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口政策又将沦为“马后炮”?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摘要


当人们纠结于生育政策和人口红利时,生命经济的浪潮已在不远处拍打而来,对当下的困扰釜底抽薪。


从限制生育到鼓励生育


从放开二孩到鼓励生育,正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今年以来,多地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比如,天津市提出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湖北宜昌按照“限额内报销”办法,“对合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对象,以县市区为单位,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城区按每例2500元标准,并适时调整”;湖北仙桃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对符合政策家庭,生育二孩可获1200元补助;辽宁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和配偶陪产假制度等;湖北省继咸宁市率先出台“全面两孩配套政策”之后,作为湖北省试点单位之一的襄阳市襄州区,也出台了《完善全面两孩政策配套措施和综合服务支持体系实施办法(试行)》 ,有针对性地解决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推动全面两孩政策更好落地。


然而,生育政策的这个转变不但没有收获叫好声,反而招来铺天盖地的不满、抱怨和质疑。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认为,生育政策放开太晚且力度根本不够,“全面两孩政策依然是仅次于一胎化政策的最为严厉的生育限制政策”,这不但根本无法延续人口红利,更不足以应对中国面临的人口危机。


然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真的就意味着经济的向上发展走到了头,只有通过不断增加人口,创造更多的生产力才能得以延续未来吗?



经济发展依赖人口时代将渐渐远去


毋庸置疑,中国过去二三十年来的经济奇迹得益于人口红利,因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生产率提高保证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


而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国家的经济水平与人口的确呈现正相关,美国的婴儿潮、日本老龄化和当前印度的高速增长即为明证。


如今,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从实践的延续性来看,通过放开二胎以开启另一个人口红利窗口,是为发动经济引擎的一种思路,可殊不知,政策还是老的政策,前提却早已变了。


首先,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被优生优育所取代。


当生活环境逐渐优越、思想更为开放后,“愿不愿意生”的冲击比“能不能生”来的更为猛烈,而这些顾虑大多来源于经济、精力和环境制约。有调查显示,明确表示不生二胎者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压力过大和担心无法给予孩子好的生活品质,可见民众配合政策“增加人口”并非放开政策那么简单。


其次,人口红利对于现代经济的贡献日渐式微。


依靠劳动密集型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将在20、30年内受到其他低工资国家人口红利的阻击,届时,倘若经济转型不到位,所谓二胎放开带来的人口红利甚至变成人口负担,造成更多的失业人口。


实际上,当资源时代转向智源时代,人口经济学在攀上高峰后已成为解释当下经济的“青铜釜”,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就是过时了。


一方面,在改革深化、产业升级和创新体制所形成的“合力”下,“弃人口”而“抓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人才红利逐渐取代人口红利。


另一方面,人口容量的寡众也越来越难以反推生存质量的好坏。马尔萨斯当年的人口理论之所以适用于1800年之前而几乎失效于20世纪,原因在于科技发展的级数跳跃之快是始料未及的,尽管人口总数不断“爆表”,但并未带来因自然资源的短缺而造成的大面积减少,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科技力量对于生存环境的颠覆。



生命经济重新定义人本身


尽管人口红利从主客观来看都将不在,但生命经济的开启即将对人类本身的定义和功能进行复写。


根据身体理论对于门卫三大终极哲学问题之一——“我是谁”的解释,肉体就是你,你将消亡于身体停止工作之时,而人类通过生育达成种族延续的目的,并以后代诞生作为自身存在过的证明,以此为生命永续的抽象释义。


而生命经济将从技术角度达成生命的物理性复制,人类的延续和劳动力创造不再受到生老病死的限制。


最先实现的,将是人类身体的局部“零件”被无条件的修复、更换。未来基因技术将开发针对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生物技术产品,在不伤害健康细胞的前提下只针对病灶部分进行修复,比如艾滋病病毒(HIV)一旦侵入人体细胞,会将其致命的基因组嵌入感染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中,而目前美国已研制出“基因剪辑技术”,找到了一种将艾滋病病毒从人体细胞中彻底清除的方法。


不仅如此,当身体脏器的损坏无法逆转时,人体脏器将替代“原装品”继续工作,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发出的用于 3D 打印器官成型的基因“胶水”,利用 DNA 互补链实现人为设计的粘合方式,使得制作的自由度更高,既符合使用者的需要也减少了排异反应的发生概率。


更为高阶的发展是,身体甚至可以成为“外套”一样的存在。关于换脑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依旧的人脑和崭新的身体是任何一个人类都无法拒绝的诱惑,而这一切并不会永远是个梦境。人脑芯片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当人的记忆能达到可以复制、储存之时,只要植入任何一具人造躯干内,便得到了永远的生命,还能够随时变换容貌和性别。甚至于能够通过信息传递连入互联网,催生出更为融合的人机界面。


