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1封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杜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

      ——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

你们好!我是广州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5级本科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9级硕士生。我既是广大人,也是华师人。作为广大人,我是荣幸的;成为华师人,我是努力的。斗胆参加此次“家书”征稿活动,旨在分享我的考研小故事。一方面,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大学时期给予我厚爱的良师益友们;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考研故事为正在努力的同学们增加能量值。当然,参加这么有传承意义的活动,我不免感到压力。和你们一样,我也是慢慢前奔的“小后浪”,我的“家书”远远不及卓越的院友前辈们那么独到和深刻;和你们不一样,你们仍处在这么鲜活的大学时光,充满了各种卓越的可能性,我的经历只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不能有力地涵盖其他各种维度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我回来了,带着平凡又不平凡的考研小故事回来了。

(一)考研选择:满意决策

首先,和你们聊聊我在大三时期的纠结与选择。我是2019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军中的一员,一个曾在保研和考研中犹豫许久并最终放弃保研的“纠结患者”;一个曾在两天内确定院校并用五个月备考的考研坚定者。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前,犹豫和彷徨的状态占据上风。保研之路相对平稳顺遂却会留下遗憾,考研之路鲜花盛开但迎面而来的是家庭压力和失败风险。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道路,我无法两全其美,也无法做出选择。正如西蒙在决策理论中提到的观点:人是有限理性的,我们往往只能做出满意决策而不是最优决策。当我意识到这点,满意决策的行动就开始了。为了减少考研的不确定并提高决策满意度,我开始了理性和非理性的分析。其一,广泛收集客观信息,借助考研帮、知乎、学院GUPA官网、微信平台等渠道收集与院校、专业、报录比、往年录取学生的情况(判断竞争情况)、考试书目、试题难度、备考咨询等有关信息。通过收集客观信息、细化选择方案、考量各种因素,为决策提供依据。其二,对现阶段能力和未来潜力进行评估,包括自制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学的任务不只是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完善人格。在大学期间,我主要通过课程学习、创新项目、志愿项目、社团项目等活动来认识自己。经过大学生活的沉淀,我对自己的勤奋程度、自控能力与学习热情有了良好的预判。鉴于品格的稳定性以及良好的预判,我更加青睐向高平台跳跳。其三,确定非理性的第一感觉。不得不承认,尽管经过了上述的理性分析,我仍然未能下定决心。与此同时,我便向刘晓洋老师征求建议。他给我的回复是“报考高校,有时除了理性分析考试难度外,还有非理性的第一感觉”(在此,特别感谢刘晓洋老师的鼓励)。

确实,理性分析不一定能让我们真正做出选择。如果把眼光延伸至五年或十年后,追随内心的想法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比起考研失败我更怕没有勇气追梦的自己!年轻人该向上的向上,该往前的往前,毕竟我们无法一直安逸。在理性和非理性的博弈和对话中,我最终选择了考研。秉承上述三部曲的决策方式,我随即在两天内做出了城市地区和院校专业的选择。

(二)备考心得:学习管理

于我而言,考研是“破釜沉舟”的考研,也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考研。当把华东师范大学定为目标院校后,我便开始探索备考的管理模式。其中,标杆管理最为关键,分为确定标杆、学习标杆、超越标杆。首先,定好标杆,即确定专业领域里做的最出色的人。以考研为例,根据已有的资源网络,我将专业老师、“上岸”师兄师姐视作标杆以便精准识别水平差距,确保备考大方向的正确性。其次,学习标杆的思维方式,培养专业敏锐度。在备考期间,一方面着手专业知识体系建构,根据知识板块定期阅读相关论文,分析已有研究的观点与切入点,补充并拓宽专业知识体系。当然,经典读物必不可少,我会偶尔翻阅大学老师们推荐的《西方行政学说史》《集体行动的逻辑》以及《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等经典读物,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定期检测知识水平。我采取方式是和“上岸”师兄师姐、学院老师讨论专业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专业思维和知识储备的差距并想办法缩小差距。最后,努力超越标杆(主要是指师兄师姐)。在与师兄师姐的交流中,既要学习其思考方式,更要反思其观点的不足之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术交流也如此,我们不仅要学习优秀的学术成果,更要反思其不足,寻找可以突破的学术点。标杆管理使我保持学习的获得感,减少无知识增长的重复性学习。当然,这只是与备考方向有关的策略,落实到日常复习还需要常态化的学习管理,比如设置有弹性的复习规划、坚定执行计划、定期检查效率和质量(由于是暑假才开始准备,所以非常注重效率)。除此之外,情绪管理也很重要。初期备考的迷茫、中期复习的瓶颈、后期考试的压力都是考研人普遍会遇见的问题,无需过度紧张和惊慌(记得当时我在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偷偷哭过几次呢),该宣泄的情绪合理宣泄,该解决的问题好好解决。总之,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好好照顾自己,全心奋斗的同时也要保证生活乐趣!

(三)上岸生活:喜忧参半

在广大湖旁看过了日复一日的太阳初升与夕阳西下,走过了春夏秋冬的备考时光,惊喜悄然而至。还记得那个明媚的下午,慌乱地查询成绩,得知第1名后快乐地飞起。与其说满意分数,倒不如说是我知道了我可以!我们都可以!现在回过头想想,考研不过是多动脑筋、踏实学习的过程,成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当然,在感受了圆梦的喜悦后,随之而来的是“喜忧参半”的研究生生活。在学习层面,与本科学习相比,研究生的任务更加繁重、课业要求更加严格、生活更加枯燥,几乎是活在上课、看书、汇报、写作的场域中。但是也意味着拥有了深入学习的机会,可以广泛参与大咖讲座、深入学习研究方法、全面协助导师项目等等。而在生活层面,终于有幸近距离感受魔都的繁华与沉稳,也终于可以亲身体验上海的风土人情。美中不足的是饮食差异,本人表示非常想念广东的美食。总体而言,研究生生活喜忧参半,喜大过于忧!

当初能够纯粹追梦、坚定圆梦,离不开广大的“保驾护航”。再次感谢大学四年里院长、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很高兴遇见你们!作为广大公管人,见证了学院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到很荣幸。亲爱的师弟师妹们,GUPA的历史现在由你们去书写、由你们去创造了。在此,我衷心祝愿你们早日找到奋斗目标,努力创造属于你们和GUPA的辉煌!

祝安好!

钟泽琪

2020年6月10日



家书联络

成美好(2812975317@qq.com)

张淑欣(1223990451@qq.com)


广州大学之父:广东台山人陈炳权先生传

一个人和一所大学:广州大学创校校长陈炳权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谷琶公告||“数据、文化与社会:定量社会科学前沿”议程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创新报告(2015-2017)    


教学一线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刘建义:行政管理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姚华松:关注“附近”与“日常”的接地气教学
王霞: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
张惠: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
程潮:在线教学的经验体会与案例应用刘念:打造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