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新著先睹⑭|文军:西方“身体社会学”繁花20余年,从理性人开始转向
栏口词
文汇讲堂至今已举办了118期,汇聚了230余名各界精英和学界各科领军人物。栏目“嘉宾新著先睹”,选取部分学者、嘉宾,刊发他们2017年内新著的序和精彩摘要,展示学者们在各自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凸显丰富多彩的学术成果和文化自信。栏目从2017年10月16日起至2018年春节。
今分享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文军博士(讲堂第37期嘉宾)新著《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中有关九大理论转向之一的身体转向,该章节传递了1990年代以来西方最新的理论主线和代表人物以及发展趋势,它和后现代转向、女性主义转向、文化转向、情感转向、空间转向、语言学转向、历史学转向、全球化转向共同构成了西方社会学的理论新探索。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文军著,责编董郑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定价59元
后记摘要
对西方理论转向的全景式的认知和领悟
作为社会学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学理论,基本上都是在西方话语体系和思想境遇中展开并向非西方国家扩散的。中国社会学作为世界社会学体系中的后来者,从一开始就对西方社会学带有一定程度的“依赖”。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学恢复和重建以来,其在理论研究上大致经历了“缺失—移植—融合—反思-重构”的过程。尽管我们在一些经验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至今还很少有世界公认的中国本土化理论建构问世。不仅如此,中国社会学界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成果的严重不成比例依然困扰着中国社会学学科的整体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学重建历程中的一大遗憾!
对于社会学理论研究而言,我一直抱有一种特殊的偏好。它是发自我内心的一种思想追求,因为在这种求索之中,我不仅常常会接触到理论家们的思想火花与智慧光芒,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理论阅读,我个人的思想也会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变得更加活跃和成熟。或许,这正是我立志终生投身于社会学事业的理由!
201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一书的10年版权即将到期,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找到我,希望我能够以这本书为基础,重新再版这本教材。考虑到原书字数比较多(接近55万字),不太适合做大学教材,所以我在本书再版时,将主要内容集中到“当代转向”部分。并尽可能体现社会学理论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态。
本书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在横向上以当代社会学理论流派分析为主,同时兼顾了同一流派中的不同理论人物及其思想观点的介绍;在纵向上是以经典的社会学理论命题为主,同时兼顾了不同流派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相关理论著作的思想介绍。以此希望从横向和纵向上给读者对社会学理论的当代转向有一个全景式的认知和领悟。
文军
2016年6月完稿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2017年1月8日校订于上海金沙江寓所
2010年,文军做客文汇讲堂“社科新人季”,主讲《从农民到市民》
正文精选
身体社会学——
从受贬抑到受宠爱,感性化趋势呼之欲出
身体是一个悖论,一方面它是被自然、社会与文化构成的,另一方面,它又是构成世界的原型。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各种人文学科都开始急剧地转向于探讨社会生活中的身体,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特殊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世界。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入口处镌刻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这正是西方思想史包括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努力所向,要想真正认识你自己,反思自身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对身体的观照有助于澄清笼罩在身体之上的暧昧想象,有助于重建明晰的身体意象,有助于挖掘人的潜在本质,当然,也有助于追寻西方社会学对人的理解之路。
笛卡尔主义框架之外的三大传统理论
尽管西方社会科学普遍地忽视了身体的重要性,但是身体在笛卡儿主义框架之外的社会理论中还是得到过一些研究的。如果仔细梳理一下,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有三个对身体研究的理论传统为身体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分别是以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保罗·谢尔德(Paul Schilder)等人为代表的现象学传统、以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等人为代表的人类学传统和以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福柯(Michel Foucault)为代表的谱系学传统。
梅洛-庞蒂(左)、布迪厄(中)、尼采(右)
