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者|对话真成投资李剑威:探究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骤然升温的现象背后
李剑威 | 真成投资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罗兰贝格主持人:
于占福 |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
RB INFLUENCER
2021开年UAM骤然升温
罗兰贝格与资深投资人再度共探深度洞见
采访实录
1近两年全球UAM行业动态回顾综述
于占福:今天我们就UAM(Urban Air Mobility)即“城市空中交通”再度进行一些探讨和分享。非常有幸我们请到了在这个行业里面非常资深的专业投资人李剑威先生。剑威是真成投资的创始人和管理合伙人,在加入真成投资之前,他担任真格基金的合伙人CIO包括红杉资本的副总裁,富达投资的副总裁。在投资领域,剑威一直在高科技先进产品这一方面深耕,有着非常成功和亮眼的投资业绩,在2020年被评为福布斯中国杰出投资人Top100荣誉之选。在UAM这个领域,剑威参与了全球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UAM企业亿航的早期投资,对UAM领域有非常深的见解。
其实早前在2019年的10月,罗兰贝格全球航空航天与防务组跟剑威做了一次访谈。当时我们观察到UAM行业已经进开始呈现非常活跃的态势。那么现在过去了一段时间,其实整个市场最近我们其实也注意到,有越来越多企业包括中国的企业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在参与这个领域。所以,大约时隔一年多之后,今天非常高兴再次请到剑威,我们来对这个行业近期发生的一些新的动态再做一个回顾和探讨。
李剑威:好的,谢谢占福,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再次交流我们对UAM的看法。我记得上一次我和罗兰贝格的德国同事交流是2019年的10月份。当时我接到邀请的时候还觉得很惊讶,因为UAM其实是一个非常前沿的课题,即便对于很多VC来讲也是这样,为什么一个战略咨询公司会希望更深入的探讨市场?我记得当时我们讨论的最集中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整个UAM行业里中国的创业公司跟欧美的创业公司最核心的区别。另外一个是未来竞争格局的推演,包括它的技术路线图和趋势。当时有个结论,我们有个判断说两到三年之内应该会出现UAM领域里的第一个上市公司。没想到我们当时讨论完之后,两三个月之后就出现了一个上市公司。
于占福:还是来自中国的企业在美国上市。
李剑威:对,我记得当时亿航上市的时候,是2019年的12月12号,双十二还是比较独特的一个日子。当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就是Urban Air Mobility城市空中交通。以前大家都在畅想就飞行汽车,其中像Peter Thiel美国很著名的投资人,他就提到说美国硅谷经常会在模式上,数字产品上面做创新,但是在物理产品上创新很少。他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一句话,We wanted flying cars, 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最早像美国的一些团队也是按照最初的飞行汽车字面定义去做所谓的飞行汽车,把一部车加上飞机的机翼,再加上螺旋桨就能飞了,但需要跑道。但后面我们会看到中国公司在这方面有非常大的创新,在亿航上市的前一天,其实我写过一篇文章,讲亿航的意义在哪?我觉得中国公司重新定义了飞行汽车的实用的产品形态。第一,我们觉得在城市里面,如果要真正做空中交通,首先是要垂直起降,你不能再需要跑道,否则的话其实仍然需要一个小型机场。对于一个所谓城市内空中交通或者城市周边空中交通来讲是非常不实用的。另外一点就是一定是中央控制的自动驾驶,这保证了不会受到恐怖袭击。只有满足这两点的产品才是对的产品形态。我们感觉当时亿航是做到了这两点。
于占福:你说到这一点也提醒我,目前UAM这个概念下现在又有一个新的细分概念叫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你所讲到的垂直起降。现在几乎这两个词是高度孪生的一个状态,甚至是有点eVTOL取代UAM的趋势。在技术上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和方向。
李剑威:对,我觉得自从我们上次讨论之后,我估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做UAM的公司,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初创公司,可能都注意到了罗兰贝格在这个领域的一些分析研究。我们最近看到这两年的一些产品基本上已经不需要跑道了,都是垂直起降,包括GM通用汽车最近发布的消息,他们也要做飞行汽车。我们看到电脑动画的宣传画面中通用汽车的产品也是垂直起降的,所以就这一点基本上形成共识了。但是在自动驾驶方面,我们感觉有些公司号称是希望往这个方向走,但有一些公司包括一些很出名的初创公司,依然还是需要驾驶员的。我相信接下来大家都会往这个方向迭代。当然从整个行业进展的角度来讲,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讲,说实话还是处于比较早期,即便是已经上市公司它收入也没有超过1亿美元,大家都还是试验性的尝试的去应用产品,真正大规模的采购和部署还远远没有实现。而且加上2020年的疫情,人员流动很困难,整个市场的节奏是相对来放慢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整个行业已经意识到,这个市场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市场。而且从第一性原理来讲,这是可以实施的。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厂家都会进来,都号称我们要做UAM;有些上市公司说,我们要转型UAM,它的股价就会涨。
于占福:说明UAM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一个很被认可的题材。
李剑威:我们看到亿航的股价最近涨了很多,所以我们感觉虽然整个市场还处于发展的早期,但是这个概念已经被大家越来越认可。我们相信就接下来5年时间它的增长会比较快速。
对不同种UAM技术思路的比较与点评
设备技术,空域管理与场景开发,UAM发展的三大支点
于占福:剑威前两天你给我分享了这个图片,我们看到包括你提到的美国通用汽车,以及中国的一些造车企业,甚至是一些来自于互联网背景的企业,最近其不约而同地对UAM表达高度的兴趣。我想请教一下,从公开渠道我们所能看到和了解的,不同的公司在他们产品的技术路线上有没有呈现出不同的流派?针对他们的关键技术原理或者关键的使用场景、理念等,能不能去做一个区分和快速的点评?
