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课本不如端盘子 45分钟干不过80元
【邵长宇专栏】
捧课本不如端盘子
45分钟干不过80元
原创作者|邵长宇(北京雨仁法治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校长传媒专栏作者,全国生命教育形象大使)
周三下午,第一节课。教室里少了三个人。阿飞阿东阿磊没来上课?
代课教师立马把情况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先在校园里找,又询问了门卫老师,都没发现踪影。接着,班主任联系了家长,确认这三个孩子没回家。
“三个人一起‘失踪’了?”有点蹊跷,事前一点迹象都没有,班主任纳闷。当前,要抓紧找到孩子。班主任立刻安排几名同学在校园里分组找人。实验楼、报告厅、餐厅、宿舍……半个小时过去了,没见一个人影——集体消失。
此时,三个孩子的家长也都赶到了学校。
“孩子呢?早上来时还好好的,怎么,在学校里就不见了呢?”
“我的孩子呢?”
家长们一句一问地向班主任要人!
“怎么办?”班主任急了。
查看监控。
画面显示,三个孩子果真在一起。下午上课之前,三人聚在一起,在走廊里窃窃私语,东张西望。一会功夫便消失在走廊的尽头。接着他们三个人,趁着上课前的几分钟功夫,鬼祟的到了操场,消失在监控里。
看来,三孩子早已越墙而出,逃出了校园——这是“密谋”好了的逃跑计划。
阿飞,阿东,阿磊是初二的孩子,还有一个星期地理生物中考,却玩起了“失踪”。急人吧。
既然逃出了校园,那就到校外找吧。家长们分头行动,重点去网吧、学屋、河边……找找。
无果。
阿飞的妈妈又折回家里,院落、客厅没能找到蛛丝马迹。妈妈来到孩子的卧室却有了重大发现——早上穿的校服在家里。
“哎!奇怪了,怎么会是三件?”
阿飞的妈妈疑惑了……
据了解,这三个孩子是同班同学。阿飞在初一,甚至初二上学期成绩都是班里的前十名,他有一个“北京梦”,想像表哥一样考上北京的大学,在北京工作。可是,最近,却陷落于手机,迷恋上了网络——不能自拔。阿飞不再是班里的“王者”,成绩更没有了曾经的“荣耀”。
阿东是班里的“富二代”,爸爸做生意,家里生活比较殷实,从小娇生惯养,爸妈总是以物质的代价来弥补孩子亲情的缺失,不缺吃不缺喝,要啥有啥,这一点从不亏欠孩子。可是,进入初中后的表现让爸妈对孩子的未来再也没有更多的奢望。
阿磊呢,是单亲孩子,和母亲一起生活。很显然,单亲家庭的成长环境给这个孩子带来很大的创伤,特别今年以来,不听妈妈的劝说,和妈妈顶嘴犯犟,心思不是用在好好学习上,而是我行我素,不思上进,课堂上不安分,惹惹同学,撩撩同位,有时故意出丑,弄得哄堂大笑。
阿磊单亲,阿东叛逆,阿飞网瘾,三个孩子走在了一起,校园成了寄居的窝,课堂成了栖息的地。也许是成绩的逼迫,也许是相同的气味,三个人越走越近,慢慢彼此相依相“链”,沆瀣一气,成天黏在一起,他们有了自己的圈子,老师也无可奈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学生之间的圈子是存在的,有的是向上的圈子,充满了正能量,是有益的。有的是以恶相交、以臭相投的圈子,是不健康的,一旦融入这样的圈子,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阿飞阿磊阿东三个人以气味相投为圆心,用无学无思、离德丧志划了一个圆。你一呼,我必回应,真可谓是“同心同向同行”。很显然,这个圈子是老师家长极不愿看到的,如此下去,丢掉的不仅是学业,还有人生。
为什么会有圈子?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成长背景——青春期。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变化与矛盾的时期。从生理上看,初中生个体的身体和生理机能急剧变化,表现为身体形态的变化、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从心理上看,初中生开始进入“心理断乳期”,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更强,迫切希望成人社会认同他们的自主性,并试图脱离家长的控制,但他们在心智上的青涩、经验上的贫乏、经济和情感上对家长及家庭的依赖,使得他们内心常处于矛盾困扰和冲突状态;从社会关系上看,初中生也呈现出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开始疏远成人而热衷与同伴交往,且同伴影响力日趋增大。同伴关系是青春期特别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同龄人的引导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格外凸显。据调查,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初中生社会性的发展,同伴逐渐成为他们重要的情感依恋对象,家长的影响力在降低。调查初中生更愿意向谁倾诉心事,超过半数学生选择“朋友、同学”,这一比例高达55.54%,而选择“母亲”的比例仅为14.34%,选择“父亲”的比例更低,仅占3.44%。
同伴同心,同频同往便形成了圈子,圈子成员之间慢慢就会产生并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彼此相互粘合在一起。显而易见,初中阶段,同伴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家长影响力,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同类或同伴的影响。如果某种行为已经成为其同类中的一种流行行为,他们往往也就会跟着做,这种无形的力量心理学家称之为同伴影响力。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国家森林公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由于这个公园的硅化木的失盗率每月都在上升,管理人员就在公园显著位置放置了一个标识牌,上面写着:每年大约都有14吨硅化木被盗,你们的遗产每天都在遭受巨大损失。他们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显示令人生畏的数字来引起人们的警醒,阻止潜在罪犯,但没想到,这一标识的作用却适得其反,一个看了标识的妇女对同伴说,我们最好赶紧拿走我们的东西。而这位妇女,据说平时如果未经允许连一小块橡皮擦都不会随便拿。这个真实的故事引发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专家对这种奇怪现象的思考,他们发现: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同类或同伴的影响,如果人们发现某种行为已经成为其同类中的一种流行行为,他们往往也就会跟着做。所以,在其他人看来:公园标识牌上的言论昭示着偷盗木材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此时,一个平时奉公守法的妇女也忍不住想紧随其后。
同伴影响力的痕迹无处不在,尤其在网络时代更有强大存在。特别在青春期,同伴影响力会极大增强。当孩子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无措时,他们通常不会询问自己已经困惑的内心,而是向同伴寻求答案。
同伴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力大于任何一种说教。毋庸置疑,同伴影响力的存在,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强大而低成本的教育资源,教育者如果正视这个资源,正确运用这种资源,就能在孩子成长的教育中以极小的代价获取极大的成果。因此,教师家长在教和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同伴影响力,让同伴教育助力,把这种特殊的同伴影响力积极的释放到学习交往中,引导孩子并寻求适宜的行为选择。
“走,我们端盘子去!”
“俺家附近有一个饭店正在招收服务员。”
“一天能挣一百多!”
阿飞心中早有这个打算。以前的手机被家长没收了,没有手机的日子不好过。他也曾无意在家长面前流露出打工挣钱买手机的想法。
今天,他把埋藏心里已久的想法告诉了阿磊和阿东,三人一拍即合。下午上课前,偷偷溜出了校园,来到阿飞的家。三人脱掉校服,都换上了阿飞平时穿的衣服,到饭店应聘。
脱去了校服,俨然就是三个小伙。
“老板,我们来应聘服务员……”
每人一天80元,管吃,一切谈妥。
三人刚拾起盘子,一抬头便撞见了站在门口的妈妈和班主任。
45分钟上一节课,80元干一天活……
“伴”不是“绊”。
本文作者邵长宇老师近照
(本文为邵长宇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