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勇:疫后组织懈怠,管理者如何发力 | 瞰见×2020

苏勇 复旦管院 2020-12-19

FDSM




瞰见云课堂之“课·见”系列


本期我们摘选苏勇教授直播课“后疫情下企业如何重振雄风”的内容,一起来看企业如何恢复“精气神”,企业领导者如何发挥危机领导力处理组织懈怠、重塑企业文化。


主讲: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苏勇教授


视频:在公众号回复“往期回顾




组织懈怠是所有企业家都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疫情后复工复产,员工进入不了状态、组织进入不了状态,就会造成工作延误、沟通不畅、矛盾横生,最终导致企业在当前的困难情况下缺乏竞争力。





疫情危机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企业文化的真实面目。只有长期的使命感和战略驱动才能打造真正伟大的企业,而这种驱动力的根基正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下的组织进化能力。


随着疫情逐渐退去,全国各地开始复工复产,企业组织开始重启和运转,受到危机影响的企业“精气神”该如何恢复?企业领导人又该如何处理组织懈怠、重塑企业文化?


复旦商业知识“学管理 战疫情”系列课程近期邀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系主任苏勇,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直播课,为企业重振雄风出谋划策。


以下内容选自直播课



抓人、抓财、抓物,让企业重新焕发精气神

2020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即便全国各地开始复工复产,仍有很多企业陷入了因长期停工而导致的组织懈怠的状态。


组织懈怠是企业的致命之灾员工进入不了状态,组织进入不了状态,就会造成工作延误、沟通不畅、矛盾横生,最终导致企业在当前的困难情况下缺乏竞争力。古代学者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组织懈怠是所有企业家都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让企业重新焕发精气神呢?我给大家支上三招:


首先,盘清家底企业应认真评估自身在疫情下的损失,搞明白倒退程度、反弹机会和复苏源头。这是当下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做的事情,只有经过认真评估才能看清目前面临的形势。


其次,稳定军心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气可鼓而不可泄,人心涣散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灾难面前,将帅须临危不乱。企业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危难时刻更要依靠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应尽力妥善安抚,稳定军心,凝聚共识,共克时艰。


第三,给员工以信心和希望这对企业管理者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危难时候,员工对组织的依赖性更强。对很多员工来说,如果没有了企业,没有了工作,他们的生活也会遭遇重创。



要想将这些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去,企业管理者就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抓好“人”的工作无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服务业、制造业,人永远是最重要的资产。疫情之下,很多人的生活受到了冲击,情绪也受到了影响。这时,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组织,就需要设法安抚人心,稳定员工的情绪。比如,在产能无法完全开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员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这不仅能增强员工在人力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能提振他们的信心。


抓好“财”的工作企业的现金流就好像一个人身上的血,如果一个人身上的血都流光了,那必死无疑。在当前的非常时期,企业更要开源节流。开源,尽量将应收款项都收回来;节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非紧急的开支,维持好现金流,维持好资金状况。


抓好“物”的工作一方面,企业要盘一盘“家里的余粮”还能支持多长时间;另一方面,企业要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有准备的企业,凡是能够在线上运作得很好的企业,生存发展的机会往往就比较大。所以,打造数字化企业是一个非常现实、紧迫的问题。此外,设备检修、流程重组等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的事情,也要趁现在的机会把它们做好。




重塑企业文化的秘诀,这张“洋葱图”里都有

企业管理有道也有术。道,指的是管理的思想、理念、原则,是管理者的一种掌控和驾驭的能力;术,指的是管理的具体的方法、手段、技巧。术治标,道治本。企业管理中,如果没有道的约束和指引,使用不当的术很可能会成为伤及自身的利刃。因此,企业管理应以道御术,而道就是企业的精神与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经过产品竞争、服务竞争的阶段,进入了文化竞争的阶段。比如海底捞、华为等企业,都不单单是产品做得好、服务做得好,而是每一个地方都做得好。这就是一种文化制胜。文化就像一种粘合剂,让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凝聚力。


在我看来,企业文化的架构就像一个洋葱的剖面,由自内而外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象文化这5个圆圈组成。重塑企业文化,自然也要从这5个圆圈入手。



第一,重视精神文化的提炼重建企业信仰,重申企业价值观,凝聚企业共识,反思企业使命。企业领导者需要以非常公开、非常清晰、非常一致的方式告诉员工怎样做才能完成公司的使命。


第二,重视制度文化的提炼企业文化一定要有制度的支撑。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面临员工在家上班、在群上岗、在线培训的情况,这同样需要很好的制度保障,比如要求员工打开摄像头,要求员工穿着比较正式的服装等等。疫情期间还出现了共享员工制度,餐饮企业和电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第三,重视行为文化的创导行为文化就是一种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企业必然没有竞争力。员工的执行力与企业领导者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有很大关系。领导是表现企业的原则和价值的第一批人,如果他们都不愿意做,那么要下属表现同样的行为方式是不可能的。


第四,重视物质文化的重构不同的环境和氛围带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复工复产时期,我们要更加重视企业的物质文化,一定要用干净、整洁的环境提振员工的信心,营造企业的氛围,包括必要的防护措施、必要的卫生基础建设等等,这样才能使员工安心工作。


