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每日书里讨论了对年龄、父母、人生的思考
在电影《玛丽马克思》里,相隔千里、背景迥然不同的两个孤独的人偶然成为了笔友,用文字交流彼此的生活和对世界的看法,相互陪伴走过了漫长的人生。
在本月的每日书中,我们也有类似的玩法——两人共写(详情介绍请见《每日书最神秘组织是怎么运作的》),学员亦可以自行报名,由明仔来“拉郎配”。Alice在报名的时候要求明仔分配一个异性,明仔说,"您的要求可能无法满足",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不归。
他们在每日书里讨论了对年龄、父母、人生的思考,一个热情如火爱自由,另一个却冷静理性不失温度。本篇推送摘录了他们的部分每日书。
十一月每日书正在报名中,你会来找一位笔友一起写吗?来这里遇见你的玛丽或者马克思吧!
Day 1
希望我不要在到达瓦伦西亚前死去。
Alice Wonder
是的。
此刻是2018年10月1日凌晨3:21。下午我喝了两杯咖啡,至此仍毫无睡意。我起床穿衣。
Facebook上塞巴斯蒂安正在线,我把要去欧洲的好消息告诉他,“你应该感受到了,我很开心。”“只是……”我接着说:“我希望自己不要在到达瓦伦西亚之前死去。”
国庆我要去一趟泰国陪客户看房,一去一回共有六次起落。任何一班航班失事,我都可能无法活着到达欧洲。
这趟出国对别人来说可能轻而易举,然而对我来说却是前半生的梦想。眼看要梦想成真,我开始担心一切的意外。
我对塞巴斯蒂安说,“如果我死了,那也是命运,我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他安慰我,“没有命运这回事。我想象与你在西班牙见面,你不会坠机的,即使坠机你也会生还。我百分之百确定。”我说请为我的安全祈祷。他说,“一切都会好好的,现在是,以后也是。你会平安的。宇宙的力量创造了你,也保护着你。你的一切都比你想象得更好。”
我念着这些话,心里逐渐平安。
胡不归
这里是胡不归,读你的文字,感受到的是你对这次旅程的热忱与渴望,觉得很好,作为一个并不太热血的人,有时觉得这个年代关于时期的划分已经变得意义不大,你仍旧像在青春期一样为未知的世界与未来激动,这是褒义。
我们生在一个很好的时代,世界变得很近,手机拿起来,地球另一端的餐厅有没有开业也能知道,尚未抵达的城市里或许已经有了好友,这个时代好像又没那么好,我的好多朋友,反而丧失了去远方的渴望,因为大部分已在屏幕中了解,在某些方面或许还会了解得比当地住着的人更多,反而丧失了好奇心。
西班牙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度,他们的国王曾经是狂热的天主教徒,大航海时代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一大目的就是传教,让未开化的世界都沐浴在天主教的荣光下,我现在所在的菲律宾,便是受到这个影响的国度。菲律宾这个名字,也来自当时西班牙的王子菲利普。
在一个异国文化中待久了,会感受到最大的差别,还是观念上的。这个世界小到大家都可以轻易知道对方的风俗习惯,一本lonely planet或许就能让你成为异国导游,但是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一些大家都不会提及的社会规则差异,也或者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变了。
你比我年长许多,职业与经历感觉也非常地丰富,有些想向你讨教,年龄这件事,对你来说,到底重不重要,为什么,又是什么时候想好了,决定要出国,并且像你所说的,不回家了呢?
