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土壤日,这些基本知识你都知道吗?
你知道吗?
土壤是一种生物资源,是地球25%以上生物多样性的家园;
据估计,目前仅有1%的土壤微生物物种被发现,而被发现植物物种则达到80%;
多达90%的生物存活或部分存活在土壤中;
土壤生物可以分解某些污染物;
土壤为人类提供了95%的食物。
保持土壤生命力 保护土壤生物多样
植物在土壤中养育了整个生物世界,反过来土壤又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并保护了植物。这种多样的生物群落使土壤保持健康和肥沃。这个广阔的世界构成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确定了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而使地球产生生命成为可能。
今年,粮农组织“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运动旨在应对土壤管理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增强人们维护健康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意识。同时,通过鼓励所有人采取实际行动,提高人们对健康土壤的重视。如果我们不即刻行动,土壤侵蚀会破坏土壤肥力、威胁全球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世界土壤日为每年的12月5日,旨在宣传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那么你对今年
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有多少了解?
什么是土壤生物多样性?
土壤生物多样性是由土壤微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微生物—植物—土壤三者所构成的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部分构成。
土壤是大自然中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场所,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作用驱动了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导了土壤肥力的形成与变化,维持自然界的生命。虽然土壤中生物种类数量巨大,但是由于其存在于地下,绝大部分无法被人肉眼察觉,不被人类所关注。
事实上,土壤中蕴含着世界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健康、土壤生产力乃至粮食安全都至关重要。健康的土壤可能含有丰富的脊椎动物、蚯蚓、线虫、螨虫、昆虫、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这些土壤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促进植物生长,保护土壤肥力,促进有机质分解,抑制害虫、寄生虫和疾病,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健康和生产力持续提高的基本保障。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日益剧烈,砍伐森林或垦荒造田、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都大大加剧了土壤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减少,导致了土壤结构退化、土壤酸化、土壤生物肥力下降等恶果,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脆弱,直接危害土壤生产力的可持续性。
如何改善土壤生物多样性?
土壤多样性的丧失,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们作为公众可以做些什么?
在中国,合理的耕作栽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土壤进行保育甚至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种植户们可以参考以下做法:
耕作方式:与常规的耕作方式相比,少耕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不同种类作物的轮作、混种等措施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菌根网络、保护土壤团聚体、提高微生物活性和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等功效。
土壤培肥方式: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绿肥(如豆科作物或豆科牧草)及微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菌根菌、生防菌)的投入可增加土壤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和活性。
控制土壤污染: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减少农药的施用。
增加作物多样性:间作套种和轮作都能够增加地上部作物的多样性,进而增加土壤生物的多样性。比如禾本科—豆科作物间作、粮草间作、粮油间作等种植方式,都是中国流传千年的种植方式,在减少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农业景观多样化:在区域范围内设计合理的道路、沟渠、农田模式,通过增加作物种类、增加沟渠杂草和防护林的种类等措施增加地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进而带动地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还有更多关于土壤保护的问题?
在这本《土壤保护300问》里
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土壤保护300问》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目录页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
也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不能生长
人类也不能种植粮食,更无法生存
土壤和我们的农业种植关系重大
让我们看看
土壤与作物、放牧和森林
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人均面积40%,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技术工程。
在我国设施蔬菜的实际生产中,高度集约化以及管理不当等原因使得设施土壤质量下降,土壤退化问题十分突出,成为设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购书扫下方二维码
投稿:魏兆猛
责编:吴玥明
2021,让你的时光有茶相伴
蔬菜种植技术类热销图书
养殖技术类热销图书
经济作物类热销图书
种植技术类热销图书
国际茶日 | 世界读书日 | 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兽医推荐书目 | 生活类书单 | 大国三农系列沙漠蝗虫 | 防治蝗虫的施药方法 | 秋黏虫
女神节特辑 | 像草木一样生活 | 旧物回声28场发布会实录 | 高效学习法 | 公关艺术人兽共患病 | 养殖场兽药规范使用手册非洲猪瘟 | 蜜蜂授粉 | 外来水生生物食味米 | 茶叶消费指南 | 中国茶文化学休闲农业系列教材 | 乡村振兴知识百问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