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医疗原创】医院PACS/RIS改造过程与实施效果

2015-08-13 e医疗 e医疗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软件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整体系统架构设计,然而也不可忽略编程细节,正所谓看似无关紧要的代码片段可能会带来整体软件系统的崩溃。医疗软件的稳定性和并发性能尤为重要。


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韩雷,马瑞,修燕



医院PACS/RIS服务存储架构图。


  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处理、存贮、传输和管理的综合系统。随着医院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PACS与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Information System,RIS)的应用,使数字化阅片和影像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与医院其他系统配合,能规范医院工作流程,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目前,从我国大型医院的现状来看,医院新增设备和患者检查量的增加,PACS/RIS面临严峻形势。


-遇到的问题-


1.检查量增加带来数据管理困难


  截止2014年,我院共有影像设备28台,其中有12台是2011年之后替换或者增加,影像诊断和浏览站点78个,向超过1000个临床医生工作站提供浏览服务。影像检查人次数由2011年的240882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367827人次,年数据量由2011年的6.6T增长至2014年的8.1T。长期存储容量越来越大,给数据管理和备份造成困难。


2. 存储架构和性能的问题


  我院PACS系统始建于2006年,服务器端使用WindowsServer 2003操作系统和SQLAnywhere 10数据库系统,应用西门子软件SyngoXS5.0版本软件,应性能限制高峰期负载高。服务器采用组策略,分别为不同影像科室提供服务,各服务器相对独立,生成报告后组服务器将数据传输至中心服务器,数据传输的路径长,花费时间多。


3. 影像科室管理的要求


  影像科室职能的增加和管理的细化对PACS/RIC提出新的要求,如危机值管理、人员权限细化授权、大型设备收益分析、预约绩效统计、排班、教学等功能,需要系统的扩展。


4. 应用的困难


  因PACS无法提供后处理图像功能,故使用GE公司4台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不便。虽然,临床端应用Web浏览端能提供常规的二维处理功能,但在实际运行中,临床端的使用效果并不佳,医生更愿意等待胶片继而再做诊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临床医生更需要关键图像——基于治疗目的高级三维后处理图像,和治疗方案有关的测量功能。因此,将关键图像、诊断图像、重建级图像分开管理,并采用不同的手段提供给临床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施经过-


1. 基础改造


  全面改造网络环境,更换交换机,网络部署,提升网络的带宽至千兆,千兆到桌面;购置6台高性能服务器,作为系统升级后的主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双机管理服务器,按需打印服务器;购置存储设备以扩展现有存储空间;服务端部署MicrosoftWindowsServer2008 R2操作系统和MicrosoftSQL Server 2012数据库。


2. 构建高效、稳定的服务存储架构


  服务器采用了双主机方式(Active~Active),两台服务器作为一个整体对网络提供服务,且相互监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双机容错的集群结构,具有容灾和负载均衡功能,将不同的任务分摊到两台服务上运行,也可提高系统效率和整体性能。


  将所有的影像设备和终端直接连接到主服务器上,在千兆网络到桌面的情况下数据传输效率显著增加。融合使用光纤存储交换机的存储交换网络(FiberChannel SAN),构成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的存储网络,极大地降低了端口需求并提高利用率和性能,数据存入主服务器的短期存储中,每日闲时运行作业向长期存储备份。当短期存储内在线数据超过时间“水线”之后,将删除超时数据。据统计,访问1年内数据占总数据的99%,故“水线”设置阈值为一年。


  部署全新PACS/RIS系统,即Syngo.Plaza与Syngo.Ris系统,系统通过与HIS的无缝连接,实现检查科室影像信息及报告信息的全院级共享和有效使用,从系统上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同时采用国际标准DICOM和HL7,实现PACS与医院其他系统的无缝连接。


3. 数据迁移与系统上线


  应用西门子公司SmartData Conversion(SDC)数据迁移方案和工具进行历史数据迁移,通过SDC可以简单方便地将原有SyngoXS5.0系统中DICOM数据顺利迁移到新的Plaza系统中。系统上线过程中为保证平稳切换,先上线PACS系统,运行平稳后再进行RIS改造上线。故在上线前对原RIS系统作出调整使其能兼容新PACS系统。试运行前进行了充分的压力测试,测试未发现服务器负载异常后,切入正式环境。


