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干货】IPO审核净利润3000万是不是门槛 !
近期证监会在IPO审核提速的同时,对拟上市公司的审核力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强,应该如何应对?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规范性和主体资格等,哪个是拟上市公司过不去的那道坎?公司申报IPO材料后,需要多长时间方能修成正果?迁址贫困县有助于加快审核速度吗?
下面让我们通过数据分析,从五大角度解读一下近期证监会的IPO审核。
以最近300家发审委审核拟上市公司为样本,统计分析申报时不同业绩公司的过会概率,具体情况如下:
1盈利规模
图一 近期300家IPO企业净利润及通过率情况
由上图可知,净利润在3000万以下的公司通过率仅10%,超过3000万通过率大幅上升。3000万是一个重要的门槛,3000万以下净利润的公司不要着急申报IPO,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待把企业业绩做大后再冲击IPO。其次可以看到,上会前一年净利润3000-4000万的通过率也只有64.29%,针对此类公司,建议是若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不妨等到业绩充分释放后,再谋求IPO之路,以提高IPO过会概率;若公司业绩相对比较稳定,多年保持同一水平,亦可尝试申报,借助资本市场突破产业瓶颈。
2分板块情况统计
图二 按板块和业绩统计的IPO过会情况
各板块审核公司均随着利润规模提升,失败率大幅下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净利润5,000万以下,主板跟其他两个板块差异不大;净利润超过5,000万,申报主板公司通过率明显提升。
以近期60家发审委审核公司为样本,根据发审委工作会议审核意见统计分析对拟IPO公司的重点关注问题如下图所示:
图三 IPO企业被否原因统计
一个公司IPO被否往往不止一个原因,股东资金来源、持续盈利能力、主体资格等因素都会造成影响。分析2017年以来被否公司发现,持续盈利能力、财务会计系证监会首要关注问题。而随着IPO审核标准日益明晰,因主体资格、信息披露、募集资金等被否的项目已经相对比较少了。
以2016年8月至今发审委审核公司为样本,统计申报期首次披露时间至公开发行时间及各月过会数量如下:
表一 各月发审委审核企业数量及审核时间
从时间上来看,证监会的审核速度呈现一定程度的加快趋势。从首次信息披露至最后公开发行,周期在两年左右。如果算上企业辅导以及前期准备的时间,大概在3年左右的时间。从审核的数量上来看,目前每月过会数量接近40家,相对比较稳定。
截至2017年9月,共有30家新三板公司转板IPO上会审核,其中26家过会,2家被否,2家暂缓表决,审核周期平均18个月左右。
图四 新三板过会企业转板时间统计
被否的两家公司,其中爱威科技于创业板发审委2017年第57次会议审核中被否,其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1,713.12、2,455.11、3,028.98和1,149.54万元,净利润水平较低,持续盈利能力受质疑;此外,泰达新材于创业板发审委2017年第62次会议审核中被否,其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1,955.51、2,849.60、3,482.76和1,722.06万元,净利润水平同样较低。两家公司IPO被否都是因为净利润较低,证监会质疑其持续盈利能力。
扶贫新政发布以来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不乏有人质疑此举是否会打破IPO游戏规则。在13家已上会的贫困地区公司中,仅7家首发获通过,通过率仅为53.85%,低于同期IPO整体过会率。事实上,证监会对于符合“即报即审”的贫困地区IPO企业审查相当严格,每家都需要被现场核查。
表二 贫困地区公司IPO审核情况统计表
“即报即审”绿色通道是在IPO排队公司“塞堰湖”背景下产生的特殊安排,随着IPO发审常态化,存量排队企业加速消化,“即报即审”也可能常态化。相比之下,贫困地区IPO项目无一例外需要接受现场核查,节奏可能反而更慢。因此,拟IPO公司没有必要刻意选择扶贫通道,尤其是那些为享受特殊通道而刻意迁址贫困地区的拟IPO公司,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
■来源:君致咨询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文章
关注洞见知行,回复以上关键字,可查看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