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博到底考什么?——回忆北京大学考博经历

考博之路 2021-09-15

来源:考博论坛 作者:王小青

前言


按照校友的定义,人生职业第一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我的第3个大学母校了,首先要感谢她对我的宽容和爱护,让我现在能够有机会现在坐在燕园里面攻读博士学位,给自己一个交代。感谢单位领导和兄弟姐妹们的支持和祝福!本来最近期末论文正在紧张准备中,但连续几位师弟师妹想考博士向我咨询,尤其是,接近半夜一位比我小的“师兄”从银川打电话过来,“请”我和他的老弟胞姐交流一下考博。他坦承地说,当我叫他师兄的时候,他“呆若木鸡”地呆在原地,愣了半天。电话里不断请求我,以后不能再叫师兄,可以叫“小弟”。轮到我“呆若木鸡”了,还是以兄弟相称罢。我打算为我这位“老”师弟之老而抱歉,做点补偿,也算是作为还未过期的“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其实就是一个资格证明,没有听上去那么高大】的一点责任。


 “博士”并不是看上去那样,必须要我们知识更加渊博,相反,当我们要去攻读的时候,搞清楚,博士是要在更专、更深的方向上进行研究。当然,不是说“博”不重要,只是“博”的功夫应该是在本科、硕士阶段重点完成的。因为学科不一样,让我说出研究的最终结果具体是什么,很难描述,但无非是“把问题说清楚”,或者是“给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下文,我仅以教育学科为例(也许可以推广到人文社科,读者自己决定)讨论一下,“考博”到底考什么。


第一,“考”的是我们的自我认知。实际上,就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我们为什么要“考博”?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适合搞研究,还是我们未来发展需要一个博士的头衔,又或者只是逃避就业。经历了一些风雨的我,对考博的动机不会再有好坏之分了,我觉得都是可以去理解和谅解的。并不是说,哪种动机,就能让我们肯定能考上博士。这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该放弃对这个形而上的问题的思考和厘清。



然而,不同动机却决定着一些策略。如果是因为适合搞研究,那我们是没有多少退路的。如果你本身是应届硕士生,就埋头复习即可。但如果,你有一份工作,可能还是不错的工作,按照今年国家的政策,“在职读博“将会成为历史。你不得不放弃现有工作,而完全脱产攻博,将来再自主就业。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在这个时候,你的自知又包括,你是否能够承受后面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


如果你觉得经济压力太大,又希望做研究,那么就去搞清楚,你所在单位是否能够接受应用型博士,如教育学领域有个教育博士(EDD)是否认可,未来评职称的时候是否会受影响。如果能够接受,你别急着高兴,这种教育博士是需要比较高额的学费的,但总比你完全脱产好。好处在于,课程在寒暑假或者周末,不会耽误你的工作,坏处可能是学习氛围不能期待太高。


如果,您是为了一个博士头衔,那么搞清楚PHD和EDD的考试难度和录取率是不一样的。如果是逃避就业,那我只能悲催地告诉你,博士的就业未必就好到哪里去。当然,你有含金量高的学术成果除外。建议再作进一步考虑。因为万一你第一年考不上,你的心态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进退两难。如果是想做学术的,至少还能够默默地告诉自己: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继续准备。


自我认知的工作需要做,看起来不紧急,其实是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但即便如此,我这个过程犹豫了近1年,才敢于向导师汇报我打算考博的计划。因为,对我来说,面对一位国内知名的教育家,一旦说出来,哪怕只有一次,都是一种承诺。


第二,“考”的是我们的战略。其一,不要“广而告之”你即将考博或者正在考博的消息。对于应届生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安静的环境,甚至可以“消失”一段时间安心复习,别让你考博的事情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让你成为“明星”。万一考不上,就得顶着很大的舆论压力。


如果是我的话,考不上,要么下决心再考一年,要么默默地低调地找一份工作。如果你有可能会脱产的,那么我认为更加要低调。特别要强调的是,复习肯定不能耽误日常工作的。从职业道德来说,做好手中的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能够坐在这里考虑未来的资本。从个人特质上讲,我也不好意思用上班时间来完成我的私人目标。我一般选择周末和寒假,当然我主要用的是寒假时间。因为我在职的时候,工作是我的主旋律,在小朋友出生之前,我又瓜分了一点晚上、周末时间给了家庭。前面说到的低调,这是一种博弈,如果你考不上,继续默默工作,无需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没考上。记住,不要让自己成为舆论的漩涡,否则你将是透明的,也将是脆弱的。



