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阅读一本书:记笔记和善用阅读工具

2018-01-23 康康 康国平说

这是《和康康一起写公号》项目365篇之53篇

本文约2400字,阅读耗时6分钟


有个朋友在朋友圈说自己老公送了她20个笔记本。还有一堆笔。做什么用?


做读书笔记用。


好的笔记本很贵的。比如梵高用过的moleskine笔记本,一个就上百块。20个好看又好用的笔记本,啧啧啧。晒幸福啊。


这年代,能认真读书,又能记笔记的人,大概太少了。

kindle有个记笔记功能,还能导出,但也不想用了。但我还是会经常用笔记录一些想法,读书笔记,也常在书上乱画。


向大师学习如何阅读

钱钟书的笔记,看了头都晕


能像钱钟书那些老人那样阅读记笔记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我们无目的的阅读,更加变得不想记录任何东西了。



如何阅读,我谈不出什么所以然。不过可推荐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对如何在书上划线,如何记笔记,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有一些很成熟的看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

百度一下,就有这本书的各种格式版本


我越来越喜欢无目的阅读。真的是越读越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越发没有目的。阅读效率似乎也就更差了。每年初都会定一个阅读计划,但最后都没实施。


去年开始,读了不少励志类和育儿类图书。阅读时觉得学到颇多,等再去思考自己是否有所得时,似乎也没啥得到。比如育儿的,买了一堆,但面对闺女时,还是没方法。有时候甚至气恼。不过再想一想,这种气恼,不过是自己被外界的焦虑所感染了。如果自己不焦虑,也就没有这些气恼了。所以,一部分育儿的书,就被我扔在了一边。虽然还是随时希望拿起来读一读。潜意识中,我还是不相信能卖出三五十万册的书,对自己会无效。


关于记读书笔记,杨绛写了一个介绍钱钟书的方法,转来一看: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图为钱钟书先生的读书笔记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摘自《钱钟书手稿集》序,商务印书馆出版

http://cul.qq.com/a/20141114/043968.htm 


善用工具


除了用好的读书习惯武装自己,也可以善用一些工具。比如记笔记的工具,手写笔工具,做思维导图的工具。


1、记笔记的工具

  • 手机可以直接在Kindle App里记录。

  • 也可以用手机的记事本记录,我常用小米手机,所以小米的笔记备忘录app很喜欢。

  • 如果是用iPhone,则iOS的备忘录非常好用,和iCloud结合起来,可以分类记录。记录在本机,或直接iCloud账号里面。

  • 还有人喜欢用有道云笔记。这类工具我一般都不太敢用,怕用着用着就关停了。

  • 还有evernote,印象笔记。这个app早先我用得很多,后来也基本停用了。但凡在国外好好的,到了中国非得再搞一套id体系的app,都有些害怕使用。而且功能越强大的工具,越容易制约人的想象。阅读笔记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复杂,不过是一些摘要和结构的东西。大多数人用不到。

  • 有人用了markdown的app或工具来记笔记,这种工具也可以和其他笔记软件甚至大型社交平台分享配合,但有明显的偏技术极客范。普通人估计嫌它即简略又复杂的玩法,不一定适用。

  • 当然,如果在电脑上看书阅读,如果是Windows电脑,用微软提供的word/notepad/onenote等来记录,也是一种方法。在Mac电脑上,则有更多收费的好工具,我也无法一一推荐。

  • 还有一些管理笔记的app或软件,有复杂的做摘要,tag和结构树管理等,偏向文献管理了,写论文做学术的常用,太过复杂。以前我也试用过几个,但坚持不下来。很专业,就不推荐了。如果感兴趣可去搜索:“知识管理软件”、Surfulater(Clibu)、Mybase等等。


2、思维导图工具

  • 很多人拿到一本书,先看目录。觉得目录结构好才阅读。一看目录没啥可看,就扔了。实际上,目录就是一本书要讲的内容的思维导图。

  • 一些人,认真读一本书,会根据图书结构,列出该书的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来拆解一本书,很容易。一本三天看完的书,如果转换为思维导图,可能10分钟就看完了。

  • 一些人在付费知识平台上跟人讲书,15分钟的节目,大多数是用思维导图拆解的方式讲的。

  • 思维导图工具最好的是Mindjet的MindManager,但需要付费(网上当然有破解版),还有一些免费的思维导图工具和APP,比如freemind和xmind。只要你喜欢,网上到处都是。

  • 你只要用类似主题去搜索,很多人会奉献n多工具,应有尽有。

  • 我用mindjet简单做了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结构导图。当然,认真阅读该书后,还可以在每个条目上写备注,最后可导出成html或word格式文档。也可导出成ppt、txt或图片格式。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简化思维导图


