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人人都是齐白石”:进入慢生活的参与现场

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2021-03-08

艺术家杨诘苍的个展“三魂七魄”于2019年11月6日-2020年3月31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除了展示艺术家不同创作时期的20组作品外,还在展厅空间中设置了一个特别的现场,这个现场既是作品也是艺术家年幼时随师承的“课堂”《人人都是齐白石》——整个展览期间,观众都可以在此自在参与,在美术馆里手执毛笔做一回“齐白石”。


《人人都是齐白石》成人专场


杨诘苍在其六十年使用毛笔和四十年艺术创作中珍视毛笔的运用和灵性价值的强调,《人人都是齐白石》这个项目是他以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发心,借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物毛笔,传递让现代人用最自然的方式与自己的文化保持关联的渠道。展墙上布置的是他和师兄曾永滔亲笔绘制数十幅“图谱”,以及几百张此前由他和曾永滔老师带领下的小朋友们的画作。杨诘苍认为,会使用毛笔和把汉字写得有个样子是作为一个念过书的中国人(先不高谈文化艺术)所必须的。展览中策展人安排杨诘苍这《人人都是齐白石》的行有经年的“私塾”课堂,布置在巨大的展厅中段,观众在参观途中有个停顿,甚至可以参与到研墨、执毛笔书画的体验,在运笔行墨的同时,也能体会“师承”的内涵。展览中现场的25套修复后的民国小学课桌上均备有一套笔墨纸砚,参与的观众可从墙上取下自己所喜欢的范本来对临,甚至完成的作品也可以装框上墙,与杨诘苍的作品一起展示,成为整个作品的一部分。




《人人都是齐白石》儿童专场,小朋友们从研墨开始,学习毛笔的使用方法

只要拿起笔,写写字画出画,人人都是艺术家。该项目在开放期间吸引了8000多名观众参与体验,并且设置了针对周边街道的社区专场、院校专场以及儿童专场,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特点,邀请了艺术家推荐的老师陈思渊在现场进行讲解和指导。从刚刚会执笔的稚儿到鬓发微霜的老者,无论参与者是否有绘画基础,大家都可以来到展厅,从研墨开始,学习毛笔的使用和基本技法,在浓淡墨色的转换之间,在一描一画的描摹过程中,感受传统艺术的人文气韵在笔尖上的凝聚,重筑书写传统文明的桥梁。


《人人都是齐白石》指导老师陈思渊在为观众讲解

《人人都是齐白石》社区专场,展览部孙啟栋为社区居民导览展览

“这是艺术家对自己的展览的一份特殊的认识和期待,即展览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展示,也是和观众互相交流的过程。”指导老师陈思渊谈到,“让没有绘画经验的普通观众拿起柔软的毛笔,蘸上自己研磨出的墨汁,在会洇化的纸上画出一根线、一团墨,这个过程所带来的直接感受是任何一幅静止的水墨作品都无法替代的。”杨诘苍强调:“使用毛笔书画的过程实质就是一场美学训练,笔下这一顿有多重、一划要多快慢、那一转是内方还是外圆,一笔一画的判断就是美学实践的过程。”在这里,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观众群体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了从展览参观者到艺术作品生产者的身份转变,公共教育和展览作品相辅相成,展览空间从欣赏展品的场所转化为了静心凝思的艺术场域。

《人人都是齐白石》上海格致初级中学专场

策展人杨天娜博士认为展览在呈现毛笔的力量的同时也呈现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人人都是齐白石》既是展览节奏的安排,同时也可视作为一个对于教育现状和观念的提问。人们通过了解作品,通过能动性地参与和行动,追溯艺术家成长的源头,重拾对于书写的美好慢生活记忆。“毛笔作为几千年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传承”杨天如是说!《人人都是齐白石》不仅是公教,也是感悟,现代教育带来的究竟是什么,这个现场,让观展变慢,也让生活放慢多一份安静。


⚠️疫情防控期间《人人都是齐白石》瞬时接待量≤10人




粉丝福利


为答谢各位小伙伴长期以来对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支持与关注,
美术馆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小福利。
文末留言分享
您对美术馆活动、展览、发布文章的思考或建议
每周五前留言获赞前3者即可前往美术馆领取五个口罩哦!



Reading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①  展览文章

🔗 搅局者:杨诘苍

🔗 十一箭

🔗 杨诘苍的惯性反叛

🔗 宫岛达男的装置语法

② MAA 文献推荐
🔗 用7本书开启“鼠(书)”于你的一年
🔗 36位艺术大师的精选课堂
🔗 向京

③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获奖文章 (IAAC 6 )
🔗 First Prize - 噢,漂亮的东西
🔗 Second Prize - 召唤光州之魂——作为艺术场域的光州前军事医院
🔗 Second Prize - 帝国遗产——论《踱步:七十年的走过》与其缄默
🔗 Second Prize -库克船长的新衣

④ 公共教育活动
🔗生美术馆首推“云公教” | 你和艺术在“云”中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