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藏好资源!TED-Ed出了给孩子的128集动画片,从人文历史到自然科学,每集5分钟,赞!

手手君 大手牵小手
2024-09-08


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大家都知道,大手牵小手 一直精选全球顶尖的教育资源,包括许多超赞的益智纪录片、动画片。


有一类特殊的动画片,是以动画的形式讲科学、讲历史,特别赞。就像之前手手君推荐过的《竟然有这么好的化学启蒙片:讲历史、教科学,门捷列夫大神立功了!》。


而今天要带给大家的好资源,真称得上是“系出名门”——大名鼎鼎的TED听过吧?



每年的TED演讲大会,都让全世界追逐新锐思想的人们趋之若鹜。



其实,这家机构的的官网上还有一个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课程的频道,里面的视频内容都是各领域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设计师、动画师、编剧、导演通力合作的产物


比如这部历史动画片《The World's people and places》,内容从人文历史到自然科学应有尽有。整整128集,点进去简直有种阿里巴巴看到了芝麻开门的感觉。



每集四五分钟的讲述深入浅出,画面生动可爱,大人孩子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开眼界、长知识、磨耳朵,就它了!


手手君随手以几集为例,大家感受一下TED出品的质量。




01

巧克力的历史


没有孩子可以抵抗巧克力的诱惑。但是巧克力的演变走过了十分漫长的过程。


在原产地美洲,可可豆最初的食用方法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公元前1900年开始,人们把研磨好的可可豆跟玉米面、红辣椒混合后做成饮料,喝下去能让人精神振奋!



中美洲人把巧克力看作神赐的礼物,北美洲的印第安人还把可可豆都当成货币使用,足见它的珍贵。



16世纪,航海家把可可豆带回了欧洲。


起初谁都不认识这玩意儿。因为豆子有苦味,人们把它当作药吃,据说能治个肚子疼什么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17世纪早期,有个天才把巧克力和蜂蜜、糖、香草混合,一下子激活了豆子的灵魂。这种甜中带苦的饮料很快就风靡欧洲的贵族圈。


直到这时,三千多年里巧克力都是用来喝的。



1828年,荷兰人康纳德·凡·休顿再一次让可可豆脱胎换骨。他发明的压榨机把可可豆制成了可冲饮的粉末。粉末和分离出去的可可豆油脂重新混合,就得到了我们今天熟知的固体巧克力。



1875年,一位瑞士巧克力大亨又把牛奶加入到巧克力中。当当当挡——这就是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的牛奶巧克力啦!



到了20世纪,普通人也能吃得起巧克力了。


可是不要忘了,殖民时代的巧克力生产充满着血腥的压迫和掠夺。


为了利用更便宜的劳动力,可可豆被引进到西非。在那里的种植园,种可可的工作由大量奴隶和儿童承担。



当欧洲的孩子们享用着美味的巧克力,西非的种植园里却有200万儿童被迫承受着极其繁重的劳作。



这才是殖民时代“美好生活”的真相。




02

成吉思汗,英雄还是蛮寇?


肃静!肃静!现在开庭!


坐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位特殊人物,特殊到法官差点惊掉了下巴!



他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成吉思汗。



原被告两方的律师展开激烈辩论:成吉思汗究竟是英雄还是蛮寇?他的出现到底是人类的灾难还是历史的进步?



原告律师首先发难:可汗是13世纪横行世界的头号军阀,所过之处生灵涂炭。



被告律师却说,原名铁木真的成吉思汗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他凭个人之力统一蒙古各部,缔造了横跨欧亚的伟大帝国。



原告说你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呢?中国华北就少了2/3的人口!



就是因为他的军队无比残暴,成天打仗,还动不动就屠城。



正方说你不能光看数据。人口减少是因为金人长期侵扰蒙古,还贿赂挑动各部内斗。还有好多人口被征召从军了,所以数据未必可信。



他也不是热爱屠城,被屠的城市大多都是降而又反,使他无法容忍。或者他需要屠一座城来杀鸡儆猴以避免更多的杀戮。这就是他的正义。



可是这也不能掩盖他滥杀俘虏残害妇女的暴行啊,那不是”正义“,而是反人类!



帮帮忙,中世纪哪一支欧洲军队没干过这样的事呢?那就是当时的战争风气,他只是按着当时的道德观行事罢了。



而且他在统一蒙古后废除了抢亲的陋俗,给了妇女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以称得上女权运动先驱了。



反方有点急了——再怎么说都不能掩盖蒙古人的征战导致了4000多万人丧命的事实吧?那可是当时全世界10%的人口啊。



更不要说金帐汗国的军队还把可怕的黑死病传到了欧洲!



