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变革的“遗产”——兼论对我国“金课”建设的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一

孙芳 王凯 教育文摘周报 2023-06-28




一、成功的经验



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的课程变革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各个阶段无论争议点是什么,其设计都立足于学生主体和社会要求,同时还考虑了实施的可行性。20世纪末,建构主义强调“课程要减少预设,通过参与者行动和互动形成”以及“突破界限,寻找交叉点”的特征适应了发展诉求,成为变革相对稳定的理论基础,并开始打造与非线性、低序列性意义相关的课程网络体系,具体包括:一是知识逻辑型课程,即以一门学科知识为主体,综合其他学科;二是主题型课程,即课程围绕现实社会问题将相关学科贯彻其中;三是学生型课程,即以学生的观察、分类、测量、实践等活动为主。三类课程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体系,而是有机结合在一所大学中实施的,不过根据培养特色不同而有所侧重。

数次变革所形成的课程体系弥补了20世纪前本科课程的不足,符合人认识的特点和学科现代化的趋势,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体而言,该课程体系的成功经验在于:一是课程种类丰富,遵循了教育根本目的的一致性,也使课程模式各具特色。美国一流大学通常具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变革中,通过侧重于三种课程体系的不同方面,这些理念都被较好地贯彻。二是充分考虑“市场”要素的影响,使课程更富有时代性。20世纪的美国一流大学面对内、外部各种环境,在课程变革中主动将“顾客需求”纳入考量,开设了差异化的课程。这种差异化不仅体现在内容的不同上,还体现在变革机制的灵活性上,通过及时增删,调整课程比例来保障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三是力图克服分科过窄的弊端,追求课程系统的整体涌现性。课程在三种体系中显性或是隐性地相互渗透、交叉,越来越多的前沿知识被引入其中,课程实现了价值的增长。




二、失败的教训

美国高等教育的崛起主要得益于课程的变革,但变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其中,学者认为最失败而批判最强烈的是——大学已经迷失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课程过于“务实”:第一,职业化课程过多,学生被培养成满腹经纶、职场导向的“商品”,当他们离开学校时,感到“这么多的课程耗尽了精力,却实际上根本没有掌握这些知识”,有的人觉得自己很肤浅,而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的肤浅全然不知。第二,课程不能等同于学生手册中的学分,而应立足于高等教育本质传达出大学对教育理念的诠释,如果只强调“是什么”,而忽视“为什么”的话,会在变革中失去自身的目的和意义,成为一堆没有灵魂的材料。如果课程是一种“确定性终结”式学习,本科生仍会对知识间关系一无所知,无法合乎逻辑地思考,条理清晰地写作或连贯地表达更是无从谈起。第三,学生的时间被平均分配在主修领域、选修领域还有院校的必修课上,注重整体性的人文主义精神传统丧失殆尽。特别是有些真正有价值的课程可能已经被裁减掉了,保留下来的课程越是具有特殊性和经验性,就可能越没有知识含量。对于本科课程而言,“好”与“实用”并不总是一致的。综上,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课程变革的最大失败在于,变革始终没能消除课程在工具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对立,将二者统一到一个体系中的尝试往往徒劳无功。

(全文见《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10期 )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19年第45期
责任编辑 | 王小五
微信编辑 | 孟思杨


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九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课程的人性放逐与归复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八中美本科课程学习期望与学生学习投入度比较研究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七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六新时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五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四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三何谓好的大学教学?——30年来国外大学卓越教学研究的回顾、特点及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二大学本科的教与学:理论与经验、理念与证据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一设计思维 : 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面向创造力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国际项目式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学本课堂视野下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力?河南内乡菊潭学校  QGP学本课堂绽放色彩“智能+”推动教学创新智慧课堂的发展、平台架构与应用设计——从智慧课堂1.0到智慧课堂3.0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人工智能赋能课堂革命:实质与理念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与教育应对信息技术时代的课程论发展

  教育文摘周报  

关注教育动态 ▲ 纵览教育文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