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是一部IP、资本与人性合谋的大戏

2017-08-17 王德培 福卡智库


截至8月16日19:39:37,《战狼Ⅱ》票房破48亿元,不仅打破中国电影市场的最高票房纪录,还远远超过同期多部大IP、大制作电影,一举驱散半年多来笼罩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阴云,成为观众们期待已久的国产“现象级”电影。


纵观20多年中国电影票房:

1995-2003年,一直维持在10亿元左右规模;

2004-2009年,从15亿元增长至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

2010年是一个爆发点,在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元;

又花了3年时间,在2013年跃迁到217.7亿元;

到2015年突破400亿元规模,仅用了2年。

正可谓娱乐也是生产力,电影产业接棒房地产、汽车业,成为两位数增长的另一产业。


然而,转折就发生在2016年,票房仅有457亿元,同比仅增长3.73%,给众多兴冲冲涌进电影市场的资本以一次重击。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战狼Ⅱ》的爆燃票房又是否能撑起2017年的电影总票房呢?


近年来,可以说是资本与IP共同搅动了中国电影产业与市场。


资本力量改造市场

资本试图在电影市场分一杯羹的意图越发明显。通过互联网众筹、保底发行(当票房低于保底额的时候,按照保底额分红)、投资方以票房成绩签订与股市间的对赌协议三种现象,逐渐成为常态。


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在内均推出相应理财产品来进行电影行业资金的筹集;保底与对赌则可能实现电影票房与公司股价的同步上涨,操作得当便是资本新的流奶与蜜之地。

如《战狼Ⅱ》投资方之一的北京文化,可谓风光无限,股价接近翻倍,市值增幅超过50亿元。

然而,电影产业总体上的好日子,并不意味着资本投入就有回报,还有一种可能是血本无归。大成本大制作,票房却最终遭遇滑铁卢的情况不在少数。


《长城》就是巨资亏损的最好案例。

《长城》由“国师”张艺谋导演,拍摄成本超过10亿人民币,不仅有刘德华、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张涵予这样的大明星,还有彭于晏、林更新这样的小鲜肉,甚至还请了《谍影重重》的编剧,托尼·吉尔罗伊来编写剧本。


电影的最终票房仅有11.7亿人民币,投资方环球、传奇、中影、乐视,共计亏损近5亿人民币。


即便是冯小刚,也无法创造票房不败神话,《1942》仅取得3.6亿元票房,按2.1亿元的投资计算,至少亏1个“小目标”;投资高达8亿元的《赤壁》,至少要达到12亿元票房才能收支平衡,但总票房仅为6亿元。


2016年,除回报率前20名的影片,剩余近250部国产影片票房总和不到100亿。平摊下来,每部影片的票房仅1500万元左右。


资本与电影之间肯定是“离不开的关系”,资本至少在两个角度上存在着严重问题。

一则是挣快钱的心态,会造成许多非文化属性的资本投入到文化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促使许多电影产品的粗制滥造;

另一就是资本杠杆在撬动电影生态的同时,资本“希望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去挣金融背后的钱来贴补电影”,从而偏离了这一特殊产业的轨道。


缺乏高价值的IP

2014年起,以BAT为首的资本和各大制作方都在疯狂追逐IP,旨在做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内容。


一时间,不提IP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做文化娱乐。当大家已手持不少IP,IP似乎并未有利可图,鲜有IP实现行业预期。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字面粗译为“知识产权”,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


上个世纪90年代,IP的概念在美国动漫产业兴起,开始于DC漫画的《超人》和《蝙蝠侠》电影系列。


2000年以后,漫威Marvel授权福克斯Fox制作《X-men》,授权Sony推出《蜘蛛侠》大获成功。


相较而言,国内大多数作品只能算作产品级别,仅是依靠原著的名声和拥趸来进行有限收割,缺乏长期生命力和跨媒介商业化的能力,很多产品盲目跟风操作,主要依靠平台强势导流和市场一时喜好,结果就是昙花一现,来的快去的也快。


