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透视】重回教室,却惊异地发现有点不适应了……
【总第202期】
重回教室,
却惊异地发现有点不适应了……
终于,春暖花开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学了,重启校园,师生们重返想念了几个月的教室了!
只是,复课不能放松防疫,各种日常附加要求令师生们重返校园的热情冷静了不少。仍需佩戴口罩自不必说,为确保安全,还要降低学生在物理空间中的分布密度,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于是,各学校都相应调整原有班级设置,实行小班化教学,例如,将原来的教学班一分为二,每班均不超30人……而且,往日课堂上小组的热烈讨论也不开展了。
嗯,好像与想念中的课堂不太一样了?还有,分班以后,课该怎么上呢?
据报道,有学校是加装了视频设备,老师在A班上课,在B班的同学可以同步收看视频听课,同时,给B班配备了副班主任。每3天A、B班学生轮换,进一步确保学生备考质量。
可以看出,在B班的同学只能单向收看视频,完全不能与老师互动……
根据对我国各类学校教学环境和设施的基本了解,上述复学后的课堂教学场景应该很有代表性。
所以,就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开始感觉反向的不适应了!上网课时,好呆能看到全班同学在一起,哪怕只是一个小图像显示在屏幕上,好呆全体同学始终能与老师互动,虽然效果远远不如原来在教室里与老师直接互动、与同学直接讨论;此外,已经熟悉使用的与信息技术前沿发展同步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和环境,完全退出了课堂,拿起曾经熟悉的纸和笔,却觉得似乎有点陌生……
有人感叹说:这就是惯性的力量吧!
但我要说:这两种相反的惯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当前线上、线下教学仍处于严重割裂的状态。而它本是应该消弥的!
这正是我提出室联网概念时已经反复强调的,经过这次疫情中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纯在线教育实践和再次回归教室后更清楚地认识到的,智能时代的教育面对的两大尴尬:投入巨大的在线教育仍然不好用,而传统教室中的教育面临着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尴尬。
对线在线教育的体验,在此似已不必多说;而对于大家心心念念回归的传统教室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问题,我还想再强调一下,那就是: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交流的简便快捷,对每个受教育者(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远远高于已往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却是人们的专注力在显著退化,人类所创造的信息已经超过了我们生物性大脑的容量,导致所谓“超负荷的大脑”。
面对这一突出矛盾,教育却仍在沿用在农耕时代、机械化时代发展起来的理念,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要求那些精神擅长在现实世界与多媒体打造的虚拟空间中穿梭飞行的年轻人,安静地坐在反映工业化时代大规模教育训练所需要的结构、机制、秩序和行为方式的鸽子笼般的教室中阅读和练习。我们今天所奉行的大多数教育理论,都扎根于印刷时代的书面文化。然而,人类今天已进入以数字技术和5G通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融合表达的认知环境,再也不可能退回到以书面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环境了,而人们大量接触的非线性、超链接的多媒体信息,已然打破了印刷文本所要求的线性序列的思维方式。这就迫切期待着一种能够支撑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新教育发展的崭新理论体系和教学环境。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围绕教室和课堂这两个核心,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形成了基于室联网理论重构课堂的课堂+(Class+)系列产品。
一方面实现“全联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将教室中关键设施的数字化,从支持全屏书写的交互式触控投影屏幕,到使用普通的纸、笔以自然方式进行数字化书写和交互,打通了教学流程中各环节之间数字与模拟的阻隔,从而实现了基于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横向、纵向各层次、各要素的联通:一间教室之内,实现人人互联、设备互联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联通;异地多间(经由设备连通可以扩展至无限间)教室互联,可以大屏幕互动为支撑实现跨区域大课堂场景化;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教室互联,打破班级、学校乃至国家的局限。
另一方面,由教室向外拓展,有效融合穿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培训等多教育场景,重构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对老师“人人易教,时时能教,处处可教”、对学习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学习新生态。
课堂+(Class+)既保证了传统实体教室的亲密感,又实现了网络虚拟课堂的全覆盖与广联通,可提供小班互动、大班互动、众人旁听(围观)、无边界直播等多种课堂模式。可有效支持教师组织异地实时教学工作坊,支持学生线上线下“爬黑板”、“云答题”和“群协作”,支持课堂有效互动和协作学习,支持学生实时展示个体和小组学习成果,支持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在课堂+(Class+)的支持下,线上、线下教学割裂的状态将根本解决,老师和学生们不必在传统课堂和纯在线教学这两种反差极大的教学体验之间来回切换,而是融于一体、自由使用。
前文提到的一个大班拆分为A、B两班,A班正常上课、B班只能同步观看视频而不能互动的问题,课堂+(Class+)可以轻松完美地解决——不要说在本地A、B两个实体班,跨区域、多场景、线下/线上教室等,都可以广泛互联、实时交互。这些都已经大量成功应用案例。
总而言之,期待课堂+(Class+)为全国各地重启的校园和教室提供更美好的课堂教学体验!
王涛(微信号:ioxroom)
【室联网】理论的提出、体系构建和实践者;室联网学习空间站、室联网教师发展空间站、室联网大健康空间站、室联网国学空间站、室联网孤独症资源空间站、室联网社区家育空间站、智慧党员活动室等【室联网】空间站的原创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中国绿发会丝路研究院室联网中心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更多资讯
【MOOC透视】室联网:未来教育的新基础设施
【学习强国】室联网“智慧教室”:打造全新教育生态
中国教育报:“室联网”教育新概念融入智能教室
王涛:“室联网”是未来教育与教育数字转型的蝶变场
王涛:从黑板时代到超级屏时代的教育推手
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伪需求”辨析系列文章汇编
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学习环境设计与室联网的崛起
【慕客茶会】基于“室联网”的新维空间站助力教育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理论探讨】当前提出“室联网”这个新概念何以必要……
【MOOC透视】基于室联网场景回归的混合教学模式走在国际前列了……
【MOOC透视】欢迎来到未来的国际教室......
【MOOC透视】“室联网”已不再是个单纯的理论概念
【MOOC透视】英雄所见略同:从文本思维转向视觉思维……
【MOOC透视】室联网,也许是你与教育的新联接方式
【MOOC透视】“学习场”为何如此重要?
【MOOC透视】首次亮相:今年,这个词儿可能会叫响……
【每日半刻™】隆重上线:古朴又全新的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模式,【每日半刻™】在线写心!
【每日半刻™】之党建篇:传统又创新的党员学习模式,【每日半刻™】邀您在线写心,一起守住初心!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