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立秋——凉风有信 一叶知秋
立秋
节气
本来无 物何来参
色尘声界如如现
云林悠悠露气清,
晴虫凄凄草间鸣;
新秋一叶随泉冷,
惊梦三更济芸生。
——庚子立秋题记
立秋,七月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立秋之日凉风至
清商时序 万物收敛
暑去凉来 白露晨起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来临,而气象学上的秋天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此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昼夜温差开始明显,但白天仍然很热,故有“秋老虎”之说,所以我们也把立秋到秋分这段日子称为“长夏”。
“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草木开始结果,
岁月迎来丰收,
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
《说文解字》:“秋,禾穀孰也。”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生为春 熟为秋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
春花秋月 韶光转流
花是繁 是暖
月是简 是清
秋天是轻盈的 是清简的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秋雨一何碧
山色倚晴空
立秋三候
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因昼夜温差,清晨有雾气产生,窗外植物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小露珠;这时寒蝉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感阴而鸣,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就快过去了。
立秋习俗
秋社
立秋时,人们祭祀土地神,遂有了秋社,始于汉代。
古时候,人们春祈秋报。
春祭祈五谷之生,秋祭报五谷之熟。
朝廷、民间都会挑选黄道吉日祭拜,感谢上苍和祖先的庇佑,并举行尝新仪式,以庆五谷丰登。古人认为,上苍庇佑,才能风调雨顺;春耕秋收,不能忘记祖先。
食秋桃
江南一带有立秋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有人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啃秋
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据说这天“啃秋”后,可不生“秋痱子”。
立秋养生
立秋,万物状态由生长变为收藏,阳气渐收,阴气渐盛,故有"秋收冬藏"之说。
秋季,人体处于阳消阴长之中。平日里,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可见酸能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建议立秋后尽量少吃生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如番茄、乌梅、葡萄、菠萝等。
立秋,是成熟和收获的开始。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从春的萌发,夏的繁盛,
到秋的成熟,冬的等待,
书写了季节的喜怒哀乐。
年少的稚嫩、青春的涌动、
壮年的索求,生命的经历、
感知和成长,随着光阴的轮回,
在步入人生之秋的中年,
更加成熟和丰盈。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人生的真谛 是对
世事万物运化的参悟
荣辱不惊 得失随缘
但愿
岁月静好 你我无恙
往期回顾
二十四节气
农历庚子闰四月十五(公历2020年6月6日)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启建“结夏安居·共修华严”。僧众恭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此诵经功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诵读《华严经》于庚子农历闰四月十五开始,至七月十五结束(公历6月6日——9月2日)。“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正在进行。
敬请关注
根据广大善信居士的需求 灵隐寺开通
“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共修华严”植福随喜在线登记小程序
线上随喜操作流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撰稿 | 王华
摄影 | 王华
美编 | 璐希
责编 | 妙莲
往期回顾
☀有序开放
☀华严智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线上随喜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