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捐的钱都被怎样花掉了?
对每一分钱负责,捐赠者应该对自己的捐赠负责,接收方应该对善款负责。
入冬以后,壹基金的“温暖包”开始集中向全国很多地区的贫困学生们发放,如果在微博里搜索“壹基金”和“温暖包”,从黄土高原到贵州的山区,可以看到很多发放活动、仪式。在一些对比照片里,孩子们过去穿着单薄的外套,冻疮啃啮着皴裂的双手,早已被磨破鞋底的鞋子露出脚掌。“家里面真的是一贫如洗,冬天有的孩子就直接穿着一件短袖,中午的时候就晒太阳。”凉山州艾特公益服务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包忠碧说。
温暖包里放着棉衣棉靴、帽子围巾、手套袜子……还有儿童减灾读本,提高孩子们的防灾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放温暖包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壹基金的工作人员,而是当地各种形态的公益组织。
▲ 2015年,凉山州艾特公益服务中心到大凉山探访当地的孩子们。© 壹基金
▌从一个“入门级”的产品开始
早在2011年,壹基金在西南地区启动了凝冻灾害民间联合备灾项目,召集了20多家来自容易发生凝冻灾害地区的地方公益组织开展救援筹备会,并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建立了四个备灾仓库,储备了针对受灾儿童的温暖包。那年西南地区发生凝冻灾害,黔西南普安县的辣子树村成为发放温暖包的第一站。到2018年,一个个温暖包去到了全国1335个县(区、旗)超过57万名儿童的手中,上千家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到最终的发放。
从设计到最终发放到孩子们手中,一端是从设计到采购、物流已经日渐标准化的“温暖包”,另一端则是分散在中国各地的一线公益组织。很多一线组织最初的形态是志愿者小组,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在各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热情但分散,无论是成员还是具体做的事情,都有些随机、不确定。如果要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就涉及注册、全职投入、有成熟的项目管理能力……
发放温暖包也像一种“练手”,先从看似最简单的物资发放开始,慢慢去熟悉如何运营一个标准化的项目,一些志愿者小组可能因此转变为当地的专业组织。“假如你把温暖包这个项目坚持下来,按照所要求流程整个走完以后,你要做其他的一些项目的话,那就轻而易举。”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的协调人虎孝君说。用来参考、指导的温暖包项目手册有40多页,包括财务、出入库、签领表、如何和孩子们游戏互动等等十几个“工具包”,“虽然你(可能只)发八个(温暖)包,但不亚于你做一个50万的项目”。
看似单线条的流程背后,是壹基金的“联合公益计划”,基于不同的社会需求,将涉及同一个社会议题的公益组织联合起来,支持各种议题网络的运营发展和能力提升,开发并推广标准化的公益项目,倡导公众参与和政策完善,最终促进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从网络建设到联合倡导,左侧的“伙伴网络”和右侧的“品牌项目”共同促进不同议题的规模化、持续化发展。© 壹基金
在公益筹款人大会上,壹基金综合事务部主任聂良非说,新疆哈克苏一位志愿者在参与了“入门级”的温暖包发放之后,辞去了之前的全职工作,在当地创立了一个公益组织,开始运营一些更复杂的项目。“(一线组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能力需求,最开始需要的是一些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的能力,但可能缺乏对接不同的地方资源的能力。”这有一套评估的方法,比如一线组织在执行项目过程中动员了多少当地志愿者,需要在提交项目报告时有所体现,作为资源动员能力的考核。
单一议题不只是宏观的数据、政策,沉淀到各地,还可能生出不同的新问题和应对办法,这些又需要各地的公益组织去探寻甚至提炼成新的经验。在提供了最初的标准化的如温暖包这类公益产品之外,议题网络还有助于不同机构之间的相互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是壹基金帮忙提供的,还有一些则是他们从其他伙伴那里吸取的经验,联盟里的每一个个体能更有机地去成长。壹基金的资助是(帮助)他们成长的一部分资金,不是全部,我们更加看重的是草根机构自身的有机成长。”聂良非说。
但在做基础项目的同时,一线组织也在不断成熟。到了某个阶段就会有联合劝募的需求,在聂良非看来,“联合劝募”就是希望各地的机构能在某个议题之下在当地获取一部分资金,这需要机构自身培育出足够的筹款能力,“对壹基金来说,这就是一个标准化的项目设计在筹款方面的体现”。
▌成为更理性的捐赠人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联劝”)成立于2009年,成立之初便在中西部地区做助学和支教,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营养摄入不足,于是设计了“一个鸡蛋”项目,希望通过给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每天提供一个鸡蛋,改善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营养状况。到2018年春季学期,累计有147所学校受益,约20万人次师生在每个上学日能够吃上鸡蛋。
