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疫情心理相关好文
13个内容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文章编号:F20200224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作者 |杰夫•珀尔曼 ( Jeff Pearlman),原题为《The Impossible Illness》。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红富士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Anthony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这段时间,有些人没有染上疫病,却“染上”了另一种可能也会“传染”的心理病:疑病症。据媒体报道,最近武汉一女子未感染新冠病毒,家中也没有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她却自行购买并过量服用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出现精神异常、心率失常等症状,2月23日,被送入ICU(重症监护室)。《湖北日报》也曾报道过一则一四十多岁男子每天都反复量体温,有一次因为泡脚后发现体温升高,在家嚎啕大哭的新闻。
有一类人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就是有感冒发烧咳嗽症状的人,因为和新冠肺炎的症状类似,这些人很担心自己是不是“中招”。
在半个月前,正值疫情爆发增长期,贾静雯自曝感冒发烧三天,已经完全处于失声的阶段。在这个时刻发烧住院,让她非常担心和恐慌,特别是她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如自己“中招”的话……从她发布的社交媒体状态就可看到,一长段内心独白,以及展示打针的照片,内心的恐惧已经溢出。而且,因为她的症状,身边的人也陷入高度紧张,胆战心惊地远离她,更让她倍感失落和恐慌。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已出院回家进行休养,而测试结果都是正常的,只是患上了普通的感冒。
但是,肉体的伤痛可以被有效治愈,可内心的创伤却没法快速修复,近期发布的动态可窥一斑,虽然内容是关于陪伴孩子的,但是全文伤感,且配图是黑白图。而过去,她的配图均为彩色,从未有过黑白照,看来对她造成的内心冲击依然余波荡漾。
疫情对我们的考验不只是身体层面,还有心理层面。很多时候,一个人真正出问题的,倒不是身体,而是心理先垮了。他们拿着各大官方渠道发布的症状信息自检,越查越觉得自己是“遗漏”的病例,越查越觉得自己是不是被传染了。本来居家的生活已经挺无聊的了,而现在这样的“自我诊断”,似乎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担忧。据《新京报》采访某心理咨询师志愿团队,春节期间他们接到的热线电话中,主要群体之一便是那些在家的普通民众,因消化不佳、胃口不佳,感觉缺乏精力,一边理智上明白不要恐慌,一边不由自主地变得敏感多疑,反复量体温,心慌焦虑不安。甚至有一位求助者第一天觉得自己眼睛痒、鼻子痒,第二天就觉得有一点鼻塞、流鼻涕,伴随嗓子疼、头疼等。虽然他天天量体温并且正常,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符合新冠肺炎的症状。对数以千万计的人来说,咳嗽不仅仅是咳嗽,它也是死亡鼓点。再多的诊断结果也无法使他们信服。但是身心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我们内心可能都有一点点“疑病症”。我胃左边还一直很痛,已经痛了至少八、九个月了。B超检查结果是阴性,CT扫描、核磁共振和结肠镜检查的结果也都是阴性。
“这可能没什么事。”一个医生说。“你可能只是拉伤了肌肉。”另一个医生说。“是我的话,我会忽视它。”第三个医生建议。
他们都错了。我知道他们都错了。没有医生可以看了,我转而寻求安慰。“你觉得我胃部的疼痛是什么?”我问,“你认为我会没事吗?”
