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的话术,关乎孩子的情商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第七

常育晶 教育文摘周报 2023-06-28

编者按:和谐的亲子沟通关系的建立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难题,由于亲子沟通不畅所带来的家庭冲突让父母和子女均感到困惑。亲子沟通不畅不仅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会形成不良的亲子沟通模式而影响到以后的家庭亲子关系,影响家庭生活幸福感。本期以亲子关系为主题,摘编系列文章与读者共享,供读者学习借鉴。

如今家庭教育被空前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又是家长们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应该说,影响孩子情商的家庭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家庭环境。家教专家认为,家庭环境往往决定孩子的情商高低。而决定家庭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家长的“话术”——沟通方式的好坏与沟通技巧的高低。通常情况下,3~12岁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会观察父母、老师和同龄人的行为,有样学样。这就要求广大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话做事都要注意分寸。但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说话方式还会影响孩子的情商,与家人相处时缺乏沟通意识,不懂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加以模仿。试想,一个说话不讲分寸,遇事就火冒三丈,不懂得通过沟通、协商化解矛盾的人,情商会如何?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受人欢迎,也不会被团队接纳,其成功的概率自然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家长的哪些行为方式有利于孩子的情商培养?居家生活中,父母又该以怎样的话术为孩子树立榜样呢?

沟通水平的高低,决定人际关系的好坏



公园里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滑梯,孩子们大都七八岁,只有一个小女孩年龄小,四五岁的样子。女孩胆子小,动作慢,滑滑梯时手抓着旁边的扶手,只敢慢慢往下滑。她身后是个胖男孩,大声催促她:“快点滑,不然我要撞到你了。”女孩回头看了看,脸上有惊恐之色。这时,另一个男孩挺身而出,一边安慰小女孩不要怕,一边对胖男孩说:“小妹妹胆子小,你让她慢慢滑,别催她。”说着,从旁边爬上滑梯,挡在了小女孩和胖男孩之间,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小女孩的神色立即缓和了,放心地慢慢往下滑……这一幕被小女孩的母亲看在眼里,她赞许地对那个男孩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幕,虽然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打打闹闹很正常,但不同的处事方法与沟通方式,决定着不同的人际关系。就像那个胖男孩,在面对小女孩的胆怯时没有体谅,而是施以威胁和恐吓,虽然他不一定真的会撞她,却让小女孩感到害怕,也让周围的人对他的“霸道”心生反感。这样的孩子,在集体中是不受欢迎的,也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那个挺身而出的男孩则恰好相反,他在游戏过程中能留心观察周围的情况,注意到陷入困境的小朋友并及时施以援手,这样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自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沟通水平和能力,决定着他的人际关系好坏。


嘉琳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三年级女生,被老师委以重任,担任班长,协助老师收发作业、管理自习纪律等。可班里的同学都不太服她,经常与她发生争执。她向老师报告过,老师也曾出面干预,但效果不佳。嘉琳很不理解,有的同学上自习的时候故意捣乱,她管他们,也是为他们好,他们为何不听呢?嘉琳很苦恼,回家后经常哭。一开始父母并未在意,以为嘉琳只是在学校与同学闹了不愉快,是孩子之间的小事,但后来他们发现,嘉琳的情绪越来越差,于是他们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说,嘉琳不太善于和同学们沟通,做事比较情绪化,说话方式简单直白,不懂得回旋,而现在的孩子都较为敏感,与人相处时对沟通方式要求也高,太生硬的方式往往得不到认同。


而嘉琳班上有个叫张子恒的男生,情况与她恰恰相反。张子恒特别调皮,经常在班里“惹是生非”,让家长、老师都哭笑不得,但即便如此,老师依然很喜欢他,因为他常常会把老师“气笑”。在同学们中间,张子恒也很受欢迎,班上无论男生女生,都喜欢和他玩。究其原因,同学们都说他说话幽默,善于沟通,不仅常常逗得大家捧腹,还喜欢帮助别人,遇到事情总能想出解决办法。因此,只要有他的地方,就有轻松的氛围和欢快的笑声。也因为人际关系好,张子恒整天快快乐乐,是个不折不扣的阳光少年。

