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于颠覆性技术发展和运用的机制环境
构建适于颠覆性技术发展和运用的机制环境
游光荣1 刘长利1 吴集2
1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 2国防科技大学
加强颠覆性技术发展和运用是实现科技强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必须深入洞察颠覆性技术发展和运用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吸纳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与经验,加快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军情、适应颠覆性技术发展和运用的机制环境。
一、颠覆性技术发展和运用需要良好的机制与环境
颠覆性技术从发现到成熟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受到技术瓶颈、资源投入、社会认可、支撑体系等因素的影响,能否最终成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灵活敏锐、高效科学的管理机制和鼓励另辟蹊径、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对于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至关重要。
(一)颠覆性技术发展运用需要宽容良好创新氛围深入培育
历史上,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应用总是伴随着一个科技创新高度活跃、创新氛围宽松良好的时代。从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是两次技术革命相继发生时期,英、德、法等西方国家普遍形成对科技和创新的社会狂热,推动了大量颠覆性技术的涌现,以电报、电话和内燃机技术等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物化出大批新的生产生活工具和新型武器装备,对社会发展和产生了巨大的颠覆性影响。20世纪中后叶以来,美国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风险投资机制等推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隐身技术等颠覆性技术发展运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二)颠覆性技术发展运用需要敏锐开放战略视野大力推广
国内外实践充分表明,颠覆性技术发展运用需要依赖敏锐的技术洞察力和敢于冒险的开拓精神,固步自封和因循守旧则往往错失颠覆性技术发展良机。以坦克的大规模应用为例,英国和法国率先将坦克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取得良好的优势和效果。“一战”后,德国军方深刻察觉到了装甲部队在战争中巨大潜力,大力支持海因茨·古德里安等发展采用大口径火炮和内燃机动力的新型坦克,组建坦克兵学校,建立了装甲作战集群并演练了“闪击战”战术。此时,英法仍将坦克作为步兵辅助的火力支援单位,主要发展能够伴随步兵作战的轻型坦克,使得在“二战”之初抵挡不足德军装备集群的钢铁洪流,最后从敦刻尔克撤出欧洲大陆。
(三)颠覆性技术发展运用需要通过激励竞争机制加速孵化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一直以发展颠覆性技术和高效的创新机制闻名于世,其中经验之一就是善于通过激励竞争机制加速孵化颠覆性技术的发展运用。例如,为加快无人系统技术发展,DARPA通过举办“大挑战”无人系统比赛,以巨额奖金吸引全球研发力量为提升无人系统自主作战能力服务。2004年以来,DARPA“大挑战”已经举行了5届,参加竞赛的装备从最早的无人通用车辆发展到履带式无人系统、类人型机器人。DARPA通过竞赛的方式汇聚了国际机器人研发的顶尖成果,促进美军无人装备和军用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引领以无人装备为标志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提供支持。
二、国外近年推动颠覆性技术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规律
(一)主要做法
美国等科技强国着眼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巨大“红利”,千方百计抢占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先机,在发展颠覆性技术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对我颠覆性技术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美国等科技强国的国家科技发展体制中,把发展和运用颠覆性技术作为引领科技整体突破的先导力量,成立若干专门研究机构推动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DARPA是最早的“颠覆性技术研究机构”。50多年来, DARPA持续支持能“改变游戏规则”的高风险、高回报技术研发,取得了许多重大创新成就,如ARPA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隐身技术、无人机技术、反导技术等。此外,美国还设有多个颠覆性技术专门研究机构,如国防情报局技术预测和审查委员会(CDIATFR)和未来颠覆性技术预测委员会(CFFDT),美国高级研究与发展组织的“颠覆性技术办公室”(DTO)等。DARPA的成功经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俄罗斯也成立了国防高级研究基金会,试图仿照DARPA模式,捕获新兴前沿技术机遇,促进颠覆性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2、形成常态化研究机制
为广泛持续地发现捕获颠覆性技术的机遇,美国军方、工业界、情报界、学术界积极开展“颠覆性技术”研究,形成了常态化研究机制。2004-2012年间,美国国防工业界组织召开了9届“颠覆性技术”年会,这些会议以识别颠覆性技术为目的,为美国遂行非对称军事任务填补能力空白。据美国《海军内参》2013年2月11日报道,美国防部2014财年预算拟计划为颠覆性技术发展增加经费,可能在研究与发展投资计划中单列颠覆性技术类目,目标是通过颠覆性技术发展为国防部提供新兴能力。美军围绕“颠覆性技术”的研究还有:美国空军研究委员会(AFSB)的2009年《“颠覆性技术”的持续监视》;国防技术信息中心(DTIC)的《识别颠覆性技术》;未来颠覆性技术预测委员会(CFFDT)在2009年和2010年出版的系列研究报告《颠覆性技术的持续预测》等。
3、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从研发到应用,都有赖于科研、产业和资本的有力支撑。尤其是进入21世纪,全球商业驱动力在未来技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研发越来越受市场机会和需求驱动,原本针对军方的技术也能带来巨大商机。反之市场驱动下的技术创新也为军事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此,西方国家在推动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应用中,依托其比较完善市场体制,通过风险投资、种子基金、市场融资等方式,通过资本市场使各类资源要素投向前景好、回报高的颠覆性技术。谷歌、特斯拉、SpaceX等新兴科技公司的崛起,不仅在于这些公司所具有的技术研发优势,也在于美国科技与市场、与资本的紧密结合,这些公司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资源投入实现了迅速的扩长。