3、终极大神——笔和纸

  • 如果不是电子阅读,最好的笔记工具个人认为还是笔和纸张(A4纸张,方格纸和笔记本)

  • 如果愿意尝试像古人一样做笔记摘抄喜欢的句子,不妨用毛笔在宣纸上记录。效率低,但很舒服不是。我自己一直希望能这样做,可惜一直没能推广开。

  • 用白纸记录,这是最简单的习惯。网上有很多笔还不错,写起来很舒服。随时想到哪里,读到哪里,都可以记录。

  • 在书上划线,是一个好习惯。也有人很讨厌。我个人是觉得如果你愿意,大可随便画。还可以随时写下感悟。反正一本书是很私人的东西。你画不画都可以。

  • 现在的mark笔,各种颜色。圆珠笔也有彩色的。你愿意的话,想要有精读的书,第一遍铅笔,第二遍黑笔,第三遍红笔。足够了。

  • 今年我高姨送了一本moleskine本子给我,都过了快一个月了,还没打开用呢。M家本子,因为梵高等艺术家用过而出名。我去百度搜一下它家介绍:


除了贵,没啥特点的Moleskine本子


由凡高(VanGogh)到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甚至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很多草稿、笔记、计划、构思甚至激动的情感都在变成名画及惊世之作之前,被一一记录及收藏在这本可靠及信赖的袖珍旅游伴侣之上。凡高先后用过7本Moleskine,内里全部记载着的手绘草图甚至完成作品,当中更包括其著名作品《Vase with Sixteen Sunflowers》《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内作展览。除凡高外,美国小说家海明威(Emest Hemingway)及法国画家马蒂斯(Henri Matisse)亦同样是Moleskine的fans.能够深得多位艺术家的欢心,证明 Moleskine的确魅力非凡。(百度百科)


乐于阅读后的分享


读书很私人,但分享读书笔记或书评,摘要,是可以很公开的行为。你所得到的,其实都是别人的。只不过你有所悟,你要反馈给本来也是图书作者的读者的你的读者。

如果能善用分享这个习惯,就更好了。


一般读书人那点小感悟,又没有出版的途径。但还好现在有了各种写作的平台。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甚至今日头条等。还有喜马拉雅等语音平台,你要不喜欢写文字,你可以录音后分享。如果你能跟吴晓波、高晓松一样视频出镜,也是可以的。




好消息好消息,谷歌地图可以访问了


这几天,总是有人要告诉我的消息是,谷歌地图在中国也可以访问了。壕消息。

访问方法:

在浏览器里,输入

http://www.google.cn/maps

或者  http://ditu.google.cn


可惜手机APP还是不能访问。希望也能很快就解决这个问题。

真希望不是某个环节错乱了,能够一直让我们访问。你们不妨收藏一下这个网址。万一哪天又进入不可以访问,也好有个念想?


(2018年1月23日  老康说 mobilewtf)

这是《和康康一起写公号》项目365篇之第53篇。

Day22 五十张毕加索作品及最全毕加索作品链接

Day23 圣诞祝福和传统节日

Day24 产品大了,成平台了,作恶了咋办?

Day25 你我的年底抑郁焦躁综合症

Day26 互联网圈CEO互怼成瘾,马云最可怜

Day27 没啥商业价值的自媒体,到底还有没有做下去的价值?

Day28 调整心态就胜了98%的中国人

Day29 18岁的我们拍照时必须要的道具

Day30 新年快乐,并感谢2017

Day31 那样的2018,很好

Day32 感谢曾经未曾发生的故事

马云,赶紧捡起“支付宝社交”吧

新年朋友圈:拒绝点赞,从真诚做起!

刘强东也是“石灰脑”,丢族谱得怪马云

不管什么时代,都要敬畏“概念”

爷爷的蘸水笔

醉翁亭和疯狂的撒币

互害的社会,谁又能鄙视谁?

比特币和区块链疯魔

医生的仁心呢?刷屏的烧伤超人阿宝文章价值观真心狗屁

共享单车“押金恐慌”和生死关键

听大佬的话,做马屁科学小白鼠

你有定下今年的年度小目标么?

跳一跳游戏,让这位闷骚男成了神

中国电动车厂商彻底没戏么?

中国有两个隐秘社会:一个是穷人的社会,一个是富狗的社会……

视频直播撒币的模式能坚持长久么?

别催,我们正在聊联想呢

5年前张小龙谈移动入口,满满历史感!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

六六的价值观太脏,我们为什么还要跟苍蝇一样去盯它?

整个北平都在等雪,就像一个初恋的少女等待男友,怕他不来,又怕乱来


康国平说   微信号:mobilewtf

【和康康一起写公号】

一年365天更新项目

2017 年 12 月 1 日 开始

2018 年 12 月 1 日 结束

欢迎转发支持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