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经典 | 无力无助之感,谁能为我挪去?--《都是恩典》(十三)【Puritan_Today】
精彩音频:《都是恩典》(十三)司布真 著
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1834-1892):“清教徒的承继人”,基督教历史上大有能力的布道家。人称“讲道王子”,19岁时就以讲道轰动整个伦敦。他在伦敦三十八年的工作,使教会增加将近一万五千人。在他讲道时,常是人山人海。
《都是恩典》一书为1886年写成,很快成为他最为人阅读的一本书,直到今日仍是如此。
名 人 小 传
司布真(十二)
初到伦敦一鸣惊人(上)
编写:晓鸥
司布真为什么能有这么迅速而明显的进步呢?我们推断因为以下事实——他总是尽快地去做任何事情,从不迟延。我们可以赋予他很高的荣誉,因为他具备必需的属灵基础。他可以为相关的目标而工作,因为他自己心里已经有了这样的根基。
灯已经有了,它只需要一个合适的灯台来让它发出光芒。
我们必须特别说明这一点——在荣耀方面,即谦卑方面,他具有真正的基督徒品格。
如我们所刚刚看到的,他断然放弃寻求自己的益处。就恩典方面而言,他难道不是促进恩典的先驱吗?他没有多大的野心……一个乡村牧师就是他心中的全部渴望……伦敦也许会使他更伟大,但却并没有使他更快乐。
—— 雅各•道格拉斯(JamesDouglas)著《讲道王子》(The Prince of Preacher),1894
我们来看看一个乡村牧师初到繁华的伦敦时,他所遭遇和经历的故事吧。
因着参加剑桥主日学联会,司布真的才华展露出来,吸引了一个名叫乔治的人向他在伦敦的一位朋友推荐了他。这位朋友名叫威廉•奥尔尼,是伦敦新花园街浸信会教会的执事,那时,他们教会没牧师,于是就邀请司布真主日来为他们讲道。当时司布真年仅19岁,所以感到很惊奇。
初到伦敦的司布真,和几个年轻的绅士住在一所寄宿公寓里。他衣着寒酸,头发蓬乱,整个外表土里土气的。共进晚餐时,他们向司布真讲述了伦敦许多牧师的卓越才能——他们说,那些牧师具有全面的领导才能和罕见的演讲才能——他们认为司布真绝对不可能在伦敦最著名的不从国教者教会之中有容身之地。这使得司布真感到很沮丧。
与那些年轻的绅士们共进晚餐之后,司布真回到自己的房间。那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房间——那只是楼梯上的一个大柜子,非常小,床边几乎没有司布真可以跪下来祷告的地方。下面的街道上不断传来马匹和车辆的声音,司布真彻夜都难以入睡。早晨醒来的时候,他觉得很孤独,没有朋友,这个大城市似乎很冷漠;他想念沃特比奇的教友们,他们那天要聚会,而他却不能跟他们在一起。
他去教堂时,情况并没有改善。
教堂非常大,是砖石结构的,现在已经因为城市的烟尘而变黑了。然而,它仍然是英国最大的浸信会礼拜堂之一。司布真说第一次看到它时,“曾经一度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吃惊,在我眼里,那是一座华丽而雄伟的巨大建筑,表明其中的听众是多么富有和挑剔,他们与我曾经带着甜蜜和喜乐服侍过的教友大不相同。”
在没有牧师的那几个月里,教会曾经邀请几位据说很有才能的牧师来讲道。但“他们没有邀请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第二次,因为他们的讲道或者是哲学性的,或者枯燥无味,那样的讲道听一次就够了。”结果,来参加聚会的人减少了,侍奉工作处于低谷,人们很沮丧。
司布真如何改变了新花园街浸信会的现状?敬请期待 初到伦敦一鸣惊人(下)
《司布真传》
阿诺德·达里茂 Arnold Dalimore 著
《司布真的哀愁》
扎克·艾斯怀 Zack Eswine 著
《简明教会历史》
理查德·W·科尼什 Richard·W·Cornish 著
精选经典
清教徒名家名著 值得你默想细读
《都是恩典》司布真 著
我不能做什么
当焦灼的罪人接受了赎罪的教义,又明白因信耶稣而得着救恩的伟大真理之后,他可能会常常为自己没有能力行善而气馁不已。许多人在挣扎中呻吟:“我不能做什么。”这不是藉囗,乃是他们每天都负荷的心理重担。
他们很愿意有所作为,无奈做不到。他们每一个都打心底如保罗一样感叹说:“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
这种感慨似乎使整个福音变得空洞无效,因为食物固然对身体有益,但饥饿的人吃不到,又有何用处?生命之泉再怎么清凉甘甜,乾渴的人饮不到,又有何助益?
