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一线||张惠: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

编者前言

张惠老师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任教《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课程。在线教学期间,学校督导查课和听课中发现张惠老师的在线教学很有特色,在此推荐给广大教师参考。

案例概况

张惠老师的《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在线教学课程,教学设计体现了课程内涵与社会现实密切切合的特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张老师的课程内容饱满,课件制作精细。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国内、国际安全、救援案例和邀请专业人士分享抗疫救援经历,使学生理解课程内涵,掌握相应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


线上课堂及播放的视频截图


教学设计整合最新热点

除了实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教学设计,张老师还在备课中及时加入了最新的抗疫题材,使课程增添了切身处地的时代感。见下面的课件截图。


开放教学,理论结合实际

授课中张老师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的城市安全和应急救援案例,特别是结合了当前各国应对全球性冠状病毒危机的情况,还特别邀请了南京爱德社会组织负责人崔亚洲,向同学们介绍支援抗疫的经历。内涵丰富、饱满的课程,使学生明白专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应有的职业操守和崇高精神。

课堂连线远在南京的崔亚洲先生(图上中间者)向同学们介绍为抗疫前线做物资支援的经历。


精心编辑教学内容

从教学素材新颖性以及课件的精美,可以看出张老师的敬业精神。下面是张老师编辑的课件部分页面的截图。

张老师的课堂活动题目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线学习收获丰硕

张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努力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在线教学的实践表明,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取得了比传统课堂更明显的效果,值得深入总结和提炼。下面是张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题目。


学生积极参与,学有成效

据课后调查,很多同学都反映了他们的学习收获,下面引用部分同学的反馈。

行政173班的卢铭诗同学说,谢谢崔老师的分享与您在抗疫中的无私奉献这次会议让我对社会组织的作用与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你们自发性的援助行为,不仅为一线人员提供及时的“作战工具”,而且向我们传递了满满正能量。抗疫中隔离,但不隔离爱。谢谢您们!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多多参加志愿活动,回馈社会!
行政173班邓洁文同学的学习体会是:1.老师以案例为切入点,结合案例讲解理论知识,利于同学们深入把握知识点。2.课后布置适量的思考题,另附精心挑选的阅读材料,引导同学们思考,并在下一堂课展开讨论,注重发散同学思维,培育同学们独立思考能力。3.此外,老师还积极引导同学们进行科研研究,乐于给予科研指导,利于学生的学术发展。
行政172班沈水晶同学认为,《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这门课程,老师通过对时事以及结合自身经历讲解,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学生交流互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
行政171班的杨嘉琪同学说,张老师的课一直都善于用案例作为切入点,结合案例讲解知识点,然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老师会提供很多阅读材料给我们,然后让我们展开讨论,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所以张老师的课一直都让我受益匪浅,很喜欢张老师的课呢。


参与学习的学生班级

行政173班集体合影

行政171班集体合影

行政172班集体合影


最后编者用采访时和同学交流中的一段对话结束本文的报道:



     【师者名片】张惠,湖北荆州人,管理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行政管理国家一流专业课程主讲教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先后获得管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风险与减灾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访问学者、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课题多项。主讲《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公共管理定量分析》《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课程。

编审人员

总指导:禹奇才、蔡忠兵

案例采集:颜金林

微信编辑:钱黎明

教务支持:刘洁、凌晓辉

编辑时间:2020年4月14日

材料来源:“广大督导”微信公号



教学一线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王霞: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
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林曼曼

编审|肖  栩

监制|王枫云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疫期资讯

疫研征稿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公告||《南方治理评论》辑刊征稿启事

疫期书苑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疫期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