转了转眼珠,我父亲说,“你没事”。我母亲说,“你没事”。我嫂子说,“你没事”。
“你37岁,你跑马拉松,你每周一打篮球,你甚至从来没有骨折过”,我妻子说,“你没事”。
我不相信他们。我不能相信他们。我拒绝相信他们。我希望我可以相信他们。
生活中常常充斥着这种原始的、身体上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对不可避免的、即将来临的、精神病性的死亡的恐惧。事实上,疑病症患者可能是公共安全问题里最敏感的人群,在流行时期,他们会比平时更加脆弱、敏感、惶惶不可终日。如果你近期有以下的行为表现,可能你已经陷入“疑病”恐慌,开始步入“我认为自己有病”的心病行列:
1、对身体出现的不适以及体温的变化高度敏感,反复测量体温。
2、可能因为过度紧张出现胃疼、胸闷等不适感,而并无这方面的基础疾病。
3、反复地回避任何可能构成健康风险的地点,避免参加活动,比如需要返工乘坐公共交通,就感到非常忐忑,以至于回避不想去上班。
4、反复消毒、洗手,穿戴超过必要限度的防护用品。
5、总觉得自己的行动路线和接触的人中有确诊病人,自己很高概率中招,甚至可能已经中招。
对疑病症患者来说,保证也好,安慰也好,其他任何东西都没有用,他们使自己相信,伤口绝不仅仅是伤口,咳嗽绝不仅仅是咳嗽。他们不仅仅认为自己感到疼痛,他们是真的感到疼痛。他们被恐惧压倒了。他们可能感到一片黑暗。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也不想吃饭。他们脑海中,总会浮现:“我快死了”、“我知道我快死了”。希腊人发明了“hypochondriasis”这个术语来描述上腹部(包括皮下到胸骨)运动引起的疾病。然而,到了19世纪末,这个词(疑病症)的含义已经变成“没有特定病因的疾病”。疑病症仍像以往一样隐秘和令人困惑。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中,疑病症被认为是一种精神障碍,并被归类为一种躯体形式障碍,它被定义为“基于对身体症状的曲解,因为害怕患有或认为自己患有严重疾病而担忧。这种担忧必须存在至少6个月,尽管有足够的医疗诊断其并未患病,但这种担忧仍然存在。”据统计,在美国,在20个去看医生的人中,就有1个患有这种疾病,尽管所有的数据都令人沮丧的没有定论:一个人可能终生患有疑病症,且永远不知道,正如一个人可以被诊断为疑病症,事实上,他的确有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疑病症是疾病中的疑难杂症,虽然一直在被研究和讨论,但始终难以捉摸。有些疑病症患者可能会将自己归类为身体疾病。而且疑病症很难量化,一部分原因是疑病症存在于广谱上。最糟糕的疑病症患者可以达到重度抑郁症的程度,这种漫长、难处理的恐惧是由自我诊断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所引起的。
尽管在DSM中得到了官方确认,但那些患有疑病症的人通常并不会受到尊重和严肃对待。心理学家盖尔•马特兹•尼尔森,擅长治疗焦虑症,他曾说过:“这是强迫观念,而且人们往往不愿意听别人讲自己的强迫观念,‘我很害怕我感染了艾滋病,我很害怕我得了癌症,我很害怕我得了淋巴瘤。’人们听到这些都会不屑一顾或一笑置之。但作为一个疑病症患者造成的伤害可能很大。这不是在开玩笑。”大多数疑病症患者又同时在焦虑或抑郁中挣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当他们担心生病时,焦虑水平会上升,压力水平也会上升,这会导致头痛、胃部和消化系统问题。焦虑肯定会引起疼痛,如果你是疑病症患者,你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疼痛作出反应。对于“疑病症”来说,再多的安慰也无济于事。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需要理解“疑病症”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导致的:心理治疗师卡洛琳•戈德马赫·克恩,擅长治疗焦虑症,她曾经说过:“大脑是如此强大,它真的可以说服自己生病。你知道有些事情不对劲,因为你相信你所认为的东西,而你所认为的就是你所觉察到的感觉。所以你可以让五个人告诉你,这都在你的脑子里,但这还不够。”事实上,所有的疾病都是心身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所有的疾病都涉及到心理和身体,这表明心理和身体是相互影响的。比如,最简单的喉咙痛也会带来情绪波动,有时候是恐惧(如果我落下太多的工作怎么办?我会失业吗?),有时是内疚(有人会从我身上传染吗?),有时是愤怒(我是从谁那里传染的?)。另一方面,情绪通常用身体的语言交流:比如紧张性头痛,或者压力引起的胃部不适”。
虽然疑病症正式被视为一种精神障碍,但是没有一个人是空洞的。我们都有个性、恐惧和希望。这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与一般人都有的恐惧不同,一个显著的区分因素是:疑病症患者从疾病角色中潜在地得到了一些东西。事实上,正因为有这样的担心,所以这些人允许自己长期停留在家中,做各种健康保障,获得来自其他人高度的关心,这可能都是他们潜意识中期待获得的。一些人认为,鉴于焦虑和抑郁的疾病诊断轴,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另一些人认为这是习得的。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炎症和生物行为医学中心主任布莱恩•A•法伦说,“如果孩子是由一个总是担心孩子生病的母亲抚养长大,那么孩子长大成人后也会不理性地担心健康问题。”所以,压力性事件,比如这次的疫情常常只是一种刺激因素,就好像亲人的死亡也只是个人悲剧的刺激因素。事实上,这些人本来就比较容易陷入对健康的恐慌之中。