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陆军——陆军省和参谋本部

风灵之声 风灵 2020-09-13


日本陆军


编译:老狼是也


第一章
日本陆军——从诞生到终焉
日本陆军——支配中国的企图
第二章
日本陆军——常备兵力和战时动员
日本陆军——中国屯驻军和关东军

第三章
日本陆军——士兵和下士官的“地狱内务班”
日本陆军——从二等兵到兵长

第四章

日本陆军——陆幼、陆士和陆大

日本陆军——再教育和强化训练的培训学校
第五章
日本陆军——大炮与战车
第六章
日本陆军——陆军航空队的变迁



第七章  日本陆军的中枢陆军省和参谋本部

 

 

陆军三长官

 

陆军的最高职位比海军多一个,它们分别是参谋本部的参谋总长、陆军省的陆军大臣和陆军的教育总监。这三个最高职位,都直接隶属于天皇,各自都负有直接向天皇进言的责任和义务。参谋总长、陆军大臣和教育总监就被称为陆军的三长官。

日本陆军就是这样的三元体制,但后面我们将能看到教育总监因为只是监管陆军的各类学校的监督,与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相比,并非直接参与国政、外交、宣战、和平这样的政策决策,它相当于海军中由海军省教育局长承担的职责。因此陆军实际上也是二元体制,教育总监只是参与陆军人事安排之类的事情而已,其权力无法与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同行提并论。那么为什么会设置这一职位呢。

教育总监是甲午战争后1889年设置的,为了安置拥有战功的军人就增设了这么个职位,也就是安抚性质的职位。陆军在1938年为了充实航空军备还创设了航空总监部,航空总监也直接隶属于天皇,并赋予了与教育总监具有同等分量的职权。

无论是三长官还是四长官,实际上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的地位才最为重要。而且,同样在军队的建设和指挥上,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具有不分仲伯的地位,据说这是从德国陆军参谋机构搬用过来的制度。日本效仿的德意志军队的指挥大权在皇帝手中,有辅佐的幕僚为左膀右臂。辅佐的幕僚统称为“军令”,而另一方面军队的建设和维持还有诸如征兵、培养军官、军饷支出、制服和武器以及预算等问题就叫做“军政”。“军令”和“军政”的军务区分是符合军队实际的设置,而日本不再设有统括二者的更高职位,名义上统帅大权均属于天皇,这就是德国流的制度设置。

天皇作为日本的统治者,实际上是不做具体政策的决策,也不像总统那样统领全部国政,他既是绝对权威,又不是大权独揽。权力有交替,而天皇判断失误没有被追究责任之虞,但他这会使他的存在本身受到无形的损害。天皇不做政策的判断,不做决策,却被奉为形式上的最高判断最高决裁者,这就是明治宪法的最大缺陷。而且,还有海军这一巨大的军事组织,也自有海军大臣和军令部总长两位最高决策者存在。就这样日本所拥有的武装部队就有四位最高决策人。

在这基础上,日本陆军与海军恰好相反,早早就使得参谋总长比陆军大臣拥有更大的权限。一旦战争发生,参谋总长就超出了作为天皇军事幕僚长这一单纯的职务本分,当仁不让地介入到决定日本进程的政治中,挥舞着权力大棒打压反对意见。比如外务大臣提出收兵吧,他们就借口指挥军队的军权归属于天皇不容他人置喙,他们把此称为“统帅权独立”。

就在一赌国运决定对美开战的预订日期上,陆军参谋总长连外务大臣都不告知,时任外务大臣的东乡茂德因为不知道这一期限难以按照国际法规对美进行最后通牒而加以追问后,才终于从海军军令部长那里知道“就在12月8日”。而军部要求他在袭击珍珠港之前一小时递交最后通牒,但当时通讯条件下要精确把握这一时限很难,这份长电由两个电报公司分批发出,而日本驻美大使馆收到该密码电报再翻译成文,结果递交到美国国务卿赫尔手中时已经是袭击珍珠港1小时后了。