4、重视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投入
从历史上看,许多颠覆性技术的诞生与发展都源自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的重要突破。例如,2O世纪60年代,美国DARPA、海军研究办公室等对原子光谱学研究的持续资助,造就了激光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此,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始终重视对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的投入,形成能够长期培育孵化颠覆性技术的丰厚土壤。以美国为例,近年美国国防部用于基础研究的年投入约为21亿美元,分布于生命、物理、环境、数学、信息、网络、计算、工程、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和交叉领域,主要由国防部DARPA、各军兵种研究实验室等机构进行资助管理,致力挖掘和培育新的颠覆性技术增长点。
5、充分依靠中小企业创新力量
颠覆性技术可能源自有国家支持的大计划、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研究部门,也可能诞生于小企业或不知名的公司,出自年轻研究人员之手,而且比例在逐渐增大。因此,发达国家把高科技中小企业视为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扶持高科技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美国国防部专门安排“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使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法国国防部制定“中小企业国防协定”法国将修订其采办过程旨在将价值1.5万欧元以下的合同主要授予中小企业。英国国防政策部分专门列出“竞争政策”,以法律形式保护中小型企业参与国防科研任务,明确中小企业可参与英国国防部1600亿英镑装备投资计划,直接或间接成为国防部的承包商。
(二)特点规律
归纳主要国家的做法和举措,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经过长期形成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创新的机制手段以及浓厚的创新文化,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发展和运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精心打造开放透明、规范有序的创新环境
西方国家的创新环境建设伴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步推进,如荷兰17世纪就首先建立专利保护制度。“二战”以来,美国等国家在政府层面更是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不断完善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创新环境与机制。为推动新兴技术快速发挥颠覆性影响,美国颁布了“贝多法案”等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以及科技风险投资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技术转化促进机制、科技孵化器机制等,激发了科研院所和中心企业进行创新的热情,催生了“硅谷”等高技术产业集群,在信息、生命、材料、制造、能源等领域成功孵化了一批颠覆性技术。
2、广泛吸纳面向社会、不同机构的创新主体
西方国家科技部门善于立足科学技术前沿,围绕安全与发展需要,通过滚动修订科技战略和定期发布科技需求,广泛地吸纳组织来自各部门、各层次的社会力量通过公平的遴选评价机制承担科研任务。以美国为例,面向社会的项目征集渠道包括通过政府采购网络门户发布科技需求,发布跨部门公告(BAA: Broad Agency Announcement),以及政府发布的类似“国家纳米计划”、“大数据倡议”、“脑科学计划”等的重大科技倡议书。这些公开发布的科技需求,面向包括国家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产业界甚至个人,并依托完善的立项评审机制,在较短时间内启动项目研究,使具备能力的主体“英雄不问出处”,推动前沿新兴技术的及早创新。
3、注重采取竞争择优、灵活高效的创新手段
美国等国家将公开的技术竞争竞赛作为促进高效创新的加速器,政府发布科技需求通常是以寻求解决某一科学问题的方式,通过丰厚的奖金激励作为“种子”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同时以分阶段进行项目资助方式,通过“赛马”进行竞争择优,使具有更高性能、更符合需求的技术、设计和系统能够脱颖而出。美国等国家围绕颠覆性技术发展机遇的捕获、立项、转化和应用环节,既有比较完整的政府计划进行支持,同时也有一些“超常规”的机制使颠覆性技术能够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例如,美军针对阿富汗岩洞所使用的温压弹,是由美国军方“先期概念技术演示”计划支持下,直接实现从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向武器装备转化。
4、深入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打破传统习惯,培育颠覆性创新的丰厚土壤。纵观世界科技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为先导,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实践,没有冒险就没有创新,冒险的成功就意味着创新。历史上,强调“理性训练和人格塑造”文化的剑桥大学,培育了发明电磁场理论的麦克斯韦尔、原子核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一批划时代的科学家,近期如美国DARPA的“疯狂大本营”、“硅谷”创新创业文化等,是西方国家结合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营造形成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成为牵引西方国家建立科技优势和成为创新强国最为深厚的支撑。
三、构建适于颠覆性技术发展和运用的机制环境
当前,党和国家发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号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双创”时代。应把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建立以“开放、高效、宽容、卓越”为特点,以管理机构、创新生态、创新氛围、创新制度、诚信机制为重点的适于颠覆性技术发展和运用机制环境,深入强化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广泛深入地激发社会科技创新活力,大力推动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一)建立真正独立专业的管理机构,给予特殊政策制度保障
适应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抢占未来国家安全发展的制高点,应围绕重大颠覆性技术的技术预警、需求论证、项目立项、组织研发、应用推动等工作,借鉴DARPA等机构以及风险投资、众创空间、创客平台、创新工场等做法,设立不同于当前受部门体制分割限制的颠覆性技术发展运用的专职部门,给予特殊的研发预算、人才队伍、项目遴选、项目管理及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制度保障,使之成为具有敏锐、开放、卓越、高效的“创新特区”。