孩子的沟通方式,与家长的话术密切相关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发现:一个班或一群孩子中,总有一些孩子很受大家欢迎,他们说的话小朋友爱听,他们建议的事情大家都会支持,他们人际关系好,在伙伴中威信高。反之,也有一些孩子不受大家欢迎,甚至会受到同伴刻意的排斥。而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往往就是沟通方式不一样。受欢迎的孩子往往善于观察,愿意合作,能够适度妥协、调整,这样的孩子大都自信、开朗、豁达,有较好的沟通技巧;而不受欢迎的孩子则相反,他们往往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在集体活动中过分强调自我,不善于沟通,说话方式简单甚至粗暴,容易得罪人,缺少和同伴互动的能力与技巧,久而久之便会被边缘化,成为可有可无甚至被排斥的对象。不受同伴欢迎,孩子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失落、自卑,害怕与人交往,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低情商”。


曾有人就“影响工作成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对世界500强企业员工进行大规模调查,结论令人惊讶:不论什么行业,情商和智商对于一个人的工作成就都有影响,而其影响力的比例为2比1。而且,员工级别越高,情商的影响力越突出,甚至能达到智商影响力的6倍。由此可见情商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情商,但是往往忽略一些影响孩子情商的重要因素,比如自己的言行方式。家长的说话方式往往比所说的内容会更加直接地对孩子的情商产生影响,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习惯和处事方法都来自于对家长的学习与模仿。


前面提到的嘉琳同学,父母都是急脾气,遇事易冲动,夫妻之间也缺乏沟通的艺术,经常在嘉琳面前吵得面红耳赤。他们对嘉琳学习方面抓得紧,其他方面的关注比较少。虽然嘉琳学习成绩一向很好,人也乖巧可爱,但父母很少夸奖她,甚至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指责、呵斥她。经常受打击,很少得到鼓励的孩子会产生自己能力不足的心理暗示。嘉琳虽然学习成绩好,当了班长,但内心其实缺乏安全感,是个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父母在她遇到问题时,不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给她提供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还粗暴地指责、打击她。其实,嘉琳在行使班长职责时,明显地模仿了父母的方式——简单粗暴、以势压人、独断专行,不听大家的意见,不和大家协商,常以命令甚至呵斥的口吻跟同学讲话,这样的方式自然不会被同学们接受。


说到底,嘉琳的问题,根源在于父母。而张子恒的好人缘,其实也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孩子喜欢模仿,而父母往往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的说话方式、情商水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进而影响孩子的情商高低。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情商方面有问题,要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父母提高话术,孩子的情商水涨船高



嘉琳的情况渐渐引起了父母的重视,他们查资料,找专家,很快搞清楚了问题的根源:女儿之所以在班上不受欢迎,处处碰壁,与他们的言行方式有很大关系。于是,夫妻俩进行了深刻反省,并做出决定:改变女儿,先从改变自身做起。他们开始注意在女儿面前说话的语气与方式,日常生活中沟通时尽量语气温和,有不同意见时也不像以前那样在嘉琳面前肆无忌惮地争吵;对嘉琳也不再只关注学习,而是更注重她的情绪变化,及时予以引导,并一改往日只会批评指责的方式,经常及时肯定与赞赏嘉琳。