Day 02
关于年龄
Alice Wonder
不归:
你好!谢谢你的提问。
年龄在我看来既重要也不重要,还因人而异。
首先,年龄跟生育相关。它对于想要生育的女人的重要性大于男人。因为女人有绝经期,有最佳生育年龄。年龄越大,deadline越迫近,如果希望养育自己的孩子,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而对于男人来说就不太存在这种紧迫感了。
其次年龄带来责任。最最关键的就是18岁这一关,这是孩子和成年人法律上的分界。一旦到达18岁,就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任了。可是这是对于生理年龄的生硬规定,生理年龄一到,心智就成熟了吗?甚至生理本身都还没有发育完成。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在25岁左右才发育完成,也有科学家说大脑的发育可能会持续到30岁早期。不过不管脑袋有没有长好,只要年龄一到,权利和义务就随之而来了。另外,还有社会上约定俗成的普遍期待,比方说三十而立。30岁的人,怎么是“立”?应该是成家立业:有自己的家庭,有一份职业。目前30岁以上的单身群体日渐庞大,但很大程度上仍被中国社会视为“剩下的”,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实情。
最后,如果不考虑生育,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或者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愿意舍弃他人的评价,对于自己应该如何过一生有过认真的思考,并且已经有了答案,那么年龄就是一件不太有所谓的事情。当然进入中年以后,年龄越大,身体机能越差,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排除了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年龄我们都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只要没有损害到他人,我们就是自由的。
以上就是我关于年龄是否重要的想法,并不成熟。希望你看了能有一点收获,并愿意跟我继续讨论。
胡不归
这里是胡不归,在我看来,虽然法律规定了是十八,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会真的将十八岁的人当作一个完全的成人,特别是如果还是学生。内心来说的话,社会期望的成人,好像更是以能否独立生活为主,养活自己,不需要再依赖父母,在中国家庭,十八岁权利并没有很明显,是读大学的一代,而若是早些出来打工的,则义务更早就抗在肩上了。其实我有些诧异提到年龄,你的第一反应是关于生育,不过这应该是女性绕不开的话题,个人之前是想着现代技术可以保存卵子,某种程度上可以绕过年龄带来的困扰。这可能太过理想化。
你提到的另一点,是外界评价,年龄带来的社会期许,倒是感觉现代社会在越来越宽容,因为互联网一代的人,更追求自我,有着越来越大的差异性,也就对他人越来越无法做要求。因为彼此不同到或许得出的人生经验都完全不适用,我想,这里的“别人”,大多不重要,最重要的别人,大致还是父母,作为老一辈人,他们如何为自己的女儿考虑,以及如何去理解你,这大抵是很难得的。这个世界很多经验道理在丧失适用范围,但是老一辈人往往要固守住自己的观念,他们怎样适应这个世界,还是说选择不适应呢。
你提到,对怎样过一生有过认真的思考,你是几岁开始这个思考的呢?想法有没有变过呢?有没有哪个时刻促使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又或者说在哪个时刻让你明白了自己到底要什么。这样的思考,是有个预想中的生活场景,还是说有一步步规划的,几个要完成的目标呢?
Day 03
关于人生的思考
Alice Wonder
不归:
你好!
我对于自己一生的思考或许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我想不出具体的时间,而且我的想法多半都是阶段性的和概念性的,并没有全景式的。比如,要去远方,要尝试做公益,要和别人不一样,要当对外汉语老师,要去国外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有过且实现了的想法。未来我想要实现的写在自我介绍里了,是熟练使用三种语言和当个好的皮包匠人。
想法当然有变过。比如,我曾经想当一个会弹吉他的老太太。学会一门乐器免不了要苦练的,可是我数次都是浅尝辄止,近几年完全没碰过,我觉得这个想法已经被我放弃了。
