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对新高考 : 校长需要有战略思维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二

俞晓东 教育文摘周报 2023-06-28

 编者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本期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育人方式改革为主题,摘编系列文章,与读者分享。


应对新高考的核心是推进课程改革



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构建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是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实现育人模式转型的新路径。从战略角度看,学校适应新高考要把重心放在课程改革上,以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进而找到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实现特色化、个性化发展。课程改革到位了,高考改革的意图也就落实了。


高中学校课程改革要为学生提供有选择的教育机会, 而目前影响学生选择的因素,除了与高中生自身相关外,还与学校构建的课程体系有关。不少学校的课程设计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开设的课程不够丰富,导致学生不能充分选择;二是缺乏精品课程,提供的课程质量不高,影响学生的选课;三是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存在课程碎片化现象,没有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多元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整合的课程体系;四是有些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科的学习并参加考试,致使学生课程选择权有限。

鉴于此,校长首先要了解此次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架构适应新高考的学校课程体系。具体地说,一是定向,即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把深化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学科发展、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围绕学科课程发展生长点、学生发展生长点、学校特色发展生长点形成学校课程系列;二是夯基,即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构建学校立体的课程体系和各学科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三是有序,即围绕学校课程目标,架构有逻辑的课程序列。

应对新高考的基础是落实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是此次高考改革的一种制度设计,同时也是学校应对新高考的最大亮点之一, 所以学校必须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高度,整合和盘活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使现有的资源发挥综合作用。

完善选课走班,校长需对高中三年教学做总体布局:高一打基础,高二抓学业考试,高三备高考。具体地说,一是优化课程教学安排。此次高考改革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与考试时间,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应保证让学生能从容地选择课程和应试。学校要在高一开齐全部学业考试与选考科目,保证教学难度以学生考试要求为准,暂不开设其他选修课程,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二是增加学科拓展课程群。学校要在高一第二学期增加学科拓展课程群,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着力加强学科“双基”学习。三是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进行整合排课。学校应当提供高质量的选修课,在时间安排上体现“课课平等”,保证学生能为自身发展构建扎实的知能体系。四是指导学生合理选考。

应对新高考的关键是释放教师活力



应对新高考,目前校长的使命是提供机会让教师焕发活力,从而推动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一是在管理组织上提供激发活力的新平台。应对新高考,学校要建立正式组织管理与专业团队辅助相结合的学校治理体制,即改革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给年级组更大的管辖权,建立更多的学术小组,形成学校行政计划调控、年级组具体操作、学术团队专业支持的管理格局,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在各自的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二是让教师在学生生涯指导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次高考改革使学生的选择机会增多, 但也存在如何科学选择的问题,有效选择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这就给学校助力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师生双向选择成为学生导师的教师, 就有了新的工作空间:导师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 对其学习、生活、心理、职业倾向进行跟踪了解和研究基础上,与家长合作为学生未来发展当参谋,这为教师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生涯辅导理论知识与技能,获得职业规划资格证书。校长应抓住改革机遇, 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激发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高考改革之中。

(全文见《教师教育论坛》2018年第12期 )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19年第40期
责任编辑 | 王小五
微信编辑 | 孟思杨
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改进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一怎样跟孩子聊天更有效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五现代父母应把握的教育分寸探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四
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真正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三帮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二读懂孩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一时代精神与教育理念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五5G之教育应用 : 内涵探解与场景创新——兼论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育人生态的新思考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四新兴技术助力教育生态重构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三用技术赋能情境学习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二技术整合 :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新视角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一正确理解和适用校方责任险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二
现代学校治理的制度之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一学校安全事故中的刑事责任探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建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九大规模学校治理机制研究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八
多措并举增强学校民主管理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七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三十余年来的文献分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六教育惩戒合法性困境论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五我国教育惩戒的错误转向及其规正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四“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三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二新中国70年教育法治的回顾与前瞻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一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五什么是优质课堂:学生如是说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四论高校“课堂革命”的方向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三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二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变革的“遗产”——兼论对我国“金课”建设的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一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九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课程的人性放逐与归复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八中美本科课程学习期望与学生学习投入度比较研究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七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六新时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五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四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三何谓好的大学教学?——30年来国外大学卓越教学研究的回顾、特点及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二大学本科的教与学:理论与经验、理念与证据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一设计思维 : 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面向创造力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国际项目式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学本课堂视野下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力?

  教育文摘周报  

关注教育动态 ▲ 纵览教育文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