其二,选择学校和导师打的是“信息战”。我上文提到,我向导师汇报我的读博打算。姜还是老的辣,我永远都无法忘记那个场面,全国第十五次高等教育思想研讨会茶歇期间,寒风凛冽中,导师他老人家身体很好,只穿着衬衫,坐在南航逸夫馆外面冰冷的台阶上,给他的已经毕业5年的学生,逐个介绍每个知名学校可以报考的导师,并且对我准备的几位老师一一点评,告诉我这些大牛们的研究方向、可能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我当时面临三个选择,第一个是N大学(C9之一),第二个是Q大学(C9之一),第三个是北京大学(见下表)。



其实从性价比来看,最好的是N大学,因为在南京,若考得上我可以成为最后一年的在职博士生。然而,我考虑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我联系老师的回复判断,我在犹豫是否要做决定。而Q大学那边导师的回复对我是一种激励,立马决定报考。由于北大那边,虽然我觉得考试难度最大,挑战最大(我热衷于高难度的挑战),但考虑到Q大学没有参考书目,我就用北大参考书目来应对Q大学的考试,因为时间比Q大学早一周,就顺便报考了北大博士生考试。由于N大学和Q大学的时间冲突,我只能放弃N大学考试。这对我是艰难的,因为考得上,就意味着我会失去我的工作,因为Q大学和北大导师都说如果考得上必须脱产读且要转档案。战略,是一种宏观的思考方式,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布局,是自己给自己掌舵方向。


第三,“考”的是我们的战术。其一,在时间紧张的前提下,挑重点复习。至少北大的复习参考书目是十几本的,算算寒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要在工作日开车送夫人去单位,根本就不可能全部看完。我想考政策方向,但发现政策的参考书目特别多,我没办法,只能选择一本。我认为体系比较系统的一个版本人大陈振明教授主编的《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和北大陈学飞教授的《教育政策研究基础》,对于我来说,教育政策是比较新的领域,看其他老外的书,就会有许多理论打架,而且是“学术纠纷”,不是对错的问题。


我个人定位是掌握几个理论,能够解释案例即可,可以以后再反复精读。框架说出来,其他根据已有的素养发挥。教育哲学的书,我挑了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为主,另一本Ozmaon和Craver的《教育的哲学基础》写得非常好,我忍不住看了一大半,且做了笔记,但最后时间有限,我挑了几个我感兴趣的哲学家理论看了一下。其他的高教系列因为我硕士期间看过,所以我大概温习了一下。但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你时间充裕,可以再泛读一些书,这在我们答论述题的时候,可以答更多的亮点。


在一次课程上,我们的教授坦承地告诉我们,这一届的笔试答卷上并没有看到令人“惊艳”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会潜在的影响到面试官和导师选择的问题,这是后话,只是一种可能性。至少我“被选中”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被认为写作功夫还不错。


其二,在复试的时候,多请教前辈,就是“借力”。由于我们家小朋友出生时间和Q大学考试几乎冲突,我只得放弃。只参加了北大考试,不过运气比较好,意外获得参加复试的资格,英语考了73分,专业分比及格线多了2-3分。虽然抱着“必败”的信念,但却不改平时认真的习惯——积极备考,即便“战死”,也要“光荣的”。


战场形势:十四个人参战,在职名额1个(3个北大老师争夺,外校未知),剩下10人左右争取2个PHD,里面有4个北大的,感觉是陪着他们作战,因为在我眼里,这类学生是非常之牛的,我以前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见识过。结果表明,北大公平做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再说,复试要求,面试分为两场:A、学术潜力和研究设想(15分钟);B、学术基础和研究素质(15分钟)。我就傻眼了,研究设想还算好理解,其他的感觉理解起来有重复。这太抽象了,唯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请教“高人”。在提交报名材料时候,我严格遵守学院要求,不得请任何人指导写研究设计,但没说复试不能找人指导。