-实施效果-



PACS/RIS上线前后业务使用对比。


1. 报告及时率、在线浏览量提高


  以往传输模式,从影像科室出报告后到临床浏览所需要传输时间为4~8小时,改变传输架构后时间缩短为1分钟,提高临床的满意度。临床2015年1~3月应用Web在线游览量与2014年同期相比由253201次升高至321029次。使用量明显上升。


2. 系统稳定性提高,宕机故障率显著降低


  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近4年间,医院PACS/RIS系统发生各类大小故障67次,其中4次影响整个影像科室使用和临床浏览,平均每月1.43次,系统上线后2014年12月至今,虽检查人次和数据量明显上升,但未发生故障,服务存储架构的改变使系统运行状态显著改善。


3. 解决应用问题


  新PACS系统中带有图像后处理功能,如多平面重建(MPR)等功能可以在任何PACS站点进行处理,给影像科室工作人员带来便利。临床Web浏览中的测量、标注、滤镜、动图等功能增加了Web浏览方式的可用度和利用率。


-讨论-


  软件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整体系统架构设计,然而也不可忽略编程细节,正所谓看似无关紧要的代码片段可能会带来整体软件系统的崩溃。医疗软件的稳定性和并发性能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医疗数据安全性,我们在上线前搭建了DICOM压力测试实验室,每个模块的发布和更新都进行大于现实情景的压力测试。通过压力测试实验,能够将软件不稳定的模块和代码暴露出来,用以完善整个软件架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压力测试所牺牲的上线时间推后,我们认为是值得的。


  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患者诊断级影像学资料,门诊需保存15年,住院资料需保存30年。因科研、教学、肿瘤学对比的需要,重建级的资料也需要长期保存,抽查过程中发现此类数据也有被访问记录。故搭建存储架构时,需充分考虑其扩展性,即能支持传统的NAS近线存储架构,也支持云存储。但安全性一直是阻碍云存储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目前系统暂未应用云存储,后期实施策略仍需探讨。PACS/RIS中涉及其他系统的接口均使用HL7标准,为后期集成平台提供统一查询,数据共享等提供基础。但PACS~OpenLine接口服务器将患者检查信息发送至RIS接口服务器时,考虑负荷问题,非实时响应,导致延时约1~2分钟。经过论证采用此方法,对后续流程影响有限。在选择最优策略过程中,往往需要兼顾性能,流程等问题,而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平衡利弊。


以上内容来源:e医疗2015年7月刊



七月阅读


七月重要行业资讯

【e医疗抢鲜报】国家卫计委首次定义"互联网+医疗健康"


七月刊刊首语

【e医疗原创】庞涛:自我发酵才见效


做客e医疗

李天天做客e医疗:丁香园诊所打算怎么开?


名家专栏

【e医疗原创】朱杰:为什么重大疾病保险不是医疗保险

【e医疗原创】衡反修:八问虚拟化

【e医疗原创】孙立峰:手把手教你建立项目协调工作机制


特别报道

【e医疗原创】网上购药医保结算: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必抢之先机

【e医疗原创】沈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提供更加便捷的购药服务

【e医疗原创】东软声音: 最初的想法是方便老百姓

【e医疗原创】成大方圆:以冷静的心态面对市场的炙热

【e医疗原创】医保支付是医药电商必然要面对的难题


技术聚焦

【e医疗原创】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的应用探讨

【e医疗原创】中医院HIS系统压力分析及优化手段

【e医疗原创】基于二维码技术的门诊应急系统设计

【e医疗原创】中药饮片小包装实施方案

【e医疗原创】排队叫号系统在门诊草药房应用

【e医疗原创】中医院电子病历特色


推荐关注

e医疗2015年7月刊


近期推送以下文章:


  • 基于WEB服务器构建区域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平台的应用及体会

  • 实现电子病案信息互联网传输的探讨

  • 炫公司:一艘务实的“潜水艇”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