最后,重视形象文化的塑造。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形象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但仍有很多企业家认为企业形象就是一种包装,这就大错特错了。瑞幸咖啡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它的市场形象很好,但现在已经被美国要求退市了。所以企业的形象一定要有内在的文化作为底蕴。


巴非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说,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好企业,是不是值得我们投资下注,只要遵循两个古老的法则:道德的法则和谨慎的法则。可我们对经济生活中的美德效应和恶性效应却还不够重视。这段话说得非常深刻,值得大家深思。




彰显企业家危机领导力,从这“五力”做起



我们看到,在这次疫情造成的危机中,企业家的领导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企业家怎样才能凸显危机领导力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提出来的领导力“五力”模型,也就是感召力、影响力、前瞻力、决断力和控制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五力”,危机下的企业领导力才能够凸显



首先看感召力《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叫做“上下同欲者胜”。作为企业领导,能不能和员工想到一起、做在一起,是衡量感召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看影响力作为企业领导,要常说“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给我冲”是你退在后面,“跟我上”是你身先士卒冲在前面。这样你一定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从而给大家树立典范,树立榜样。


第三看前瞻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很好的前瞻力,比如很多领导者在疫情期间就已经在考虑疫情后该如何恢复企业活力。


第四看决断力企业在后疫情的情况下,哪些业务要延续,哪些业务应该壮士断臂,都需要凸显企业家的决断力。


第五看控制力所谓控制力,就是刚柔相济、恩威并施。这是任何企业领导者都必须做到的一点。


除了“五力”模型外,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实践收获。这些收获来自我主持的一个大型研究项目“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迄今,我们已经访谈了39位中国最杰出的企业家,比如张瑞敏、雷军、董明珠等等。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家身上都具备以下这些特质清晰的自我认知(认清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带领企业往哪里去),坚定的毅力(不断向既定目标冲刺),重生的能力(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依然屹立在企业竞争的潮头)。


疫情危机已经发生,眼下仍在持续,只不过表现形式、凶猛程度可能有所改变。有句话叫危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当危机来临,无论是企业领导者,还是企业员工,都要学会在第一时间勇敢面对,重视疫情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充分考虑它对企业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冲击,更要积极去处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让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教授简介】  苏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文化、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品牌战略与消费者行为。



推荐阅读


教授说战“疫”





品牌营销如何应时而变?金立印对话德龙电器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胥正川:新基建重科技,不可盲目投资
孙金云:选对战略,获得更长企业生命线
李治国:经济大转型下,新基建应该怎么干?凌鸿:建立5G思维,紧跟“新基建领跑者”

钱世政与校友共话“商业向善”:用商业力量推动公益前行肖志国:真实准确的疫情数据是公共产品
鲍勇剑:商业的存在与时间——疫情的海德格尔之问同命运,共呼吸!复旦学者关于生命的对话

黄建兵:疫情之下,哪些行业将成为投资者“新宠”

未来的“消费”与“直播”:邹德强对话费芮互动创始人

品牌如何逆势增长?蒋青云对话麦当劳中国CMO、金投赏CEO

蒋肖虹:应对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冲击,美国“双线作战”

芮明杰:中国受益于供应链全球分布,不应过度解读外迁

邵翔:新冠肺炎对美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冲击与机遇


逆势增长十问:邹德强对话欧莱雅中国CEO

蒋青云:海底捞涨价又撤回,给服务业的三条建议伏啸:从经济学的角度浅析对哄抬物价行为的规制肖志国:可视化的统计学是如何提升公众对疫情的认知的?孔爱国: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呼唤企业家鲍勇剑:何时应拉响警报?洞悉危机决策的法则
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发布,200家企业如何选择应对策略?
卢向华:疫情无法封闭的创新之路,应该这样走芮明杰:发展新基础产业的新思路新模式
吴肖乐:企业应对“黑天鹅”,BCP并非万能神器
包季鸣:如何转“危”为“机”?让领导力命令模型落地
李远鹏、邵宇:疫情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发展趋势
蒋青云:从业态、技术和管理看疫情后商业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
冯天俊:为什么口罩会出现“逆向牛鞭效应”黄建兵:面对前所未有的动荡市场,我们如何投资芮明杰:双管齐下,刺激消费复工复产
胥正川:“七个结论”看疫情影响下的零售行业罗妍:美股熔断后你需要记住的四点投资提示李治国:第二层思维,企业逆境谋发展的“宝藏脑洞”
陈祥锋:中国疫情引发全球供应链的“蝴蝶效应”
芮明杰:稳增长谋未来,发展新基础产业正当时李若山:直面现金流危机,企业 “余粮”怎么管姚志勇: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将迎来爆发期苏勇:七个方面看企业自救的“招数” 鲍勇剑:危难情境下,更需要“真切领导力” 鲍勇剑:复产复工,企业董事长的两件手头要事孙金云:中小企业,活下去要做好这四件事情芮明杰:疫情“黑天鹅”,企业如何应对芮明杰:稳住服务业,就稳住了经济增长战“疫”,5位复旦教授如是说



  “瞰见”云课堂 





特别推荐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收看访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