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专栏|三亚、济南:全力开展“城市双修”
编者按:“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双修”)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介绍了三亚开展“城市双修”的工作经验和济南开展“城市双修”的重点措施。
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经验
2015年4月,住建部将海南省三亚市设立为首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探索“城市双修”工作经验,改善生态环境,补足城市短板,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人居环境宜居性。一年多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三亚市委、市政府积极安排部署,全力开展“城市双修”。目前,三亚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2016年12月,住建部在三亚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双修”工作现场会,要求全国各地学习三亚经验,全面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现将三亚市“城市双修”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一、领导亲自推动
(一)提高认识。三亚市委、市政府立意高远,把开展“城市双修”工作上升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高度,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行动,作为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将中央要求、百姓期盼转化为推动“城市双修”的强大动力,以“城市双修”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
(二)科学决策。三亚市委、市政府把握住国家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认识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直面生态风险和城市乱象,将“城市双修”作为综合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行动,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全市上下“一盘棋”,勇于作为、勇于担当,下大决心整合资源,花大气力还欠账,塑造了三亚特有的“双修”精神。
(三)领导带头。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亚“城市双修”工作,主要领导多次赴三亚视察指导,问诊把脉,为三亚站台鼓劲。三亚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套班子一把手亲自带头推进工作,特别是三亚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决策在第一线、指挥在第一线,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各部门负责人带领干部群众,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问题入手,敢于“啃硬骨头”,着力解决涉及复杂利益的矛盾问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敢作敢为,顶住各方面压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人人敢担当、人人想干事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统筹协调
(四)统筹规划。三亚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生态的系统性、城市的整体性,科学制定相关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整体”的城市设计为依托,统筹和指导“城市双修”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水系、海岸线利用等6项规划。在规划中,加强各规划的协调衔接,注重调查分析,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整体考虑综合性和时效性,科学确定需要重点修复、修补的地区和内容。并通过开展“城市双修”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统筹协调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系统谋划城市立体蓝图,综合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使用、空间利用问题,努力实现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牢固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落实绿色、人文的发展要求。内外兼修,依法治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五)制定计划。三亚市在“城市双修”伊始,就编制了整治违法建筑和城镇内河湖水污染等行动计划,统筹安排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将“城市双修”细化为系统性强、操作性强的工程项目,梳理出年度开展的抱坡岭山体修复、三亚河治污、丰兴隆生态公园和解放路综合整治等18个重点项目,明确各项目的位置、类型、规模、建设时序、完成时间、阶段性目标、投资规模和责任单位。同时,注重将“城市双修”与五年拆除违法建设行动结合,与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结合,将物质空间环境的修复修补,与提升公共服务结合,增强实施计划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多方协同。三亚市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制度优势,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在三亚市规划局设“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下设7个工作组,分别由海洋局、园林局、规划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牵头,抓紧落实各项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技术工作组,为“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全面技术支撑,帮助协调落实项目,形成了“行政统筹负责、技术协同对接”的工作模式,协同推进“城市双修”。
三、扎实推进工作
(七)广泛动员。三亚市委、市政府注重动员广大干部参与,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教育活动,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给干部讲课;选派干部赴新加坡、广州、深圳等国内外先进城市学习经验,让全市干部学有标杆、做有参照。通过组织多类型、全方位的活动,向全市70多万常住居民宣传“城市双修”的目的和意义,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动员干部深入基层,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通过优先实施多项生态民生工程,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八)强力拆违。三亚市委、市政府把拆违作为“城市双修”破题开局的突破口,坚持“严查增量、严禁增量”,摸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拆违程序和工作模式,研究建立了拆除违建的问责办法、奖励机制。注重打“组合拳”,通过开展联合执法,组织集中拆违,建立拆违样板等,破解拆违难题。在2015-2016年,总计拆除违法建筑约770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蔓延态势。同时,在拆违中,坚持公平公正、阳光操作,做到政策执行人人平等,减少执法阻力。同时,按照疏堵结合思路,编制村庄规划,完善村民房屋报建程序,满足村民建房合理需求。
