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译官漫游记 | 外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工作随笔

中译君 中译公司 2021-03-16
ღ 本文作者 / 朱文君 ღ

朱文君,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高级翻译,联合国翻译部青年骨干,中译培训联合国文件翻译培训(UNDTT)优秀讲师。2017年,受中译公司派遣,前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承担现场笔译工作。


曾多次派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巴黎教科文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从事翻译、编辑和审校等工作。曾负责《国际法委员会年鉴》、《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世界经济展望》等项目的翻译和编辑工作。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我司(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简称“中译公司”)的严格选拔考试之后,我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场翻译派驻的工作机会。


2017年3月,怀揣IMF的工作合同和美国的G4签证,我第一次独自踏上了北美洲的土地。


抵达隔天,东海岸的华盛顿特区及其周边便降下了一场新雪,虽不及去年3月的那场豪爽壮阔,却也成就了“树堕飞羽”、“门堆巷积”的景观。彼时心下正略感忐忑的我,便兀自把这当作是一种低调的欢迎仪式了。





IMF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西北,包括两幢南北相邻的大楼:南边的是总部一号楼,楼龄比较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相对丰富一些,是参观访问的首选;北边的是总部二号楼,建筑简洁明快,多为钢架和玻璃结构,充满了浓厚的现代感。作为中译公司选派来IMF的短期外聘翻译人员,我也在这里工作。


二号楼外景和内景


中文科对翻译人员每日完成的的基本翻译量是有要求的,尤其是在IMF春会和年会前,任务多而要求杂、时间紧而人手缺,这就需要同事之间协调分担,也会需要晚上加班加点的情况,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各种临时性的紧急工作。更为关键的是,要求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特别是发言稿和供媒体发布的内容——它们将接受以中文为母语的广大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审视。


从我个人来说,其实我并不具有金融领域的专业背景,只是在接触金融相关翻译工作时,通过每一份或大或小、或难或易的稿子累积点滴背景知识,通过不断比对译文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向资深前辈和专业人员求教,了解本领域用语的习惯和规律。


相较系统学习金融专业知识来说,这样的进度当然显得有些慢;然而每一次结束外派工作之后,当一一回顾自己在此期间翻译的各类出版物(章节)、培训材料、发言稿、网媒文章和视频文本等等之时,我总能感觉到怀中沉甸甸的收获。



除了供办公使用以外,总部一号楼和二号楼(主要是中庭)也是各类活动的举办场地。在此举办的各类有趣活动,令我尤其印象深刻,这也可称为国际职员的特色小福利了。


IMF春会和年会前夕的Staff Appreciation Open House除了请IMF总裁发言以外,还会请名人前来演讲,并举办小型冷餐会;


会议期间常常选择某一天邀请各路媒体集中到此进行采访、拍摄和录制,于是有了Media Day——

IMF媒体日

 

出于文化宣传和调节气氛的目的,融合各国艺术(音乐、舞蹈等)和风情(服饰、食品、工艺品等)的Cultural Event会将这里装点得异彩纷呈;


在Take Our Daughters and Sons to Work Day,工作人员会设置临时摄影棚并准备各种小道具,为父母亲和孩子们拍照留念——

IMF文化活动海报

 

2018年国际妇女节当天,IMF的员工捐助团体主办了Women’s Hope Kit Volunteer Event,号召全体人员一起动手为贫困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包装盥洗用具;


在2018年9月以创新为主题的新科技宣传推广大赛上,IMF各部门在此展示的成果和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IMF机构服务与设施部组织的Potluck不仅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还呈现了各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魅力……



由于总部一号楼翻修的缘故,我们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曾一度搬离总部二号楼,迁至不远的国际广场办公。

国际广场楼顶风光

 

与总部二号楼的原办公条件相比,这里朝向不佳、空气不良、空间闭塞、楼道狭小……总之,大不如前;然而,到了这里,我却更切近地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环境:


不管是去食品间接一杯热水的工夫,还是去前台领一根记号笔的光景,都能经过十几间办公室,见到来自不同大洲、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母语的同事。或开朗热情,或不苟言笑,或严谨细致,或不拘小节,或文静内向,或搞怪话痨……偶尔笑笑打声招呼,碰到机会聊上两句,见人有难不吝相助,自己遇事也大方求助……


尽管出身、教育、文化、宗教背景各异,但是本着相互体谅、理解和尊重的精神,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家仍然能够和谐相处,甚至打成一片。这也是在国际组织里工作,必然会有的可爱经历。


IMF总部所在位置算得上是华盛顿特区旅游的黄金地段:步行前往华盛顿纪念碑顶多半个小时,步行前往潮汐湖大概也就45分钟;这两个地方都是每年春季观赏樱花的好去处。

樱花季-华盛顿纪念碑下

 