(二)构建开放式颠覆性发展新格局,充分依靠社会上一切创新力量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学发展呈指数型增长规律,知识积累呈“知识爆炸”形态,社会创新创造门槛不断减低,社交媒体、3D打印、无人机与无人汽车、商业航天等标志着具有“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特点的创客运动正在全球兴起。要打破现有体制封闭、部门分割的科研管理格局,构建能够面向全社会创新主体的开放式创新机制环境,持续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持高起点、高质量、高辐射的高科技创业,充分依靠社会上一切创新力量助推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与运用。
(三)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任何创新都会有失败的风险,一个倡导创新的社会,就是应该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推动科技创新最根本的是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行为习惯、时代风尚。要改变“成王败寇”、“一棒子打死”的不符合科研规律的传统思维,鼓励鼓励科研人员尤其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开展自由研究探索,对非人为因素的科研失败给予宽容的做法。同时,要针对颠覆性技术发展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采取项目分阶段投入、及时中止机制以及类似美国GAO的项目审查建议机制,降低项目的风险,确保科研投入的绩效。
(四)强化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积极培育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机遇
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是颠覆性技术产生的重要源泉。经验表明,颠覆性技术的产生无论源于特定的市场或军事需求的攻关,还是通过重大科技突破的转化,都离不开坚实的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因此,应瞄准解决我国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和交叉领域的发展前沿,积极探索可能给军事和经济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的新技术、新概念、新原理,持续扶持一批对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的基础交叉领域研究,创造颠覆性技术发展机遇,推动国家科技关键领域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
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作为创新文化的核心内涵,渗透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层面。如果不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摇国家创新体系的根基,阻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要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科研诚信正从单纯依靠道德约束,向道德约束和监管惩处并重转变,针对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浮躁之风、利用科研管理漏洞和机制的不完善谋取个人利益等歪风邪气,建立黑名单制度,为颠覆性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重要方面。
(六)建立多种投入模式并存的投入模式,完成“国家投资引导,社会多元资金跟进”的良好局面
由中央、地方及社会募集等多种来源设立发展基金,建立多种投入模式并存的研发投入模式,推动扶持方式由“相马模式”向“赛马模式”转变,强化政府和军方的科研发展论证能力,积极用政府和军方的高技术需求引导社会创新,培育孵化新兴技术产业,面向全社会实现颠覆性技术的可持续创新。建立公平、公正、适度竞争的装备采购制度,加大对颠覆性技术支持力度,建立研发风险补偿和扶持机制,完善现有供方评价制度,强化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以竞争促发展。
参考文献
[1] Christensen C M.Disruptivetechnologies:catching the next wave[M].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
[2] Christensen C M.The Innovator’sSolution: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3] NDIA.2004-2012Annual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conference [EB/0L].http://www.dtic.mil/ndia/,2012.
[4] 沈雪石 张爱军 赵海洋. 颠覆性技术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及思考[J]. 国防科技, 2015(03):18-22
[5] 俊弥.美国国防部瞄准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EB/OL][2015--03-16].http://www.globalview.cn/html/military/info/1754.htm1.
[6]游光荣 刘长利 王志勇.应重视颠覆性技术发展[N]. 科技日报, 2013-07-22
(本文已进行保密审查)
游光荣:关于加快构建“五位一体”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颠覆性技术”和“颠覆式创新”的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查阅:
当颠覆性技术冲击传统市场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实例及前景展望
【特邀专栏】沈雪石:对武器装备发展具有颠覆性影响的科学技术发展分析
【特邀专栏】林雪萍:颠覆性技术+高端制造 | 美军遏制中国的第三次抵消战略
【前沿动态】VR颠覆性革命悄然来临,谷歌今年将在安卓中嵌入VR技术
【防务评论】颠覆未来战争的"科技风暴"——2015年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及应用展望
【科技评论】2016年技术创新的六个关键词:融合、分享、颠覆……
【科技资讯】美国智库评估影响未来三十年安全环境的新兴技术和颠覆性技术
【防务资讯】美国空军将实施大型演示验证项目,加速三大颠覆性技术成熟
【科技专论】紧紧抓住颠覆性技术发展机遇 积极抢占新“三大革命”战略制高点
【科技评论】颠覆性科技及人类的未来——硅谷预言帝KK演讲PPT
【科技动态】美国《国家防务》公布影响未来作战的十大颠覆性技术
【科技资讯】美国《国防》杂志推出全球不稳新时期的10大颠覆性技术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预见2016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防空反导 | 分布式杀伤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