(九)突出重点。突出修复生态环境,实施山、海、河三大生态修复工程,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海岸、河流,恢复并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突出修补城市空间环境,打好违法建筑拆除、广告牌匾整治、城市绿化改造、城市色彩协调、城市亮化改造、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六大战役”。强化补足城市短板,比如,紧扣民生问题,增加体育健身休闲场所、公园绿地;紧扣旅游业发展问题,修建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环境;紧扣风貌问题,清理海岸线、河岸线,整修步行街,传承城市文脉,增强了城市特色。
四、完善保障措施
(十)资金保障。三亚对“城市双修”工作敢于投入、舍得花钱。为推动“城市双修”重点工程建设,填补城市建设历史欠账,优化城市空间环境,三亚收回了多块已出让土地,同时加大拆迁安置力度、增加公园绿地数量和规模等,既减少土地收益,又增加了财政支出。18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重点工程,累计工程投资额约26亿元。
(十一)制度保障。三亚市委、市政府注重建立长效的机制,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维护“城市双修”成果。先后制定出台了《三亚市白鹭公园保护管理规定》《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三亚河道生态保护管理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以及制定了《三亚市海岸带保护规定》《三亚市滨海公园保护规定》《三亚市违法建筑管控办法》等16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确保“城市双修”在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强化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机制,规范办事程序,筑牢防腐墙,让“城市双修”成为廉洁工程。
(十二)舆论引导。三亚注重借助媒体力量,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三亚“城市双修”工作进行全面宣传,在三亚电视台、三亚日报开辟专栏、专题长期宣传报道,全面解读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新理念,跟踪介绍“城市双修”项目进展,做好“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中优秀单位和个人的事迹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并不定期对市民、企业、单位的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宣传,营造工作气氛,使“城市双修”工作深入人心。
济南:力推“城市双修”提升“城市颜值”
在党代会报告中,有一个新词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城市双修”。记者获悉,济南将通过“城市双修”弥补城市欠账,促进城市更新,并实现“千年古城和百年商埠区复兴”。
生态修复关键词:青山入城、黑臭水体整治、湿地保护
“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部分。其中,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对城市中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环境的修复。
围绕山体修复,济南市提出要“推进‘青山入城’,划定山体保护红线,继续实施山体修复,加大山体公园、郊野公园建设力度”。2016年的一组数据显示,经过普查,在济南绕城高速以内有126座山体需绿化,其山体破损面有1860万平方米。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山体生态修复和山体公园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济南市提出,到2020年济南实现城区山体绿化全覆盖,并打造100座山体公园和至少70座郊野公园。这也意味着,未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游览山体公园。
在河流修复方面,济南市将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开展水生态修复。在具体目标上,济南市提出,到2017年年底前要完成建成区(主城区绕城高速公路范围以内及长清城区)37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围绕湿地修复,济南市提出,“十三五”期间在湿地保护方面将努力晋升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建设省级湿地公园1-2处,建设白泉、华山湖、北湖三处人工湿地,启动黄河市区段67公里河道滩区湿地的规划建设,制定济南市湿地保护规划,划定全市湿地保护红线,确保现有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功能不退化。
城市修补关键词:公共场所免费WIFI、千年古城和百年商埠区复兴、拆违拆临
城市修补是“城市双修”的其中一部分,主要包括完善城市功能、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风貌、改善交通出行、填补基础设施欠账、整治违法建设等工作。
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济南市提出,要加强“四供两排”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提高城市公共场所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覆盖率,更好地适应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而且,济南市还将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努力满足群众多元生活需求。
作为有着2600年历史的古城,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众多。为了延续城市文脉,济南市提出,要突出抓好以明府城、商埠区为重点的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实现千年古城和百年商埠区的复兴。
围绕治堵,济南市将深入实施治堵攻坚工程,加强公共交通、高快速路网、城市道路、城市慢行及停车五大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加快BRT网络及公交专用道建设,统筹规划打通一批断头路,切实改善交通运行状况。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济南市提出,要确保已开工的3条市域R线2021年年底全面建成,加快M线和环线的报批建设工作。
拆违拆临是济南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此前,济南市已经推出两期拆违计划,其中一期288处违法建设和636处违法户外广告的拆除任务已全部完成,二期任务正在稳步推进。下一步,济南市将继续坚决拆除违建临建,还空间与城市,让城市人居环境更美更靓。
此外,济南市还将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专业市场外迁、积水点改造、街区综合整治,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顽瘴痼疾,彻底改变部分区域脏乱差面貌。(《济南日报》 2017.03.31)
住建部专栏
关注两会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需要系统思维 整体规划——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周岚
重新认识城市规划重要地位 承担引领城市发展历史责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侧记
论文征集
20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征文,4月15日截止
“中规院杯”第9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第十五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征文,6月30日截止
本文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经中国城市规划网编辑整理。
中国城市规划网
www.planning.org.c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关注方法
①回文章顶部,点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推荐)
②搜微信号planning_org或“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