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建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 实现高中育人模式根本转型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四

王殿军 教育文摘周报 2023-06-28

 编者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本期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育人方式改革为主题,摘编系列文章,与读者分享。


一、“互联网+”教育推动教育变革

“互联网+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原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思路方法进行服务,辅助教育教学管理,对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清华附中,老师们利用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等方式进行教育教学,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更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清华附中基于实际需求开发的空中学堂平台,可以辅助学校进行选课、排课、选科、成绩管理及教育教学,可以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学习和活动等功能,让老师们能够利用系统实现在线教学、学生活动、教务等方面的高效管理。教师可以提前在平台上传课程信息,布置课前阅读及作业,引导学生在线进行课程预习,教师可以实时、精准地查看每位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范围、学习程度以及疑问困惑,根据班级内学生情况进行线下课程的讲解,并针对重难点进行专题解析。

借助空中学堂平台,教师可以灵活设计自建课程,可以面向学生开放, 也可以面向教师开放,从而适用于学生分层教学,及教师间的学习交流与培训。通过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本校教师间的集体备课、教学研究,还能实现校际之间的远程互动直播教研,促进校际交流、共同提升。虽然互联网发展迅速, 但是教育颠覆性、本质性的改革尚未到来, 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体系中, 如何培养和评价才是核心和关键。

二、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适应

高中学生发展需求


清华附中自2009年开始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特色的发展作为综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综合考查学生全面发展情况,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记录和评价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和突出表现,从中挖掘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和倾向,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自主、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把共性和个性的活动都纳入其中,根据大量的学生行为记录、过程积累和发展变化,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报告,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基本解决了学生日常记录缺失、个性发展不足的综合问题。同时,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能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这对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促进高中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视多样化综合培养,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清华附中构建了以核心课程为中心,衔接课程、生涯课程、综合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紧密围绕的多层次、立体化特色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是清华附中通过整合、压缩、拓展和个性化的设计,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利用具有选择性、层次性、体系性的校本课程,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课程,同时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所有课程可以概括为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三种,其中基础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供给,同时可以促进学科质量的再提升;拓展类课程具备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个性需求和人员选拔,促进并丰富课程体系的形成;研究类课程为有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满足这类学生的个性需求。

学校还开设各类综合实践课程、学生自创课程、领导力课程、国际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等,根据课程情况面向不同年级开设。通过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和后期学习情况,发现他们不同的天赋、兴趣、爱好和潜力,从而因材施教。

此外,为了让教育国际化,清华附中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方式、理念、课程、实验室、培养模式等引进学校,重视学生在科技素养方面的培养,搭建国际先进的实验室,与科技教育在国际上名列前茅的学校进行校际交流,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学校引进STEM教育,主要通过学科核心概念理解与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与提高、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与运用和创意设计与工程实现四个方面来全面发展学生的多种素养和能力。STEM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为应对未来挑战做准备。

(全文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4期)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19年第40期
责任编辑 | 王小五
微信编辑 | 孟思杨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制度建设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三应对新高考 : 校长需要有战略思维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二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改进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一怎样跟孩子聊天更有效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五现代父母应把握的教育分寸探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四
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真正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三帮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二读懂孩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一时代精神与教育理念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五5G之教育应用 : 内涵探解与场景创新——兼论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育人生态的新思考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四新兴技术助力教育生态重构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三用技术赋能情境学习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二技术整合 :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新视角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一正确理解和适用校方责任险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二
现代学校治理的制度之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一学校安全事故中的刑事责任探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建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九大规模学校治理机制研究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八
多措并举增强学校民主管理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七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三十余年来的文献分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六教育惩戒合法性困境论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五我国教育惩戒的错误转向及其规正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四“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三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二新中国70年教育法治的回顾与前瞻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一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五什么是优质课堂:学生如是说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四论高校“课堂革命”的方向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三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二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变革的“遗产”——兼论对我国“金课”建设的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一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九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课程的人性放逐与归复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八中美本科课程学习期望与学生学习投入度比较研究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七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六新时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五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四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三何谓好的大学教学?——30年来国外大学卓越教学研究的回顾、特点及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二大学本科的教与学:理论与经验、理念与证据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一设计思维 : 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面向创造力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国际项目式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学本课堂视野下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力?

  教育文摘周报  

关注教育动态 ▲ 纵览教育文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