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善,抒写与幻游
【知美术馆·艺术家深度档案】系列旨在梳理知美术馆展出中的参展艺术家完整详实的创作发展历程,详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图文相佐,为观者提供深入理解展品、艺术家及其作品全貌风格的多样入口。
亦真亦幻,灵动闪烁
一生创作,融合超脱
在动荡的二十世纪
他仿佛自己画中的那条怪鱼
所到之处一片梦幻
他是知美术馆“幻·季”参展艺术家陈福善
良好的英文水平帮助他的眼界与世界现代艺术的发展同步,持续不断的半自学、不知疲倦的街头写生也让他做到了知行合一。
须知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应要有中国人的血统,思想和智慧,才能发挥其本人创作的技能,否则只能做到一种模仿西方式的现代艺术,缺乏了其本人的血统和智慧,有如一个应声虫的一般了。
——1979《古今名家素描探讨》
陈福善早期所学所读的细节已无迹可循。但他从不缺乏创作能力,仿佛没有瓶颈。没有既定的学术路线,也就给广泛涉猎提供了可能。回顾他早期的学习生涯和创作风格,仿佛一只透明的小鱼苗刚刚睁开好奇的眼睛,它把所见的一切瑰丽景象幻化成了自己的每一个鳞片。
【著书表达 连接交流】
纵观陈福善的艺术人生,很难想象晚期入个人幻境的他,在青年与中年时期写过大量的艺术批评与技法讨论,并且积极参与东方与西方、国内与香港的艺术交流。与他的画作一样,这些工作于他是一种享受与本能,而独特如他,也许是太过广泛和热烈,并未受到艺术史的重视。今日重拾他的真知灼见,感受他对艺术的真情凝练在笔尖折射出的光芒,也体会当日香港开放的艺术风气。
如青年时期对“艺术必须富情感说”的认同:
一幅画之中情感会许是最难用文字来表述──事实上只有给看众自己去探索。情感是十分巧妙的。如果一个艺术家绘划一个画题,运用他的材料来做表达他的感情之手段,这些感情会否很容易地给辨别的看众侦察出来,这我们很难辩论的。不过,只有永久的本质,才能把生命放在艺术作品里。现在或过去哲理的作品,描画得太古板以致失掉了感情的意义:它们直是死的-但有些现代的作品绘画得很轻快,表现着生命,和流露着感情,这并不是说,每幅画绘画得太精细便会花费那艺术家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那种工作,这会许发生不良的效果。
——陈福善观点
陈福善出版物,图源©知美术馆
如香港艺术研究社任职期间对国画的品评:
中国现代的艺术,不像从前传统的方法,而是偏于描写生命绘画,像花、虫、鸟、兽等画目,用西方的名词来解释,可以说是『天然的素描』。除了描写生命之外,常常是包括『有律吕的气韵』,换句话说,精神和律吕最初是在中国的绘画表现出来,而西方的美术像律吕是常常潜伏在天然底整个实现。
在容漱石的广州从化风景画(第一二七号),这种精神和律吕是很明显地表现出来。第二点值得我们提述的,就是创造绘画的预想的心灵,这个名词可以当作述事画的意思看,像我们在故事的杂志所看到的一样,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那预想的心灵,是从内在的动机表示一种预想的观念,而一幅述事画不过是证明一个故事或事实吧。
——评“天风六子”的画作(此六人画展也是由他悉心策划)
这一时期的陈福善思维活跃,相继在报刊杂志发表艺术与美学的文章,不仅表达他个人的审美体验,也传播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同时他通过书写英文的艺评,向本地以至海外的西方人士,介绍中国艺术作品。
他在抒写中交流,交流中创作,可谓艺术与事业双丰收。善于交际的他与赵少昂、王商一等艺术家交情深厚,《圣诞老人拜访图》上的题跋是为见证。