直至今天,袭击珍珠湾被人们斥为“偷袭”,就因为日本大使馆没有在预订的时限内递交“最后通牒”的国书。也有人指责这是外务省的严重过失,但是如果不是东乡外相追问“什么时候开战”,大概外务省连最后通牒草案都发不出去。东乡外相曾提议在递交最后通牒后开战,对此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都强烈反对。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关系重大的问题也属于“统帅权独立”范畴不容干涉。通常对于军事问题,政府无权过问,无须问“是胜是负”、“战况如何”这类问题了,参谋总长只要竖起“统帅权独立”这张盾牌,就可拒人千里之外。可见,在陆军三长官中,参谋总长借助于“统帅权独立”的权限是何等之大。

东京审判中原来试图对袭击珍珠港进行追究,但最终不了了之。有人说美国实际上已经破解了日本的密码,进而甚至有人把袭击珍珠港说成是美国“阴谋”下的套。但不管怎么说,把背后捅刀子的人看作无辜,而受害者成为加害者了---这显然不可能成立。

参谋本部、陆军省和教育总监部的组织结构

 

参谋本部的组织结构

参谋本部的组织结构在战前未曾公布,参照下表(满洲事变爆发一年前)并对比1908年(明治四十年)可以看到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而这个机构在数年后进行改编则发生了相当大的变更。迄至当时的作战课长是第二课长,但改编后第三课长为作战课长,以前的第二课长成为新设的战争指导课长。即:

○   第一课、第二课合并为第三课,担任作战、编制、动员。

○   第八课(演习)从第四部转入第一部,成为第一课。

○   以前的第二课军务变为担任战争指导和国防政策,俗称“战争指导课”。

○   第四课(情报)也担任了要塞警备的军务,并且加入了以前由第三课承担的防卫的军务。以后俗称“防卫课”。

○   分别由第五课担当苏联情报、第七课担当欧美情报、第七课担当中国情报的收集和分析。

○   第四部的第八课担任运输(铁道·船舶)、第九课担任通信。

○   第四部有第十课担任战史、第十一课担任战术和战法。

 

参谋本部组织结构表(1930~1931年左右)

参谋总长(大、中将)



总务部长









计35




庶务课


第一课


派遣尉官10





参谋次长(中将)



课长大佐


(编制·动员)









课员    2


课长大佐









部属    2


课员    10









副官    3


派遣    3









主计    2





















第一部长









23 2



第二课


第三课


部属大尉1







(作战)


(防卫)


派遣尉官6







课长大佐


课长大佐









课员    10


课员    3









海军参谋兼1


海军参谋兼1



















第二部长









计46



第四课


第五课


部属大尉1







(情报)


(军事地理)


派遣尉官14







课长大佐


课长大佐









课员    16


课员    12



















第三部长









18 5



第六课


第七课


部属大尉1







(铁道船舶)


(通信)


派遣尉官3







课长大佐


课长大佐









海军参谋兼1


课员    12









内务省派官1


邮电省派官1









铁道部派官1











邮电部派官1





















第四部长









23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长


派遣尉官8





(演习)


(国内战史)


(外国战史)







课长大佐


课长大佐


课长大佐







课员    4


课员    3


课员    4

















大(公)使馆武官








20




美·英·苏·法·澳·荷·中




大(公)使馆副武官


派驻武官1





波兰·阿根廷·墨西哥·土耳其




美·英·德·苏·法·中








佐官12(根据必要派遣中·少将




佐官 7



















直属官员学校








高等官员

147



陆地测量部








兼任

7



陆军大学








派任官

34












合计:

188

 

新设了战争指导课是这一改编中最关键的要点,而中日战争开始不久的1937年11月又进行了改编,即:

○   第二课担任战争指导和后勤兵站。

○   第三课担任编制和动员。

这样作战课恢复原样,独立的战争指导课被废除。

1940年8月,重新设立了若干新的课,即:

○   第二部第八课为谋略担当,原有的第八课所担当的铁道和船舶分开各由第九课担任铁道运输、第十课担任船舶运输,这样原来的第九就顺延为第十一课(通信)、原来的第九课为第十二课(战史),原来的第十课为第十三课(战术战法)。

最后的大改组是1943年10月,总务部和第四部(战史)被废除,分别如下:

