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 VIS丨国际学校发展大会参会有感

2016-12-04 Shirley 新学说


2016年11月20日,第二届国际学校发展大会正式落下帷幕。会后我们也陆续收到了来自演讲嘉宾、参会嘉宾、媒体等各方反馈。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好好校 niceschools


作者曾任外滩教育主笔以及沪上一所双语学校的品牌负责人。受邀参加本次VIS大会,作为“教育观察者”的她又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


感谢新学说的吴越老师,邀请我参加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去年,该活动在北京举办,我心想,哪家机构这么厉害,居然请到那么多教育界的大咖、校长欢聚一堂。今年,国际学校发展大会来到了家门口,于是我就有机会去看一看。




说实话,我真正在教育行业工作,只有11个月。之前都是以媒体人的身份在报道国际学校、双语学校。现在的身份是自由撰稿人,所以,我只能说是“教育的门外汉”、“教育的观察者”、“国际教育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这些文章除了在我的随笔平台“好好校”发表,我还准备投稿到“新学说”,相信会有很多教育行业的大神看到,所以有理解浅显之处或表述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指出来。


首先,说说VIS大会的设置。第一天上午,是四位大咖校长,真的都是扎扎实实的教育界牛人。


第一位出场的是承办方上海万科双语学校的校长Orlando,来自美国,在美国双语学校教书10多年,然后转战欧洲教书10多年,并担任校长,可以说是双语教育的绝对权威。


他的讲述比较特别,几乎完全没有提到万科双语学校,而是引用了包括霍金、曼德拉、潘基文、哈佛大学招生办主任等名人在内的引语,讲述国际教育的重要性。


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到的德国教育家Kurt Hahn说的一句话:“从小和外国人一起长大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关心其他至少一个国家的人的权利和幸福。”(The boy growing up in brotherhood with foreigners cannot help but learn to care about the rights and the happiness of at least one other nation.)




与不同国家的老师、同学相处,感受大千世界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冲击,在潜移默化的环境里,学会尊重和包容,可能这就是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相比传统学校最大的不同点吧。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所以拍下这张PPT做纪念。Kurt Hahn说这段话的时候,是1939年。



第二位主讲人Rena的官方背景来头更大。同样来自美国的她,当过23年校长,曾任北京京西国际学校高中部校长。更闪耀的背景,是美国新英格兰院校协会(NEASC)的联合主席



可能中国的家长和教育人士对这个机构不太熟悉。我查阅网络资料后发现,它成立于1885年,是美国成立最早的教育认证机构,总部在波士顿,是被美国教育部认可的六大认证机构之一。


过去,它只为美国的学校提供认证服务,现在也开始认证中国大陆的国际学校,比如北京的京西国际学校、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北京哈罗英国学校等。



在分享中,她谈到“学生为什么要去上学?”


学校是一个学习平台;

是获取信息、探索和检验真理的地方;

是帮助学生创建自己世界框架的地方,帮助学生如何去思考,不是规定孩子想什么,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去想。


“什么样的课程,才是好课程?”


Rena的答案是:


有严谨的体系和规则;

对过程、内容、延展有理解;

回答重要的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批判性分析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

成为过去的学习,和未来知识的连接。


(以上部分是我在讲座时自己记录的笔记,可能在理解上有偏差,请大家以“新学说”公布的官方演讲稿为准)。



第三位主讲人是来自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的Gerard校长。2016年1月才上任,之前是在卡塔尔的一所千人学校担任校长。


他讲述的话题是“校长领导力”,好像英国系的学校都非常喜欢谈“领导力”这个话题。




其中,他谈到“好的领导(校长),应该是手握权力,还是放下权利?”


他的回答是:下放权力更有效。好领导应该更多的思考:“员工想要什么”,而不是“我想要你做什么”。这样一来,可以鼓励员工提出更好的想法,承担更多的责任。


同时,领导权力下放,可以让校长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因为这样可以避免:


*细节管理,浪费时间

*员工不再创新

*大家不愿冒风险从而不敢创新


在演讲的最后,他也提到了,其实校长有点像一个学校的工程师,尤其是对于一所新学校来说,它好像就是负责盖地基部分的工程师,他对外不断阐述着学校的愿景,但是他本人呢,2-3年后可能就会离开?学校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他引用了英国媒体《Spectator》里的一句话:只有极为罕见、极为有效的领导人,才能重新改变学校的构架,重新塑造学校所在社区。



上午最后一位出场的校长是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吴子健校长。由于我之前采访过他很多次,而且他正巧是讲述包玉刚学校本身的故事,所以我对他的演讲内容比较熟悉,但是还是听的津津有味。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他展示了一个学生拍摄的视频,里面的IB学生代表这样说自己:我是一个摄影师、一个咖啡师、一个骑行者。一个生动活泼的追梦少年形象,真的挺打动人的。另外,吴校长提到,包校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为每天90分钟,中学生为每天120分钟。这个数字感觉不比美国、英国寄宿学校的学生少,真挺了不起的。


“我在这里插个小段子:我几次拜访包玉刚实验学校,发现里面的学生都挺美挺帅。于是问他们招生负责人:你们挑学生的时候,是不是还会考虑颜值呀?她的回答是:这个不会啦。学生运动多,有活力,脸上经常红扑扑,所以显得特别阳光吧。”


总结来说,新学说的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第一日的上半场,真的震惊到我了。对于我这样一个教育观察者来说,我感觉这场讲座,正在构建一棵全新的“知识树”,前三位校长讲述得是国际教育的知识体系,是“树干”,而吴校长讲述的是一个成功构建学校的案例,是“树叶”。


这场浓缩的课程,对我来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毕竟,过去我的工作是采访校长,校长面对记者谈的内容,和这次分享的内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中午在万科双语学校吃午餐


另外,我在VIS大会上的收获,是听前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市场总监杨莉聊市场招生和品牌营销。我和杨莉一样,做过七年记者,后来也做过一小段时间双语学校市场品牌负责人,所以听完她的分享,感觉到有很多共鸣(包括后来选择离开的理由)。


等有机会的话,我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原作者/Shirley

前外滩教育主笔

曾在沪上一所双语学校担任品牌负责人

现为自由撰稿人


本文来源作者个人微信平台

好好校(niceschools)


相关阅读


2016 VIS|新学说发布《2016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国际学校仅占基础教育学校千分之1.3!

2016 VIS | 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周家祥:“枫叶为什么这样红”

2016 VIS | 都是哪些人参加了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2016 VIS | 美国国家地理学习Erik Gun dersen:将世界带进课堂,让课堂与生活联接

2016 VIS | 赛尔教育学术总监Mars Wang: Fit Plan--打造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

2016 VIS丨英国素质教育发展认证中心(ASDAN)中国总监廖望:课外活动课程化与认证化——国际学校素质教育的新探索

2016 VIS丨棒呆留学创始人Brian Ong:国际课程体系在美本申请中的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2016 VIS | Linkedin领英中国王召:“我们”要让世界知道—雇主品牌建设

2016VIS大会丨四年时间,如何打造一所千人国际学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