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服装到彩妆,“无性别”暗流涌动

新消费日报 新消费Daily 2021-09-22


文 | Sober

近日,日本杂货品牌无印良品宣布,计划最早于2022年春季实现一半服饰男女通穿,换言之,实现一半服饰为“无性别”。

“无性别”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尤其是在近两年新消费浪潮中,类似于「bosie」这样主打无性别风格的品牌受到了资本的认可与消费者的关注,一度让“无性别风格”、“无性别主义”等再度成为被关注与讨论的话题。

同时,新消费Daily也观察到,除了服饰外,彩妆、手表、珠宝等许多品牌都也已经开始试水“无性别”。

那么,“无性别”市场现状如何?品牌入局又是否有利可寻?


01

从服装到彩妆

“无性别”出走时尚圈


其实在计划2022年春季“无性别”目标之前,无印良品就已经在今年春夏推出了25款男女通穿商品,2022年春季将使通穿商品达到250个品类左右。

事实上,提及无性别,我们最容易想到的便是“无性别穿搭”,这并非是市场中的新鲜概念。

1910年,法国时装设计师Coco Chanel为女性设计出第一条女士运动裤装,随后,又设计出一款以男性服装为元素的宽松上衣,这被视为是当时女性主义启蒙的重要起源,也是无性别主义的开端。

1966年Saint Laurent设计出女式吸烟装、1971年在日本设计师山本宽斋手下诞生了雌雄同体的不朽的David Bowie“ Ziggy Stardust”摇滚形象,这些都在为无性别主义铺路。

2022春夏米兰男装周 FENDI


而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演变,21世纪的“无性别”已经不能用“男人穿裙子,女人穿裤子”来简单粗暴的定义了,它意味着穿衣时不再具有性别限制,同时也意味着二合一的消费需求。

同时,这场跨越世纪的无性别主义,历经沉浮之后再一次出现在中国市场中,已经有突破“时尚”与“服饰”之势,成为消费者的“日常选择”。

先看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与“彩妆”这两大品类。

2017年,原本将自己定义为潮牌男装的「NOCAO弄潮」,因为女性消费者超过男性,便一举进入“无性别服装”赛道。

此外,2018年成立的「bosie」也是代表性品牌之一。其是国内首个切入“无性别时尚”的服装品牌,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NO GENDER.NO BORDER 无别无界”的品牌理念。2018年6月上线首月便完成100万元销售额,2019年的1.5亿销售额,到2020年全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

可见,消费者对“无性别”服饰的接受程度在逐年提高。2021年《京东618|Z世代时尚潮流消费9大趋势》报告显示,“无性别穿搭正流行,时尚无边界”成为趋势之一,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Z世代网购男女同款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4.3倍,Oversized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其中女性贡献65%以上成交额,男性也爱花花,贡献了88%花朵T恤的成交额。


消费者的偏爱与喜好、以及品牌的火热,也受到了资本的关注和青睐,截止目前,成立三年的「bosie」已完成5轮融资。

不仅服装,彩妆亦风起。成立于2019年的「HASHTAG」则是国内首个无性别彩妆品牌,致力于传达“健康”与“真实”的理念。此外,今年4月,成立于2018年的国货彩妆品牌「SEVEN·JULY」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其定位为“性别友好型”国货设计师彩妆品牌,目标用户涵盖喜爱中性风格的95后和LGBT群体。围绕 “平权、尊重、自我实现” 的品牌精神。


彩妆的无性别趋势,有一部分原因应该在于近两年“他经济”的崛起,新消费Daily曾就“男性美妆”这一赛道进行过分析,男性彩妆市场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此外,CBNData也曾在今年提炼出了美妆个护这一赛道上的十大货品新趋势,其中同样提及,“男性护肤崛起,‘去性别化’趋势变革市场”这一风向。

但服饰和彩妆,只是无性别趋势中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品类。新消费Daily还注意到,近两年,“无性别”的尝试早已出走时尚圈,也不再仅仅只局限于“服饰”或“美妆”品类,而是全方位走进消费者生活之中,成为一种普遍、日常的选择。