○   庶务课直属于参谋次长,分管人事、经理、文书。

○   第一部

第一课  训练演习

第二课  战争指导、作战·防卫·后勤兵站

第三课  编制·动员

○   第二部

第四课  原第八课的谋略、宣传

第五课  苏联情报

第六课  欧美情报

第七课  中国情报

○   第三部

第十课  铁道·船舶

第十一课  通信

※   第一部的第四课(防卫)、第二部的第八课(谋略)和第三部第九课(铁道)被废除并取消了番号。

陆军省组织图(1936年8月前后)






办公厅











副官

秘书官

副主任

战史编辑










国防赞助管理事务










23-160






人事局长










/少将

补任课

征募课

恩赏课

陆军功绩调查部







13-29

10-14

8-119

16-260






军务局长










/少将

军事课

军务课

新闻班








12-11

16

17-15




次官

一等


兵务局长





陆军大臣



/少将


/少将

兵务课

防备课

马政课







9-22

6-12

8-13






整备局长







政务次官

一等


/少将

战备课

整备课





参事官

二等



15-38

9-11





书记官

三等


兵器局长










/少将

枪炮课

机械课









12-31

9-15








经理局长










主计监察

主计课

监察课

后勤课

 建筑课







13-29

10-14

8-119

 15(技师7






医务局长




 52(含技师)






军医总监

卫生课

医事课









9-12

11-13








法务局长



※数字左为军官·军官待遇·高等文官






司法事务官

司法事务官


    数字右为下士官及雇员和临时雇员







5-6


※课长为大(中/少)佐






陆军抚恤部



    课员为中/少佐,其他为一般雇员

 




陆军航空本部








陆军技术本部

(以后为“陆军兵器行政本部”)






陆军科学研究所

(以后为“陆军技术研究所”归兵器行政本部管辖)





陆军军需审议会





陆军省附属机构



陆军制造廠

(以后归兵器行政本部管辖)





军马补充部







陆军兵器廠

(以后归兵器行政本部管辖)





千住制绒所

(以后为“陆军制绒所”)






陆军卫生材料廠








陆军被服廠








陆军筑城部








陆军运输部

(以后加入陆军机甲本部、陆军气象部、陆军燃料廠、陆军东京经理部





陆军抚恤部、俘虏情报部等)



 

可能过于琐碎地就参谋本部的变迁进行了追踪,这也是为了有益于了解或可想见参谋本部究竟掌控何种项目以及怎样来把握这些东西。

陆军省组织

前面的表是1930年~1931年左右参谋本部的组织机构。而陆军省与参谋本部相比,其特征在于对外联络的相关部门非常之多,组织部门各个名称显赫,因为进行航空开发、一般武器开发,和管理兵工厂、军服工厂、战马的调集等等,总之一切与战争相关的准备都由陆军省进行统管。

陆军省本身以大臣办公厅和人事、军务、兵务、整备、兵器、经理、医务、法务这八个部门为中心,而中枢部门就是军务局中的军事课和军务课。军务课长担任一般的国防政策问题,即使与外交内政政策相关,也可以无视政府的存在而自行制定方案。

他们把持的问题常常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比如国防政策问题(国防大纲),军备问题(陆军军备),陆军的行政如何开展(军政问题),原本不做通盘考虑就难以解答。但反过来说,也正是这些有关国家方向性的问题,军务局一旦能够通过的话,那么预算也就依此进行安排;军务局强硬主张需要战争解决问题,那就只有开战。因此,满洲事变没有得到阻止,中日战争没有得到阻止,向美英开战也没有得到阻止。在决定对美开战的最后时刻,时任陆相的东条英机就对犹豫不决的近卫文麿首相威胁道:“有时候就得有从清水寺纵身一跃的勇气”(注:“从清水寺纵身一跃”为日本谚语,从京都清水寺绝壁跳下,孤注一掷,其实那曾是著名的自杀场所。东条英机就这样逼迫近卫文麿内阁最终不得不总辞职。如果近卫文麿要对抗陆军的意图,那么像已经多次发生的那样陆军大臣一旦辞职同样能导致内阁垮台,因为当时日本规定一旦内阁成员辞职就意味着内阁不能成立。支撑着陆军大臣骄横跋扈的就是陆军省的军务局。

