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要览



  培育公共精神  创造健康社会  

  公共管理学院  




01

学院介绍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珠三角政务管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重要的教学中心,中国南方应用社会科学学术创新高地。拥有政府管理系和社会学系2个教学科研机构,MSW 教育中心和南方公务员教育中心2个教育服务机构,智慧政务实验、社会工作实验室和 GUPA 案例工作坊等教学辅助机构,设有南方治理研究院、廉政研究中心和中国政务研究中心、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南方移民研究中心等9个学术智库机构。 

拥有行政管理、社会学2个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社会学、MSW 硕士学位点以及智慧决策、教育政策、创新治理等相关方向博士学位点。行政管理专业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在智慧政务、城市管理、健康治理、社会工作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拥有教职员工 60 余人,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海外引智驻院教授5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省级人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南粤优秀教师 1 人,广州市优秀教师5人。在专任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拥有国内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80%以上教师为45岁以下青年教师,60%以上教师拥有海外访学经历,40%以上教师拥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职经历或工作经历,20%以上教师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40余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0 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政府奖励20余项,出版《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等有影响力著作60 余部,在海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20 余份决策咨询建议被国家部委批示和省市机构采纳。主办有“南国讲堂”、“南国读书会”、“回归学堂”、“公管午餐”等若干学习学术平台,创办有《南方治理评论》《社会创新评论》2 种学术辑刊。学院与泛珠三角政府部门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珠三角地区企事业单位建立有长期的工作关系,与50余个海外学术机构建立有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02

专业介绍


01

行政管理专业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掌握公共管理 和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行政管理政策法规,能在党政机关、 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行政管理专业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进入软科2018中国最好学科公共管理学科排名前25%,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列为C类,2010年获批公共管理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参与建设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 点建设专业。专业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省级高层次人才5名,84%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 65%教师具有海外访学经历、25%以上教师具有地方政府部门挂职锻炼经历,常聘3名海外学者开展驻校教学和合作研究。

职业方向:从事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或从 事行政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 

专业前景: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宏观上为公共管理教育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积累,本专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珠三角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广州超大城市的发展实际,在智慧政务与数据治理、公共健康与贫困治理、公共监察与廉政治理、城市更新与灾害治理等研究方向上形成学术特色,又为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土壤和社会需求。据此,未来行政管理专业将具有越来越广阔的专业运用和职业发展前景。


02

社会学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主要具有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社会调 查研究方法,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社会调查研究与数 据分析、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估、社会管理与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专业是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暨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校级重点学科,有社会学、MSW 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社会政策与社会统计方向博士学位点,在 国内社会学界具有广泛学术影响。 

职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党政部门公务员,社科部门社会调研人员、公安政法部门犯罪研究人员、统计部门和调查公司职业调查人员、新闻媒体记者和编辑、企事业单位劳动与职业管理人员、非营利机构组织管理人 员等工作,并能通过考研在社会学、传播学、法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继续深造。

专业前景: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基础学科,与心理学、 行为科学并称为 21 世纪三大显学。在 21 世纪新经济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被列入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学不仅为解决现实社会重大问题 和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供了系统思路,而且为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社会 组织管理提供了知识源泉,具有社会学知识、视野和技能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 员将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人才资源。




03

学院风采


第二校园访学团

2019暑假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

并获得省赛奖

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



04

就业深造情况




一、各专业就业率






二、本科生就业情况



1、就业分布


2、就业单位 

 政府机关 

广州市黄埔区体育局

广州市公安局   汕头海事局

共青团格尔木市委

广东省事业单位改革服务局

东莞市城乡规划局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增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州女子监狱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

湛江市人民检察院   江门市公安局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检察院

西藏林芝市委组织部 


 事业单位 

广州电视台竞赛频道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州日报社 


 社会团体 

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办党工委组织部

广州市红棉社会工作服务社

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金海星家庭服务部

黄埔区鱼珠街道办事处

广州市黄埔区同心社会工作服务社

中大社工北京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

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

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青少年深度合作发展促进中心 

广州向日葵儿童康复中心 


 大型企业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施耐德(广州)母线有限公司

广东碧桂园集团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行

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

广州地铁集团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

富力物业集团广州公司




三、毕业生深造院校






05

学生获奖情况

2019年获奖情况汇总




06

国内外交流项目




一、第二校园访学



项目概况:“第二校园访学团”项目是公共管理学院专业教育综合改革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得到何世杰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广东省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资助。“第二校园访学团”项目每年举办一次,由学院派出专业导师和规划导师各一名,组建优秀的学生访学队伍,前往国内各知名高校进行学术科创、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面的交流与学习。 

“第二校园访学团”项目是学风工程建设和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它旨在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使其成长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以达到“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成效。 

2011年—2019年公共管理院组织“第二校园访学团”情况如下:




二、学生小额资助项目调查



项目概况:结合学院研究基地团队项目和教师自由探索项目,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设置小额资助调查计划项目,通过学生自愿申报和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签订资助合同,并要求受助者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调查报告和其他有见地的第一手学术素材。

目前设立有“调查广州”(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资助)、 “广州蓝皮书”(广州发展研究院资助)、“广州社会工作”(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资助)等若干小额资助调查项目。 




三、引智工程计划



项目概况:落实学校引智政策,从国外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引进高水平教师,担任半年至一年的课程教学任务,并担负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同时,面向从海内外引进高水平师资开展短期访问教学,加快对接学院 “国际化”步伐。

目前已与加拿大女皇大学、美国佩斯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台湾大学等校建立了师资对接和学术共享途径。 




四、交换生实施计划项目



项目概况:结合学校学生工作政策,选派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习计划,或选派优秀学生访问国内高水平学院的 短期学习计划。

目前学院已与台湾义守大学、屏东科技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 学等校建立了交换生培养项目,选派了优秀学生团队赴厦门大学、苏州大学、 湖南大学等校开展一周的短期学习考察。 




07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20-39366775 

学院网站:http://gupa.gzhu.edu.cn/ 

微信公众号: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微博:http://weibo.com/gzggxy

学院公众号二维码

学院网站二维码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数据、文化与社会:定量社会科学前沿“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