我执行得比较好的想法是远行。高中毕业选大学的时候我就坚定要离家越远越好。并没有某个时刻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家庭的束缚,学业的压抑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促使我做了这样的决定。这次去西班牙也是远行,但我犹豫了很久很久,有前面谈到的年龄问题,有自己资金不足需要父母资助的问题,还有不能在父母跟前的问题,更有去了之后做什么能不能独立且安稳地生活下去的问题。可就算种种问题横在眼前,我始终觉得自己应该去,否则就好像不是在真正地活着。
的确有一些瞬间给了我启示。比如一次我做梦,梦见自己因为到得太迟而错过了国际航班。还有年初的时候有过一场月全食你记不记得?我去看了,天气寒冷,我冻得有点打颤,但是我跟自己说,我要的是月亮。说来残忍,有些时候我让自己做选择题,出国游历和给父母养老送终选哪个?我选前者。自己的年龄大起来,英年早逝的新闻也看过不少,生命又充满了无常,说不定哪天我自己先挂掉,如果死之前没能实现梦想,那一定是辜负了此生。
我也认真地考虑了要不要小孩的问题。还是把眼光放向未来,当我生命结束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是养育过一个或几个生命,还是没有。我选前者。一个生命将如何在我体内孕育,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成长起来,哪个男人会和我一同分担责任,分享甜蜜,我们将如何影响彼此的生命,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这一切我都非常好奇,想要亲自体验。大的方向定了,我想先后顺序不是那么重要。
说了一大堆,我不太擅长梳理自己琐碎的想法,希望回答了你的问题,也没有让你看得太过辛苦。
Day 04
胡不归
昨天太过忙碌,来不及登陆页面,还好是共写,没有落下。好像人都会想要去追寻自己没有的,或者缺失的东西。与你不同,我小学前没怎么同父母住在一起,高中以后每年在家的时间大致只有寒暑假,父母从没给我压力,只告诉我大部分事情他们都已经不懂,要靠我自己。他们说自己文化水平不够,所以就没有去管我,选择相信我,只有一些人生道理会告诉我,有几个准则,要我记得,比如绝对不能犯罪。我很感激他们,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和我交流,从小没仅仅把我当作一个孩子,也感激他们给我的自由,因为遇见的人越多,越发现这好像很难得。
其实我是一个习惯了在外的孩子,回到家时,和父亲坐在一起,和母亲坐在一起,都会有些无措和词穷,很久没有相处,我也不大懂得怎么去相处了,但是我想去了解他们,想在这次回家时,陪我爸散散步,和我妈打打羽毛球,再问问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我很惭愧,我不曾记得过他们的生日,对于他们的过去也一无所知,希望能够抓紧每次休假的机会,同他们相处,去更了解他们。
一个人,是很自由,但总有些时刻,会让你感受到自己的脆弱,譬如一次意外,突如其来的生病,等等。在菲律宾工作的第一个月,我一个人住在当地的村庄里,让我特别想家的时刻,就是我突然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冒着虚汗,孤身一人,恍然间就被孤独袭击了,感觉自己真的无比虚弱,需要人在身边,而父母始终是内心最信任的那两个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特例。
现在我的父亲因为常年开车导致的职业病,已经没有工作能力了,母亲一个月的收入也只有千余,这个家需要我去承担责任,我也想更理解他们。很羡慕你有这样看世界的欲望,我则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感到恐慌,我对旅行不大感兴趣,这个世界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不同,不同文化里,同样的故事却在发生,每个人的困境,好像还是那么几种,我更想早日有能力,将父母照顾,不说每日,至少每周都能和他们一起好好坐坐。
你渴望出走,我相反。而你还是比较想要有孩子,在你文字里,我感受到的是体验,你想要拥有这样的体验。我又恰恰相反,我不想要孩子,因为这对我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我自觉还无法承担得起的责任,若是有孩子,需要考虑和给予的东西,对我来说,有着极大的要求,我比较在意的,是孩子的体验,生而为人,我觉得是挺艰难的,在我的经历里,我希望若是有孩子,他或她能没那么难,可惜目前我也做不到。
感受上来说,我们好像是有些相同的人,都有些感情用事,渴望对欲望的表达追求,但是表现到具体的事情上时,却是截然相反的,这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Day 05
关于父母
Alice Wonder
不归:
你好!