比如,2021年5月,日本高端珠宝品牌Mikimoto与著名设计师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 des Garcons合作的第二个系列发布,系列主题选定了“无性别”;4月,历峰旗下的奢侈手表零售商Watchfinder宣布成为英国首个取消性别标签的零售商,将删除其网站于门店手表标签的性别分类;2月,快时尚品牌H&M宣布与中国新锐设计师品牌PRONOUNCE合作推出,再次“无性别”系列……


02

满足市场需求,对品牌同样友好

“无性别”成品牌加速器


可见,“无性别”近两年成为一种近乎普遍的选择,或者成为一种热门趋势,细分赛道下,新老品牌也暗流涌动,纷纷入局,那么,是哪些原因让“无性别”出走时尚圈?

关于计划推出男女通穿服饰,无印良品方表示,公司希望通过不分男女性别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追多样性的意识,与此同时,实现压缩商品数量,提高效率。同时,“打破男装女装这一固定概念与品牌方向一致”。在新消费Daily看来,无印良品给出的理由,也是绝大部分品牌选择进入无性别赛道的主要理由:需求侧,其理念符合当下市场与消费者需求;供给侧,对品牌同样友好。

先看需求侧。

1.Z世代,审美意识改变,悦己消费提升

首先,穿衣风格去性别化的背后,是消费人群审美意识的变化。

据CBNData2020年发布的《这就是95后的国潮地盘》报告显示,去性别化是95后潮流消费的突出特点。从女士穿着oversized夹克,到男士选择花朵刺绣的粉红外套,男女有别的性别差异日益模糊。

新一代消费者追求个性独立,他们反对千篇一律的审美,尊重每一类别的服装,这对于“无性别”品牌,尤其是倡导人人可穿着的“无性别服装”品牌来讲,本身就是一个机会。

此外,早在2018年,CBNData《2018潮流文化发展白皮书》也显示,中性风格在潮流品牌中的市场增速高达341%,“男女同款”服饰在潮流市场的消费热度不断提升。

「bosie」创始人刘光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性别”的含义很广,它更像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我不认为某一种具体的风格就可以 take over 所有消费者,我们更想在“无性别”这一大概念底下去探索各种时装风格的表达,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Hashtag」的品牌名源于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井号代表的自定义话题标签,这个名字想传达的是:希望每个人都有撕掉外界所贴标签的勇气,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真实标签。

综上,两位创始人在创立品牌理念时,都希望传达出“不定义”这一概念。

此外,无性别服饰避免了“男装“和“女装”设计的区分,服装也常以宽松版型为主,束缚感更少。而除了主打“无性别”主义的代表玩家,类似于无印良品、优衣库、蕉内等品牌,其服装都以简约舒适为主,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实现了“男女通穿”。

“不定义自己”、“去标签化”、“舒适悦己”等等,这些品牌想要传达的理念与Z世代的审美意识以及消费需求不谋而合。

2.“无性别代言”风生水起,加码消费者对于“无性别”的认可与追逐

随着消费主力人群的审美发生改变,品牌也需要顺应其偏好,用消费者偏爱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而“无性别代言”便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以在爱奇艺自制综艺《青春有你》2中刘雨昕为例,自2020年成功以C位出道以来,其活跃粉丝和商业价值数据均呈现快速攀升趋势。据娱乐资本论联合秒针系统发布的《2020中国娱乐营销白皮书》显示,刘雨昕位居商业价值榜单第十,这也是偶像选秀三年来首个出现在前十的女爱豆,仅在2020年,其新增代言便超过15个,包含食品、3C、彩美妆、服饰等多个类型。

2020年底,国际品牌Calvin Klein更是选择刘雨昕作为品牌亚洲区代言人,并在官方微博写下:“勇敢,真实,改写所有定义,揭示全昕自我。”的宣传语。可见,借“代言人”之势,宣传输出品牌理念,塑造品牌形象,而谁能更好的传达出“不定义”的这一理念?中性风的明星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此外,除去明星代言,明星个人的生活习惯或是生活喜好,也会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的粉丝,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一代年轻群体,形成一定的“模仿效应”。比如,权志龙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演唱会上经常穿着女装登场,而Billie Eilish 本身就是一个无性别风穿搭爱好者。