与新入局UAM的企业的一些分享
于占福:从这三个维度再探讨一下。如果我们在更技术层面继续打开,可能先是从OEM的角度去研发什么样的一个产品,这是最早的一个驱动。这个产品的研发过程肯定会把应用场景的一些考虑纳入进来。等它有一定的Demo和具体示范的时候,我们的政策制定环节就有机会去理解这个过程。因为从政策的角度,当这个产品跟场景都不存在的时候,其实没有必要和支撑去制定具体政策,本就是无源之水。一直到有了产品有了一定的场景的Demo测试后,那么政策的制定者可以清晰看到是什么场景,就会理解需要做什么样的一个突破。这样的角度去看,前面提到的三个维度的三角形,可能又会变成一个线性的过程。焦点就会回到OEM制造这个环节。所以包括我们刚才讲到的,今年其实从不同的领域有很多企业表达了对UAM的热情,你从一个专业投资人的角度,对于现在这个节点打算入场UAM的企业来说,你有什么样的提醒或者是分享?
李剑威:我觉得提醒说不上,我们只是能说一些观察。我们感觉未来的 UAM市场,首先对产品形态应该是有非常明确的限定,就像我们之前谈到的,如果你不能做垂直起降,如果甚至不是电动的,如果不是能完成自动驾驶,不能集群飞行,不能联网飞行的,基本上我觉得就没有入场券。就只有能垂直起降能自动驾驶的飞行器,才能够进入未来的UAM市场。
于占福:一句千金,总结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李剑威:如果做不到这几点,那就出局了,你产品做得再好没有用。接下来其实最核心我觉得还是在产品侧,续航怎么样?换电的方便性怎么样?载荷怎么样?另外最关键是安全性。我们相信UAM市场跟汽车还稍微有点不一样,但是汽车的整个上路条件也非常严格,要经过很多测试,碰撞测试各方面,但是因为UAM的设备是飞在天上的,而且还是在城市场景里面。
于占福:它既对于空中的乘坐者,也对于地面环境,实际上同时有双重的影响。
李剑威:安全性是至关重要,所以这里面需要很多厂商做非常长期的测试。如果没有几千次的飞行,没达到至少一万小时的实证,其实很难商用。企业自身也不敢商用。监管机构也不会放行商用。
于占福:对,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就呼应刚才你所提到的,其实我们现在讨论的比如说在城市之间,因为它会飞过一段人口低密度的地区。以及包括旅游的场景,包括物流的场景,其实客观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先避开了人口密集上空的场景,它其实是在至少保证了地面安全的情况下去做测试,获得发展。
李剑威:所以我们感觉需要时间。设备技术再好,如果验证不出扎实的安全性,我觉得作为使用设备的运营者,也无法放心展开大规模商用,监管机构也不会放行大规模商用。对于现在要入场UAM的公司,可能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需要先证明自己(的设备)。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所以我觉得对于无论上市公司还是初创企业其实都一样,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且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需要做各种冗余测试,不是能飞起来就算了;而是要在各种情况下,比如说8级大风,比如说突然间引擎失灵,某个电源出问题,电机烧了,这个时候你的极端情形的处置方案与思路会怎么样,这些可能是最关键的。
于占福:你刚才描述的其实跟经典的航空设备要完成的一系列测试几乎就是如出一辙了,一个飞行器所面对的所有可能设想到的冗余测试。
李剑威:所以冗余冗余再冗余,安全安全再安全,这是我觉得进入UAM市场的厂商最关键的原则。先不要讲你设计的多漂亮多惊艳,首先要考虑怎么保证制造商自己以及乘客敢坐上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投了亿航,目前全球还是比较领先的,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事故。即便是这样,所有的从业者都还是要战战兢兢地要把问题想透了,把各种极端的案例都测试了。因为一旦出事儿,就像一个客机出事儿那样,影响是很大的,监管马上就会收紧。所以首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另外我觉得产品形态到最后有可能会趋同,因为如果你摸索出来一条对的路,大家可能会慢慢跟进,中间可能就是不断的经过监管的沟通,慢慢说服监管,UAM设备是可以开航线的。慢慢说服消费者,UAM设备和技术是安全的。然后再慢慢商业化,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第三个就是各种场景,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在物流上出现突破口,能不能在观光上出现突破口。如果前面两个比如说设备监管那边都得到满足,我觉得场景的拓展,可能它的普及速度会比大家目前预想中的会更快。
于占福:这跟很多产品或者技术的曲线非常类似,前面其实可能有一个非常长期的低调的蛰伏期,真的到了破冰或者是爆点之后,其实是会呈现一个指数形的上扬。
