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印象‖作家马金萍
《落花惊梦录》怀人集之四
好像是1982年的春天吧,吉林省作协从北京请来了当时在文学圈子里风头正劲的几个作家来长春讲学。我记得被请来的作家中除了有刘绍棠、陆文夫、张弦外,再就是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左翼文学的代表人物丁玲女士和她的丈夫陈明先生了。
那时候,我对丁玲的了解仅限于她的那篇著名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得过斯大林文学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因为她是大名人,是一个曾经跟鲁迅同一时代的文学泰斗和名宿。再加上解放后她又是“丁(丁玲)陈(栖霞)反党集团”的头子,曾因此被打进“冷宫”二十余年。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所以心里就对她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高山仰止般的崇敬和仰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她的“粉丝”。
不过,那时候,她在我头脑里的印象,只是她的那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扉页上的那帧裹着长长的俄罗斯披肩烫着大波浪卷发(?)的黑白照片。
仅仅这一张照片,就让我觉得她是一个大美人。一个像女电影明星那样的大美人。在我的有生之年能见到这样有名、漂亮的大才女这该是怎样的一种荣幸啊!
我记得那是一个春雨霏霏的上午,斯大林大街两侧那葱郁的针叶松都已经绽出了嫩绿的新芽,人民广场四周的丁香花也都已经开了。紫色的丁香在春风的吹拂下,使得整个长春似乎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丁香花味儿。那时候我所在的扶余县还归属白城地区管,我是由白城地区文联推荐来参加这个会的。全区一共来了能有十几个人吧。那天早晨吃完早饭,我们十几个文学青年顶着蒙蒙细雨来到了省委一号——就是现在的松苑宾馆——据说,这个宾馆曾接待过毛泽东主席和林彪等国家领导人,当时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所在。这天的这个见面会,原定在这里进行。我们来到省委一号的门口之后,就被在那里站岗的士兵给挡在门外了,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进去。我们既无处避雨,又不能轻易离开,因此一个个被淅沥的雨水给浇的就跟落汤鸡似的。
后来,省作协的一个工作人员从里面跑出来了。跟我们说,见面会的地点已经改了,不在这里了,挪到马路对面的省公安厅小礼堂去了。于是,我们又像没头苍蝇似的,朝马路对面的省公安厅跑去。我们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前来听讲的文学青年。我们只好悄悄找了一个能清晰的看得见台上出场人物的角落坐下了。
那天来参加会的文学青年大约能有百十多人。
我们进去不一会儿,主持人就宣布会议开始。几个作家就像明星似的从小舞台的幕后鱼贯而出。主持人每介绍一个,就会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出场的就是丁玲女士和她的丈夫陈明先生。
说实话,当丁玲和她的丈夫出场的时候,我有些失落,她跟我想像中的那个丁玲相差的实在是太远了,也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扉页上的那帧照片上的那个丁玲也相去甚远,这哪儿是什么大美人啊!这不分明就是一个农村老太太么?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身躯,满头的白发,朴素的穿着,脸上虽然比农村老太太光滑些,但也爬上了很多密密匝匝的皱纹。只是她那晶亮睿智的眼睛还会让人想到,她不是个简单而平常的人。那时候我还年轻,还没有悟到时间的这把刻刀的残酷,还不知道这把刻刀是很容易就会把一个大美人给雕刻成老朽甚至骷髅的。
后来她就开始发表演讲。她一开口讲话,就把我镇住了。至今我还记得,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看到台下来了这么多的爱好文学的青年,真让我感慨万分。看来,我们的文学还是大有希望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啊!
她的这个开场白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接着,她便开始“骂”人。骂现在还在台上的某个人,她说这个人太坏了,解放以来文学界的所有灾难几乎都是他制造的,但是这个人现在还在台上,不但不忏悔,而且还在那里指手划脚的继续散布着迷惑人的谣言。云云。
其实,只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会从她的这番话里听出来,她“骂”的这个人就是周扬。她跟周扬他们之间的矛盾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就已经形成了,后来,他们又先后到了延安,虽然同在一个战线,但仇恨却越来越深。开始,似乎是丁玲得宠,当年在延安,毛泽东为了欢迎刚从监狱里出来便奔赴延安的丁玲,曾专门大摆筵宴,并即席给丁玲写了一首《临江仙》的词: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这样的待遇在中国的文学圈子里,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吧?
解放以后,大概是1952年吧,据说毛泽东曾跟丁玲一起在昆明湖上划过船,那时她跟毛泽东的关系还应该是非常之好的,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丁玲在毛泽东那里渐渐不得烟儿抽了,而周扬却春风得意,一路顺达,步步登高,后来竟成了“阎王殿”(毛泽东语)里的阎王,而丁玲以及她的同党们却变成了“阎王殿”里的冤魂怨鬼,成了“周阎王”们任意打杀的对象。无论是批胡风还是斗“丁陈”,周扬都是难辞其咎的。因此,作为文坛元老级的丁玲,在这个场合怎么骂他都不为过。
丁玲的讲演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虽然她的这个讲演很短,但却极有震撼力,而且逻辑性极强,根本不用整理,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记得,她的这个讲演后来在《作家》上发表了。当时,我在心里暗暗叹服,这老太太忒“牛逼”了,口才太好了,真不愧是大文学家。大演说家。
这时候,白城地区文联的朱光雪悄悄凑到了我的跟前,趴在我的耳边小声说,她太像我妈了。长相、个头还有那满头的白发跟我妈都像。
我说,口才呢?你妈有她这么好的口才有她这么能说么?
