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 | 那些不顾成长规律拔苗助长的家庭,后来都怎么样了?

2018-03-21 中国网教育频道
 

伴读第七季 · 第二十一天 

朗读者·赵思琪


为什么我讲了半天道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呢?经常有家长们问我这样的问题。其实问题有时候不在孩子,而是很多时候家长们不懂得自己的期待是不切实际的。


比如说,常常会有2岁孩子的父母来问我,跟孩子讲了很多道理告诉他生气不能打人,但为什么他还是会继续打人呢?其实,2-3岁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可以懂得逻辑思考。因此,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讲道理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另一种策略,比如父母的肯定或否定,或者抱他们离开惹他们生气的场地等。


当父母放手让他们去探索、经历自己的行动所带来的逻辑后果,他们就能把行动跟产生的后果联系起来,下次行动前就会考虑是不是还要那么做了。


另一个比较普遍也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就是孩子被别人打了要不要反击回去。你会看到各种专家给予的各样回答,但没有人问这些孩子几岁,因为答案会因为年龄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有的老师会提倡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这种建议只能给4岁以上的孩子。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而言,他们在自制能力、表达能力和规则意识等方面都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自己去解决他们之间发生的问题。这时候,如果发生冲突,成人不干涉的话,很有可能演变成强者欺负弱者。


等孩子长大一点,他们就可以学会游戏规则,自己可以通过警告等方式来保护自己,也可以向老师或其他成人求助,或者自己选择远离欺负他的人来解决问题。



每个年龄段都有其成长的特点和需要,切不可揠苗助长,也不可放任自流。


0-1岁孩子要学习的成长功课是信任。因为他还没有语言能力,就只能用哭声和肢体来表达自己。父母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信号,满足他的需求,让他感觉到自己所处的世界是安全的。宝宝快要一岁的时候,父母可以训练他用肢体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渐渐脱离用哭声表达需要的习惯。


2-3岁孩子要学习的成长功课是独立。这个阶段正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敏感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


他们虽然会说话了,但还没有认识自己的情绪,更不会管理情绪或者控制自己。他们还没有逻辑思考能力,很多时候,他们看起来听了道理,但事实上根本没有理解,所以下次还是会做同样的错事。


因而,家长需要避免讨论、解释或说教,而是通过创意的游戏、积极的言语和行动,来帮助孩子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控制自己的冲动。


敏感期的孩子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不断收集周围世界的信息。家长需要鼓励孩子探索,但同时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在这个阶段,家长最需要学会的就是设立界线,帮助孩子安全地探索世界。


我们不仅要训练孩子用言语和肢体表达自己,也要开始训练孩子有规律地作息,训练他们自己吃饭、入睡、洗漱和穿衣服,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些都是为了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初生婴儿对成人的完全依赖,容易让夫妻忽略彼此之间的感情需要,而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夫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们需要为未来的家庭生活建立健康的习惯。妈妈需要在最快的时间恢复正常的作息,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睡眠。


父母要保护好夫妻关系,彼此投入爱的时间,尽快恢复夫妻生活。爸爸也要多参与育儿的过程,跟妈妈一起学习和成长。


妈妈需要放下自己的完美主义,降低对自己、对配偶和对家人的要求,让大家都能参与养育宝宝的过程。父母把这些基础建立好,就可以用心去训练孩子独立完成睡觉、吃饭等任务。


在这个阶段,最大的诱惑来自于长辈们。这些长辈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笨手笨脚的新手父母,忍不住要介入其中。但这种介入却剥夺了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必须要经历的摸索、失败和成长的机会。


老人需要放手,多让年轻父母动手。年轻父母也需要为自己育儿能力的成长争取机会和空间,并且跟双方的长辈设立一定的界线,让新的家庭有情感凝聚的空间和时间。



《丰盈心态养孩子》

著:蒋佩蓉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2月


-作者-

蒋佩蓉,著名婚姻、亲子和礼仪专家。毕业于麻省理工,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集中美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


-朗读者-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 | 赵思琪

座右铭:敬畏过去,把握现在,不畏将来。


征集朗读者

如果您喜欢朗读,愿意为大分享有价值的文章,欢迎自荐。也许您就是我们的下一个朗读者哦!详情戳左图,参与报名。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至征集页面!

#留言互动打卡#

别忘记参与我们的打卡活动哟~

参与留言,微信、微博、微社区

 三种打卡方式任你选择

连续30天打卡全勤听众,

可获得当季收听打卡活动全勤神秘大礼。

参与留言提问的朋友们,

有机会获得蒋佩蓉老师的亲自解答。


小编推荐

伴读 | 家长焦虑、教育“抢跑”,如何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

伴读 | 你与智慧妈妈之间,只差这十大育儿原则

伴读 | 老话说“越淘气的男孩越有出息”,原来是真的!

伴读 | 最终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学校,而是父母

伴读 | “我越来越像我妈啦!”是真的,焦虑代代相传……

伴读 | 严师出高徒,这句“真理”骗了家长和孩子多少年

伴读 | 孩子该如何选择职业?这篇文章给出了答案......(转给家长)

伴读 | 在“无所事事”的时间里,孩子的思考让你意想不到

伴读 | 培养抗逆能力,不是当“鹰爸”

伴读 | 痛心!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最终孩子成了“危险品”

伴读 | 完美主义只会烫伤孩子!家长要学会示弱这门艺术

伴读 | 所谓勇敢,就是要做你害怕的事

伴读 | 你自以为是的保护,正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伴读 | 家长如何将家庭打造成孩子的“情商教室”?

伴读 |  “高情商”的孩子是这样炼成的!

伴读 | 家长注意啦!课外活动利于培养孩子的“软性”情商

伴读 | 蒋佩蓉:我对父母强迫我学钢琴充满感激

伴读 | 学好这几招,在家就能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建议收藏)

伴读 | 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但是正确答案不是唯一

大事件 | 用丰盈心态养育孩子,从今天起,向养育焦虑宣战!

大事件 | 等蛙回家?不如等我们颁奖呀!

文字编辑 | 周继凤

音频编辑 | 谷舒晨

排版编辑 | 邓闽娇

责任编辑 | 刘    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打开微信输入框,回复“伴读”可重温往期精彩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