再看供给侧。

3.一条“链”供应“两个群体”

抛开迎合市场与消费者口味,在供给侧,“无性别风格”某种程度上对于品牌方来讲也十分友好:一条供应链,同时面向两个群体,做两个群体的事。

「HASHTAG」创始人小松曾表示,品牌之所以选择从彩妆线入手,是彩妆类产品对于性别产生的肤质差异并没有特别要求,另外作为底妆产品的话,主要功效是能够帮助快速上妆,一层出门,轻薄成膜快,对于肤质的挑剔是弱的。

由此可见,个护彩妆品牌从“无性别”切入市场,直接面向两个群体的门槛并不高,而关于“一条‘链’供应两个群体”这件事,对于珠宝、配饰、服装等这些品类更为友好。

据新消费Daily了解,「bosie」的主力消费人群为95后,男女比例为1:1。值得注意的是,为满足男、女两个群体,无性别服饰也需要推出广泛的尺码,而这也方便那些有伴侣的消费者。


从事咨询行业的95后Cathy 在接受华丽志的采访时表示:“对于有伴侣的来讲,男女同款的宣传图特别有诱惑力,因为你想跟自己的伴侣穿同款。有的时候自己还会特意去找。”

可见,目标客群更广泛、设计风格更开放,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等都是“无性别”给予品牌的机会与优势。


03

不确定中的确定


所有的品牌都在研究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试图了解当代以及下一代人群的审美、爱好与需求。但纵观“无性别主义”或是“无性别风格”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无性别”这种对于自我的解放,自我的追求,是一种长期主义。


早在2017年,《南都周刊》4月刊封面便以“无性别审美革命”作为主题;2018年,京东和唯品会联合发布《去性别化消费·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更是作为平台方首次提出“去性别化消费”这一趋势。或许,无性别根本不是一种趋势或潮流,而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的取悦,而这种追求,是变化市场中的一件确事。

但最后,也不得不给进入“无性别”这一细分赛道的品牌提个醒,“无性别”可以是进入市场的切入口,也可以成为营销活动中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噱头”,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中去。

正如「bosie」创始人刘光耀谈到的,无性别可能是一个品牌的加速器,但不能让这个概念超出了品牌、产品本身,一个服装品牌本质上还是为满足一代人的需求服务的。

部分资料参考:
《听说最近中国品牌正在进行一场无性别实验》 新消费商业观察
《深度 | “无性别”品牌:时尚产业又一个细分赛道浮出水面》 华丽志
《【访谈回顾】HASHTAG:无性别美妆该如何切入竞争激烈的美妆市场 | BrandStar访谈》品牌星球

扫码添加小助手,进入新消费读者群

获取更多新消费动态


- 推荐阅读 -

2021投融资数据追踪:
2020投融资盘点 | 1月 2月 | 3月| 4月 | 5月
资本看市场:
坚果资本 | 创想未来
品牌对话:
参半 | 超级猩猩 | 清泉出山 | 奶糖派永璞咖啡 | 梵誓 | 花西子 | 样子生 活 | 威斯格 | 连咖啡 | 爸爸糖

看赛道:
健身 | 植物肉 低度酒 | 咖啡 | 调味品 |  | 口服美容 | 汉服宠物| 男性美妆 | 陌生社交 | 口腔护理 | 防脱

周刊:
37期 | 36期 | 35期 | 34期 | 33期 | 32期 | 31期 | 30期29期28期27期丨26期丨25期 | 24期 | 23期 | 22期 | 21期 | 20期19期 | 18期17期 | 16期15期 | 14期 |13期 | 12期 |11期 | 10期 | 09期 | 08期 |07期 | 06期 |05期 | 04期 | 03期 | 02期 | 01期

联系方式:

采访 | 投稿 

微信号:lucy601711454(Lucy)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