在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身体社会学“是一个崭新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开始热烈地关注身体问题,并且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突破。就当前而言,身体社会学在以下三块经验领域里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身体的文化表现的政治学;性本性、社会性别和身体;健康和病患中的身体。
马克思、涂尔干等十位学者对身体的不同看法
虽然身体研究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对于身体的具体意蕴却从未有过统一。马克思认为身体是劳动的工具也是劳动的产物,身体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具有实践性更具有能动性。涂尔干、莫斯和道格拉斯虽然也曾将身体做过物理身体和社会身体的区分,但他们不关注物理身体,而只关注社会身体,尤其是身体的文化象征意义。帕森斯把身体看作是一个生物有机体,认为它只是社会行动中环境的一部分。梅洛-庞蒂认为身体是灵魂和肉体的统一,肉体是灵魂的载体,灵魂是肉体的表现。
布迪厄认为身体的惯习是在特定场域中形成的,身体是一种文化资本或经济资本。吉登斯认为身体是一个“行动系统”和“实践模式”,是维持连贯的自我认同的基本途径。鲍德里亚认为身体是当代社会最美的“消费品”,消费的符号化也带来了身体的符号化。福柯则认为身体是知识、权力和真理规训的对象,是社会建构而非自然的产物。谢林(Chris Shilling)等人则认为身体是生物有机体和社会文化持续互动的产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涂尔干(左)、福柯(中)、谢林(右)
但至少有几个特征:身体是物质性的肉体和超越性的精神的统一;身体不仅指单数的个人身体,也指复数的人类身体;身体不是静止的单一形态,而是动态的多元形态。
20余年间理论主线的五大脉络
梳理后有如下理论主线:
这种研究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为代表。其中,道格拉斯(M.Douglas)、赫兹(R.Hertz)和莫斯(M.Mauss)的贡献尤为突出。例如,在玛丽·道格拉斯的著作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发现,身体原则被理解成一个文化象征系统。对道格拉斯来说,身体是整体社会的隐喻,身体中的疾病也仅仅是社会失范的一个象征反应,稳定性的身体也就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隐喻。
作为社会建构:Gender 和Sex的区别2
这种研究以社会建构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研究为代表。在女性主义看来,人的性别其实有两种:一个是社会性别(Gender),主要由后天的社会文化建构而成,另一个是生理性别(Sex),主要由先天遗传所造成。生理性别无法改变,而社会性别则可以改变。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社会性别而不是生理性别。
莫斯发明了一个关键词——“身体技术”,所谓身体技术指的是“人们在不同的社会中,根据传统了解使用他们身体的各种方式。”所以,对身体的训练和学习就成了首要的选择。莫斯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始终伴随着身体技术的学习和训练。诸多身体技术同时还受到了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人的一生其实就是通过训练获得为社会所承认的各种身体技术,从而表现自我并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莫斯的身体技术学说涉及到了身体的规训以及身体的表现,这些都成了当代身体社会学理论的主要灵感。
人类身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地、系统地得到生产、维护和呈现,因此身体最好被看做通过各种受社会制约的活动或实践得以实现和成为现实的潜能。皮埃尔·布迪厄特别注意在变化的日常经验中寻求身体性质的重大差异,尤其是和他们自身社会习性相关的职业群体的身体性质的重大差异。在布迪厄看来,身体拥有文化资本,而这种文化资本的获得是通过指向外部身体的特定实践表现出来的。
尽管特纳也强调我们的身体必须被理解为是由社会建构的,但在他的著作中,作为躯干肉体的身体的生物性始终占有明显和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我们必须在一开始就坚持是人的身体”,这样才能战胜仍盛行的身-心(mind-body)分离的观点。
福柯、奥尼尔、特纳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身体社会学作为当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引起越来越多的理论家的重视。这里就一些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做一个简要介绍。
福柯:创建身体政治学,探索极限体验
在社会学领域,身体成为当代社会学的焦点之一,这与福柯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因为有了福柯,身体和非理性这些领域才受到学术界的真正重视,才真正“登上了大雅之堂”,福柯则进一步将身体研究推向了政治层面,建立了身体政治学。但在福柯的思想中,身体并不是福柯的理论目标,极限体验和生存美学才是福柯贯彻一生的终极追求,正是这种追求,使福柯将欲望、性、同性恋等作为热切探讨的话题以及身体力行的实践,也正是因为有了福柯的勇敢越界和大胆违规,性以及非常态的性才成为当代身体社会学中另外一块非常迷人的探索领域。在他之后,特纳(Bryan S.Turner)、奥尼尔(John O'Neill)等等对身体社会学的理论建构进行了探索。“身体”开始成了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约翰·奥尼尔在他的《身体形态》一书中,界定了现代社会的五种身体形态:世界身体、社会身体、政治身体、消费身体、医学身体。奥尼尔在谈论“社会身体”和“政治身体”时发现,人们曾经以身体为比拟说明社会政治的整体性以及平衡观念。但资本主义文化以及种种技术神话已经作为另一种框架代替了拟人论。国家、社会、家庭的设想无一不在这种框架下面开始重新设计。这时,身体很大程度地变成了经济的盘剥对象。案牍化的生活废弃了身体运动,商人们开始出售休闲、健康以及体育运动。身体体验的替代性消费是大众社会的另一个特征,性和暴力成为商品的主要成分。
