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孩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一

张安妮 张梅玲 等 教育文摘周报 2023-06-28


  编者按:和谐的亲子沟通关系的建立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难题,由于亲子沟通不畅所带来的家庭冲突让父母和子女均感到困惑。亲子沟通不畅不仅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会形成不良的亲子沟通模式而影响到以后的家庭亲子关系,影响家庭生活幸福感。本期以亲子关系为主题,摘编系列文章与读者共享,供读者学习借鉴。



要读懂孩子,第一,父母得建立一个意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某一个人的复制品,他就是他自己,他可以与爸爸妈妈或某个人有相似之处,但他是独立的。

一些父母总是带着命令式的口吻与孩子说话,也是没有这个意识。换句话说,建立了这个意识,会让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对孩子多一些平等的沟通和商量,少一些命令和指责。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就是好的,而是说,要先弄清楚,父母要让孩子听的是什么话,父母是否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否尊重孩子。

六岁之前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敏感期最为集中的阶段。

第二,读懂孩子,要知道0至18岁是一个人一生之中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从时间维度看,一个人的身心成长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而发展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减弱的。0至18岁这个阶段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其中,0至6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视觉、口腔、动作、感觉、语言、自主意识等敏感期最为集中的阶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懂孩子,要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需要,父母要给孩子所需要的——而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个相同的需要,那就是爱。

一岁之前的孩子还是婴儿,他们需要的爱是安全感。安全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一个人有了安全感才会有自信和自尊,才会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积极地发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多抱抱这个时期的孩子,尽可能地去满足其一切需求。有的年轻父母一定听说过“孩子不能抱多了”的说法,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一定要多抱抱婴儿,通过肌肤的接触、气味的传递、言语的陪伴,他们才会体会到更多的被关注,从而建立安全感。

六岁之前的孩子需要的爱是陪伴与玩耍。正如成年人有不同的工作,孩子,尤其是6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工作”就是玩,从玩中获得快乐和成长体验。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从自然中获得自由、获得快乐。父母可以陪他们玩,在玩中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智慧优势和劣势。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所给的爱是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教育提出的新理念,即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我认为,小学阶段应主要养成这三个习惯: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和学习的习惯。

可以说,做人的习惯是好人生的基础,其核心是爱,主要行为指标可以包括以诚待人、自信自强、学会尊重与宽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的人以为,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被爱得太多,以致于已不懂得付出爱。实际上,孩子天生愿意付出爱,只是在后天教育中,由于父母不太注意培养或在无意中拒绝孩子的付出,从而伤害了他们付出的爱心,慢慢地,孩子便不再习惯付出爱了。

做事的习惯核心是规则,即按规则办事,主要行为指标可以包括遵守规则、讲效率、合作友善、合理消费。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具体实践中体验规则与结果的关系;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来体验集中注意力与高效率的关系;让孩子明白奋斗与成功的关系;引导孩子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分工合作的机会,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体会合作的必要性;教孩子如何合理支配零用钱,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美国有一个研究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实验,是关于母亲的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实验人员从监狱中找出50个人,又从社会中找来50个成功人士,让他们分别回忆妈妈对他们的教育。其中有一对家庭非常相似,他们都是三兄弟的家庭。犯罪者回忆小时候分苹果时,他和弟弟都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但弟弟却抢先说想要最好的。妈妈责备了弟弟。他看着妈妈的表情,则试探地说:“我要最小最青的那个。”没想到,妈妈不仅表扬了他,还把最大最红的苹果给了他。他就此认为,要想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不能说真话。另一个成功者回忆的也是小时候分苹果的事。当时,她的妈妈说:“我知道你们仨都想要最好的那个。但是,最好的只有一个。我建议你们现在先去整理院子后面的草坪,谁整理得又快又好,这个大苹果就给谁。”最终,是这个成功者得到了那个苹果。他就此明白:要想得到想要的东西,就要靠努力和奋斗。要让孩子体会“成功是要靠奋斗得来的”。