就这样,陈福善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香港,如鱼得水,在书海中悠游,鳞片在交流中更显色泽光辉。
【无路自变 幻游出世】
1962年5月,陈福善参加香港大会堂“今日的香港艺术”展,有三件作品落选,随后,他在报章上发表“大会堂画展落选记”一文。在彼时的香港艺术世界,福伯已为举足轻重之人,所以这次落选,在外人看来无疑是一次打击。可纵观福伯的一生,这却是他艺术生涯的又一个“黎明时分”。
《天象图》,陈福善,1987
布面丙烯,192 × 402 cm,张颂仁收藏
陈福善作《天象图》
图源《幻•陈福善回顾展》期间杨简茹教授演讲PPT
也许是因为日益工业化的香港,开始变得自由便利与开放流动,让陈福善逐渐摆脱已久的英国写实主义,开始像他早期的自学路子,随性、洒脱;也许是因为陈福善长期以来积累的艺术哲思,让他不拘于已有的艺术流派,而是融会贯通,忠于内心。他积极勤奋,出走半生,终于在六十年代末期达到了风格的成熟与创作的巅峰。
《无题》(双太阳的海景),陈福善,1975
彩墨纸本,120.5 × 60 cm,艺术家家族珍藏
“幻”陈福善回顾展,2018,知美术馆
当创作不再寻找风格定位,创作形式和手法便得到真正解放。陈福善开始尝试拼贴,而作画快且精的他一直意识到每一景的细微变化与观看之道紧密相连,他将这种类似于摄影的取景手法和拼贴相结合,用东方的散点透视完成自己志怪山水的另类书写。
《湾仔街景》,陈福善,1976
综合材料拼贴 纸本,76.5 × 116 cm,艺术家家族珍藏
《无题》(画展),陈福善,1978
综合材料拼贴 纸本,79 × 59 cm,艺术家家族珍藏
在了解了单版拓印带来的即性和偶然之后,他更加喜出望外。他会首先用锌片在纸面上随意涂抹,留下一些偶然的痕迹,然后根据痕迹所提示的图像来作画。跟随那一时与那一刻的意识,即兴地在纸上挥洒。他曾说:
《无题》(海底花园奇景),陈福善,1972
彩墨纸本,69 × 136 cm,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太阳》,陈福善,1975
彩墨纸本,75 × 151 cm,私人收藏
“幻”陈福善回顾展,2018,知美术馆
奇幻的人物与山水一直是陈福善后期钟爱的主题,山水浮动,人物狂欢,在这些画中,他恨不能将世间所有珍奇的色彩一一铺陈开来,这同为一种写实,是内心与梦境的准确捕捉。他不向观者陈述态度和道理,只是搭好梦幻的舞台布景,邀请观者步入其中。
《金玉滿堂》,陈福善,1969
丙烯纸本,152 × 102 cm,艺术家家族珍藏
《美女巡遊》,陈福善,1986
彩墨纸本,137 × 69.5 cm,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陈福善视“今日的香港艺术展”落选为自己“幻化”的跳板,这条本遨游在天地间的怪鱼,自此跳入自己内心的大海,霎时间,五光十色,扬起的水花幻变成世间的一切,由心出发,这条大鱼回到了港湾,往后的几十年间,它快乐自由地来回游动,也为世人带来无尽的波光粼粼。
《无题》(五鱼游),陈福善,1972
纸本彩墨,74 × 134 cm,艺术家家族珍藏
知美术馆2018“幻”陈福善回顾展海报
左起:策展人于海宁、香港汉雅轩创始人张颂仁
邱敏博士、陈福善外孙女林慧静、沈奇岚博士
杨简茹博士、知美术馆艺术总监王从卉、李世庄博士
“幻”陈福善回顾展 知美术馆 2018 开幕式现场
《一人就是一个流派——幻解陈福善》
知美术馆:开放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系列丛书
知美术馆出品
王从卉 编
四川美术出版社
定价:298元
上市时间:2020年3月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