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要是听懂今天的了《稻秆经》,我们给你大写的服气

2017-11-08 来吧 静怡苑•心灵乐园

佛经,尤其是密法的传讲,有很多方法,就像波浪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如果前一轮没有理解,又有新一轮的广讲。

《佛说稻杆经》宣讲的方法,像海浪一样,一轮接着一轮,先讲一个略的十二缘起,接着又是广一点的十二缘起。

先是十二缘起支,之后又是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之后又是解释名词等等。下面开始广讲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

 

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


复次,不了真性,颠倒无知,名为无明。


不了解真实的本性,颠倒是非,无知蒙昧,所以称之为无明。

真实的本性,也即心的本性。

小乘佛教因为层次不一样,不同门派对真相的理解有所不同,大乘佛教、密法乃至大圆满,都对真性、本性有不同的理解。

难道有不同的本性吗?

并非如此,只是不同的角度与阶段的理解而已。就像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眼根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视觉,都是真相。但相对于显微镜而言,则有着很大的错谬与局限。显微镜也有不同的精度,也有不同层次的真相。而没有真相,就是绝对的真相。只要我们的语言可以表达,我们的意识可以思考的,都不是真相。超越言思的领域,才是真正的真相。这就是没有真相的真相。之前所有的真相,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而言的真相。

 

为什么强调心的本性,而不是物质的本性呢?

 

因为万法都是心的投影,了解了心的本性,就能了解万事万物的本性。二转法轮加三转法轮,也即空性加光明,就是心的本性。

无明就是不了知心的本性,智慧的对头,就是无明,不了知真相。虽然科学家、哲学家在自己的领域很有贡献,却仍然不通达心的本性。

 

学佛就是学智慧


 

我们修行人,则要把自己的五蕴作为实验品,来了解世界的真相。

佛告诉我们,外面的物质并不重要,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本质。修行人三五年的闭关,都是在研究自己,看自己的本心。就像科学家做实验用仪器一样,修行人通过修行,来了知自己的本性。因为心的本性,只有心自己才能明白。通过修行,就能了知烦恼的源头,从而获得解脱。

前一轮的十二缘起解释完以后,此处又继续解释道:前面已经讲过,所有的无知、愚昧,包括世间与佛法的愚昧,乃至在空性方面的愚昧,都叫做无明。迷信也是无明,是佛教要消灭的。学佛就是学智慧,所以佛教不是迷信。

十二缘起支的源头,是无明。通过烧香、拜佛、诵经、祈祷,只能对消除无明起到间接的作用。只有智慧,才能从本质上断除无明。所有大乘佛教的修行,可以归纳为六度,即六波罗密多。而其中的其他五度,都是为了智慧波罗密多。智慧,就是为了消灭无明。

佛教之外的所有宗教的真理,以及世俗学问中的真理,佛教都尊重,但佛教有自己超凡脱俗的智慧,这是其他智慧无法抵达的深度和高度,那就是空性智慧。

佛教只提倡智信,而不鼓励迷信。只有一种暂时没有理解的信心,佛教也会鼓励,那就是对真理的暂时性的崇拜与坚信,比如:

四圣谛本身是真理,初学者目前还没有能力去了解,不知道四圣谛的内涵,但如果能很虔诚地相信,哪怕还不是智信,因为相信的内容没有错,这种信心也是有用的。而其他所有的盲目相信与崇拜,都是佛教所反对的。

前面也讲过,除了《稻杆经》中所提到的个别无明以外,其他的盲目、迷信等无明,也包含在无明的范畴当中。

 

唯有闻思修,才是佛教的核心与重点。

 

《华严经》等很多经论中,都十分强调闻思修的重要性。通过听闻,获得闻慧;通过思考,获得思慧;通过修行,获得修慧。只有闻思修,才能获得智慧。烧香拜佛,都不能直接增长智慧,推翻愚昧、断除烦恼,我们永远都不能解脱,只能在轮回中流转。

学佛,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证悟空性,证悟心的本性。这样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大乘佛教的智慧与慈悲,是缺一不可的。智慧只有包含了慈悲,才是大乘佛教的智慧。否则就是小乘佛教的智慧。没有智慧,不懂得道理,也不会真正发起慈悲心。

 

不除无明,永无解脱


 

生命的身心是相应的。比如说,在三界中,欲界的身体非常粗糙,欲界生命的意识也非常脆弱。色界比欲界生命的身心要清净很多,外在很不容易伤害他们,一直在禅定中如如不动。

无明就像风筝的线,哪怕生命的风筝飞得再高,也离不开无明之线的牵引。

哪怕走到无色界等非常高级的地方,身体远远超过人类的身体,庞大且细微,而且肉眼看不见,就像暗物质一样,无色透明(不是像玻璃一样)内心也很精细,一生下来,就在禅定的状态中,乃至死亡。这是轮回最高的地方,但最终但是要堕落,在轮回中继续流转,这就是因为没有消除无明。如果四禅八定没有出离心、菩提心与智慧的成分,只能解决一些暂时的精神问题,如失眠、压力过大等等,却不能消除无明,获得解脱,只有闻思修,才能断除无明,获得解脱。