正方不紧不慢:关于蒙古军队传播黑死病的论断出现于事后一百多年,这也能信?



相反,生活在强大的蒙古帝国的人们倒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蒙古国包容各种宗教。



优待士兵;



建立了邮政体系;推行依法治国。



那旭烈兀汗对中世纪名城巴格达的屠城血债又怎么算?反方依旧不依不饶。



正方说讲半天怎么又绕回来了。屠城是因为哈里发拒绝投降,所以蒙古人要杀鸡儆猴。而且旭烈兀汗也为此受到了惩罚。



但你不能因此就以偏概全。


难道你没看到,蒙古人将战败国的医生、学者、工匠转送到帝国各处,客观上推动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



那帝国北方的落后怎么算?俄国人民长期沐浴不到文艺复兴的曙光怎么算?



可文艺复兴时的欧洲并不太平啊,倒是蒙古大帝国这边,丝绸之路得以复兴,俄国和中国获得统一。



即使在蒙古帝国之后的百年间,成吉思汗的后代还统治着相当大的领土。



反方开始人身攻击:一个暴君生下了众多的暴君!


正方说对方辩友请注意你的措辞,现今世界上有1600万男性的血缘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你能保证自己不是这1600万分之一?



每个征服者的脚下都躺着成千上万的失败者,那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03

女性探险家的故事


18到19世纪的欧洲女性能走多远?


对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来说,家长里短和八卦就是她们的一生,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出生地。



但还是有几位特殊的女性,凭着特权、耐力以及敢于冲破禁忌的勇气,走了出去。



第一位名叫玛丽安娜·诺斯,是个业余园艺家兼画家。


1860年她身背画架,带着介绍信横渡大洋前往美国,然后又到了南美洲、亚洲,最后走遍了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她去这些地方是为了画下各种没见过的花草。


当时的女性做长途旅行非常困难。道路不平坦,她只能骑驴和跋山涉水。



身上还穿着不便于行走的及地长裙。



因为当时的摄影技术还不成熟,玛丽安娜的画作让欧洲植物学家有机会看到了许多珍惜的植物,其中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物种。



此时在伦敦,玛莉·金斯利已经听旅行医生父亲讲了大量的非洲故事。



可是父亲关于非洲文化的书还没有写完他就去世了。金斯利决心为父亲完成这本书。



1896年,这位勇敢的女性带着皮箱和书来到了疾病肆虐的非洲大陆。



在原始丛林里,她证实了黑猩猩的存在。



她在非洲的经历可以拍成一部惊险片——


内容包括徒手斗鳄鱼;



被龙卷风吹上天;



用雨伞戳走挡住船的河马;


还掉进过满是尖刺的地洞,还好厚厚的衬裙救了她一命。



她甚至学会了把一条蛇烤得恰到好处。



不过要说大胆和出格,还有比她更厉害的,法国人亚历桑德拉·大卫·尼尔。


她在法国做过大量关于东方的研究。



是当时的学者清一色都是男性,她和她的研究都不被看到。



于是一气之下她决定独闯神秘的西藏,证明给大家看。



在印度和西藏的交界,她被禁止入境。于是她扮成藏族男人,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了拉萨。



但很快就被抓进监狱。



她把所有经历都看作宝贵的素材,撰写了大量有关西藏宗教的书,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这些在当时社会看来惊世骇俗的女性,用实际行动拓宽了女性的生命边界,也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生命潜力。





04

人们为什么会迷信?


你讨厌黑猫吗?会在屋子里打伞吗?或者看到数字13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吗?



我们脑子里这些奇怪的迷信究竟从何而来?



许多迷信的起源与宗教有关。


比如13的禁忌就来自圣经。


耶稣和十二门徒吃过了最后的晚餐就被钉上了十字架。



于是人们认为一桌13个人会带来厄运。



13也就慢慢变成一个不详的数字,甚至还演变出了“十三恐惧症”现象。


现在世界上许多高层建筑都没有13层,12层上去就是14层。



唉,如果最后的晚餐有个人突然肚子疼又没有巧克力吃,倒霉的会不会就是12了呢?