届时,人类不再是对着苹果手机与Siri对话,而是以光速通过意识支配机器为人类服务。



“人”的巨变


进一步而言,当技术达到巅峰,生命长度被无限延展,生命的缺陷被不断填充,时空不再影响生命的形态,所谓的“人”便也发生了巨变。


一方面,人的品格和行为被人为控制和设定。


当基因能被控制、过滤时,科学家霍金所认定的人类基因中天然带有的“自私、贪婪”,将通过基因技术摘除类似的不良基因片段,出生者的形态和个性将无限趋向于完美,因自私、贪婪带来的人类人口膨胀问题、环境恶化问题将被更为完美的人类用更为道德和理性的方式解决。


另外一方面,人类具有格式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能力。


除了灵魂尚无迹象表明能够创造,其他的一切有形物质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得到,人类可以按照年龄、性别、长相的不同达到“私人定制”,所谓人与神之间最大的差别也被磨平了,既是永恒的,又是能够创造同类的。那么,门卫的另外两个终极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会成为从科技来、由科技终结。



不仅如此,“造物主”的产生也将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与人类有关的一切外延随着人本身的突变被重新定义,人的情感、人的性、人的婚姻,三者的关系被同时割裂了。


首先,人类的性和生育是可以分离的。


人类的繁衍将不再需要性行为,甚至不再是两性的专利。试管婴儿、人造子宫所取得的成功,意味着人类生育和性生活不再是一对充分必要条件,那么未来的性将只保留享受和娱乐的单一功能。而英国科学家正着手进行的人造精子研制,将真正意义上使得生育仅存繁衍目的,且更依赖技术获得非天然的孳息。


与此同时,性与婚姻也逐渐分离。卢梭认为,“婚姻的目的在于合法的使用性器官”,这一断言的前提是人类之间婚姻关系的建立。


然而,随着未来真人性爱机器人的研制成功,性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婚姻作为两性关系的合法性保护功能随之丧失,独身主义将大行其道,甚至瓦解一夫一妻制度。


正是生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性的极度自由,未来婚姻的内涵反而被简化了,以家庭为核心单位的社会模式被削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情的驱动力为性,性又反过来刺激了爱情,爱情又刺激了婚姻。当性与感情成了两码事,伴随无性繁殖成为社会主流,


人类的情感变得无比自由,婚姻也不再成为伴侣间践行诺言、抚育后代的首选。而正是由于未来人类在社会中将受到更小的束缚,增加了家庭的离散风险,传统家庭的组成或许不复存在。



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可见,恰恰是科技将人类进化的能力放大了无数倍,才出现生命和社会的重新定义,推而广之,当生命科技突破技术奇点时,也迎来了人类的新旧转折。


根据美国发明家和未来学家雷·库茨魏尔的理论,生命科学中呈指数形式增长的技术水平可能将在未来几个十年内产生超人类的人工智能技术,而当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成为地球上的统治性物种,或者人将按照控制论被升级成一种人机混合体,那么这样的“超人类”将突破生物学限制,从而实现永生。


从技术流的角度看以上预判,由于其逻辑和可能性极高,新旧人类的划分关键在于人工智能的程度。不过,更为乐观的判断是,人类的智力和体力的大幅提高是借助了生命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服务性功能,根据塞伯朋克小说(科幻小说的分支之一),能否掌握高速人机接口是新人类和旧人类的最大差异。


如此一来,新旧人类的划分又可以以文明程度来确定了,因为所谓文明与非文明的将取决于作为个体的人与外界信息的带宽大小,通过数据获得途径和多少来辨识今人还是古人。


事实上,科技将带领人类去往何方并未可知,而划分新旧人类的方式也可能不计其数,眼前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早已踏上生命经济这块冲浪板,准备迎接下一个风尖浪口的挑战。


鉴此,面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当下对生育及人口的纠结,将在新的时代来临后成为浮云。甚至,在此过程中,今天鼓励生育的政策又将制造负担,沦为后知后觉。


收听德培,看懂形势

快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推荐

当粉丝也成了“暴民.”.....——暴戾从大街覆盖网络

刘强东事件里的智商税和逻辑税| 红黑榜

冲突难断,国家只是“提线木偶”?

癌症让医疗“现形”(下)

癌症让医疗“现形”(上)

互联网让人们更自由还是剥夺了更多自由?

金融“降魔”

消灭农村还是振兴乡村?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