学习习惯的核心是创新。其主要行为指标包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和总结反思。具体的培养建议,我认为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善于利用学习工具;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学会欣赏孩子的“傻问题”;留给孩子专属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些情景以培养孩子的应用智慧,比如买家具,可以让孩子量量具体尺寸,算算窗帘的面积等;启发孩子善于思考,思考是创造的前提,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青春期的叛逆是在表达自我,是一种成长

12岁之后进入青春期,他们需要的爱是父母能与他们平等地沟通,互相尊重。青春期孩子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已慢慢成熟,但心理上却尚未成熟,这种矛盾会让他们产生很多困惑。可以说,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会有些叛逆,只是个体表现不一。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叛逆是在表达自我,是一种成长。父母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像朋友一样与他们交流。很多父母感到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就在于父母总是拿出一家之长的态度——“你是孩子,就得听我的”,如果是这样的前提,沟通效果多数会不太好。有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忽略了“先听”,而总是“先说”。不先听听孩子的声音和想法,就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未必是孩子所需要的。现实生活中,在不了解孩子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就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孩子行为的父母是存在的。

17至18岁的孩子,重在引导其立志


17至18岁,父母对孩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具体地帮助他规划未来的生涯,也就是引导孩子立志,要懂得担当,今后奉献社会。关于对职业的认知,在孩子幼儿期就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感知教育。一般来说,对孩子的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六岁以前,是感知阶段,可以让孩子通过绘本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身边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们的工作又是什么,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明白这些不同的工作都是社会的需要,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比如,爸爸是警察,是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安全卫士;小红的妈妈是环卫工人,如果没有她的劳动,我们生活的城市将脏乱不堪。第二阶段是6至12岁,是幻想阶段(多变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一会儿想当飞行员,一会儿想当科学家。第三个阶段是中学阶段,这时的孩子自己会基本确立一个或几个理想生涯目标,这其中多数是受到某种影响而产生和固定下来的想法。比如,有的爸爸是警察,孩子也会憧憬警服;有的妈妈是护士,孩子也想成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引导孩子的价值观,支持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鼓励他们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因此,这个阶段,父母要从培养孩子的兴趣进而升级为培养孩子的志趣。志趣就是为今后生涯规划所做的准备。第四个阶段,就是17至18岁,这时,父母要把握的是大方向。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得到大人的表扬,因此,父母要多一些鼓励和善意的批评;他们喜欢合群,未上幼儿园,可以在社区与邻居多接触,这也是为今后的合作交流能力做启蒙教育。读懂孩子尤其要读懂当代的孩子,互联网时代的孩子,特点是知识面广但呈碎片化,自主意识比较强,强调平等、民主和自由,父母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要对其进行适时引导。

(全文见《现代世界警察》2017年第9期 张安妮 张梅玲 Z警官文)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17年第52期
责任编辑 | 王小五
微信编辑 | 孟思杨
时代精神与教育理念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五5G之教育应用 : 内涵探解与场景创新——兼论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育人生态的新思考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四新兴技术助力教育生态重构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三用技术赋能情境学习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二技术整合 :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新视角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一正确理解和适用校方责任险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二
现代学校治理的制度之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一学校安全事故中的刑事责任探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建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九大规模学校治理机制研究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八
多措并举增强学校民主管理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七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三十余年来的文献分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六教育惩戒合法性困境论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五我国教育惩戒的错误转向及其规正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四“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三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二新中国70年教育法治的回顾与前瞻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一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五什么是优质课堂:学生如是说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四论高校“课堂革命”的方向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三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二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变革的“遗产”——兼论对我国“金课”建设的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一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九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课程的人性放逐与归复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八中美本科课程学习期望与学生学习投入度比较研究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七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六新时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五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四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三何谓好的大学教学?——30年来国外大学卓越教学研究的回顾、特点及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二大学本科的教与学:理论与经验、理念与证据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一设计思维 : 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面向创造力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国际项目式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学本课堂视野下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力?

  教育文摘周报  

关注教育动态 ▲ 纵览教育文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