2017年的春天似乎有点冷,又或许是当时我初来乍到茫然不觉,大好的樱花季在四月初悄悄地临近了尾声。待回过神来决意一探究竟,却又赶上了一场不小的春雨。


于是,在那样一个缺了湛蓝天空和明媚阳光的午后,我第一次与这里的樱花季打了个照面:刘白羽先生笔下所谓的“水洗的胭脂”原来是这样一种颜色——“泛着白的粉”,或者说是“透着粉的白”,有些清冷素洁的模样;倒是落了一地的花瓣在如茵绿草的衬托下,显得比枝头的还俏嫩几分。

樱花季-华盛顿纪念碑下

 

2018年春天,我终于得了个再探樱花的机会。虽然也是个多云间阴的日子,不过好在正当花时,樱花、玉兰和各种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艳若霞云,潮汐湖畔花团锦簇、游人如织,岸边的“国家樱花节”临时舞台还时时上演异域风情的舞蹈节目,这赏花的兴致竟是越走越浓,久久不忍离去。

樱花季-潮汐湖

 

樱花季的异域风情

 

如果说樱花季是每年春天吸引游客的亮点,那么免费的各类博物馆就是一年四季吸引游客的大卖点。


华盛顿特区聚集着200多座博物馆:有关于全人类的,也有关于美国自己的;有涉及艺术、自然历史、航空航天这类常见内容的,也有涉及邮政、新闻、间谍等稀罕主题的;有针对所有人的,也有针对小孩子的。


曾有媒体计算过,若要将所有馆藏仔细看一遍,至少得花上70年。当然,去博物馆可以很严肃,查阅资料,系统了解,做足功课;也可以很轻松,像去拜访一位老友,权当是喝茶聚会,俨然一种生活习惯。

难以发觉的展览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分东西两馆:西馆收藏着达芬奇的《吉内薇拉·班琪》、梵高的《玫瑰》、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等诸多知名艺术家的遗珠之作;东馆的馆藏偏现代,搜罗了毕加索、马蒂斯、米罗、安迪·沃霍尔等人的作品,参观氛围更加轻松,时不时还会有意外的乐趣和惊喜。

罗丹的《思想者》

伦勃朗的《自画像》

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品包括各类动物、植物和矿物,或为活物,或为标本,或为化石,以影像、解说、图片、文字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人们展现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瑰丽多彩,奇趣横生。还记得与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那颗“海洋之心”齐名的“希望之钻”吗?没错,它就收藏在这座博物馆里!

与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

“海洋之心”齐名的“希望之钻”

 

航空航天博物馆除了各种各样的航空器以外,还设置了很多可供操作和互动的模拟体验类活动和游戏,并且常年播映关于宇宙探秘的IMAX球幕电影;


美国国会图书馆无论是建筑、馆藏还是内设展览都极富特色,值得仔细品味——

美国国会

 

赫施霍恩博物馆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离奇怪诞,脑洞大开——

赫施霍恩博物馆主楼一角

 

大屠杀纪念馆展示了二战中纳粹残酷迫害犹太人的那段历史,昏暗压抑,却能激发对人性的思考——

华盛顿二战纪念广场

 

菲利普美术馆是我去过的唯一一家收费博物馆,当我在这里见到两年前派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橘园美术馆见过的雷诺阿作品《小男孩和小女孩画像》时,就好像在异国他乡遇见了数年未见的老朋友,激动不已。 



回首外派工作的那些日子,有晴有阴,总云淡风轻;有花有雪,常举头望月;有都市有乡野,处处皆趣味;有焦心有闲情,偶然见惊喜;有伏案忙有随意懒,算张弛有度;有烦恼生有开怀笑,颇跌宕起伏……若说印象最深的,要数那些不时在树梢间、草丛中、房前屋后蹿上蹿下的华盛顿大尾巴松鼠,机敏灵动又有些贪嘴,许是别的地方少见的一道风景罢!



我想自己是幸运的,在受中译公司派遣,前往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巴黎教科文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这些时光里,和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服务工作者一起工作过,和欧洲和美洲大陆的美景风光和风土人情相伴过,并期待和他们以及它们的,再次相逢。

❖ 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

END




读完朱文君老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翻译工作经历,你是否也想亲身经历呢?


🎈如果你也曾想过去一个国际组织工作,阅遍异域风情,却没有进入这些组织的渠道;

🎈如果你也曾好奇联合国的翻译工作是否别有风情,都有哪些特点、要求和常用语;

🎈如果你也曾想去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待遇几何,是否能支撑自己更多的爱好和追求……

1

欢迎参加中译培训于2月20日(本周三)举办的“如何进入国际组织工作”专题讲座,点击蓝字了解详情:新年福利!两位“外交大神”教你如何驰骋国际舞台

2

重磅消息!2018年,中译公司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达成长期翻译实习生派遣项目,通过此项目可进入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正式实习2-3个月,欢迎有志于到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的译友参加。点击蓝字了解详情:联合国实习岗位直推!联合国欧洲办事处翻译实习生招募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