从前有个故事说到一位医生和贫妇之子,这位睿智的医生告诉妇人说,她的小儿子接受适当的治疗,病情会很快好转。但是她的小儿子必须每天定期喝一点最名贵的酒,并到德国有名的温泉区去静养一段时间。这样的建议对一位连填饱肚皮都成问题的寡妇而言,简直是风凉话!
同样的,“信而得生”的福音,有时候对一颗愁苦的心而言,似乎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它要求罪人做他做不到的事。
对那些真正觉醒但对真理还一知半解的人,其中似乎还缺了一环。彼端是耶稣的救恩,但如何才能得到呢?他们的灵魂没有力量,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避难之城就远远在望,可惜不得其门而入。
人这种无助无力之感,在救恩计划里是否有周全的解决之道呢?有的。
主的工绝对是完全的!它起始就接纳我们的本相,终了也不要求我们做什么。
当好撒玛利亚人看到那个倒在路旁、垂危濒死的旅人时,他并没有叫那人自己站起来,走向他,爬上驴子,自己朝旅店奔去。不,他乃是走到他身边(路十33),用油与酒为他疗伤,包裹好,扶他骑上牲口,带他到旅店去照应他。在我们最落魄、可怜的景况下,主耶稣也是这样对待我们。
我们在前面几章已探讨过:神称义,神称罪人为义,神透过人信靠耶稣的宝血而称他们为义。现在我们要再来看看,当耶稣施行拯救时,罪人究竟处何景况。
许多觉醒的罪人,不仅深为自己的罪痛悔,也为自己道德上的无力感到沮丧。他们无力将自己从淤泥罪渊中提拔出来,在未来的日子也无法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他们不仅为自己已经做的懊悔,更为他们有心振作却办不到的事实难过。他们觉得自己无力、无助,在属灵上形同朽木死灰。说他们觉得自己虽生犹死,也许很奇怪,但事实是如此。他们,在自己的看法中,根本毫无行善的能力。他们连迈步踏上通往天堂之路都觉得艰难,因为他们的骨头都破碎了。“没有一个英雄能措手”(诗七十六5)。事实上,再勇敢的人也“无力”。
然而可幸的是,由於神对我们的爱,圣经说:“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五6)。在此我们看见:自觉无助的人,因主耶稣的介入,而得助力。
我们的无助是非常极端的情况,圣经不是说:“在我们比较软弱时,基督为我们死”,或者,“在我们只有一点点力量时,基督为我们死”,圣经所说的乃是斩钉截铁,乾乾脆脆的一句话:“在我们还软弱的时候”(罗五6)。
我们本身没有一点力量可帮助我们取得救恩,主的话真确而有力:“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十五5)。底下我要进一步阐明这点,提醒你,主是如何在我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时,就以何等大爱来爱我们。活着而无力,至少总比全然死亡要好一些。
可怜无助的罪人必须持定的一个信念、坚守的一个盼望,就是主的保证:“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五6)。相信这点,一切的无力感就会消失。就如童话故事的米达斯王,能将手碰触到的东西都变为黄金一样,信心也能将它所触摸到的一切都变为美善。
我们的需要与软弱,一旦让信心经手处理过,就变成祝福。
默想与分享:
你的真诚分享将是对他人生命的祝福 欢迎您留言 就以下问题写下你宝贵的思考和感动!
1. 人活着却无助无力,在救恩计划中,谁来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 不时地你会有这种无助无力感吗?哪句经文会给到你提醒与帮助?
往期精彩系列 欢迎点击浏览
(七)依然犯罪,信心软弱的门徒,这里有给你的应许!
(八)你常把“信心”挂在嘴边,但能说出它的定义吗?
(九)要描述“信心”,你会用什么比喻?
(十一)向你心里的感受、凭据等挥手告别,开始真实的信心吧!
(十二)为何信心被选作救恩的导管?
或进入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清教经典】--点击【神学•教义】--在【名人名著】栏目即可找到本系列
【今日清教徒】“图书馆”
诚邀您关注公众号【今日清教徒】
我们正在为您打造 精选资源“图书馆”
一级菜单:精彩导航、清教经典、今日传承
【精美资源 随时点览】
✎“好用有用”的精彩资源,有声藏书正在陆续上架
✎ 欢迎进入公众号界面了解享用 敬请恭候 代祷!
今日清教徒∣Puritan_Today
一个优美经典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