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一线||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


《应用统计学》课程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中的一个重量级基础课程。对于文科学生来说,他们对统计学都是“怕怕的”。在疫情发生之前,熊美娟副教授已着手探索如何上好这门重点课程,让他们学有余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做了混合式教学的方案。疫情发生后,熊老师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并采取Mooc与在线直播双结合方式开展在线教学,不断为提高在线教学的针对性而努力。

 

   如何设计?紧贴专业特色、灵活选用资源

该门课课程体系相对比较成熟,各种慕课网站有很多《统计学》的课程,因此在准备线上教学之初,熊美娟老师是打算以慕课为主的,但在慕课网站看了很多课程下来,发现不同专业的《统计学》教法和学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经济管理专业更偏向统计的基础知识,学习重点也与行政管理、社会学专业有所不同,而慕课课程主要以经济管理学院的统计学课程为主。由此,虽然以慕课为主,但结合专业的学习重点和教学内容,熊美娟老师在线上教学设计上花了很多时间去找合适的资源,也同步设计结合慕课的线教学内容。

紧扣专业特色,抓牢教材重点,熊美娟老师设定了慕课学习以教授重点和教材相同为原则,以中国MOOC平台上的三门慕课为主,包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浙江大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同时为方便学习SPSS软件操作,还借助了香港中文大学李连江老师教授SPSS统计软件的视频。多门慕课内容搭配,并配合老师对慕课和课程教材内容的梳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每次课前,熊美娟老师都会将课前预习、课中内容提前发到课程微信群,学生可提前观看慕课视频。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慕课视频

 

如何互动?慕课直播相结合 雨课堂作业多多做

慕课学习虽然能清晰讲授教材内容,但是课程讲授过于呆板,学生不清楚知识重点和难点,更需要老师在课程中的点拨,从而掌握学习重点,理解知识难点。为此,如何加强互动?熊美娟老师采取了几项措施保证学习效果。

其一,慕课直播相结合。每次90分钟的课程,根据慕课内容安排和学习重点等,安排25-80分钟的直播时间,在直播时结合EXCEL和SPSS软件操作,讲解梳理课程的学习内容。某些周的课程教学上,慕课资源并不合适,这时可全程开启企业微信会议直播进行讲解。

其二,每次课程都发布雨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完成。10-15分钟的雨课堂作业练习,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学习重点和基本知识点,一方面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考察学生出勤情况。线上教学以来,通过雨课堂作业结果的反馈,也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都较好的掌握了学习内容。

雨课堂作业练习和完成情况

其三,形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作业“三位一体”模式,要求学生做好慕课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并辅以随机抽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证学生学习的重点和质量。课后答疑则采用企业微信或微信,一般学生有问题,老师都能及时回答,必要时开启企业微信会议视频答疑。从课程学习来看,第五周以后,学习难度加大,熊美娟老师也开始设定了固定的线上答疑时间(周四晚9:00-10:00),供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线上线下教学质量等效。总结将近一个月多月网上教学,熊美娟觉得同学们的掌握程度不错,基于Mooc+在线直播双结合模式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作业之一被抽查


    【师者名片】熊美娟,黑龙江双鸭山人,法学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行政管理国家一流专业课程主讲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和法学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主讲《行政组织学》《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应用统计学》《公共管理英语》等多门课程。



相关链接
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教务处:广州大学在线教学简明指引
教务处:广州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安排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疫期资讯

疫研征稿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公告||《南方治理评论》辑刊征稿启事

疫期阅读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疫期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疫间有话

谷琶特辑||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

谷琶特辑||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不误

谷琶特辑||黄鑫:NCP疫情防控的GUPA进行时

南边报告||黄鑫:粤港澳大湾区疫情防控前期报告

南边评论||陈潭:强化制度治疫技术治疫全民治疫

谷琶特辑||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控第一线

南边评论||何瑞豪:彰显疫情治理的中国力量

谷琶视点||何瑞豪:这场战疫没有旁观者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乡村小组长抗疫的一天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籍学者的九点抗疫呼吁

谷琶视点||谢建社:社工在疫情防控中的角色和优势

战疫者说

公管青年||张青:抗疫者说

公管青年||江焱:疫情有感

公管青年||马熠:一路有你,共待花开

公管青年||邵杰:等“春”来,人间万物鲜

公管青年||佚名:激荡湖面下的平静思考

公管青年||张颖:樱花烂漫时,愿春暖疫尽

公管青年||谭世杰:同心战“疫”,破晓拾希

公管青年||徐婉荧:明日当歌,期待再相逢

公管青年||孙嘉源:守望相助,情暖荆楚

公管青年||姜函希:坚定信心,拥抱生活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