当这一品牌价值招致资本恶意的消耗与汲取,便极易导向IP价值被一次榨取干净的糟糕问题。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IP,从表层到核心,可以分为呈现形式、故事、世界观和价值观四个层级。

第一层表现形式和流行元素,这是IP的最表层,对观众是最直观感受的层面。比如中国风,国内作品并不缺乏武侠、功夫、清宫、唐服等流行元素。

第二层是故事,故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好故事难以驾驭但也有章可循。

第三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普世元素,指人物对世间美好事物的追求,比如,爱情、亲情、正义、尊严。普世元素是跨越文化、地域、时代的。美国好莱坞的作品能在全世界得到认可就是因为对于普世元素的把握。

第四层是价值观,是IP最核心的要素。风格选择、人物设定、故事发展等都是可被替换的因素,真正的IP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哲学,不只是故事层面的快感,也不是短平快消费后的短暂狂热。


超级英雄故事中,每个英雄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价值观,比如钢铁侠从个人享乐至上到逐渐承担责任,美国队长的原则至上不容变通的爱国主义,蚁人的屌丝肩负重大责任感的平民英雄主义,蝙蝠侠的从暴力与混乱中诞生的民间正义等。


《战狼Ⅱ》所塑造的“超级英雄”,是当下大国崛起背景下中国式“超级英雄”的符号,体现了代表正义和国家使命的“站起来”的中国人的自我认知。


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有价值的IP一定要先有文化价值,即先拥有打动人心的情感价值,然后才值得去探讨商业价值。商业价值永远是衍生的,而不是本性。

本性一定是跟人的心灵、情感相关的文化能量。这种文化能量,才是真正的核心价值。

 因此,触摸人性才是电影产业的真正的根本源。


尽管票房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却是检验其市场价值与认可的试金石。而票房差异在根本上就是对人性把握的差别,票房大战实际上就是人性观以及人性挖掘程度的比拼。

同样是反映有关饥饿、灾难、生存、人性、信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收获全球票房破5亿美元的同时,还捧回了奥斯卡小金人,《1942》却兵败滑铁卢。

前者故事通俗流畅,视觉效果瑰丽,不只是讲述苦难经历,还设置了拷问人性的终极问题,探寻超越苦难现实的答案——救赎、遗忘、自欺或是信仰。后者画面灰暗,更像一部还原历史的纪录片,没有可值得探究和争论的立场。


国产抗战电视剧更像武侠片,战斗英雄有九条命,敌方士兵似纸人,除了人物刻画、情节设置粗枝大叶,最粗制滥造的就是对人性的蔑视,以抗战的名义满足低级趣味,乃至虚幻的阿Q式社会心理。


在西方影视史中,也有过无限丑化敌人的时期,更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但战后在价值回归和政策松绑下,抗战片走向反战、探索人性和人类命运的道路,如《西线无战事》、《高地战》。


即便是讲人性,对人性的解读、提炼不同,其效果也将大相径庭。

如日本销售量达到千万级别的“现象级”作家东野圭吾,他的作品总有深意,从不只阐述某一绝对的观点,就像是莫比乌斯环,爱交织着恨,恶也交织着善,也许也不能真正将人们划分为好人或者是坏人。

一如东野圭吾自己所言——我认为不可以轻率地判断人性是善良的还是丑陋的……我一直认为人性应该是美好的,只是因为很多无可奈何的原因,人们才会做出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

也正是这些“无可奈何的原因”引起人们对时代和社会的反思。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产业当下缺少的不是资本,而是支点与杠杆。即以人性与人心为支点,以突破性的创意与新型的组织为杠杆,撬动精神红利。



精彩推荐

日本难逃小国宿命

特朗普为何要打中美“贸易战”

人民币前途

汇率峰回路转有玄机

地震考验中国救灾机制

双普的“小船”翻了

中国对外战略“鹰鸽之争”

央妈给银联生了个“弟弟”


(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