在研究设计方面,我请一位国际知名教育家弟子现场指导,主要是宏观上进行了方向指导。同时,请学院行政老师引荐我认识新来的北大教育学院毕业生Y师姐对我的设计也进行了指导,详细介绍北大教育学院在我关注的研究方向上的现状,更为可贵的是,介绍了全国哪些学校哪些人在做这些研究。这是非常关键的指导。同时,在具体现场面试指导方面,我找了两位高教专业的北大教育学院学生,一个是毕业生和博一在读生,都是靠人介绍。这些师兄师姐都非常热心,就像我非常热心地辅导了三位同学一样。这些细节让我从抽象中看到具象,可以想象自己参加面试的场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导师对我的指导和支持一直没有停过。我求助他人的这些意识和行为,也许和我在南航当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经历有关,面对困难,能够积极灵活地求助于外界资源。顺便说一下,关键时候有这些人帮我,也是我平时做人还是注意分寸,得到老师的认可,时隔五年,还愿意指导我。在和新的前辈交流的时候,也是非常谦虚和礼仪到位的。


第四,“考”的是我们的积累。不得不说,平时的积累真的非常重要。举几个例子。其一,笔试部分,上午考专业笔试,有的问题没有复习过,或者没有思考过,真的就是临场发挥。记得有两题:一题是关于高等教育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另一题是关于评价科举制(或者是书院制)的。现在想来,我有两个答案自己比较满意: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关系不能是“美国式的拥抱”,而是“中国式的握手”;科举制(或者书院制)由于其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儒家经典,到了明清阶段几乎都是八股文,严重阻碍了中国创新的思潮(这不是我的观点),如果没有发生鸦片战争,在封闭的系统内,也许还可以再延长相当长一段时间。


考英语的时候,是专业英语,题量非常大。有一题是关于不同种族大学生住宿安排的讨论,由于我当过辅导员,我自己安排过大学生宿舍问题,自己又在穆斯林地区有过半年的支教,在英语俱乐部待过大半年,对于跨文化有所体会,所以那个问题的回答基本是一气呵成。最后一题是关于PISA的讨论,所幸我在研究生阶段,认真听过港中文的卢乃桂教授讲授这个主题,我平时也和同学讨论过这个教育热点。正好试卷说,不一定要结合材料发表议论,就节省了近20分钟的材料阅读时间。写完最后一个单词,铃声响了,就交卷了。走出考场的时候,大家都抱怨来不及做,其实我也来不及,只是占了平时的便宜,走了点捷径。但确实压力很大,我在卫生间待了好一会,差点就吐了。


其二,面试部分,其实也是比较受挫的环节。其中一个考场,几个同学是被骂着出来的,我进去也是忐忑不安。由于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我准备了7分钟的讲稿,并根据北大的陈向明教授质性研究的框架准备了研究设想部分。我怕时间不够,还给考官准备了一份研究设计的目录,以及个人成果一览。我从研究综述开始讲起,很快就被考官A叫停,原因是时间只有7分钟,念稿子是来不及的。B考官也认同,此人后来成为我现在的导师。我回答,我记过时间的,够的。我继续念稿子,又被考官A叫停,说,你不必告诉我北大这些人的研究,我们都知道,你直接告诉我们研究思路。


我知道我不能再看稿子了。只能临场对话,还好,当时我在文献综述部分,认真看过一些文献,电子稿也是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而且关于那个研究主题的理论依据,我已经申请了一个校级课题在做,研究主题部分也发过论文。考官A认为我没有说得太清楚。换了一种说法,问我理论关怀,我又提到了其他几位教授的不同观点。两位考官就赶紧埋头写什么。考官A又问我,什么是好的评价标准,为什么会有不同观点。我就上升到教育哲学的层面回答了,看见两位考官又埋头记录什么。


另外一场面试相对比较轻松,主要是针对我的论文发表问了一些问题。工作期间,带我的领导一直在提醒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千万不要忘了学术,所以,5年工作期间,我基本保持平均每年接近1.5篇论文的速度发表(当然,我不满意这种数量,质量才是王道,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考博的原因之一)。数量真的不是证明学术的重要标准,只是10来篇的论文发表确实证明我没有放弃过做学术的志向,保持着一种状态,仅此而已。


当然,考博还有很多考试技巧,但我觉得主要还是:要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战略上保持低调和精力集中,战术上打好“信息战”,复习有重点,知道“借力”请教多位前辈指导,平时学术积累确实为一些临场发挥增加了一点资本。我认为,考博就是“考”以上这些重点。