联劝也是和各地的公益组织合作来执行“一个鸡蛋”项目,联劝提供项目的操作流程、管理模式,并筹集项目资金,在地的公益组织作为执行方根据联劝的管理标准和执行模式来执行。
东部发达地区能募集到更多的社会资源,联劝在2011年发起“一个鸡蛋的暴走”公益徒步筹款活动,参与者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徒步挑战的同时,还需要用各种创意募集善款。2018年,这项公众参与活动筹集了超过1403万元善款,还获得了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 “一个鸡蛋的暴走”现场。除了徒步和募集善款,联劝还会邀请公众与媒体参与,共同走访联劝已经资助过的项目与有资助意向的新项目,实地查看善款使用的情况,同时对新申的项目请进行预先调研,了解他们希望着力改善的问题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联劝公益
联劝在成立之初便定位为“用联合劝募的方式,向企业和公众进行公益宣导,拉近公益与公众的距离,引导公众和企业支持公益”。最开始的阶段,联劝是先募集善款,和捐赠者、活动赞助方一起筛选资助的项目,由关注相同议题的公益组织执行具体项目。在这类机构还处于初创期的时候,联劝的资金还能支持他们的探索,但一家基金会的资助金额有限,当一线机构壮大之后,会需要更多的资金。
在公益筹款人大会上,联劝秘书长肖洁说:“如果联劝只是每年在资助的资金库中提供几十万的资助(给某个机构),对他们来说可能还不够,但其实它们本身也有筹款的潜力和能力。而且互联网筹款已经开始兴起,会有更多的资源参与公益。”
联劝开始探索如何将筹款经验分享给更多机构,支持他们的传播、筹款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具体项目的运营。联劝也有议题网络,并且和其他基金会有重叠、合作,过去资助的一些公益组织也有能力开始输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一些一线机构欠缺的是如何维护捐赠人的能力、开发“月捐”项目的能力、搭建“捐赠人成长体系”的能力……在这些方面,联劝可以提供新的支持。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一线机构,联劝的资助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一些资金直接给一线机构执行联劝的“一个鸡蛋”这类项目,一些作为初创机构的启动资金,一些则被用于更“高阶”的能力提升。“一个鸡蛋的暴走”最初筹集的善款直接用于一线机构采购鸡蛋和监督执行,后来有机构直接在徒步挑战中为自己的公益项目筹款,再往后,成熟的公益项目被推介到“好公益平台”等地方,开始更大范围的规模化推广。
到2016年,联劝已有的捐赠渠道(如第三方收款平台、企业捐赠和个人捐赠)已经能基本满足最初给贫困地区学校补充鸡蛋的需求,徒步筹款“一个鸡蛋的暴走”筹集的善款开始用于“U泉计划”和“U积木计划”并向公众公示,前者用于支持民间公益组织提升筹款传播能力,后者在长三角地区支持民间公益组织在流动人口社区开展公益项目,致力于共同改善流动儿童教育、安全与社会融合方面的境况,改善流动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 2018年12月,“U积木长三角地区流动儿童项目中期交流会”在安徽芜湖举办,交流会聚集了众多服务流动儿童的公益项目、组织负责人。© 联劝公益
因为国家政策的改变,一些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生已经有了国家营养餐的支持,在收到当地一线机构的反馈后,联劝的“一个鸡蛋”也转变为重点支持给国家营养餐还未覆盖到的学前班或幼儿班。
在筹款方面,肖洁认为好的联合劝募在于能够联动更多的公益参与者,可以整合公益资源,有环环相扣的支持网络。她还希望联劝能为公益行业和公众带来“快乐公益”的可能性,“给公益机构们提供更好的劝募文化和环境,也影响更多的公益机构、公众成为公益生态链的一环。在公益机构成长起来以后,我们能一起做筹款教育、跨界合作,然后再反哺给更多的更小、更新的公益项目、公益组织”。
在肖洁看来,联合劝募应该是多元、包容的,在参与公益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应该用包容开放的心态与人相处,不以一种一元化的价值为评判标准;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尽管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应该是积极行动的,并非一定要等到一个完美的方案才开始行动,但也不是在任何事情发生时都应该投入全部的资源;最后还要对每一分钱负责,捐赠者应该对自己的捐赠负责,接收方应该对善款负责。
2012年6月,联劝创设了“公众评审会”,让公众捐赠人决定资助项目,推动公众深度参与公益。2014年,又启动了“一众基金”,每位捐赠人每年需要认捐同等数额的资金,在决策时每人一票,由这些捐赠人一起探讨,这些钱到底用于解决哪种社会问题,捐到哪个公益项目。联劝的理事长王志云认为这能让更多人成为“理性捐赠人”,了解、信任公益。
参考资料:
1. 壹基金,壹颗种子——我的大凉山,http://t.cn/AiFpZJHb;
2. 壹基金,壹颗种子——我的黄土地,http://t.cn/AiFpZOyD;
3. 公益时报,“一个鸡蛋的暴走”背后的筹款逻辑,2017-02-21;
4. 公益慈善学园,学生营养餐项目之访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一个鸡蛋”项目,http://t.cn/AiFpww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