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慧琳:瘟疫防控要有人本精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思考

李慧琳 中国伦理在线 2022-05-07

河北大学 伦理学硕士研究生 李慧琳


《资本论》关于卫生防疫工作的记述和评析传达着丰富的人本主义精神,其理想信念的旨归在于:将人体机能的恢复和完善作为卫生防疫工作的时代责任,将人种基因的存续和升级作为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历史使命,据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资本论》对于卫生防疫工作

缺失人本精神的批判

人工劳动的失度VS

传染病风险的失控


《资本论》中指出劳动人民的身体素质经常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每况愈下,这致使卫生防疫工作当中极其重要的主体力量被细菌和病毒所侵袭。


第一,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将导致劳动者的身体透支,免疫力严重下降。部分资本家利用劳动法的相关漏洞,借轮班与倒班的制度实现了工厂的全天候劳动,却将劳动者钳制于完全不规则的劳动时间段内,致使他们的正常的生活作息被资本家恶意的打破,造成生物钟的紊乱,这便为周期性的传染病扩散提供了传播的机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与恶性疾病的死亡率息息相关:“当地的所有医生都一致承认,随着居民身体状况的恶化,由结核病和瘰疬病等等引起的死亡率急剧上升了。”所以,正视工人阶级的受剥削与受压迫状况,方是解决流行性传染病的根本途径。


第二,高度紧张的竞业氛围导致劳动者疏于防范无暇顾及自身,卫生防疫意识日趋懈怠以至于麻木。首先,资本家通过特意调整机器的运转速率,增加劳动的紧张程度,使劳动者的劳动量在单位时间内过度饱和,资本主义以特有的生产模式“从生命的根源上侵袭着个人,所以工场手工业时期也首先给工业病理学提供了材料和刺激力。”其次,资本家通过对管理制度的操控,将绩效考核和薪酬待遇作为榨取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有效手段,强行提高了劳动者的紧张程度,使其自身的劳动力更加细密地填补在劳动时间的空隙里。《资本论》借格林豪医生的报告指出肺病死亡率过高的原因之一,便是在大多数棉纺织厂、精梳毛纺织厂和丝织厂里,机器的运转大大加快,看管机器所需要的劳动量使每一个劳动力都紧张到精疲力竭的地步,这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阻滞。

人口流动的失察VS

传染病危机的失陷

第一,在卫生防疫预警制度失守的情况下,大批量的人口在缺乏卫生设备的状态下所进行的短期迁移将引发新生传染疾病的风险。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举例刘易舍姆到坦布里奇的铁路工程指出:这一批在临时召集下所形成的异地劳动力作为定向的流动人口,却由于工作条件的艰苦恶劣和卫生防控部门的失职失察而不幸染上重大传染病。由于这种临时性的流动团队既欠缺必要的卫生设备,同时又不受地方当局的监督,所以这便成为“一支流动的传染病纵队,它把天花、伤寒、霍乱、猩红热等疾病带到它扎营的附近地区。”然而,根据当地的治理委员会主席的报告可知,驻扎所在地的原住居民在此前的一年里“根本没听说有天花病。”可见,这支流动团队所到之处,不仅将自身置于危机困厄之中,也将他人皆置于前所未有的新发疾病之中。这当中,卫生防控部门的负责人员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在卫生防疫预警体系失陷的情况下,大规模的人口在缺少卫生知识的状态下所进行的集中迁徙将会埋下传染病肆虐的隐患。马克思引用1861年关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调查,指出,由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了城乡人口增长率在十年内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农村教区的人口增加6.5%,而城市人口增加17.3%。增长率的差额是由于农村人口流入城市造成的。”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为当地注入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致使部分城市由于空间规划的不合理和行政管理制度的落后等弊端越发凸显。因此,纽卡斯尔热病医院的恩布尔顿医生说:“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来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

人权保障的缺位VS

突发传染病的上位

第一,如果忽视公民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这将致使部分群众处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卫生堪忧的食品安全危机中。所以,欲要将人民群众从食品危机中解救出来,这亟待卫生防疫部门的全方位监督和检查。首先,卫生防疫部门应注重公民的膳食营养问题,预防由于营养缺乏而诱发的并发症,例如:饥饿病、瘰疬病等等。另外,由于个别用人机构设置了严苛的考勤制度和绩效管理,强行剥夺了劳动者的用餐权益。由于吃饭时间的不规律,这直接造成了消化系统的紊乱,并为接下来的肠道感染大开方便之门。其次,卫生防疫工作应当加强食品卫生系统的监察力度。《资本论》就工人所食用的低价面包加以剖析,指出这种面包当中不仅搀杂了明矾、肥皂、珍珠灰、白垩、德比郡石粉的成分,而且还“含有一定量的人汗,并且混杂着脓血、蜘蛛网、死蟑螂和发霉的德国酵母,更不用提明矾、砂粒以及其他可口的矿物质了。”


第二,如果无视公民的生活用水卫生标准,这将致使大批群众处于严重的用水困难和水污染危机之中,为病毒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和场所。若要将人民群众从用水危机中解救出来,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监管力度。首先,保障公民用水的基本权益。由于个别工厂主恶意地剥夺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内的饮水权力,甚至提出:“只是允许工人在进厂以前和离厂以后,即在自己家里吃饭喝水!”这终将造成部分劳动者在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后,未能及时地补充水分而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乃至脱水症状。其次,关于水源地的安全卫生保护措施应当及时到位。马克思在《资本论》指出在房租最低廉的地区,往往是“交通最差,环境最脏,水的供给最不充分最不清洁”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居民的用水在使用量和洁净度方面存在严重隐患。再次,修缮城市的排水系统,避免污水和疫水的无序流动给流经地域的居民造成的水源性感染。