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的布莱恩•法伦的观点,有三种类型的疑病症。他们会反复担心,反复寻求保证,却无法把这个观点从脑海中排除,即医生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的东西。当我们想到一个疑病患者时,我们想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次又一次地去看医生。他们往往是这样的:他们会眼里含着泪水,走进医生的办公室,坚称自己快死了,甚至没有必要接受检查。或者她可能会回避去看医生,以避免确认她的恐惧。比如,她可能是因为有外遇的罪恶感而害怕感染病毒,从而诱发了疑病症。抑郁型忧郁症可以演变成一种严重的妄想类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对身患疾病深信不疑,对自己这种非理性的恐惧没有任何洞察。她有自杀的风险。
这类人往往有许多身体症状,并假定有严重的根本原因,但不一定会得出灾难性的结论。他只是想让医生找出持续疼痛的原因以及如何消除。这类患者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相似,但他们担心有重大疾病。另外,有必要提一下,疑病症与强迫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都过度担心,觉得有必要做一些事情,比如反复看医生。但是,疑病症患者常常有许多无法解释的症状,这主要可能与医学对纤维肌痛等病症的了解不足有关。这些疾病可能与过度产生促炎性细胞激素有关。从脑科学的角度看,这可能是控制正常免疫反应的机制失调,细胞激素的产生没有停止,导致持续的疲劳和不适症状。随着我们对大脑、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关系的进一步了解,一种新的观点将会出现,来帮助了解那些有多种无法解释的症状的患者。
越来越多的医生将疑病症视为可以通过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疾病。有一个患者确信自己得了脑瘤,尽管医院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然后,医生尝试了百忧解(注:一种抗抑郁药物),结果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患者烦躁和敌意的状态变成了感激和高兴,因为有什么东西在帮助他。事实上,采用一些药物去帮助这些疑病症患者,主要的原理是“安慰剂效应”,药物未必一定有实际的化学反应,但是可以起到安定的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用药医治的病,比陷入无药可治的恐慌要好太多。目前认为,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疑病的抱怨、抑郁的抱怨和特质焦虑。认知疗法中,有一种暴露与反应预防的技术,你需要带着一种强迫观念直接面对它。假设有人对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有一种非理性的恐惧。那个人需要直面恐惧,也许是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一起,也许是去一次治疗艾滋病的医疗机构。治疗的目标是做一些你一直在回避的事情。最初,这个过程会增加焦虑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水平会稳定下来,不再那么重要。你已经近距离地正视了自己的恐惧,你看到了它的真实面目:仅仅是恐惧,而不是现实。
上面这些都需要求助专业人士帮助。那么有哪些可以自我调节的办法呢?1)转移注意力,从对自己身体的关注,转移到对外界其他事物的关注上。如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看书、绘画、花艺等,特别是那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中。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对于减缓疑病情绪会有很大帮助。在疫情期间,我们会接受到许多消极负面情绪的信息,也有一些人热衷于发送此类信息。多看多听这些内容,会加重疑病情绪。因此,请和那些积极心态的人多交往,这样自己也会被感染,让心情放松下来,疑病焦虑也会减缓。
疑病虽然是个体对自己健康的过分忧虑,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身体的疾病信号,从积极的角度看,疑病的人都是热爱生命的人,如果能看到这一点,允许自己去做比关注健康更多的事情,提升生命的质量那就更好了。疑病症患者最主要的是要放松对自己身体的觉察,而不是完全不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如果这么想的话,反而会陷入疑病恐慌之中。
您还想看到关于“社会心理”、“疫期心理”等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首次!2020心理动力学系统学习网络课招募!公益平价!
首次!朋辈咨询线上学习小组招募啦!大众自助助人的心理课
在不能出门聚会的日子里,成为更自信的人|疫期蜕变计划,欢迎加入
等结束后,下一站我想见你| 疫期“脱单”互助社群,欢迎加入
一杯咖啡发起疫情期间“守望相助”互助社群了,邀请你加入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2020上半年朋辈咨询第5期招募:大众自助助人的心理课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