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二胡”接力羊产业 黄花滩上解困局

田野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1-05-28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王博寄语本报读者。


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让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王博印象深刻:平均海拔2500米,移民搬迁规模大、人数多,在甘肃乃至全国都是典型。


搬迁容易稳住难,深度贫困县怎么谋划后续产业?带着问题,王博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中,深入对话当地羊产业的两位“拓荒型”人物:胡中山、胡丛斌,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们为“二胡”。


王博(左)在甘肃古浪县采访羊产业带头人胡丛斌。范培珅 摄


胡中山:执着的“羊书记”

胡中山动员村民划拉掉一个人的口粮,建暖棚养羊。起初,群众看见他就绕道走,如今,羊存栏七八百只,村民还嫌不够。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甘肃成为各类贫困问题的集中体现地,是‘中国贫困博物馆’。同时,甘肃也是多个大规模扶贫开发的起始点、肇始地,是‘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博物馆’。”王博说,在甘肃采访脱贫攻坚,总有故事让人动容。在古浪县黄花滩镇黄花滩村采访时,他们巧遇“羊经纪”组织收羊贩运。一旁几位农妇在闲谈,卖羊的正是其中一位农户樊珠惠。


樊珠惠一家八口举家迁至黄花滩时,总共分得10亩地。穷怕了,移民对山下的土地格外珍惜。但有个人偏偏要把好好的地拿来养羊,这个人就是胡中山,彼时的黄花滩村党支部书记。


在和胡中山的交谈中,王博得知,刚从山里搬下来的时候,种地能解决口粮,但有的群众连浇地的电费也交不起。村民开始外出务工,季节性的零工让大家能交上电费了,但始终富不起来。


“要不试试养羊?”胡中山开始动员村里人修建养殖暖棚,形成规模,养羊致富。一座暖棚7分地,要养羊就得划拉掉一个人的口粮。在养羊和口粮“之争”中,很多群众心存顾虑,樊珠惠就是其中一个。


“养羊都是胡书记逼的!”王博在采访中了解到,那段时间,樊珠惠远远看到胡中山就低头绕着走。最终,拗不过这位胡书记的诚意,樊珠惠“豁出”地来养羊。近10年过去,樊珠惠家羊存栏七八百只还嫌不够,“啥时候过千就好了”。


“胡中山是最早一批搬迁到黄花滩的拓荒者,也是这里羊产业从无到有的开拓者。”王博告诉记者。2012年,黄花滩村羊产业全面开花,2013年,当地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成立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胡中山任党委书记,继续为后来搬下山的6万多移民“拓荒”兴业。


胡从斌:好学的“羊司令”

为了摸清羊的习性,胡从斌光笔记就记了9大本。如今,他又开始研究品种改良,希望羊产业能让村民持续受益。


王博将脱贫攻坚报道作为践行“四力”的主阵地,主动“躬身入局”,寻觅感人故事。作别胡中山,王博踏上寻访另一“胡”的旅程。


2017年12月,古浪县成立了兴盛种羊繁育公司,由古浪县政府全资投建,负责人是胡从斌。带路的当地干部告诉王博:“贫困县拿出点钱不容易,胡丛斌说都得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开支,全都给省了。”


“曾是县里的公务员,后下海经商,现在又当起了‘羊倌’。胡从斌的身份几次转变让我好奇。然而胡从斌却只讲产业,不愿说自己。偏巧,采访期间有小羊一直叫唤,我索性收起电脑,问胡从斌是否要前去照看。结果他只是听了一会儿,就告诉我他能从叫声辨别小羊的需求。”王博告诉记者,胡从斌就此打开了自己养羊经历的话匣子。


在和胡丛斌的对话中,王博了解到,这里的羊多是“外来户”,也是胡丛斌的“宝贝”。从一无所知到讲起肉羊繁育头头是道,胡丛斌花了两年时间,光笔记就记了9大本。为了当好“羊司令”,胡丛斌几乎天天住在厂里,早“点名”晚“报数”,白天当“羊厨子”,晚上做“羊保安”。


两年来,兴盛公司已带动4300多户贫困户参与羊产业。贫困户除了可以在公司务工,还可以将公司当作“羊银行”,以“贷母还羔”的形式自养,或由合作社代养,“嵌入”产业中。采访中,王博发现,羊产业正规模化发展,胡丛斌又开始琢磨三五年甚至几十年后的事情。最近兴盛公司正在进行优质品种杂交实验,希望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出适应性更好、更经济的“古浪羊”。这样至少在今后几十年,古浪群众都能通过羊产业持续受益。


“目前,古浪县已累计建成养殖暖棚18万座,发展规模养羊户2万多户,羊存栏超188万只。”王博告诉记者,“古浪县胡中山、胡丛斌两位共产党员,一个铺陈羊产业的过去,一个描画羊产业的未来。他们身上也同样投射着千万名兢兢业业、不计得失、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共产党人的影子。我想,他们就是攻坚战役的决胜密码!”



新闻出版高质量发展大讲堂开播啦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吧


(责任编辑:路滢月)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童心,汇聚明天前行力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关注小康路上“她”力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传递脱贫攻坚的榜样力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写出十八洞村之变,传扬精准扶贫政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一村一故事  记录八闽大地的日新月异●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留下中国减贫事业的历史底稿●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西海固不再固守贫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讲好第一书记故事也是宣扬扶贫政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第一书记笔下的山乡巨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潍坊风筝搭档《王者荣耀》背后的非遗版权保护●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昔日作家笔下贫困村如今变“元宝”●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如果小康有颜色,或许就像龙安柚的金黄●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乡村图书馆:留住乡愁,种下希望●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到处都有可写的脱贫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90后”记者探寻湖南小康发展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山水田园氲书香  一起来看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这是一条不能错过的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串”起乡间故事     “绘”出陇原巨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头号主播“鹅书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圈”出幸福生活    “逆”出乡村新颜●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阳光的老乡  实在的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汪文汉:既是记者又是帮扶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