人格尊严的萎缩VS

突发传染病的蔓延

第一,由于经济拮据导致的人格尊严受损,并引发疾病的恶化问题。首先,贫穷使部分劳动人民被迫让渡必要的休息权。众多的劳动人民为了换取少量赖以为生的食物而无休止的劳动,并使自身的劳动延长到超出一切的界限以至于对资本家的无理要求做出无底线地妥协让步,这同时加速了劳动者的病痛和衰落,使一切卫生防疫工作失去原本预期效果不尽人意。其次,贫穷使部分患者在重大疫情中无法养成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在物质资源极度困窘的情景下,任何对于卫生的追求皆成为虚妄的奢求,因为“如果出于自尊心想保持整洁,那么任何这样的尝试都会加重饥饿的痛苦。”另外,一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生活困顿,被迫放弃就医和中止用药,并在病痛的折磨中自生自灭,这使得卫生防疫工作中仅有的疗效到此截止乃至彻底归零。


第二,由于知识匮乏导致的人格尊严受挫,并诱发疫情的追加扩散问题。首先,知识的匮乏导致部分劳动者长期处于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却浑然不知,过度的酗酒、纵欲与斗殴。其次,知识的匮乏导致部分劳动者长期遭遇到不合法的待遇、不合理的境况与不合情的现象,并且无法通过自救和求救的方式改善现有境遇,频繁地内心冲突所产生的对抗性刺激为精神疾病埋下伏笔,终而诱发歇斯底里病以及其他症状。据此,卫生防疫方面的医务人员应当适时地将理解和共情作为道德原则,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自主权力,有计划、有节奏地将同理心与同情心熔融在疾病治疗以及疫情防控过程的始终。尽量规避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厚此薄彼差别对待,以防给患者带来精神层面的二次伤害。

《资本论》语境中卫生防疫工作的

人本精神要旨


防疫工作中应做到

内行、公正、坚决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经对编写《公共卫生》报告的英国医生的职业道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内行、公正、坚决”。这份评价当中,充溢着对优秀医疗工作者的褒奖和期许。《资本论》在关于陶业工人的身体状况所进行的论述当中,集中引用了五位医生的记录和报告,充分地展示了优秀医者所应具备的精湛技能和高尚品质。首先,医者应注重以详实的数据完成医学统计的任务。其中,格林豪医生便细致地推算出陶工的总人数和陶工的死亡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其次,医者应当以严谨的分析探索疾病的规律及其成因。这当中,外科医生查理·帕森斯在详细地列举陶工患病的种种原因之后,判定陶工患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时间过长;再次,医者应当综合性的运用知识并提供咨询意见。这当中,麦克贝恩医生和布思罗伊德医生是从生理学和遗传学的角度分析陶工的身体退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阿利奇医生以伦理学的视角描述了陶工在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方面的退化。由此可知,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水平的医疗团队不仅能够在理论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还在实践层面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最终实现储备人才在资源运作中的最大效益。

防疫工作中应做到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工作应当注重以现实的人的眼光解析具体问题,争取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卫生防疫的宣传工作要把人民群众对于安全健康的需求与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一方面推广基本的职业安全教育,使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在普及必要的健康卫生常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好群防群治的动员工作。另一方面在职业病频发的高危行业,提醒受众要预先做好防护措施和应急准备。例如,《资本论》中的一位医生就女工们最常见的病症展开研究,并指出肺病、支气管炎、子宫病、恶性歇斯底里和风湿症的致病机理在于:“她们的工作室温度太高以及她们缺少足够的舒适的衣服,不能在冬季回家时抵御寒冷潮湿空气的袭击。”

防疫工作中应做到

防疫观念与防疫手段的同步统一


卫生防疫的宣传工作应将人民群众的防疫观念与现阶段医疗科研事业的新进展、新成果同步跟进。用科学的医药理论知识为防疫工作奠基坚实的信念,助益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及时地将先进的科研成果纳入卫生防疫工作的宣传版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化学工业对医学的贡献之一:“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转化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转化为药品。”因此要将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作为宣传版图,以此给予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念。


责任编辑:张伟东


抗疫专题

1、梁立智:医生是战友而非神!

2、王福玲:瘟疫当前,我们该如何面对脆弱?

3、喻丰:这10个道德心理学思考,让我们看清疫情中的人心与人性!

4、曹刚:如何化解疫情防控中的七个道德风险

5、曹刚:关于疫情防控的七个道德主张

6、曹刚:疫情防控带来的七大伦理问题

7、乔法容:“发国难财”之恶

8、传染病爆发时的伦理问题应对指南

9、请善待和保护“逆行者”

10、曾建平:滥吃动物为什么不道德?

11、邱仁宗:如何控制流感大流行的传播?

12、杨通进:疫情防控、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13、李义天:保卫平凡生活

14、周中之:湖北红十字会令人痛心!慈善组织更要有良心!

15、致敬李文亮,致敬疫情中的每个普通人!

16、“毒”眼看生死

17、王露璐:应用伦理学如何面对疫情中的道德两难

18、张雪松:“不惜一切代价”是对谁说的?这是一个伦理问题!

19、龚正伟:疫情防控,也是体育大考!

20、原理:“后真相时代”,我们能否了解真相?

21、席玥桐:疫情防控之下的国人美德

22、冯涛:疫情防控的伦理守护





中国伦理在线

小编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http://www.ethics.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