改变的第一步,夫妻俩是从餐桌开始的。嘉琳一直不喜欢吃鱼,每当家里做鱼时,父母都是硬塞给嘉琳让她吃,嘉琳不敢违抗父母,只好硬着头皮吃,但心里非常排斥。嘉琳喜欢糖醋口味,一个周末,嘉琳的母亲决定做糖醋鱼。父亲去课外班接她时告诉她,妈妈为她精心做了糖醋味的菜。嘉琳听了很高兴,问父亲做的什么菜,父亲卖了个关子,说:“回家你就知道了,你肯定会喜欢。”嘉琳的胃口被父亲吊得足足的,满怀期待地回到家,一看竟然是糖醋鱼,她自然有些失望。这次父母没有像往常一样逼她吃,而是告诉她,鱼肉对人的健康非常好,并把主动权交给她,说:“你尝一尝,觉得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真的?”父母的开明让嘉琳很惊讶。看到父母都认真地点头,嘉琳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愉快,她夹了一块鱼放进嘴里仔细品尝后,由衷地说:“真的好吃啊!”那顿饭,没有逼迫与强制,嘉琳主动吃了不少鱼。


初战告捷,夫妻俩体会到以尊重的方式与女儿沟通效果良好,便再接再厉,又从提高自己的话术入手,进一步影响女儿。他们的方法是,尽量以幽默的方式为家庭增添温馨和谐的气氛。


随着父母的改变,嘉琳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变化,她变得更加自信开朗,遇事不再偏激、强势,学会了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同时提高了抗压能力,对负面情绪的干扰也能够很快化解。同学们对她的印象渐渐有了转变。一次大扫除,班里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想偷懒,要出去打球,劳动委员让男生把垃圾扔了再走,男生不同意,双方僵持不下。嘉琳及时介入,对几名男生说:“这样吧,你们可以出去打球,卫生我们来做。”几个男生自然高兴,嘉琳适时补充道:“能不能请你们顺便把垃圾拎出去呢?”男生们一听,立刻调皮地立正、敬礼,然后欢快地拎起垃圾跑了出去。最近班干部改选,嘉琳几乎获得全票,再次当上了班长。


嘉琳的可喜变化让父母十分欣慰,他们庆幸及时发现了女儿的问题,并以身作则,用正确的方式引领女儿提升情商,跳出了原来的恶性循环,成为一个受同学们欢迎的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只有20%依赖于智力因素,其余80%都依赖于非智力因素。而情商就是非智力因素中最关键的部分。情商越高,越容易保持冷静、乐观、热情、开朗的积极心态,也越能忍受挫折,承受压力,意志也越坚强,这样的人,自然成功的机会更多。


(全文见《现代家长》2018年第1期)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18年第13期
责任编辑 | 王小五
微信编辑 | 孟思杨
亲子关系中的“情绪感染”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六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课程构建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七PBL项目式学习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六中美合作 STEAM 课程的教学魅力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五STEAM 课程的发展历程、价值取向与本土化建议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四STEM 到STEAM:科学、艺术与创新教育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三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五创建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 实现高中育人模式根本转型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四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制度建设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三应对新高考 : 校长需要有战略思维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二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改进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一怎样跟孩子聊天更有效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五现代父母应把握的教育分寸探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四
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真正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三帮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二读懂孩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一时代精神与教育理念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五5G之教育应用 : 内涵探解与场景创新——兼论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育人生态的新思考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四新兴技术助力教育生态重构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三用技术赋能情境学习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二技术整合 :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新视角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一正确理解和适用校方责任险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二
现代学校治理的制度之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一学校安全事故中的刑事责任探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建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九大规模学校治理机制研究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八
多措并举增强学校民主管理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七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三十余年来的文献分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六教育惩戒合法性困境论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五我国教育惩戒的错误转向及其规正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四“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三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二新中国70年教育法治的回顾与前瞻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一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五什么是优质课堂:学生如是说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四论高校“课堂革命”的方向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三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二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变革的“遗产”——兼论对我国“金课”建设的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一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九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课程的人性放逐与归复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八中美本科课程学习期望与学生学习投入度比较研究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七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六新时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五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四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三何谓好的大学教学?——30年来国外大学卓越教学研究的回顾、特点及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二大学本科的教与学:理论与经验、理念与证据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一设计思维 : 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面向创造力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国际项目式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学本课堂视野下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力?

  教育文摘周报 

关注教育动态 ▲ 纵览教育文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