朱光雪赶忙强调说,我说的是长相,我妈要有她这么好的口才我妈不也成丁玲了么。
散会的时候,外面的天已经晴了,有很好的春阳暖暖的照着已经复苏了的城市的各个角落,丁玲在省内一帮大员们的簇拥下,从省公安厅的小礼堂走了出来。我悄悄的跟在他们的后面,真想上去跟老太太说句话,问声好。可是,我没好意思。我怕被那些簇拥她的人给拒绝了让我下不来台。所以,就那么远远的看着她,看着她蹒跚的脚步和被春风扬起来的白发,看着她那矮矮的身影被一帮人簇拥着给扶上了汽车……
一晃儿,二十多年过去了,丁玲也于1986年3月4日故去了。这些年,许多经历过的事情都已经从我这发霉记忆中毫无痕迹的销蚀了,但是,丁玲给我的这个印象,却牢牢的固定在我的记忆中成了永难消褪的一个永恒。
2007年5月11日,写于长春东岭忘忧斋
作者简介:马金萍 男。民族,汉。本名马金平,笔名有马金萍、司马荒原等。吉林扶余人。文革后期毕业于吉林省扶余县第一中学。后因前途渺茫,遂入伍戍边,曾先后在在陆军40军120师360团一连当兵,后被选入360团文艺宣传队,因创作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两年之后又被调至120师文化工作队,先后任创作员、创作组长。转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扶余县戏剧创作室,任创作室主任。1991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高级进修班代职进修,主修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剧,同年结业。1992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编剧、艺术室主任、艺委会主任。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等闲职。马金萍创作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孙连梦演唱)、《咱们屯里人》(赵本山、刘德华等演唱)、《老家大东北》(火风演唱)、《东北二人转》(小沈阳、沈春阳演唱)《永远伴随你一生》(阎学晶演唱)《情满西厢》(阎学晶演唱)《蓝河遗恨》(阎学晶演唱)《回杯记》(阎学晶演唱);(《东北人的歌》(王小利演唱)《高粱叶子窄、苞米叶子宽》(衡越演唱)《弹起吉他唱起歌》《努尔哈赤的故乡》《黑土地——生死之吻》《东北大粮仓》(日本、韩国等电视台多次播出)等,在国内外流行歌坛影响巨大。除歌词创作外,他的主要影视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三集贺岁片《讨个老婆过大年》之《四喜临门》;10集电视系列剧《缴枪不杀》、电影剧本《镜泊湖的枪声》(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剧本《代乡长主政》(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48集东北风情电视系列剧《拉拉屯风情》;30集电视系列剧《恭喜发财》(与人合作)等;参与策划、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百集系列剧《北方故事》(吉林电视台);千集网络微喜剧《关东微喜剧》、《荒唐县令》;网络电影《东北赌途》《东北山炮》;东北风情纪录片《关东大喇叭》《龙腾黑土地》等;其中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获1999年度全国电视剧评奖“飞天奖”, 并同时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白色的太阳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在江湖》(电影出版社)、《黑道生涯》(电影出版社)、《线人》(新文化报连载,电影出版社)、《尘世浮情》(城市晚报连载)、《腐•败》(电影出版社)、《反贪局长自述》(中国电影出版社)、《黑色娱乐圈》(中国电影出版社)、《谁玩谁》(群众出版社)、《逃亡日记》(群众出版社)、《月光花园》《新文化报连载》、《谜底》(时代文艺出版社)、《交易》(新文化报连载);长篇报告文学《与死神搏斗的人们》、《光明行》;中篇小说有《原罪》、《宿罪》、《人欲》、《女犯》、《在掌声中死去的女演员》、《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爱到伤心才是情》、《爆炸》、《横祸》、《伪都》、《八卦》、《断落》、《在极乐园疯人院里》、《狼谷》等六十余篇。其中中篇小说《佛眼》获“关东三宝”奖。《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获“东北文学”奖。小小说《聋爷》获吉林省建国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在进行影视及文学创作的同时,主要从事戏剧、二人转、以及歌词和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出版有《马金萍剧作选》(上下卷);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大型戏曲《皇帝出家》、《盘丝洞》、小剧场话剧《瀛台落日》、《鸳鸯扣》、《绝响》、《人欲》等。其中《鸳鸯扣》获戏剧文学奖;《人欲》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二人转、拉场戏作品有《矬乡长》、《挂风铃》、《盘丝洞》、《幸福鸟》、《生财有道》、《二姑爷拜寿》、《孙成打酒》、《济公新传》、《猪八戒照镜子》、《县长赶集》、《徐九经赶店》、《焦大骂园》、《大劈棺》、《劈关西》、《听声》、《招聘记》、《二大妈打庙》、《大炼活人(演出时易名为《顺水推舟》)》《黑吃黑》等150多部,二人转《矬乡长》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拉场戏《生财有道》获吉林省政府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二人转《挂风铃》、《盘丝洞》、《矬乡长》、拉场戏《二姑爷拜寿》、《济公新传》、《上班》、《珍珠翡翠白玉汤》、小品《杠杆》、《谁帮谁》等分别获国家和省级会演一、二等奖。另外除此之外,还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戏剧论文、散文等各种文字数百篇,共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万字。《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城市晚报》、《戏剧文学》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撰文刊载介绍、评论他的创作成就。国内50多家出版社编撰的各类人物辞典登载过他的词条。
马金萍往期文章点击欣赏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马金萍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马金萍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版权问题请咨询张立山律师,微信:1535240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