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1月销售破125亿元
知情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2020年1月,永辉商品总销售额超过125亿元。无论销售额,还是商品销售件数,均实现大号双位数同比增长。
《商业观察家》求证永辉,截止发稿时间,未获回复。
一
需求
因新型肺炎疫情影响,社会需要消费者减少出行,及避免人群聚集。
这导致消费者一日三餐场景的单一化,即不能外出旅行,也不能去人群密集的餐厅就餐,还要相比过去更在意食品安全、干净卫生问题。这些导致许多餐厅停业,外食的相关需求减少。
因此,消费者现在更多通过在家做饭解决一日三餐问题。进而对生鲜食材的需求大幅增加。疫情本身也在一些城市带来消费者恐慌性囤货情况。
永辉2019年一季度的营业总收入为222.36亿元。受旺盛的需求带动下,如果按125亿元的商品销售额算,永辉2020年1月单月商品销售额占2019年一季度营收的比重就已经超过56.2%。(销售额不等同于营收)
二
保供应
目前来看,疫情环境下,商超市场目前的生鲜食品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一二线市场。但由于受春节假期的生产停工、人力短缺、物流局限等影响,供应存在一定压力。
商超企业作为民生行业,在疫情的非常时期,则需要履行社会责任,要保供应、稳物价。只有供应足够,物价才能稳定。
因此,无论从社会责任、企业纳税、公司经营、员工保障等层面,商超企业都需要实现更好的稳定性运营,要有供应能力、社会价值。
《商业观察家》认为,当下评判一家企业是否有足够供应能力,主要是看这家企业的销售额与销售商品件数。
因为在这么大的需求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销售额,却说要保供应稳物价,那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销售额上不来,则最主要是供应补不上来。价格虚高、恶意抬价等违法行为虽会带来一定短期毛利,但也会影响销售额、商品售卖件数。
目前,永辉是《商业观察家》重点关注的一家公司。
因为永辉可能是当下中国生鲜供应链能力、运营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
从目前知情人士告知的1月份数据来看,永辉的表现,也看起来比较理想。
既实现了企业自身良好运营,尽力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有助于社会食材的稳定供应、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
稳物价
物价能不能稳定主要取决于供应是不是充分。
春节销售季有两个特点。
首先,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因为假期生产端的停产、人力减少、物流不畅等因素,导致供应减少,商品价格一般也都会出现上升情况。
所以,对于稳物价这件事,是不能简单理想化的,也不能动不动上升到道德、人身攻击层面。否则,会让社会割裂。
“理想化”会伤害到商家、产业链的积极性。
原本因需求的增加、价格的提升,会激励更多生产端的开工,增加市场的供给。现在如果“一刀切”、洁癖式地“控价”,反而可能影响积极性,阻碍供应。
所以,有时候会出现越急、越调控、越道德攻击,价格反而越高、不充分供应情况反而占时更长。
因此,非常时期,更需要彼此谅解。
其次,稳物价也是一个平衡和度的问题。
既不能一刀切,影响商家积极性,也不能允许恶意哄抬。要从中找到平衡。
在疫情非常时期,对恶意哄抬行为是要严惩的。因为这种行为不仅是伤害整个市场,让整个市场为单个企业买单。还因为恶意哄抬会造成恐慌,对于防疫、社会稳定不利。
《商业观察家》认为,疫情非常时期,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个人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做好自己可能就是对防疫的最大帮助。问题事后总结复盘。
消费者照顾好自己,多待在家里,不要恐慌。惊慌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惊慌往往也是“闲”出来的,自己吓自己。
企业经营则要“积极向上”,不仅是“捐款”与社会责任。
企业还是要纳税、要照顾员工,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
市场的归市场。公平对待,效率第一。不能说疫情一来,就没有市场概念了,经营就变得可耻了。
否则,如果经济跨了,造成的财产、人身损失,甚至都可能超过疫情本身。
所以,我们需要避免灾难演变成受害者心理的“狂欢”。降低灾难对社会造成割裂的风险。
非常时期,多些同理心,学会信任。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投资消费零售 必看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长按二维码 关注商业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