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一线||刘建义:行政管理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19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行政管理专业5A创新

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成果领衔人

陈潭(1969-),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数字政务、智慧社会与地方治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广东省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信息公开与政务服务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政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海峡两岸应急管理学会荣誉副理事长、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才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等职。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级各类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主编《公共政策学原理》等教材7部,出版《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等著作10余部,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等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30余篇。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等教学科研奖励多项。




内容简介

该项目主要依托2012年以来实施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以公共管理教育为研究对象”等3项省级教改项目而展开,围绕并聚焦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5A创新能力的提炼与提升,在厘清专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方式和育人课程体系基础上,积极实施专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历经“5A能力凝练—培养路径创新—培养方案修订—培养经验推广”等四个阶段,结合创新创业就业实践,解决了专业核心能力短缺的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解决了“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提升了创新实践的能力;进而提升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战略规划能力(strategic planning ability)、调查研究能力(investigationalability)、沟通协调能力(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公共服务能力(public service ability)和信息处理能力(informationprocessing ability)。




实施举措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5A创新能力培养的规范实施。为了更好地提升本科生的战略规划、沟通协调和公共服务能力,制定并颁布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暂行办法》;为了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制定《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指导意见》(见图1)。

图1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指导意见》

第二,打造学习平台,建构5A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资源。为了更好地提升本科生5A创新能力,打造南国讲堂、南国读书会、化溥学坊、公管午餐等学习平台,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密切同学间和师生间关系,并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成立广州政务教学中心、海珠政务教学中心、广州城市管理教学中心以及设立若干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情景教学、现场教学、Seminar教学和实践教学。

图2 “化溥学坊”现场                

图3 南沙区公安分局现场教学

第三,拓展师资培训,强化5A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指导。结合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资助计划,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访问(一年以上);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教指委开设的高水平课程教学培训班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班;选派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短期访问和教学考察;国外访问教授定期来校指导和培养(见图4)。目前有60%青年教师完成了海外留学任务,有50%教师参加了全国性课程教学培训,有30%教师完成了政府部门挂职锻炼任务,有5位外籍教师长期开展驻院教学。

图4 公共管理学院客席教授名录

第四,优化课程设计,推进5A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更新。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突出优势、特色。强调课堂与课外教学并重,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据优势、依特色,设计了四大模块的专业选修课程,并开设了公共服务礼仪(见图5)、大数据政务、涉外政务英语、智慧城市管理、公共健康治理等特色课程。

图5 《公共服务礼仪》课程考核

第五,强化项目驱动,完善5A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训练。立足学术创新团队和教师自由探索设置小额资助调查计划项目,通过学生自愿申报和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签订资助合同,并要求受助者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调查报告和其他有见地的第一手学术素材。设立有“调查广州”、“广州蓝皮书”、“国仕调查”、“城市矿产”等若干小额资助调查项目,资助覆盖面达30%。

图6 暑期调查大赛颁奖现场

第六,整合信息资源,推动5A创新能力培养的虚实联动。通过编辑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广州公共管理评论》辑刊(见图7),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零壁垒教学活动(见图8);通过智慧政务实验室、地方治理案例库数据库建设和教学,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和数据意识,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和水平。

       图7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图8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入库证书



应用效果

自2012年项目启动以来,历时7年多的理论论证、实践检验和模型修正,“5A”能力培养模式日臻成熟,研究成果逐渐扩散并得到推广,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发展前景。初步统计显示,自2012年以来,共有70余名学生考上研究生、200余名学生考上各级各地公务员,700余名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另外,截至2019年3月,在团队老师的指导之下,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已申报立项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现项目19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指导本科生获得各级、各类荣誉奖励26项。具体而言:

第一,提升了学生的战略规划能力,举办10届时政案例分析大赛(见图9),30余人次参加了政府委托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图9 时政案例分析大赛现场

第二,提升了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荣获各级各类奖励近30项(见图10)。

图10 本科生团队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

第三,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78人次参加了“第二校园访学”(见图11)、50余人次参加了美欧和港澳台的半年访学与学术交流。

图11 “第二校园访学”活动受到

时任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接见

第四,提升了学生的公共服务能力,200余名学生考上各级各地公务员,700余名学生参与了社会志愿者活动。

第五,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有70余人考取智慧政务等相关方向研究生。


社会效益

2015年项目结项后,“5A”能力培养模式引起了大众媒体的关注,并吸引了兄弟院校的目光和兴趣,共有50余所同行学院来开展交流。具体而言:

第一,舆论宣传方面,2014年9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让思想深入田间地头——记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一文,重点推介尊师立德树人经验。2014年10月28日下午,首批本科生导师制度启动仪式在图书馆广场正式启动,人民网广东频道、光明网教育频道、凤凰网咨询频道、广东省教育厅官网、广东共青团官网等进行了报道。

第二,同行交流方面,《公共服务礼仪》示范考核课程获得了国内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北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济南大学、江汉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赣南师范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湖南商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50余家兄弟院系的来访学习和交流。

第三,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公共服务礼仪》、《涉外政务英语》(见图12)已经多次印刷,被湖南大学、郑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商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以及多地党校指定为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目。

   

图12 出版的部分特色教材




模式创新

第一,内容创新。围绕5A创新能力建设,充实了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培养内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学术前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练了行政管理专业五大核心能力的要素和内容。拓展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路径,明确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成为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改革和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新编的“指挥棒”。

第二,路径创新。围绕5A创新能力建设,拓宽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路径。在品德育人方面,践行了情景教学方式,创办了广东省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举办了多场励志报告会和学术报告会,充分调动了校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课程育人方面,重新遴选了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更新了人才培养方案,并配套了特色教材和阅读书目。在科研育人方面,从制度、平台、资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与支持,尤其强调师生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在网络育人方面,充分重视新兴技术的嵌入与杠杆作用,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对知识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影响及其对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作用。在实践育人方面,建设两个广东省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实施青年教师挂职制度,积极打造校内外教育协同育人平台,鼓励师生交流到校外进行挂职锻炼,并聘用校外专家和一线专业人士担当校外导师。

第三,方法创新。围绕5A创新能力建设,开展了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行政管理专业积极开展了情景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Seminar教学、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现场观摩和实践操作的形式,开展《社区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公共服务礼仪示范考核活动,实施《公共服务礼仪》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和Seminar教学形式,实施《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的教学改革;通过公务员模拟考试和人才招聘面试等形式,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智慧政务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推进《电子政务》、《大数据治理》等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广州大学校园新闻网

组织|广州大学教务处

执笔|刘建义(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所属专业:行政管理国家一流专业

所属机构: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核心成员:王枫云、刘建义、徐凌、谢治菊

支持机构:广州大学NPA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广州大学之父:广东台山人陈炳权先生传
一个人和一所大学:广州大学创校校长陈炳权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谷琶公告||“数据、文化与社会:定量社会科学前沿”议程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教学一线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姚华松:关注“附近”与“日常”的接地气教学
王霞: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
张惠: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
程潮:在线教学的经验体会与案例应用刘念:打造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谢治菊论文被《新华文摘》2020年第9期全文转载陈潭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3期转载  陈潭获立2020年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
陈晓佳王利兵荣立2020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
蒋红军获立2020年广东制度理论研究专项课题
姚华松荣获“抗疫防疫先进地理工作者”称号
陈潭入选2019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张茂元入选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专家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