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合作 STEAM 课程的教学魅力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五

丁建勇 教育文摘周报 2023-06-28


编者按

本期继续关注“课堂革命”主题,呈现steam教育、PBL项目式教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以及学科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供读者学习参考。

与传统分学科教学相比,中美合作 STEAM 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文化、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趣味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等特点, 尤其凸显了“跨学科学习、跨文化交流、工程设计主导、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共同参与、成果多元开放”等主要特征,而且在 “创新性、人文性、实践性、工程思维、合作学习、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教学魅力。




一、跨学科学习展现STEAM课程的创新魅力

STEAM 课程的跨学科学习是一种现代教育哲学,具有方法论意义。它不是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知识进行简单叠加,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各门学科有目的、有意识地有机融合。

首先,对中国教师来说,跨学科学习促使其跳出基于标准化考试的传统教育思维定式,使其勇于以融合多种学科的视角积极探索,在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不断革故鼎新。其次,对中国学生来说,不仅在跨越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设计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学科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而且在对一个个模糊不确定的课题的一次次锲而不舍的探究过程中,会进一步启迪求异思维,发掘创造潜质,生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再次,对中国学校来说,课程项目本身最直接、 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引发对校本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


二、跨文化交流彰显 STEAM 课程的人文魅力

跨文化交流为学生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会,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情怀、艺术修养和语言修为。一是为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未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美术、音乐、健体等艺术课程人文素养浸润,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艺术鉴赏品位。三是地道的英语口语教学和英美文学增强了学生的语言、 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四是职业规划课程学习,引领学生了解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擅长的学科,进一步提高对未来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




三、工程设计主导透视 STEAM 课程的思维魅力



工程始终是 STEAM 课程的主导或主线,能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整合,强化科学、技术、艺术、数学等学科学习和应用。工程的关键是在工程设计和研究过程中要形成工程思维。工程思维是一种筹划性、系统性的思维,是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核心,关系到提出问题的时机、工作的排序与调整、形成有效的思维模式、如何判断工作成果优劣等程序和方法。工程思维能够使学生完整地经历提出问题、规划方案、修订方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改进的各个阶段,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实践应用能力、迁移创新能力、跨领域合作沟通能力等不断发展,对学生思维方法、心智模式、统筹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学生动手操作体现 STEAM 课程的实践魅力



STEAM 教室与传统教室不同,是一个布置着木板、锉刀、画笔、电线、电路板、芯片、3D 打印机以及各种教育科技产品的工作坊或操作间。学生的认知与学习, 是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这一中介体完成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用互联网查询资料、 构想可行性方案、 动手制作产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由此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潜能,这就是 STEAM 教育的实践魅力。




五、团队共同参与凸显 STEAM 课程的合作魅力

STEAM 课程凸显了教学过程中沟通、互动、交往和合作的本质。STEAM 课程中实现了多元化,既有 “一对多”,也有“多对一”,更有“一对一”和“多对多”。一是在达成团队目标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发言、同位商讨、小组讨论、同学辩论、 教师点评等多维互动方式展示不同的观点和经验,实现课上互学、课下互助、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多边活动形态,有利于项目顺利开展。二是通过合作学习、质疑争辩, 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融洽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力。三是在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接受反馈、与同伴对话、反思改进的能力,主动纠正错误,享受学习愉悦,感受成长幸福,有助于学生创造生命力的生成、持续和延展。




六、成果多元开放释放 STEAM 课程中学生的个性魅力

成果的多元开放是STEAM 教育的真正魅力所在。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学生们或分析归纳,或联想想象,或发散收敛,或探索批评,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充满奇思妙想和个性思维的设计思路,在思维灵活性、联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风格迥异的个性特点和魅力。当然,学生的探究结果有可能与教师预期结论并不相同,也可能是失败的,但 STEAM 课程允许挫折、弯路和失败。事实上,创新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基于失败作品的重新研制也是正常且必要的,对失败的反思、重新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再认识、再思考和再创造的过程。尊重差异,允许失败,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潜质,从而绽放学生个性发展的魅力之花!

(全文见《中小学校长》2019年第2期)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20年第7期
责任编辑 | 张北北
微信编辑 | 孟思杨
STEAM 课程的发展历程、价值取向与本土化建议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四STEM 到STEAM:科学、艺术与创新教育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三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五创建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 实现高中育人模式根本转型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四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制度建设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三应对新高考 : 校长需要有战略思维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二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改进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一怎样跟孩子聊天更有效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五现代父母应把握的教育分寸探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四
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真正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三帮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二读懂孩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一时代精神与教育理念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五5G之教育应用 : 内涵探解与场景创新——兼论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育人生态的新思考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四新兴技术助力教育生态重构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三用技术赋能情境学习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二技术整合 :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新视角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一正确理解和适用校方责任险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二
现代学校治理的制度之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一学校安全事故中的刑事责任探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建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九大规模学校治理机制研究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八
多措并举增强学校民主管理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七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三十余年来的文献分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六教育惩戒合法性困境论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五我国教育惩戒的错误转向及其规正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四“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三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二新中国70年教育法治的回顾与前瞻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一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五什么是优质课堂:学生如是说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四论高校“课堂革命”的方向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三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二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变革的“遗产”——兼论对我国“金课”建设的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一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九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课程的人性放逐与归复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八中美本科课程学习期望与学生学习投入度比较研究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七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六新时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五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四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三何谓好的大学教学?——30年来国外大学卓越教学研究的回顾、特点及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二大学本科的教与学:理论与经验、理念与证据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一设计思维 : 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面向创造力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国际项目式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学本课堂视野下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力?

  教育文摘周报 

关注教育动态 ▲ 纵览教育文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