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无明一直处于优越的位置,一切都是他说了算,智慧等等完全没有地位,但只要有了闻思修的方法,无明就很快会退场,让位于智慧。心的本性与无明没有任何关系,无明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客尘,就像衣服上的尘垢一样可以清洗掉,有了中观、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无明虽然是成千上万年的积垢,也可以在一瞬间清除。学了《稻秆经》,就能明白智慧的重要性。

 

如是有无明故,能成三行,所谓:福行、罪行、不动行。

有了无明以后,就有了福行、罪行、不动行,也即布施、忍辱、持戒等善业,杀盗淫妄等恶业以及四禅八定等不动业。

四禅八定分为因四禅八定与果四禅八定,在人世间修四禅八定,有可能退失,如果到了临终都没有退失,就一定会投生于色界或无色界。修四禅,投生于色界,修四无色的四种禅定,就投生无色界,这就是不动业。

因为色界无色界众生无法沟通,菩萨不会投生色界无色界,因为有度化众生的愿力,而会投生于欲界等有苦难,有伤害也可以互相帮助的地方。世俗外道修持四禅八定的人,以及小乘修行人因为没有菩提心,就有可能投生于此。

小乘佛教的静处,是没有人的地方;大乘佛教的静处,是城市等众生聚集处。大乘佛教认为,有自私心,就不是静处,对大乘修行人最大的干扰,是自私自利。如果身处闹市没有自私自利,就是静处;但对于还没有证悟的初学者而言,还是要先选择小乘修行人的静处。

前段时间我发了一个微博:


对小乘行人来说,时代广场不可能是静处。但对有菩提心,有智慧的菩萨来说,时代广场就是静处。

 

从於福行而生福行识者,此是无明缘行;从於罪行而生罪行识者,於不动行而生不动行识者,此则名为行缘识;与识俱生非色四蕴及色,从此则名为识缘名色。


这一段的《稻秆经》的原文有一些问题,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手抄、刻经板破坏等等,包括藏文佛经也是一样,也会出现这些问题。如果去修改,可能会有一些非议,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将错就错,所以还是要提出来。

关于这一点,在太虚大师讲的《稻杆经》讲义中有提到,这段有一些问题,但他最终也没有明确地说该如何修改。

我查找了很多版本,最后根据藏文的意思,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此段应为“所谓福行、罪行、不动行,此是无明缘行。从於福行而生福行识者,从於罪行而生罪行识者,从於不动行而生不动行识者,此则名为行缘识;与识俱生非色四蕴及色,此则名为识缘名色。

 

 

所谓的善业、恶业与不动业,都是因为无明而产生的,有了无明,会造罪行善,所以是无明缘行;行善以后,可以产生下一世的善报;造罪以后,会产生恶报,投生恶趣;从不动业,会生不动业的心识,这就是以行缘识;与我们的意识一起俱生的四个非色(名),即物质色蕴以外的受想行识四个属于精神的四非色(名),以及色蕴,这就是以识为缘而生名色。

 

名色增长故,从六入门中能成事者,此是名色缘六入;

名色是怀孕后的四周左右,还没有心脏的跳动,没有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当时的胎儿有意识、有感受,称之为名色。随着逐渐成熟,就是名色增长。五个感官加上意识形成了以后,就能成办耳听、目视(如果睁开)身体感受冷热等等,这就是“成事”,这就是依靠名色而产生了六入。

 

从於六入而生六聚触者,此是六入缘触;

前面讲过,六个感官有六个感觉,即六触,眼睛看到色法,耳朵听到声音等等,以六入为缘,而产生六触。

 

从於所触而生彼受者,此则名为触缘受;了别受已,而生染爱耽著者,此则名为受缘爱;


因为接触,而有了感受。这就是以触为缘而产生受。了解辨别受以后,看到是染污,产生喜欢、厌恶等欲望,是爱;离不开,是耽着,这是以受为缘而生爱;

 

知己,而生染爱耽著故,不欲远离好色及於安乐,而生愿乐者,此是爱缘取;


了知以后,产生染爱耽着,不想离开、放下,舍不得美丽的东西,而希望不离开快乐,这就是因为爱而产生取,此时不仅仅是欲望,已经上升到行动的高度。

 

生愿乐已,从身、口、意造後有业者,此是取缘有;从於彼业所生蕴者,此是有缘生;生已,诸蕴成熟及灭坏者,此则名为生缘老死。


希望有了快乐的心愿后,便从身口意而造作来世的业,这就是从取而产生有。此处的有,是指轮回的因。今世杀生,来世堕地狱。今世的杀生,就是此处的有。以因而起果名,就像某一种花的种子,就以花的名称来命名一样。

依靠以上各种业而产生来世的五蕴——肉体与意识,这就是有产生了来世的生。

来世的投生,就是意识的投生。之前的“识”,也是投生;此处的“生”,也是投生。十二缘起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连续不断。身体不断变化、衰老,这就是以生为缘而产生老和死。



 


虽然,此因缘十二支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非常、非无常、

虽然从感官现实的角度来说,十二缘起,互相为因,互相为缘,互相循环。

十二缘起法像车轮一样转动、循环,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没完没了,主要的原因是无明。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十二缘起法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它们既不是永恒的,也不是无常。在常与无常之间,本来没有第三者,但这里却说非常非无常,这是为什么?