李剑威:没错,因为到时候所有的运营方,尤其是这些飞行汽车的运营商,他们算过经济账之后发现这个可能比直升机更好,很可能会很快的大规模投用。
于占福:好的,还是很有意思。我觉得尤其是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当提到对设备制造商的启示,我觉得你给了非常好的一些建议:一个是技术维度,其实现在已经被证明了一些必选项。另外就是从整个安全性,持续的技术可靠性的角度,如何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一个进入UAM领域的制造型的企业来讲,就像你讲到的,其实可能有必要先把可以用的场景以及包括安全性的测试结合起来,因为企业的投资也不能无限期的去做研发,可能从一些货运或者是不涉及人的安全的这种场景先起步,然后如果能拓探索出来一个本身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下可盈利的一个模式,同时不断的去积累它的飞行小时数,持续进行各种安全测试等,可能会是一个可行的一个路线。
好,今天非常感谢剑威再次接受我们的采访,一块去碰撞了一些UAM领域的最新的动态和思考。罗兰贝格其实也是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里面针对UAM议题,率先和持续跟进的公司,其实我们整个对议题的关注已经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在这个行业里也率先和持续发布了一些报告。最近在全球的不同区域市场,我们也受顾于OEM的委托以及一些投资机构的委托,在开始对UAM议题进行更多的更深入的研究。也非常开心的看到在中国市场上UAM已经引起了更广泛的一个重视。我也非常明确地感觉到我们可能真是在一个曲线减进的历史过程中。在这个时间节点,从你专业投资的角度,从我们专业咨询的角度,在密切地关注这个议题,进行很多的碰撞和思考。所以也欢迎大家在这个领域里面如果有需求或者是有更多的探讨的话,和罗兰贝格取得联系,我们一块在这个领域里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相关延伸阅读
影响者 | 对话植护林泽鸿&刘文泉:聚焦渠道效率,促成商品差异化,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
影响者 | 对话强生邓旭:Local to Global,引领全球数字化转型
影响者 | 对话亿滋朱忆菁:共创探索赋能新机遇,沟通共享促进突破新创新
影响者 | 对话中粮于宏超:以经销商为中心,拥抱数字化通路,构建营销大生态
影响者 | 对话不凡帝Edelbluth Hans Peter: 顺应拥抱复杂多变的中国市场,品牌终需依托于本土消费者
版权声明
本采访是罗兰贝格公司针对UAM(城市空中交通)议题所展开的独立的行业观点交流与趋势探讨。嘉宾发言部分代表其个人独立观点。本采访中的任何观点均不构成罗兰贝格公司关于该领域的任何投资建议。本文字稿在对话实录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文字精简(如删除不必要的重复以及口语化的过渡句等),以及在保持原有观点不被改变的前提下的适当的优化微调。本文中所有文字、数据均受到中国法律和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没有经过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的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本文中的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如需文章转载,烦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RBChina.Marketing@rolandberger.com
关于罗兰贝格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于1967年在欧洲大陆成立,现为全球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在全球35个国家设有52家分支机构,拥有2400余名员工,并在国际各大主要市场成功运作。作为全球5大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中唯一一家源于欧洲的成员,罗兰贝格咨询的专业性建立在它50余年来与各式各样的客户在复杂商业案例运作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上。卓越的战略分析及在方案实施上的深厚功底是罗兰贝格咨询服务的优势所在。以自己多元化的欧洲背景和丰富的中国本土经验为依托,罗兰贝格将会运用这种优势,帮助我们的客户在中国应对挑战,取得成功。媒体及合作联系
如需文章转载与市场合作,烦请发邮件至如下邮箱RBChina.Marketing@rolandberger.com
点击“在看”,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