美丽的工艺,伟大的教师是可以被打磨出来的”。

 

这两篇文章都对现在“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对立进行了批判 (用语有所不同), 即“很多时候,教师教育太偏向于理论和主观随意,导致老师不知道怎么教,缺乏教学技巧和盲目自信,认为教书匠就是教死书” 。因此,他们认为解决方法应是以更科学具体的标准 (但绝不是僵硬和墨守成规的标准)来培训老师和给予老师更多支持的学校环境,让老师“会教且教会”。

二者对“技艺”的论据引用也都落脚在很细微的教学实践上。有趣的是,经济学人一文中引用了很多中国老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师培训/晋升制度作为正面解读。比如说,上海教师间的互相合作是教师晋升的考核标准之一;上海和新加坡老师是使用 “Cold Call” 和 “Turn and Talk” 等教学技巧最多的老师。TALIS (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在2013年发布的一项报告也佐证了他们的论据:上海地区99.0%的教师参与教学观摩,非常重视专业合作,常运用多种教学策略,69.0%的老师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国际平均为48.8%)。而人民网的文章也引用了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来强调好老师都具有工匠精神,是具体到可以用二十种语气说“你好”的细致。

 

现在,关于“教书匠”有更具体的争议。有些人认为“有些老师就是会教书,让孩子考高分,这种精于摸清考试套路的教书匠即便再多,也是使应试体制进一步僵化而已”。有些学者则说,没有教书匠何来教育者,二者关系从来都不是非此则彼。这个讨论的点已经落在了“匠”上,已经上升到“教育是什么”的终极讨论。很多时候,体制对“教育是什么”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但老师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和理解才是最强大的,最中心的,往往也是最容易被隐形的。


教学仍是艺术,但老师成为领导?

从学术角度看,北京师范大学马健生和邹维教授说,教学是一门领导的艺术。他们首先指出了“教学是门艺术”这种取向和基调的不适用性— 其中两个悬而未决的逻辑问题是, 一,理论上并未回应如何保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边界和限度,二,实践上也没有为教师指出可行的途径来保证成功教学的实操性。

 

在基于“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本质认识上,两位教授指出教学是教育者(老师),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方式、工具等)和受教育者(学生)三要素的有机组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连接点是“领导”这一操作化过程性活动。何为领导?一, 领导并非管理,是一种积极的、个人的态度来影响追随者达成目标; 二,廓清教学艺术的边界,“领导”并非随意化的操作,而是科学性的充分体现,有逻辑连贯性;三,使教育团体里的参与者能够构建意义; 四,教学活动是领导的内容。将教学活动作为领导内容,强调发挥师生的合力作用,这对教师来说不仅需要更近一步锻造自我,也需要结合领导情境重塑自我角色。

 

马健生和邹维教授的文章其实是前面两种观点的一个融合,教学仍是艺术,需要打磨技艺但时刻准备创新;老师可以成为领导型学习者,让整个教育团体里的角色都能发光发热。


结语

不同体制下的三种观点,虽然有各自的侧重点,但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老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是什么?是一位按期按部就班拿工资的大工厂劳动者,还是一位学习型领导者。上一期Life观察(我宣布,获奖的是......丨LIFE观察NO. 14)简单地介绍了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奖,运用以上这些观点来看历届获奖老师,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些闪光的共性:不宥于教师刻板印象(甚至是机制)的定位,从学生出发,积极拓展专业知识,善于打破框架和重建,建构学习共同体,让学习在社会中发生。


2016年的历史老师以服务学习,历史课堂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与学生建立联系, 让学生与社区建立联系的教学理念和行动赢得桂冠。


2015年的英语老师向难民孩子“贩卖希望”, 为学生编写双语书,为难民家庭录制在线学习课程,始终对学生抱有高期待,与学生建立信任。


2014年的英语老师发起并全面负责一个全国性的专门针对学业成绩中等但却有雄心壮志的学生的“个人决心进阶项目” ,同时是一名协调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新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导师”。


2013年的STEM 老师最突出的成就是在奇拉高中创设了一个帮助学生在自己学校里就能获得大学课程学分的项目。


2007年的音乐老师创造性地把音乐整合进英语,数学等其它学科,成功进行了跨学科教学的尝试。


2006年的幼儿园老师奥利弗用6年时间帮助创造与实施了一些确保全校课程、教学、评估连贯一致的计划。

第三届“全人教育奖”获奖者张轶超

再看刚刚新鲜出炉的全人教育奖获得者张轶超,他一方面在和平国际学校深耕TOK知识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创办久牵—为流动儿童服务的公益性质的教育机构,用同样的知识架构和深度为不同群体服务,培养出一样优秀的孩子。

 

这些优秀教师身体力行体现的是顾远口中的创业家精神,人民网和经济学人中的实干、务实和专业,马健生和邹维教授笔下的领导型教学者。最后,角色只是一个标签,可以帮助厘清教师角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给予启发,并不能定义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参考资料:

【顾远:从教师工作者到教师创业者。戈友基金会】

【The Economist: Teaching the teacher. 2016】

【上海教育:TALIS: 上海教师好样的!】

【马健生、邹维:论教学是一门领导的艺术. 2017】

【人民网:教师教育:重拾工匠精神. 2016】

 封面图来源于思客。


本文作者:梁楚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创新中心实习生


延伸阅读:

我宣布,获奖的是......丨LIFE观察NO. 14

你的孩子开始学习编程了吗? | LIFE观察NO.13

听说有一群学校很freestyle | LIFE观察NO.12

社会情感学习拯救未来人类? | LIFE观察 NO. 11

与其“游戏vs学习”,不如“游戏=学习” | LIFE观察 NO. 10

全球“社会化学习” | LIFE观察 NO. 9

高科技农场走进美国中学校园 | LIFE观察 NO. 8

自主选择读物的儿童更可能养成阅读习惯 | LIFE观察 NO. 7

由“生活场景”到“学习场所”的改变|LIFE观察NO.6

自适应学习的“热”与“冷”|LIFE观察NO.5

如何避免贫困学生“暑期学习滑坡”?|LIFE观察NO.4

越来越学术化的幼儿园|LIFE观察NO.3

美国学生如何学习|LIFE观察NO.2

孩子入学先识字再学拼音|LIFE观察NO.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