昨天你提到你的父母因为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不够,很多事情不懂,所以就没有去管你,选择相信你。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种奢求。我的父母即便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于人生他们认为自己很懂。他们认为做事就是要凭关系,认为婚姻都是对付着过,认为到什么年龄就应该办什么事——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认为父母都是为了孩子他们都是在为我。我的父亲和母亲在具体细节上也不完全一样,此处略去不谈。
对不起,我说着说着就已经愤怒起来了。我对他们实在没有耐心,精神层面上我们无法交流,我太渴望他们的赞赏,但坚持做自己的我从未得到。一句话,他们让我孤独。说我残忍也好,我就是想远远地离开他们。不妨让我再残忍一点,我希望他们已经不存在了,再露骨一点,已经死了,甚至死了很久了。
他们是我心灵上的巨大负担,因为对我付出太多,我害怕自己永远回报不起。简单来说就像落魄贵族千金小姐和乡巴佬有钱公子哥,因为思想上不能交流、鸡同鸭讲,你无法爱他,所以他追求你时花的钱、送的礼物、表达的爱意都是那么多余,让你心生厌烦,你发誓只要自己有条件了,一定全部奉还。
我认为自己不道德的地方在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要花他们的钱。留学西班牙因为我个人资金不足,为了做符合要求的银行流水,他们前后出资12万元(数字有待进一步核实,另,并非实际花销,是按需存入账号以备查验)。出发在即父亲仍在帮我向亲戚拉赞助。我说我不是去吃喝玩乐,我不想带太多钱过去,我手头钱多会没有赚钱的动力。然而父母认为我一旦出去花销的地方会很多,担心我连饭都吃不上。说实话,不放心就是不信任,这在我看来是一种侮辱,是他们对于我的鄙视。
不是没有断然拒绝过,但我母亲远比我要顽强,或者说不顾及他人真正的感受和需求,以己度人,一切都是为了我好。
而亲生父母连自己亲手养育了十几年,又交往互动了共三十几年的女儿都不了解,不了解她内心的需求与渴望,不认可她的能力与成就——与其说不了解不认可,毋宁说视而不见拒不接受——这是多么缺乏智慧,多么无知。这又是多么可怕与绝望的事实。
我为什么不能反过来理解他们呢,我也成人这么久了?我还是个心理巨婴吧,渴望他们的肯定在先。我厌弃他们的同时为自己感到羞愧。
不归,你承担其起家庭的责任了,这让我很是钦佩。但我似乎感到你过得很艰辛,是这样吗?你觉得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渴望过吗?你是在为之而奋斗吗?
胡不归
这里是胡不归。从你的描述里,我有些困惑的地方,其中一点,大概是对于许多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背后的判断没法那么笃定,我越来越少使用判断句和肯定句了。之前短故事里,胖粒是我的编辑,她同我谈起,写文本的时候,一定要做判断,但是思考很久,目前的我可能还是做不到,我习惯了去描述,尽量少去判断,对文本的主观描写到底是不是描绘传达这个世界信息所必要的,我还是怀疑。正如你描述里,不放心就是不信任,这句话我就无法确定。若我所在乎的人是超人,他每次去打击罪犯时,我心里应该还是会有一丝不放心的,我相信超人的能力,但是我无法克服对未知的恐惧。
另一点,亲生父母对于女儿不了解,好像这其实是挺正常的事情,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不了解,在我看来是世界的常态,婚姻关系里,两个人往往都始终还有对对方不甚了解的地方,你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这也不会因为血缘关系而变得理所当然。
我想,虽然孩子往往会有一部分特质跟随父母,但是这不等于孩子与父母特质相似,所以沟通成本并不算低,唯一可能帮助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大概是双方源于血缘的爱与爱带来的耐心,若是这方面缺失了,其实父母与孩子沟通,也是极为困难的,了解也是如此。
你说你渴望他们的认可,却又恨他们,你会希望你的仇人认可你么,你是真的恨他们,还是对他们失望呢。在写这篇之前,我刚读完许知远的文字,标题是边缘感让你敏锐,也让你偏执。