后记: 
历史是很多偶然的,包括我考上博士的,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有个哪个环节没做好,也许我现在还在考博的准备道路上。也许,没有人能保证你一年就考上,但是,“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是我夫人送给我的,现在也送给计划考博和积极备战考博的有志青年们。况且,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学术,但考博并不是唯一的道路,虽然它有的时候很有效。


推荐阅读


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与管理细则(2018年修订)
关于公示2019年度东南大学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
全国2019级法学研究生人数统计
问津学术淘宝店上架了一个新商品
800余则法学期刊征文、会议通知、论坛综述、评选公示!
考博英语历年英语阅读理解文章来源
北大博士分享考博心得
博士出国再“读博”所为何求
一名考博loser的告白
博士毕业不易,读博不易,考博也不易
考博复试,如何保持学术纯洁?
考博高分学习法—心理篇
中科院考博复试面试经验 !
复旦大学博导彭慧胜:如果再读一次研究生
最牛导师为什么对最牛研究生最绝情
一个专硕生的考博经验
读博士是穷孩子发财的一条正路!
研究生该如何选择导师:不得不说的八个维度
考博复试面试经验分享(附英文自我介绍)
规划你一生的学术历程——写给新来/未来的博士生们
而立之年考博的困惑
法学博士毕业之后真实的就业出路
考博全过程分享:考博士的一路艰辛
别样的读博动机,也能如愿以偿
山东大学考博经验分享
考博经验谈:我的8.5次考博经历
医学考博: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更重要
考博指导:七大考博误区总结
一个北大女博士的心声:你到底要不要娶我? 看哭了!
江平:我是这样带博士生的(附其弟子的六年考博之路)
理工科选择博导的注意事项
在读博士经验分享之考前备考
上海交通大学考博经验分享
西南政法大学考博经验分享
考上博士后,导师性情大变,我困惑了!
文科考博经验分享——考博随想与心得体会
中国农业大学考博经验
考博,梦想一步步在靠近
读博,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致考博学子的一封公开信
原来考博前的准备工作这么多?
写给所有面临选择的博士:博士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关于考博联系导师的一点点经验
正能量:一位导师指导女博士的心得
写给非211、非985努力考博的同学们
唐僧给孙悟空的考博劝诫信
人生不过就是一张催泪的A4纸!
读博应为志业而非职业
李开复: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
读博可能后悔四年 不读博你会后悔一辈子
“博士候选人”与“博士生”是一回事儿吗?
哪些人适合读博士?哪些人不适合读博士?
博士生谈考博的若干策略
励志!奋斗17年,中专生变博士生
读博士,找工作,谁曾不迷茫?
读书读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信念的力量:一个脑瘫儿的博士梦
一个直博生五年博士生涯的心路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我想要什么样的研究生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我申请出国读博的故事:失败与收获
我为什么鼓励你读博士
出国读博、博后,什么最为重要?
高效能考博人士的七个习惯
读博也是一场肖申克的救赎
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致考博同学的一封信
考博人:你的拟研究主题确定了吗?
一个考博落选生的自白:我们期待教育改革又害怕教育改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关于研究计划书的说明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研究报告
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
这3所学校在读博士生接近50000人,每年招生10000余人!
2020年考博备考流程及备考经验
工作一年,我选择辞职考博
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年薪50万多吗?
吉林大学本硕博招生时间轴,建议倒着看!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博导信息以及人文社科专业培养方案
董芳:为什么读博&读博有用吗?
阎学通:清华的研究生应该学什么?
发表27篇SCI,27岁博士毕业,他是怎么做到的?
博士学历重要?为什么有些人不去考博?
读博的好与坏
西南政法大学拟增设“人工智能法学”博士授权点
女博招谁惹谁了,大龄单身女博士真的是婚恋“困难户”吗?
林来梵教授:不拘一格降人才——再谈想招什么样的博士生
重庆大学导师名单汇编
浙江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一作发10篇SCI!山东这位高颜值女博士够“硬核”!
发表32篇SCI,担任多家期刊审稿人,这位博士厉害了!
民间解读博士招生简章:教你读懂读透招生简章
硕士三年工作经验和博士学位谁划算?
关于法学考博与就业,你不得不作的选择
施一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读博士,你适合吗?一个博士生的透彻分析~
博士毕业,是去年薪15万的大学好,还是去年薪20万的中学好?
读博士有什么实用价值吗?
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
考博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的去向!
博士延期毕业的十大影响因素
2019年博士待遇大曝光!
新增11所!2019年增列的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出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