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的家庭什么样 | 家庭建设系列文摘之三

刘双阳 教育文摘周报 2023-06-28

编者按:家庭环境、家风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如何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本期以此话题为中心,摘编系列文章,与读者一起品读。


爸爸妈妈相爱,是健康家庭的基石
一个被信奉了很久的伪命题是:父母不相爱也没关系,只要他们在孩子面前维持“表面”的和谐,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的生活就不会受到他们夫妻关系的影响。可是我们真的以为自己的孩子们看不出来吗?


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夫妻关系健康,孩子才有机会成长。一个健康的关系会建立在两个平等的个体中,两个平等的自我实现着的灵性生命在最真实的层面彼此连接。他们彼此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过程中,彼此因为对另一个人的爱而成长。健康的关系是成熟的,也就是说,它是平等、对自己负责并且相互支持的。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人生模板”
当在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决定为人父母时,他们会为自己的孩子树立自律和自爱的榜样。他们会把孕育孩子当成是他们人生最负责的选择。他们会尽全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


当这样良好的父母关系形成了家庭的基石后,每个在家庭中的孩子就有了适应他们年龄需要的安全保障。适应年龄的需要是指孩子在某一个具体年龄时的需要。每个孩子还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来实验他们的独特性。事实上,父母的关系越稳定和安全,孩子越可以发展自己的不同。健康的父母还会为孩子们做出成熟和自主的榜样。随着他们构建了强烈的自我认同,他们就在解决他们自己童年未解决伤痛的过程之中了。所以孩子不会继承父母潜意识里的未解决的冲突。


在健康的父母那里长大的孩子,可以自由地成长,运用认知、爱、感受、决策和想象的能力去完他们个人的自我实现。孩子们不会经常被评判,也不会被家长的沮丧和焦虑干预。他们不会成为父母在原生家庭中未竟事件的受害者。


知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提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孩子们会有五种自由。


1.看到和聆听到此时此刻的东西的自由,而不是过去、将来或者是“应该”的那些东西。2.能够思考我们的思考的自由,而不是思考那些“应该”被思考的东西。3.能够感受我们的感受的自由,而不是感受那些“应该”被感受到的。4.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的自由,而不是等待着被容许。5.自愿为了自己冒险的自由,而不是选择安全并且永远谨慎。


这些自由基本等同于完整的自尊和自我整合。这些自由会为我们释放无穷无尽的能量。一个人的所有能量都可以自由地向外流动,适应世界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求。


不健康的家庭通常都基于一种不平等,一种类似于主仆之间的关系。家长的权威不容动摇,家长仅仅因为他们是家长就值得尊敬,家长永远是对的并且永远应该被听从。在这样的家庭中,评判是一种日常和必需。


生活在健康家庭的感受
我经常听人这么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就希望可以生个孩子,全心全意地帮助他(她)长大,然后让他(她)有更好的人生。”


我们其实就是这样毁了孩子的,我们不去面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和期待施加在孩子身上,请问他们到底是在完成自己,还是在帮助我们完成自己?


一个健康的家庭,说到底需要我们完成自己。这种完成包括我们自己的成长和成熟,包括我们的独立和为自己负责,包括我们的自律和自爱,包括我们去处理自己原生家庭中没有解决的矛盾和未完成事件,包括我们选择去爱我们的伴侣,包括我们和伴侣之间独立、平等又相互支持的关系……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最大的感受,应该是安全、自由并且勇敢。


安全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关系很好,并且他们的自我完成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生长和探索;自由是因为孩子的感受、情绪、想法、追求和为自己负责的冒险都可以被充分表达;勇敢是因为他们知道“我是谁”,有很高的自我认同,所以他们并不害怕去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并不害怕别人的评价(因为父母已经教会他们不去评判自己)。


也许我们都没有那么幸运地出生在这样“稀有”的健康家庭里,但我们完全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自己成为一个健康家庭中的父母。也许我们尽最大努力,也还是会让孩子在家庭中受伤。


但我们就是孩子们的人生模板,当孩子们看到我们如此努力地面对自己,如此热情地生活并且自我实现着,如此认真地学习爱与被爱,如此对自己负责时,我们就给了他们人生最好的礼物:他们会明白,在家庭中的创伤和未解决的问题,他们有责任自己去修复和完成,就像我们一样。


(全文见《中国妇女报》2017年4月17日 )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17年第18期
责任编辑 | 王小五
微信编辑 | 孟思杨
人生底色源自家庭 | 家庭建设系列文摘之二卢勤: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最受孩子欢迎 | 家庭建设系列文摘之一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艺术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第十运用积极心理学,营造融洽的亲子关系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第九用游戏与孩子对话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第八父母的话术,关乎孩子的情商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第七亲子关系中的“情绪感染”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六怎样跟孩子聊天更有效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五现代父母应把握的教育分寸探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四
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真正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三帮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二读懂孩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一

  教育文摘周报 

关注教育动态 ▲ 纵览教育文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