还有一些迷信来得更加匪夷所思。


比如敲击木头的做法来源于古代印欧民间故事。当时的人们相信树木是各种神灵栖居之处,抚摸树木可以受到神的护佑。



不管大家信不信,敲木头的做法倒是保留了下来。



还有一些迷信和宗教无关。有些仅仅源自巧合和联想。


比如意大利人害怕数字17。


因为罗马数字17(xvii)可以重组为vixi。



vixi的意思是,我没了。



同样道理,在东方,中日韩人民害怕的数字是和“死”谐音的4。



除去这些,有的被认为是迷信的做法其实是有道理的。


比如剧院后台禁止吹口哨。


因为过去舞台的背景是一大块布景,舞台助理会用吹口哨来示意拉上或放下布景。



如果有人随意吹口哨,后果可想而自。



尽管现在改用耳机沟通,但这个禁忌却一路传了下来。


还有一根火柴不能点三根烟,则是在战场上用生命得出的经验。



藏在掩体里的士兵,用一根火柴点燃三根烟的时间足够敌方狙击手瞄准射击。


看来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还可能要命。



话说回来,不管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们愿意遵从迷信的原因更多不是出自理性,而是家人的灌输,自己的恐惧,或者干脆就是懒。


需要绕开或回避的事情并不难,所以遵从比有意识的抗拒更容易。



你习惯了遵从,心理作用会进一步加强信任——所有的幸运都被记入迷信的账本。



期盼更多的好运,同时给内心制造更多的掌控感,这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


从这个角度讲,看似非理性的迷信也就没那么疯狂了。



好了,手手君不多剧透了,足足128集呢!


最后,说说观看方式。


TED-ED的视频一直在更新,内容非常多,越做越好看。无论做英语的学习资源还是通识教育的辅助材料都很棒。


手手君这次推荐的是《The World's people and places》,有英文字幕版,比较偏历史人文方向,内容并不深奥,语言难度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


如果觉得英文版太难,建议大家可以去TED网易公开课的网站,里面有部分视频的中文字幕版。



TED官网上的ED频道还有更多最新的视频,内容包括为什么女性有月经周期,世界上最大的电池,改变世界的新型材料,世界需要多少电力,怀孕给女性带来的影响等等等等,比较偏自然科学类方向。喜欢的孩子越看越想看。



但是官网上的视频里不带字幕,完全要靠耳朵硬扛。


好在视频框下面有完整的解说字幕,也是一篇不错的阅读材料。这样的设置倒是更适合孩子们先磨耳朵再练阅读。


据说有民办初中的英语拓展课,外教就放的这个片子。


哇哦,英雄所见!


今日限时好资源


发送关键词 大手牵小手

到本微信公众号

看看会收到什么惊喜


所有好资源均为限时

过期自动失效,错过莫问



推荐阅读

欢迎你关注  大手牵小手 这个宝藏级的公众号!很多名师、名校长以及鸡娃有道的家长,都源源不断地提供者各种好的方法和资源!记得把  大手牵小手 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啦!


涨知识又好看的片子,可以戳 大手牵小手 之前的精华推荐:

竟然有这么好的化学启蒙片:讲历史、教科学,门捷列夫大神立功了!

这些每集才5分钟的优秀纪录片,不伤眼又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推荐!

这几部思维益智的纪录片,教会孩子用理性思维明辨真伪,逻辑强大更聪明!

赞!这部新出神作,每集才5分钟,把东西方文化史为孩子串成气势恢宏的一条线!

这部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槽点不少,但真的很适合跟孩子一起看!

BBC拍了一部给孩子看的哲学动画片,每集5分钟,简洁中见智慧!【好资源】

BBC又出优秀儿童科普短视频,《Do you know》实拍万物运转的道理,好赞!

这么有喜感的纪录片,5分钟一集,给孩子做中国艺术启蒙挺好!

日本又出高分思维益智节目啦,这次教会孩子统筹规划的思考能力!

竟然有这么好的化学启蒙片:讲历史、教科学,门捷列夫大神立功了!

怒赞!这档日本儿童设计节目太魔性了,美育和科学一网打尽!

敢用这两个字做题目的纪录片,是寒假最值得和孩子一起看的重磅好剧!

豆瓣9.3分的神作!这些和书有关的奇趣故事,献给爱阅读的孩子!


最近很多家长怒赞的文章,可以戳蓝字标题阅读:

为什么一个做国际教育的老师,却坚定地给孩子选择了体制内路线?

为什么不要把小升初择校的宝,押在“名额分配”的概率上?

幼升小的娃,这段时间最应该做什么?这份5000人的调查报告,看完豁然开朗!

进了初中,才发现这几条经验一定要在小学时知道~

《幸好在小学时,听到初中老师的这几条建议……

局势不明朗的时候,普娃的求学之路如何规划?深度好文!

《体育美育的鸡娃时间要重新规划了,不同升学路线怎么选?


大手牵小手 这个宝藏公众号还有更多好文,理性实用又容易上手,可以戳图进入专题,从语数英荤鸡到音体美素鸡,你要的干货都有!



怎样才能不错过

这么多好福利&好资源


进入“大手牵小手”微信公众号

选择“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任何精华文章以及各种福利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手牵小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