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一位医生的十个关键词

陈卫春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2020年,愿医者有一张安静的诊桌。



来源:医脉通

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当我在思考写一写“2019年,关于医生的十个关键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这一年里中国医师健康红灯频闪,猝死频发,第一的位置非他莫属,况且据2019年7月3日中国医师协会在京召开的中国医师节媒体沟通会透露,医生健康状况成了首个中国医师节后,广大医师呼声较高的行业心声。可是,未及落笔,临近年终连续的血的现实让我看到了残杀的惨烈和刻骨的痛,于是我含着泪,颤着手,极不平静地写下了以下排序的关于医生的十个关键词。


1.恶性暴力伤医


➤2019年12月24日6时许,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副主任医师在正常诊疗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经全力救治,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2019年12月25日零时50分不幸去世。➤2019年12月3日上午10时许,湖南省衡山县新桥镇贯底社区周姓女村医,因为提醒村民汪某孝要进行身体检查,被汪某孝用椅子和砖头砸死。➤2019年10月22日上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女医生冯某某被患者杨某某持刀刺死,年仅42岁。➤2019年5月5日傍晚7时左右,广西梧州市三堡镇月田村下盖二组141号重性(型)精神病患者梁三军,用刀对前来随访的月田村村医黄土进行攻击,(因伤势过重)导致黄医生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2019年,仅媒体公开报道的就有近40名医务人员死于暴力伤医。自有关部门合力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以来,从2018年开始暴力伤医事件的数量明显下降,就在大家觉得医患关系将进一步改善并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突如其来的恶性暴力伤医事件再次拉响了医患关系的警报,执业安全成了悬在医生头上的一把利刃,给本就“压力山大”的天使以不能承受之重。


相关事件回顾


2.猝死


近些年医生猝死悲剧显著增加,2019年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见诸媒体报道的不完全名单就有20多人,多数为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医生。


➤12月20日凌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民医院内5科(肿瘤科)副主任石君医生突发猝死,年仅39岁!➤12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杨立峰医生因突发疾病猝死,享年39岁。➤12月12日零点40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陈培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9岁。➤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终年30岁。

……


猝死因何而起?有说是“医生过劳”,有说是“医生太过敬业”,也有说是“医生不珍惜自己的健康”,而据调研显示,医生猝死频发主要是因为医生压力大。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繁杂,要求太高,节奏太快,过度劳累,不仅身累,而且心累,家庭工作、家人病人哪一头都放不下,让人透不过气来。引用知名大V@段涛大夫 的话就是:“身体累不算什么,心累才是真的累,累了还不能休息,还无法排解,还无法离开。医生们太忙,抽不出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最后只能轰然倒下……”


相关事件回顾


3.带病工作


从年头到年末,从地方到央视,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各种媒介都在推送带病工作的“最美医生”报道,有手术中突发心梗坚持到手术结束的,有突发重病生死关头优先救治患者的,有拄着拐杖查房手术的,有边挂盐水边看病人的……好医生形象在就是:不眠不休不用吃饭、24小时随叫随到、药到病除而且还是管所有病,还能免去费用甚至伸出援手!


对医生的宣传追求“完人”的形象,吸睛,2019年并没有什么改变。事实上,许多年来,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完美”宣传带来的后果,正是这种宣传吊高了百姓的胃口,无限提升了他们看病就医的期望值,造成了患者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期望或幻想破灭时,就会丧失理性,失去理智,攻击医生也就不足为怪。不完美是医学的特质,还原医疗不完美的宣传那么难吗?


相关事件回顾



4.医疗反腐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江苏、浙江等全国数十名专家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5月17日,一篇题为“苏大附一副院长捞钱上亿被抓,折射出中国医疗严峻现状”的文章透露,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苏大附一院大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杨向军因乱装支架并收回扣遭博士生举报,并“当场被抓”。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以及苏州市纪委监委的调查。➤8月9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原老年医学科主任兼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杨志健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监察调查。 


随后,江苏全省多家医院多名心血管内科专家接受监察调查。


➤9月12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徐旭仲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11月22日,浙江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胡双飞涉嫌严重违法,杭州市萧山区监委正对其监察调查;➤12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主任周海燕涉嫌严重违法,杭州市余杭区监委正对其监察调查。

……


一年之内,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成了反腐重灾区,一批专业翘楚纷纷倒下。人在做,天在看,心存侥幸,无非是掩耳盗铃;法不责众,不过是自欺欺人;以风险高投入大,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等为借口,取“红包”“回扣”之财,是飞蛾扑火,以身试法,终将自毁前程,自掘坟墓。


相关事件回顾


5.骗保


2019年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展开,力度空前,成果斐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一批又一批医院和医生被通报,从民营医院到公立三甲医院。其中尤以湖南省医疗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最为瞩目。


据11月26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下发的湘医保函(2019)76号文件《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近期打击欺诈骗保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的通报》显示,今年6月2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飞行检查组在湖南省医疗保障局的积极配合下,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开展了飞行检查。经查,该医院存在虚记多记手术缝线等耗材费用、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严重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目前,已经全部追回违规医保基金并处罚金共计3359.26万元。同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已深入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并对4名院级领导及违规科室的15名中层干部给予通报、党内警告、行政警告、批评教育、扣罚绩效奖金等处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依法执业,依法行医,守住底线。