在同你这并不长的时间交流里,我觉得对认可的渴望让你敏感,让你拥有充沛的能量,也让你对人际关系抱有极高的期许,这往往会容易再度失望。
你问我是不是过得艰辛,对我来说其实还好,小时候的经历,让我对苦和疼痛有较为高的忍受能力,比起初中时债主在家中不言不语盯着你的日子,现在已经好了非常多了。此刻我也觉得挺美好的,在于我已经有能力去照顾自己在乎的人,也在于自己能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也知晓自己能力所限,对于生活我不够敏锐,文字也并没有惊艳的才华,写作这样的爱好是无法成为职业来满足我的生活需求的,所以,工作谋生,并照顾家里,业余写作,已经是我极为满意的生活了。
从十几岁开始,我就在学着和自己和解,前两年,才克服自己由于小时候穷,现在有钱了就充沛的消费欲望,那是希望将小时候的缺失都弥补回来,但这不能沉迷下去。同自己和解的过程里,感觉有个缺点就是我的渴望,变得并不是特别强烈,可能一方面在于我其实是有些优柔寡断,不够自信的人。我对这个世界好奇,对不同的人好奇,并希望去理解他们,但并不会上升到奋斗的高度,对我来说,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然后享受每个拥有的时刻。
Day 06
胡不归
今天,由我先写吧。说起来,我也并不够理解我的父母,特别是小的时候,对于他们的一些行为,会感到不解,有的还会觉得窘迫,有些丢人,比如为了打的的费用争执,最后对着远去的出租车破口大骂。好在这样的时刻也并不算多。
关于吃的东西,我母亲也一样会想让我吃我不爱吃的,譬如香菜,苦瓜,土豆,地瓜等。我小时候最不爱吃的三种东西,是花生、土豆、地瓜。我母亲的总结是,埋在地里的东西我都不爱吃,这句话其实有点道理,胡萝卜我也不大爱吃,但是白萝卜炖汤我特别喜欢。我父亲喜欢地瓜,小时候经常会熬地瓜粥作为主食,和那种已经切碎了细细密密在粥里的地瓜粥不一样,地瓜是很粗放地切成几大块,你捞一碗粥,中间势必有一块地瓜,像是白粥海里的孤岛。若是把地瓜从粥里拿出来,粥就只剩个半碗不到,那时每次吃,我都觉得很艰难。
后来是我大了一些,在一个厦门的冬天,有了新想法。海岛的冬天其实很冷,作为南方又不可能有暖气,大家都是穿着好几层衣服,窝在家里时都必须如此。有天夜里,父亲看着电视,决定来吃个烤地瓜,让我拿两个老家带过来的地瓜去微波炉热一下,我忽然好奇心起,也想挑战自己试试看。
热好的地瓜很烫,能看出我和父亲母亲的区别,他们对于温度的忍耐力好像比我强过不少,地瓜可以直接拿在手里剥皮,我则要不停地换手,眼睛盯着地瓜,生怕换手的时候掉在地上了。仔细想想这可能源于我没学过做菜,没干过什么粗活,母亲与父亲早就习惯了,每次家里熬一锅汤,汤碗都是他们帮我端过来的,他们清楚要是我自己来,汤保不住,可能碗也要保不住。
地瓜在那个冬夜,变成了一个很诱人的食物,拨开皮,上面冒着丝丝白气,那是肉眼可见的温暖。吃一口在嘴里,能感觉到暖糯的地瓜有些化开,咽下去,你能够感受到它一路抵达胃里的温暖,冬夜里,它的存在感变得无比地强。自那以后,我就没那么讨厌地瓜了,反而在冬日室外等公交的夜里,会期盼公交站边上有个卖烤地瓜或者蒸地瓜的小贩。
然而,我仍旧不喜欢花生,仍旧不喜欢土豆,人生至今,没吃过第二口薯条,有些事可能会一个自己主动尝试的契机改变,有些事,或许是还没遇到那么一个契机,也可能这辈子都没有那么一个契机。
我后来慢慢理解了母亲那时的破口大骂,那一瞬间的失态,因为那时家里收入不多,整个家摇摇欲坠,她压力太大了,在那个出乎意料高的出租车钱面前,一瞬间失控了。她不该那么做,但是这世界上许多人都做了不该做的事,每个人都在犯错,母亲也不是圣人,我想我要包容这样的瞬间,也要争取,让这样的窘困时刻不必再出现,父亲和母亲都不是圣人,他们常常念叨没给我太好的条件,别人家的孩子待遇好得多,等等等等。我总要去劝他们,这件事,永远都不能跟别人家比,每个家庭环境都不一样,但是我知道,你们爱我,也知道,你们已经尽了几乎全力,这已经足够了,我很满足。
本文编辑自每日书。 来这里,以笔会友吧。点击此处了解每日书,或直接联系三明治明仔报名(微信:ming30s)。
点击关键词
阅读更多每日书故事
本周末,十月划水笔会
让我们相聚,从彼此的文字中取暖
活动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在三明治发生
做个愉快的划水女孩
三明治手机支架,点击进入微店
让每一个人开始写作
▽ 点击进入“灵感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