中日战争开始后九个月成立了国家总动员法。这是为了战争,把物质、人民和思想等一切置于国家统治管辖之下的法律,在法案审议中对提出异议的议员们大声喝骂“八格牙路”“闭嘴”的,就是军务局军务课国内班长佐藤贤了中佐(注:最终军阶为中将,甲级战犯,被称为围绕着东条英机的“三奸四愚”中的四愚之一)。这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象征性的一幕,实际上时任陆军大臣杉山元在此后的答辩中马上表示了“歉意”,但丝毫未影响陆军的政策推进。议员都知道如果再加抗争的话就会有宪兵跟踪或者抓住一些小事栽赃问罪。因为审议法案时,中日战争已经被称为“圣战”,任何妨碍“圣战”的言论都是被取缔的对象。一个刚被分配到陆军省记者俱乐部的新闻记者回忆称,宪兵无缘无故闯入家中,翻看书架检查抽屉,对此什么也无法辩说(摘自保阪正康《陆军省军务局和日美开战》)

教育总监部

教育总监部的组织很简单。因为它就是监督陆军的学校教育的组织。学校中唯一的例外是陆军大学,该校归参谋本部管辖。教育总监也视察检阅师团的训练,但是对其训练内容则不承担责任。这个组织表中带有特征的是叫做“兵监”的职务,该表是1936年的组织构造表,其中有骑兵监、炮兵监(野战炮兵监、重炮兵监)、工兵监、辎重兵监,此后实际上还设置了通信兵监、化学兵监、高射炮监等等。“兵监”就是管辖各兵种相关的学校,视察检阅这些部队。

教育总监部组织图(1936年5月前后)




本部

本部长












中将


庶务课


第一课


第二课








大佐


部队教育、


补充学校、军官生的








副官:


典范制定等


募集、考试








中佐1




课长大佐








少佐1




课员:








大尉1




中佐1








附:




少佐2








三等主计正1




大尉1








一等主计   1





















骑兵监部

兵监




部员:








中将


副:少将1


大佐1












中佐1












少佐1












大尉1




教育总监














炮兵监部

兵监




部员:







中将


副:少将1


大佐1












中佐1












少佐4












大尉1



















工兵监部

兵监




部员:








中将


副:少将


大佐1












中佐1












少佐3












大尉1



















辎重兵监部

兵监




部员:








中将


副:少将


大佐1












中佐1












少佐1
















人员共计:1.军官·军官待遇·陆军教授





52



               2.其他准士官、下士官、雇员文官21、文书2、技术2




26



 

教育总监部值得一提的是,载有“宁死不做俘虏受辱,不留污名”文字的有名的《战阵训》就出自于教育总监部,然后由东条英机的名义下达各部队。文章开宗明义地称“本文应有助于提高发扬战场上的精神道德”,它被印成小册子配发给士兵人手一册,并要求背诵,部队军官也将此作为材料对士兵进行精神教育。

《战阵训》是1941年制定的,而其内容和1882年明治时代发布的《军人敕谕》大同小异,据说部队的军官认为有《军人敕谕》就足矣,《战阵训》几乎没有什么新意,有些人甚至都不把它当回事。明治以来,就不断强调着“当俘虏的话不如去死”。当时也有不少当了俘虏回来的,回家后被迫自杀的军人。

但是明确地要求“不做俘虏受辱”这种严苛的“战斗精神”封堵了退路,军人、士兵甚至国民在战争中除了忠实地按照这种要求一直战斗下去,似乎就再无其他生路了。


相关书籍:

识别二维码 购买精品书


相关文章:

日本陆军——从诞生到终焉
日本陆军——支配中国的企图

日本陆军——常备兵力和战时动员

日本陆军——中国屯驻军和关东军

日本陆军——士兵和下士官的“地狱内务班”

日本陆军——从二等兵到兵长
日本陆军——陆幼、陆士和陆大

日本陆军——再教育和强化训练的培训学校
日本陆军——大炮与战车

日本陆军——陆军航空队的变迁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日本陆军——陆军航空队的变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