相关事件回顾


6. 行业形象


接连发生的两件事,在火热的夏天将医生推上了“冷血”的热搜。


先是“拍照门”。7月20日,网络上传来了一条“人没了!老人病危家属4次求救,医生却忙着拍照”的新闻,主角是山西吕梁市文水县人民医院。8月2日,卫健委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通报文水县人民医院有关事件的函》,其中明确:经山西省、吕梁市及文水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查,情况与媒体报道基本一致。调查发现,该事件是由于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淡漠、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引发的。事件性质恶劣,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


此事件经曝光后,当地有关部门对相关十余人作出处理被追责,其中包括对心内科主任、心内科护士长撤职处分,心内科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暂停执业活动一年的行政处分,心内科一名医生行政警告处分。


紧接着是“推诿门”。8月3日,一则“家长带30个月大孩子就诊遭医生推诿”视频刷屏。当事人李女士称,她携自己2岁孩子去吉林榆树市人民医院,为给孩子处理外伤伤口,她往返医院一楼急诊科和六楼神经外科3次,两科室互相推诿6次,时间延续了9个小时,才给孩子完成伤口处理工作。


8月8日晚,吉林省榆树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官方微博@榆树发布 发布通报称对医院院长等严肃追责。其中对榆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两名值班医生给予辞退;对急诊科主任给予行政处罚,罚款2000元,在全系统通报批评;对神经外一科值班医生给予行政处理,全院通报批评。


官方的处理通报中,都提到了“有损医疗行业形象”,涉事医护人员及科室领导也都受到了惩处。然而,两个事件背后引发的行业关注与思考却远远没有停歇。“推诿门”后,多位专家指出,该事件已经反映出医院流程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处罚一线医护人员远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行业弊端已现,对症下药方能挽救“行业形象”。


相关事件回顾



7.“吸尿事件”“被索要医师证”


飞机吸尿救人


11月19日,在从广州飞往纽约的南航CZ399航班上,一位老人突然发病,无法排尿。在条件有限的紧急情况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张红主任医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肖占祥的配合下,持续37分钟,用嘴吸出老人约800毫升的尿液,使得老人转危为安。张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老人情况危急,‘吸尿’实属无奈。但医生的工作是治病救人,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此事引发热议后,如何更好的解决飞机急救事宜与规避医生风险也引发行业思考。


高铁救人后被索要医师证


3月17日,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陈瑞在D3563列车上,听到广播寻找医生,说是有一名男乘客身体不适。听到求助后,她没有犹豫立即前往救治不适乘客,患者在她的妥善处理下明显好转。但就在女医生准备返回自己所在车厢时,被乘务员要求出示医师证。陈医生表示未随身携带医师证,乘务员又将其身份证和车票拍照存档,并要求陈医生手写情况说明,留下联系方式。陈医生还发现,在救治过程中,列车工作人员一直在全程录像。对于自己的这段遭遇她称很心寒。


感动中国,无奈尴尬。


相关事件回顾


8.职业倦怠


年底,《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将于2022年1月生效的新闻,引起人们对“职业倦怠”的新一轮关注热潮。


在香港理工大学的一项分析中,有66.5%~87.8%的中国医生存在职业倦怠,可见中国医生的职业倦怠已成为普遍现象。


职业倦怠带给医生的是身体、心理和精神上的多重影响,导致一些医生工作消极、身心疲惫、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耗竭。除了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医生的健康权益保障之外,医生如何主动破解职业倦怠?希望在2020年我们能等到一个切实有效的解决方式。


相关事件回顾


9.聊城假药事件


今年3月24日,山东省公安厅公布山东聊城假药案调查结果,对医生陈宗祥、转让购买“卡博替尼”当事人王清伟,作出终止侦查决定。非常遗憾的是聊城市卫健委并没有因此撤销对陈宗祥作出的免除科主任职务并暂停一年执业活动的处罚。


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从2019年12月1日起,进口国内未批的境外合法新药,不再按假药论处。对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可以减轻处罚;没有造成人身伤害后果或者延误治疗的,可以免于处罚。


陈宗祥主任将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因为境外新药按照假药处罚的医生。


相关事件回顾


10.医生“失职罪”免予起诉


2018年5月10日,贵州航天医院三位医生家属发出《求助信》,反映从事尘肺病诊断工作的三位医生被公安机关以尘肺病诊断中客观存在的诊断读片差异视为医生“严重不负责”而定罪,并以“涉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的罪名无辜羁押7个多月的情况。事件引发广大医师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6月23日凌晨2点,三位医生取保候审。


2019年12月,三位医生收到检察院“不起诉”决定。自此,全国首例尘肺病医生涉“失职罪”一案,划下句号。


相关事件回顾



2019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给医者许多许多的思考。“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千百年来医生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医生是仁爱之士,他们是造物主派到人间的天使,为人类健康谋幸福。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中就有他们的身影,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及至今天,面对人才培养周期长、社会责任重、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基本特点,700多万医务工作者依然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健康中国的大道上,“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在高风险的医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挥汗负重默默地前行。回望2019年的12月,是谁把高风险生生搞成了高危险?如此的不能承受之重,这怎么能够让医生们安心工作,心无旁骛地为人民服务?


2020年,希望有一个好的开始,给医者一张安静的诊桌!





精彩回顾


➤ 泪目刷屏!《柳叶刀》首次全中文刊发,一封中国医生的家书……

➤ 袁隆平出生档案在京发现:协和出生,林巧稚接生 | 医闻天下

➤ 作为医者,如何“修炼”才能走稳从医之路?| 心路医路

➤ 如果拔错牙,在12个医疗损害赔偿项目中到底需要赔偿哪些?| 医眼看法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