约翰·奥尼尔在他的《身体形态》一书中,界定了现代社会的五种身体形态
布赖恩·特纳可以说是当代研究身体社会学的最为重要学者之一。特纳根据社会学概念将身体考虑为分割式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身体的外部性涉及的是社会空间内的身体表现以及对身体的控制和调配。在很大程度上,身体社会学(根据它尚不成熟的形式)主要关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身体是如何在与人格和同一性相关的空间内被表现的?”。
他认为,身体体现有以下几个必需的组成要素:一是身体体现是“肉体化过程(corporealization)”的持续实践的效果或后果;二是身体体现是一种成就,一个行动者可以由此接受一系列的性情倾向、实践和策略,并就此自得地享有一种独特的惯习;三是身体体现就是从感觉上和实际上生产出生活世界中的在场。身体体现是感官身体或主官身体的活生生的经验;四是身体体现是一种社会规划,它处在一个又相互关联的社会行动者则成的社会历史世界中,处在一个网络中;五是身体体现一方面是塑造一个身体、成为一个身体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塑造一个自我的规划。身体体现和自我体现是两个相互依赖、自我增强的规划。
布赖恩·特纳的书作《身体与社会》
此外还有弗兰克的“身体行动模式”,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谢林的“自然主义的身体观和建构主义的身体观”,等等。
反思:对理性霸权主义的反拨,分支地位确立
身体从被检视的对象转变为思想和行为的主体是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向。今天,身体社会学理论不仅已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完全确立的领域,而且还引起了整个社会学界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比如说,1998年,英国社会学协会就将其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唤醒身体意识”(Making Sense of the Body)。
此外,关注身体问题的出版物数量也大大增加了。社会学对于身体的兴趣多半被解释为对社会变迁的学科响应,其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也开始将身体置于重要的地位,关于身体的社会学陈述经常会与文化人类学、地理学和哲学中相应的陈述相互交迭。如果说在纷繁的后现代社会理论中单独考察身体社会学也许会有些突兀,但是只要把身体社会学的发展置于整个社会学理论乃至社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身体社会学的生成过程又是那么的水到渠成。
对于主流社会学来说,身体社会学更是一个相对新的主题,还未被正式吸收为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套充分的研究规划和分析方案,身体社会学将成为社会学时尚中又一段短暂流过的时期。
但当代的身体社会学实际上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之中,一方面,身体社会学认为身体主要是由社会创造和决定的一个客体,其在理论倾向上似乎与一贯强调社会结构的主流社会学理论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由于对经验层面和行动层面的关注,使得身体社会学更加倾向于“活生生的体验”(lived experience)议题。身体社会学似乎注定要在结构和行动、客观与主观中寻求主流社会学与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平衡点。因此,发展出一种能够分析人类体验和社会结构关系的社会学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尽管20多年来身体理论纷繁多样,但在该领域目前影响最大的就是以下三种:一是针对秩序化身体的社会建构论分析;二是针对生命态身体的行动思路或现象学思路;三是结构化理论中的身体观念。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其实是一部理性霸权主义的独角戏。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当今的社会正在向感性化的方向演进,身体和肉体的体验越来越成为个人和社会生活的重心。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身体社会学与其说是社会学理论的一个分支,还不如说为后现代的社会学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和维度。
(李念选编并标题于第八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身体转向》3万字与后记)
栏目嘉宾阵容(刊发不分先后、继续扩容中,颜色标注者已刊发):
文化社科:赵启正、江晓原、谢宇、彭凯平、季卫东、杨燕迪、文军…
国际:苏格、杨洁勉、刘鸿武、杨剑、潘光、王义桅、冯绍雷…
历史:熊月之、苏智良、郭小凌…
哲学:冯俊、杨国荣、倪培民、吴新文、童世骏、顾红亮…
经济:权衡、陈宪、高帆 …
文学:孙甘露、汪涌豪、戴从容、罗岗 …
(感谢新著责编及所在各大出版社支持!)
相关链接:
嘉宾新著先睹②|冯俊:让外国人知道怎样的人是“中国共产党员”?
嘉宾新著先睹③|吴新文:中国吸纳马克思主义100年后,中国和世界怎样了?
嘉宾新著先睹④|孙甘露:思南馆中,和唐朝杜甫一起吟诗过腊八节、冬至小长假
嘉宾新著先睹⑥|苏智良:饶家驹是谁?30万上海难民80年前因他而幸存
嘉宾新著先睹⑧|权衡:如何迎接和促动世界经济周期第六长波到来?
嘉宾新著先睹⑩|戴从容:诺奖会垂青爱尔兰作家班维尔,“人类想主宰世界,世界却转过脸去”
嘉宾新著先睹⑪|顾红亮:“平庸的恶”源于当代人责任漂移和责任替代
嘉宾新著先睹⑫|汪涌豪:为何传统文论求直觉神妙,弃理性逻辑?
嘉宾新著先睹⑬|刘鸿武:中非合力,非洲从全球发展“负担”到全球发展“机遇”
栏目策划、编审|李念
微信编辑|袁琭璐
wenhuijiang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