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运用积极心理学,营造融洽的亲子关系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第九

陈佩 教育文摘周报 2023-06-28

编者按:和谐的亲子沟通关系的建立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难题,由于亲子沟通不畅所带来的家庭冲突让父母和子女均感到困惑。亲子沟通不畅不仅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会形成不良的亲子沟通模式而影响到以后的家庭亲子关系,影响家庭生活幸福感。本期以亲子关系为主题,摘编系列文章与读者共享,供读者学习借鉴。


一、积极面对孩子的顽皮

【案例】丁丁从小就精力旺盛,不能安静下来,打骂都没有效果。孩子说“我只是想看看爸爸的手机放在浴缸里能不能浮起来”,“妈妈总是说不可以这样, 还打我,真讨厌!”……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两个方面来积极地理解问题:一是探寻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以及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理、心理、爱好、需要都有显著的不同与差别。对丁丁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要真正地从孩子的语言、行为上去了解并接受他们,使用打骂等手段会使亲子关系不容乐观。做成功的家长,要记住:去了解你的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去正确地引导他。

二、肯定孩子的积极性

【案例】家里来客人了,小明拿糖果给客人,父母说:“真乖”;当他再次这样做,父母正忙于谈话而表现得冷淡;孩子第三次送来糖果,父母大声地斥责他:“不要妨碍大人讲话”,结果出现了孩子哭闹,父母生气,客人尴尬的场面。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对孩子来说,赞赏是心灵鸡汤,运用得好,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缺点。

当孩子第一次分享糖果时,父母要直接说出赞赏的原因:“小明愿意与客人分享糖果,是个大方的孩子!”第二次可以告诉说:“我们现在有重要的事讨论, 你先去玩,等我们想吃的时候再向你要,好吗?”让孩子在感到肯定和受到尊重的同时,做出相应的良好行为,便不会发生第三次不恰当或不适时的事,以致受到斥责,感到迷惘,亲子关系受到影响。


三、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案例】丹丹过去活泼好动,近来却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常常发呆;捉到蝴蝶后将翅膀、脚扯下来,看到蝴蝶既不能动又不能飞的样子,露出得意的神情。


经了解,目前其父母的婚姻出现了问题,经常在家中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导致孩子变得自卑、抑郁、孤独,出现残忍地虐待小动物的行为。

当家庭出现裂痕,孩子会丧失安全感,感到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影响亲子关系,父母要把问题限制在夫妻之间,用坦诚的态度告诉孩子:“那是爸爸妈妈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爱你!”让孩子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明白父母之间的问题不是她的过错,修复的责任也不在她,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四、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

【案例】乐乐的父母非常宠爱他,好吃的、好玩的都归他一人享用。乐乐在家里非常任性,容易发脾气,只要不答应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缺乏同情心的性格。在和孩子的沟通时,父母要认真听取、理解孩子的想法,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该满足,不合理的拒绝,让孩子正确对待需要和满足的关系, 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加以适当的调节。在这种亲子关系的影响下积极对话, 出现问题的时候能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使家庭教育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五、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

【案例】晨晨爸爸工作很忙,回到家里只想休息,虽然也经常给孩子买玩具、图书,但当晨晨有问题找爸爸时,爸爸会说:“别来烦我;我没空。”晨晨说:“我爸爸是坏爸爸!”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信赖的老师,更是求教的对象,他们的基本行为及心理模式都是从父母那里学的。虽然,在实际的生活中,大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来陪着孩子,但一定要关注孩子在情感方面的需求, 每天抽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做些喜欢的活动,就很开心了。如允许他吃最爱的甜品;做特别的小吃或糕点;制作手工;准许看某些电视节目;无条件陪伴孩子30分钟等等。可以发现,上面列举的活动并非都是物质方面的,是孩子自己真正喜欢的,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积极心态的好处是能激发人的热情、增强人的创造力、使人获得更多资源。今天的孩子比我们的过去更聪明,建立积极融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力量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全文见《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年第1期)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18年第17期
责任编辑 | 王小五
微信编辑 | 孟思杨
用游戏与孩子对话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第八父母的话术,关乎孩子的情商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第七亲子关系中的“情绪感染”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六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课程构建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七PBL项目式学习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六中美合作 STEAM 课程的教学魅力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五STEAM 课程的发展历程、价值取向与本土化建议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四STEM 到STEAM:科学、艺术与创新教育 | 课堂革命系列文摘之十三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五创建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 实现高中育人模式根本转型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四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制度建设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三应对新高考 : 校长需要有战略思维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二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改进 |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文摘之一怎样跟孩子聊天更有效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五现代父母应把握的教育分寸探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四
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真正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三帮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二读懂孩子 | 亲子沟通系列文摘之一时代精神与教育理念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五5G之教育应用 : 内涵探解与场景创新——兼论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育人生态的新思考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四新兴技术助力教育生态重构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三用技术赋能情境学习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二技术整合 :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新视角 | 技术赋能系列文摘之一正确理解和适用校方责任险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二
现代学校治理的制度之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一学校安全事故中的刑事责任探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建构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九大规模学校治理机制研究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八
多措并举增强学校民主管理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七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三十余年来的文献分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六教育惩戒合法性困境论析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五我国教育惩戒的错误转向及其规正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四“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三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二新中国70年教育法治的回顾与前瞻 | 学校治理系列文摘之一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五什么是优质课堂:学生如是说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四论高校“课堂革命”的方向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三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二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变革的“遗产”——兼论对我国“金课”建设的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一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九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课程的人性放逐与归复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八中美本科课程学习期望与学生学习投入度比较研究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七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六新时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五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四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三何谓好的大学教学?——30年来国外大学卓越教学研究的回顾、特点及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二大学本科的教与学:理论与经验、理念与证据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一设计思维 : 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面向创造力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国际项目式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学本课堂视野下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力?

  教育文摘周报 

关注教育动态 ▲ 纵览教育文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