从感官的角度来说,是无常,但后面还有其他的真相,十二缘起的循环,就像旋火轮一样,是一种错觉。旋火轮的存在,只是一个点。高速运动之后,变成环形的光。光存在于哪里?外面还是里面呢?当然不是在外面,高速照相机可以告诉我们外面的真相。实际上,这都是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觉,外在环形的光是不存在的。环形的光,仅仅存在于我们的错觉当中。

从感官的层面来看,十二缘起有上述因缘,进一步分析,循环是不存在的。常与无常都不是。

 

非有为、非无为、非无因、非无缘、


佛教认为,有因有缘的都叫有为。人与大自然的因缘,都是有为。大自然的任何因缘都无法产生影响的,就是无为,但实际上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就像虚空一样,根本不存在。

有为无为本来就是对立矛盾的,不存在第三者,非有为一定是无为,非无为一定是有为,但世界就是这样超离了有为与无为,完全是错觉。

轮回或十二缘起不是无因无缘的,也不是有因有缘的,什么都不是,根本不存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不要去谈论。比如说,我们去谈论旋火轮这个圆形的火光,它根本不存在,根本无从说起。十二缘起整个的过程,就像旋火轮一样根本不存在,是被无明染污的幻觉。

 




非有受、非尽法、非坏法、非灭法,从无始已来,如暴流水而无断绝;

 

既不是有感受,也不是灭尽的法,不是坏的法,不是灭法。上述十二缘起是我们自己的错觉。错觉的法则,是十二缘起,但从更高的角度而言,没有法则可言,整个都是错误的。从无始以来,就像奔腾咆哮的河流一样没有断绝。

 

这里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无,是不是矛盾呢?并不,就像旋火轮一样,在不存在中可以显现环形的火光,不存在与环形火光并不矛盾,像硬币的两面一样。

 

电影《超体》中,卡车速度过高之后,看不见卡车,只看到一条线。就像流星运行的一光线一样。速度继续提高以后,连一条线也看不到了。

没有看到的事物,我们不能否定。我们的感官感觉不到实际却存在的东西非常多,96%的物质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便否定,是非常幼稚的。

 

一切的感知,都是智慧的游舞


 

我们的感官,只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若要作为探索真相的工具来用,那就根本达不到标准,因为眼睛没有这些功能。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虚拟的,都是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必须依靠这些错觉而生活。有了这些错觉,才能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生活,因为五根识与虚拟世界在一个频道中。如果频道不对,就无法相应。

我们的意识给我们表演的现象,佛教称之为“游舞”,就像舞蹈表演的魔鬼和天人一样,只是一种戏剧、一种舞蹈而已。

在我们看来,轮回十二缘起就像河流一样没有间断。但轮回的本质,却是不存在的。二者的结合,就是现空无别。

现空无别、明空无别、觉空无别、乐空无别,是佛教的四个无别。






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







 心灵乐园一周课表 

(详情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所有课程为现场学习

哪怕只听一堂课,都会对你的人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获取更多内容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静怡苑·心灵乐园”进入)


课程”查看一周课表

助念”了解助念注意事项

遗书”参看遗书模板

慧灯之光”领取

《慧灯之光》全套电子书

金刚经” 领取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电子书

不忘”领取

索达吉堪布的新书《不忘》

另:点击后台菜单栏有惊喜


精彩内容回顾


慈诚罗珠堪布最新开示:《佛说稻秆经》强势回归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新鲜热乎的《稻秆经》笔记出笼

今天的《稻秆经》听晕了吗?趁有余温,赶快温习!

一个消除负能量的绝佳方法

佛教徒必备技能:做什么事儿都能修行的窍诀

如果让你清扫粪便,你愿意吗?如果,是给佛菩萨呢?

当大家正为左右脑不平衡而发愁时,一位大神站出来说话了……

面对需要照料的父母,你怕了吗?

身为一个佛教徒,竟被佛教徒吓跑了

那些年,无辜躺枪的佛教徒家属们

逛妓院时,佛教徒该怎么做?

终于出来了,陪孩子写作业的终极秘籍

人人都说禅修好,又有几人做得到?

手脚冰凉怎么办?我想当个暖宝宝

佛陀:孩子们啊,出离心这个词已经被你们玩坏了

佛教徒卖起萌来,连佛菩萨都笑哭了

80、90,我们正逐步走向英年早逝这条路上

你曾背过的那些古诗,说出了佛教徒的心声

最潮最in街拍神器,当红明星标配,很多佛教徒都有

【你说怎么办】身体不适、没有时间、修得好是什么感觉……

【你说怎么办】禅修要双盘吗?能不能闭眼睛?爱打瞌睡、爱胡思乱想怎办?

秘籍!教你一个走路时也可以禅修的方法

每天早上一座禅修,你想不想一起参加,为自己的精进打卡?

心灵乐园的正确打开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