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关于人性善恶之争论已持续两千多年,究竟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或者是“人之性善恶混”、 “性屡移而异”?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番道理。
西班牙电影《隧道尽头》是一部犯罪悬疑片,剧情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影片主要场景在隧道,隧道尽头通向银行金库,而金库内保险柜里堆金积玉。隧道里狭窄、逼仄、混乱,而劫匪、帮凶、隔壁偷窥者等角色轮番登场,将不一样的人性暴露得淋漓尽致。不过,这也为我们进行人性善恶之辩提供了素材和论据。男主角华金是一位程序员,因车祸失去妻女和健康,从上帝的宠儿变成乞儿,终日坐轮椅,宅在昏暗房间内,颓废、穷困。
影片中华金展示了善良的一面。当发现隔壁有劫匪挖隧道准备劫银行时,华金第一反应就是中止租房协议让租客波塔母女搬走。这种危险之下的反应,出于对无辜者的保护。当得知六岁小姑娘贝蒂系因性侵而自闭,华金努力向贝蒂表达友好,给她安全感和温暖,尽量抚慰其伤痛。华金对贝蒂的良善之为是大爱,源自人性中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关爱。即使面对劫匪,华金数次萌发恻隐之心。当视频中出现劫匪自相残杀画面,华金扭过头不忍直视。当女劫匪在隧道呼救时,华金本能地伸出了援手。华金此时表现出来的善,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劫匪头目加勒雷托是黑恶势力的典型代表,抢劫、杀人,凶残狠毒,更让观众义愤填膺的是,他一直性侵幼女贝蒂导致其失语,而贝蒂却是他同居女友的女儿。观众不约而同地送给其三个词:人渣,灭绝人性,罪该万死。
影片中警官内奸古特曼老奸巨猾、贪婪成性。他向劫匪输送内部情报,和劫匪里应外合,实施犯罪。在劫匪抢劫失败后,古特曼不露声色地将自己撇清,将赃物全部据为己有。
《隧道尽头》看点之一就是剧情的不断反转,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劫匪们目标很明确,挖隧道劫银行,心无旁骛。在和劫匪对峙中,华金数次反转,游走于善恶之间。最初,华金获知劫匪的抢劫计划后,他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决定“黑吃黑”,要“截和”,从中分得一杯羹。华金拖着两条废腿挖了一条通道,联通劫匪隧道,抢先爬进银行金库盗走巨额现金,然后引爆地下水管水淹隧道。可是,华金良心却未泯。当女劫匪生命攸关时,华金却要救她性命,而不顾自己暴露。但是,被救女劫匪却不领情,反而要致华金于死地。生死搏斗,华金奋力挣脱,这一次他吸取了“农夫与蛇”的教训,任由女劫匪淹死在隧道中。当华金盗窃得手后,他将赃款隐匿,瞒过了劫匪和警方,“黑吃黑”计划即将成功。而此时,恶警官古特曼以波塔母女的生命相要挟,要求分得一半赃款。在金钱和他人生命之间,华金毅然放弃了全部赃款。如果将华金的数次反转绘成曲线图,它如同心电图一般,忽上忽下:这幅曲线图,是一幅人性反应图,能够看到善与恶呈动态变化,此消彼长。这幅图给我们启示是,如果用善恶体系评价具体一个人,善恶不是非黑即白、泾渭分明,而是混沌呈灰色,善恶随外界变化而变化。一旦外界刺激源出现,触碰内心,善念与恶念瞬间发生反转。这个来自外界的刺激源,或者是金钱诱惑,或者是形势突变,或者是感情冲击。《隧道尽头》高潮之处,劫匪败北而进行疯狂报复。此刻,华金这位理工男的冷静、理性、高智商、高情商轮番上线,成功离间劫匪,转危为安。华金取得胜利,和波塔、贝蒂相拥一起。影片结尾设计很精致,最后一幕:华金、波塔、贝蒂三人穿着红色衣服搬离旧房子,走出房门时,贝蒂伸出小手握住了华金的大手,画面就此定格,一片温馨。这个充满希望的结局让人欣慰。其实,人们欣赏电影,除了感受剧情张力、欣赏演员演技、享受视觉听觉冲击力之外,还期望看到扬善惩恶、符合人性期待的结局。《隧道尽头》用120分钟向观众展示不同人性,最后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收尾,彰显和弘扬了人性之善,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
【作者刘玲,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协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导师。】
往日文章:
律师辩护制度研究类
·刘玲:辩护律师的立场
·刘玲:一次讲透独立辩护
·刘玲:刑事律师,送你一件黄蓉同款软猬甲
·刘玲:汤姆掏出一把枪,律师怎么办?
·刘玲律师:律师庭前辩护“金律十条”
·刘玲律师谈辩护策略
·刘玲律师:看守所存包柜的故事
·律师费是赃款?这事儿咱好好聊聊
·刘玲:律师是“魔鬼代言人”??
刑法、刑诉法和证据法研究类
·家族公司如何摆脱职务侵占的梦魇
刘玲:高空抛物罪未来适用之难题
·刘玲:全面解析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
刘玲:针孔摄像头的原罪
刘玲律师:波士顿爆炸案中的死刑之争
·《三叉戟》中的审讯秘密
·刘玲:《沉默的真相》追问正义的代价
刘玲:从《终极证人》看证人保护制度
刘玲书评:《法官因何错判》
·【刘玲书评】《无罪之罚》——美国司法的另一面
刘玲:三只小猪与证据法
法律文化类
·刘玲:解读《社会心理学》之从众
·《韩非子》,法律人的教科书,很有用,很有趣
刘玲接受《财经》采访,谈赖小民案的死刑适用
87岁的全球网红大法官金斯伯格,走了
·【观影说法】爱是打开美丽人生的钥匙——电影《美丽人生》
刘玲:平等是人和人最舒服的距离——评《绿皮书》
刘玲:这些法律名词你读对了吗?
《一个母亲的复仇》:一个关于女孩保护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